<h3> 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br> 杜甫于公元759年冬天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带口来到成都,并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称“成都草堂”。<br> 杜甫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了240余首诗歌,包括《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传世佳作。<br> 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并经历了宋、元、明、清多次修葺和扩建,最终演变成今天的杜甫草堂博物馆。</h3> <h3> 杜甫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br> 草堂内的主要建筑包括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和工部祠,这些建筑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br> 草堂内还设有杜甫雕塑、诗碑廊等景点,让人在游览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杜甫的诗意世界。</h3> <h3> 一条柳荫小路把我们引导一处流线型长廊,廊壁排列悬挂着,各朝各代达官文人仰慕、纪念杜甫,以及述说草堂经历的镌刻石框。</h3> <h3> 茅屋故居:这是杜甫当年居住的地方,现在已经按照当年的样子进行了复原。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唐代民居的风貌和杜甫当年的生活场景,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诗歌创作背景。<br> 而这里也是全景区自然景色最漂亮的地方。</h3> <h3> 少陵草堂碑亭:这是杜甫草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亭内竖立着一块大石碑,刻着“少陵草堂”(恭亲王允礼所书)。<br>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立在旁边,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天下寒士的深切关怀,让人感受到他的豪情壮志和人文关怀。</h3> <h3> 大雅堂:这是杜甫草堂的核心景点之一,保存着杜甫的许多珍贵文物和手稿,如《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这里陈列着历代名人题写的杜甫诗句和画像,可以欣赏到杜甫诗歌的多种书法艺术形式。</h3> <h3> 景区内展馆、亭廊间都有长廊相连,其景观建筑明清风范十足,虽然小雨菲菲,我们恰好多与杜甫先生相陪伴,在此处好好的歇息,多多的拍照,而惬意的享受其中。</h3> <h3> 工部祠:这是纪念杜甫的祠堂,供奉着杜甫的塑像和牌位,还有许多有关杜甫的文物和资料。在这里,可以表达对杜甫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h3> <h3> 大廨:同堂敞厅,两壁挂有长联,立有杜甫铜像。</h3> <h3> 看到了吗?这双瘦瘦的手,被后人抚摸的铮铮有光泽,恐怕也有了温度吧!</h3> <h3> 一路观览下来,着实感叹杜甫草堂是一座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迹,是了解杜甫生平和创作的重要场所。<br> 在这里,我们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杜甫诗歌的永恒魅力,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br> 在这里,我们拜谒杜甫不仅仅因为他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大李杜”,他们为中国文学史中唐诗宋词时代的杰出贡献,<br> 还因为杜甫的人格,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文人品格的楷模。自晚唐两宋后,杜甫逐渐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r> 其诗歌思想内容常常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的关切,具有深厚的忧国忧民情怀,这样的小官员(左拾遗)好像我们现在特别的热盼!<br> --反映社会现实,关切人民疾苦。<br><br><br> 记录生活2024年10月<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