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9日,我们来到都江堰游览。都江堰它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包括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p><p class="ql-block">这是进入都江堰景区的山门。</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宝瓶口</p><p class="ql-block">宝瓶口不仅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咽喉,还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p><p class="ql-block">内江水流经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的大片农田,保证了灌溉之利。在洪水期间,宝瓶口与飞沙堰配合,当内江水位提升高过飞沙堰时,洪水就进入外江流走,确保了成都平原的安全。宝瓶口的自然景观也非常美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凿开玉垒山,开出宝瓶口,既可以引水利用,又可以避免洪水的侵害。”都江堰玉垒山由砾岩组成,硬度很高,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很难凿开。李冰一方面用火烧水浇的方法使山体爆裂,一方面利用当时最先进的铁制工具,一层层开凿砾岩。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坚持,玉垒山被凿开出一个“离堆”,引水的宝瓶口最终形成。李冰还充分利用大禹治水“疏导法”,在宝瓶口上游设置分水鱼嘴分流泄洪,构筑飞沙堰分水排沙,最终形成了既有分工又有相互配合。</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南桥</p> <p class="ql-block">在都江堰景区,有一座安澜索桥是玉垒山通往鱼嘴的必经之路。岷江安澜,泽润良田,这也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p><p class="ql-block">桥是木质的,两边辅以绳结网状的栏杆,游客走在桥面上,世界各地的脚步落下来,桥身也不自觉的轻微晃动着,好像在进行某种仪式性互动。低头往下看就是奔波汹涌的江水,让城市里见惯了平静水流的人们而言,竟有些“腿软”,手紧握着两侧的</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灌区已横跨岷江、沱江、涪江3个流域,面积2.86万平方公里,为灌区内2800多万人口提供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及其他综合用水;以占不到四川全省1/20的土地,养育了全省1/3的人口,提供了全省1/4的有效灌溉和粮食产量。</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鱼嘴</p><p class="ql-block">都江堰鱼嘴分水堤将汹涌的岷江一分为二,分成内江和外江,实现自动分流和排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王庙</p><p class="ql-block">二王庙,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是纪念古代水利名家李冰父子的祀庙。</p><p class="ql-block">二王庙原为望帝祠,在宋以后因李冰父子被敕封为王而改称为二王庙。庙内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后人关于治水的格言,园中植满各种名贵花木,是四川的游览观光胜地。</p> <p class="ql-block">安澜索桥,又名“评事桥”“夫妻桥”,位于中国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跨越岷江,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安澜索桥的历史最早可考于宋淳化元年(990年),经过多次重建,最终在1974年确定现址。该桥东起分江亭,西至堰功亭,全长286.5米,其中外江段索桥长142.5米,可容纳300-400人通行。</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的离堆</p><p class="ql-block">离堆是为了引导岷江水流进入成都平原而形成的土石堆砌。离堆位于都江堰景区的市区入口处,是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为了引导岷江水流进入成都平原,开凿宝瓶口挖掘玉垒山时,将挖出的土石堆砌形成的一座小山。</p><p class="ql-block">离堆不仅具有实际的水利功能,还在文化上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它在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内有其独特的地位,甚至成为了大熊猫的名字——“离堆”,象征着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它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成为了解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窗口。此外,都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