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叶落知秋,在11月的第一天,伴着阵阵桂花香,国培班一行40余名音乐教师走进了美丽的株洲二中新校区,开启下午的听课观摩和讲座学习。</p><p class="ql-block"> </p> 西域之声 <p class="ql-block"> 下午第一节课是由株洲市二中枫溪学校的袁思雨老师执教,授课主题《西域之声》。在导入环节,袁老师首先用新疆方言向同学们打招呼,接着带领学生们学习具有新疆音乐特点的节奏型和民族舞蹈,使学生能更快地融入到有新疆风格的环境中。在新授部分,袁老师先带领学生分析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的旋律,划分乐句,并品读歌词和理解歌曲的内容及情感。接下来是合作演唱环节,加入各具特点的男女生舞蹈动作来体验和表现歌曲,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热烈。在拓展环节,选择了另一首新疆音乐的代表性作品《阿瓦尔古丽》,袁老师深情地范唱歌曲,让学生去联想音乐表现的画面,由学生讨论交流总结出《阿瓦尔古丽》这首作品的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的基本特点。结合《青春舞曲》让学生对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知和了解。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们感受到了少数民族音乐的韵味,了解了当地的人文风俗文化对民歌韵味的影响,理解民歌的风格差异。</p> 歌英雄魂,铸少年志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则是由杨娟老师带来的音乐观摩课《歌英雄魂,铸少年志》,课堂特色鲜明,将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的传承贯穿始终,整个课堂体现了老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前,杨娟老师以压路工人视频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学中,通过游戏闪卡来进行任务驱动,使学生们轻松愉悦的掌握了衬词的演唱;将音乐与历史融合,生动讲解歌曲背后故事;最后在情感升华中让学生感受到了英雄们舍生忘死,为国捐躯的光辉形象,并在学生心灵深处播撒下英雄之魂的种子,激励他们铸就少年壮志,意义非同凡响!</p> 交流与分享 <p class="ql-block"> 在精彩的课堂后,袁思雨老师对《西域之声》这堂课进行了课例解读。遵循音乐课程体系的建构,根据相对应的梯度目标,从大单元概念出发,打破原有单元限制,立足课程思维,本单元设定了“少数民族音乐”的人文主题,以“维吾尔族音乐”作为主线,选择《青春舞曲》、《阿瓦尔古丽》两首具有浓郁色彩的新疆维族音乐。本堂课通过教师范唱、舞蹈融合、拍打节奏等多种形式,与学生一起进入维吾尔族音乐学习的情境中,感受维吾尔族音乐欢快热情的情绪。</p> <p class="ql-block"> 杨娟老师则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精神、信仰、力量、情感为引对《新版初中音乐教材实操》进行了专题讲座,杨老师从如何快速进入新教材着手,带领老师们快速厘清新课标理念要求下新教材实施的要点,探讨素养导向下的音乐教学路径,她从内容说明、教学目标、实施建议、教学案例四个方面多维思考。</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鼓励老师们要积极拥抱变化,要深刻领悟国家美育政策及新课标要求,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教育本身是一个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过程,教师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教学不应拘泥于固定的模式或方法,而是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p> 结语 <p class="ql-block"> 这堂音乐课,是一场与音乐的浪漫约会。《青春舞曲》的欢快余韵还在心头萦绕,它如同璀璨烟火照亮了音乐天空。我们在音符间穿梭,感受着和声的拥抱、旋律的轻抚。在这里,音乐打破了束缚,让灵魂自由舞蹈。当课终人散,音乐却成为永恒的挚友。它会在孤独时陪伴,在快乐时助兴,宛如一座灯塔,指引我们在人生之路上,心怀音乐之美,无惧前行,向着音乐梦想不断靠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