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 9218967</p> <p class="ql-block">黄石寨景区是张家界开发最早,景点最集中的景区,它以雄著称,被称为“放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素有“不上黄石寨,枉到张家界”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黄石寨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因为汉朝留候张良看破红尘、辞官不做,追随赤松子,隐匿江湖,云游张家界,后被官兵围困,幸得师父黄石公搭救而脱险,张良的云游地取名黄石寨;也有人说,古时候有一位黄石老人居住于此,故名;还有人说,因为黄石寨的整座山像一头勇猛的雄狮,又名黄狮寨。众说纷纭,每一种说法都充满了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黄石寨景区为游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乘索道上山,几分钟即可到达山顶,山顶的游览路线全部用菠萝格实木铺成临崖栈道,再加上山顶的路途平缓,这简直是为我们这些耄耋老人量身打造。</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举目远望,但见处处是景,景景千姿。有人说,黄石寨“五步称奇,七步叫绝,十步之外,目瞪口呆”。我信了。</p> <p class="ql-block">沿着木质栈道,穿过一片森林,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幢三层塔状楼台。只见它:黄瓦覆顶,飞檐翘角,回廊石栏,画梁彩栋。因为这里“山奇、水奇、云奇、石奇、树奇、珍禽异兽奇”,故名“六奇阁”。</p> <p class="ql-block">登临六奇阁,黄石寨群山孤峰,一览无余,百里峰林,尽收眼底,真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p> <p class="ql-block">举目遥望,忽见一壑之隔的袁家界游客玩兴正浓。同行的游客看到后,两手做喇叭,放开嗓子大喊,但路程有点远,又有森林阻挡,袁家界的游客怎么能听到呢。笔者也感到兴奋,于是来首打油诗,抒发激动之情:</p><p class="ql-block">隔壑袁家界,游客好悠然。</p><p class="ql-block">不敢高声语,怕惊众游仙。</p> <p class="ql-block">这座孤峰叫神来峰。顾名思义,神仙搬来之峰也。只见它,在四周低矮的石峰中鹤立鸡群,突兀异常;丝毫不理睬其他石峰的感受,昂头挺胸,傲视四方。观此景,不禁奉劝神来峰,虽有神仙助力,万万不可自傲。</p> <p class="ql-block">一路欣赏峰林的绝景,不知不觉来到黄石寨东面。举目远望,翠谷对面有一嵯峨石壁,仔细观看,似有无数亭台楼阁和屋宇庭院,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据说,每当云缭雾绕时,亭台楼阁时隐时现,一如神话中的“九重仙阁”。于是,这一景观,景区命名为“九重仙阁”。</p> <p class="ql-block">铭牌指示,这座孤峰叫“太子峰”。只见它,挺拔而险峻,四周被茂密的森林环绕,耸立在不显眼的角落。此峰何以冠之为“太子”呢?百思不得其解。是因为它威严吗?是因为它默默的耸立在这不起眼的角落,守护着这片神奇的土地吗?</p> <p class="ql-block">黄石寨的顶东头,伸出一道约100米的山梁,山梁尽头由两块砂岩相叠,构成了一座观景台,此即摘星台。摘星台的名字很浪漫,试想:倘若夜幕降临,弯月当空,天上繁星,伸手可及,顺手摘一颗星星,挂于广寒宫中,嫦娥该有多高兴啊。</p> <p class="ql-block">举目远望,忽见三座山峰,遥遥相对,中间形成两道天生山门,此即“双门迎宾”。这是张家界打开双门,欢迎八方来客吧。说起“双门迎宾”名称的由来,还有一段真实的历史:1995年3月,江泽民同志来到张家界,曾以这一景点为背景拍下一张照片,并取名“双门迎宾”。景点之名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在黄石寨顶部台地北端,有一大片黑压压的枞树林,自古无人涉足,惟有猕猴和各种野生动物出没其间,故而这一景观可望而不可及。直到上世纪70年代,林场有三个工人凭借古老的登山工具,带着砍刀与干粮,冒险爬上峰顶,见到了古树、古藤、飞禽和石壁边缘上的“寄干杉”。不料突然风雨大作,三人急忙下了绝壁。不久,三人再次去探险,可是刚爬到半山石壁,又雷电交加,风狂雨骤,其中一人脚底一滑,差点坠入万丈深渊。从此再也无人敢探枞树林,成了一处神秘禁地。“垴”,高而远的地方,人们将这一景观命名为“黑枞垴”。</p> <p class="ql-block">在“黑枞垴”前方,有六座高达200多米的椭圆形石柱,一字排开于黄石寨与袁家界之间约3000米长的沟谷中。石柱大小和间距相当,柱顶皆为平台,中间两座稍高,两边渐次降低,好似一排待建天桥的桥墩。亿万年来,天桥未建成,桥墩犹在,这也是天之杰作啊。六座桥墩成了“天桥遗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