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很多文旅行者和瑜伽爱好者可能不了解玄奘从西方所取的最重要的一部经典是《瑜伽师地论》,这部经典详细讲述了四禅八定的修法,是经中之王,因此,后来在中国盛行的佛教很多经典都渊源于《瑜伽师地论》。唐僧玄奘西天取经东归路过莎车,留下来一段千古佳话。这个历经磨难矢志不移的苦行僧,满腹经纶,公元643年东归途中在莎车讲经三日,教化大众,每天参与者逾万人受教。据说,玄奘讲经之日莎车城当时三万人,几乎全城受教。</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有段碑文记载:古丝绸之路的莎车多民族聚居,天灾战乱一度造成世风日下,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玄奘东归讲经,让莎车的民众经受了心灵和精神的洗礼,社会风气大变,人们日渐崇尚真善美的文明礼教。穿越厚重历史的时空变幻 ,莎车逐步演变成历史名城。玄奘讲经的土台,成为丝绸之路的一方圣地,被人们顶礼膜拜。</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正午,我们来到莎车玄奘讲经台。玄奘讲经台在莎车老城东面,城乡结合部,莎车镇恰苏村村头,离路边十几米,很好找。将车停在讲经台东面的小广场,在高台的背影里,往西走。路上,没有一个行人。行至百余米,路北,是被木栅栏围起的讲经台,离地十余米,一个圆形的土台,直径十几米。据记载,玄奘讲经台亦称奴如孜墩遗址(朱具婆佛塔遗址),因年代久远而有所破坏,1460年在原址进行了维修,该遗址至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曾在土堆底内发掘出宋朝前期的钱币和纪念币。由于封闭隔离,人们无法靠近,高台下长满了灌木和青草,萋萋草木,无声地守卫着这块灵性的土地。路南,有一尊玄奘东归雕塑和一个钟厅。再往南,是一片古老的麻扎(维吾尔族墓地)。往前走五十米,是一座新建的仿古建筑- -一玄奘文化展 示馆。拾级而上,展厅内冷冷清清,加我们只有5位游客,随喜票价10元。展厅不大,接近200平方米,通过玄奘的生平、实物、场景、雕塑、多媒体等形式,阐释莎车奴如孜墩遗址的价值。展示内容和主题都很突出,极具正能量,充分体现出中华文化始终是新疆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展馆与恰苏村相连。村子里居住的村民不多,很多院落都落锁或是贴着封条。土筑民居和古老的街道斑斑驳驳,原汁原味地纪录着曾经流失的岁月。特别是那些五彩斑斓的大门,多巴胺色彩,凝聚了维吾尔族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天赋,让人敬佩和愉悦。慢慢行走在幽静的巷道里,耳边仿佛听到了响彻千古的经声佛号,从远古来,到远方去。</i></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古老的讲经台,穿越历史的隧道,依稀回荡着一代圣僧声声入耳的讲经声,令人心生敬仰.....</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