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庆节前我连续写了西藏游记三篇,或许是总没有看到布达拉宫的出现,所以有同学问我,“你去布达拉宫没有?”,我立马回答,“去了,那是必需的,本次行程的重点啊!”。经同学这么一问,我也感觉应该写布达拉宫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下雨不去晨练,清晨我会看央视新闻频道,新闻播放前有祖国大好河山画面,其中布达拉宫看上去雄伟壮观,非常漂亮,我想如此壮美的布达拉宫,大概要用单反相机才能拍出来,没想到这次站在布达拉宫面前,我用手机也能拍出同样壮丽的画面,因为布达拉宫确是有其独特的美,它高大上占居着一座山,外观色彩简约白里凸红顶放光,建筑造型方圆和谐、曲线环绕似盛放的“莲花”,我无论在何处看见它,都会情不自禁掏出手机对准它;无论在哪个角度拍摄它,都会收获一幅精美的图画。</p> 药王山上打卡布达拉宫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月11日午饭后,导游把我们引到了药王山观景台,说这里是观赏布达拉宫的最佳地,游人之多,争先恐后在抢占先机,拍照的人群排起了长龙仍在不停地往前拥挤。拍照时,手拿50元人民币与布达拉宫同框似乎成了这里打卡的标配,轮到我拍照时,匆忙中把人民币拿反了,只听到大叫声“错了!”、“拿反了!”,我赶紧调换过来重新再拍。为什么大家喜欢拿50元人民币打卡?因为钱上画面正是我们身后的布达拉宫,是印证、从众的心理作崇吧。</p> 欢悦在布达拉宫广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月12日是我们离开西藏的日子,约准下午3点钟接我们去西藏贡嘎机场,抓住行前空档我们来到了布达拉宫广场,正面欣赏那壮丽的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蓝天白云下的布达拉宫熠熠生辉,我们的兴奋劲难以言表,情不自禁地舞了起来。随后我们向布达拉宫正面靠近,见前面一些人趴在地上,不像在匍匐叩长头,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到了他们面前才明白,原来地上安装有一排镜片,每个镜片间隔约三米左右。哇塞!原来布达拉宫倒影可以这样拍出来,还等什么呢?我们立马候准时机占有了一个镜片,也不管地面干净否,趴下即拍,旁边有位男士在等候我们的位置,正好我和同伴想合影留念,请!男士毫不犹豫担当起了我们的摄影师,接下来替换,我又成了他的摄影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拍完照片,再观广场,布达拉宫正对面有一座醒目的纪念碑,我走过去见纪念碑前面有两位军人驻守便没再靠近。这座纪念碑是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而矗立。最后我站在广场中央转一圈录制了一段视频满意而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布达拉宫广场带给我们了无限的欢乐,也留下了一点小遗憾,因为头天回宾馆晚,洗刷好就休息了,没想到有队友不辞辛苦,晚上去了布达拉宫广场,那才是大饱了眼福,看见他们拍摄的视频好是羡慕,我剪截了其中一小段在此分享,就算是窥豹一斑,至少也感受一下布达拉宫绚丽的夜景和音乐喷泉的魅力。感谢队友刘之平老师拍摄的视频!</p> 走进布达拉宫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月11日下午我们去参观布达拉宫,从北京中路走过,布达拉宫就在道路左边,它矗立在鲜花绿茵之上更是诱人,我是一路走一路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过了北京中路,来到正门(南门),进去不一会似到了一个大花园,蓝天白云下栋栋白色房屋散落其间,抬头布达拉宫即在眼前,我放眼四周觅标识,见一简介“雪城概况”,明白了我们现所在的区域叫“雪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雪城指布达拉宫山下正面所有建筑的总称,是布达拉宫总体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雪城的建筑及附属功能主要有三大类: 一类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公用房及其附属建筑;二类是僧俗贵族及官员的宅院;三类是一些低等职员、工匠、农奴的住所及相应的服务性设施。雪城现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区青少年学生新旧西藏对比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入镜的这些白色住宅是我从自己拍摄的视频上二次曝光的图片,大概就是雪城简介上说的,“曾经是那些僧俗贵族及官员的宅院”。我们的行程中没有安排参观雪城,所以只能摩肩而过,否则单飞掉队可错了。</p> 登顶红白宫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布达拉宫门票后面介绍,红、白宫主体建筑,主楼十三层,高115.7米,由寝宫、佛殿、灵塔殿、僧舍等组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布达拉宫坐落于西藏首府拉萨市中区,依红山而建,始建于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完成于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喇嘛重建后的宫殿群,几乎全为石木结构。主要建筑有宫墙呈赭红色的“红宫”、宫墙呈白色的“白宫”及辅助用房雪城等组成。这里曾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和历代达赖喇嘛居住的冬宫。顺带说一下,当地人称拉萨市园林式避暑胜地“罗布林卡”为达赖喇嘛的夏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部分,具有浓厚的寺院建筑特色,金瓦屋顶、鎏金宝幢、红色经幡等装饰,女儿墙部分由深红色的边玛墙和圆形铜雕等装饰。红宫主要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彰显着宗教的权威气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宫没有什么华丽的装饰,以其洁白典雅之态烘托着金碧辉煌的红宫。白宫共有七层,位于红宫两侧,顶层是达赖喇嘛日常生活、办理事物的地方,因屋顶是敞开常年有光照,这里又称为“日光殿”,分东、西两个日光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在行经日光殿旁的陡直楼梯上,一股凉风袭来,我向右侧上下打量,见纵横交错粗大的房梁结构,中心空洞上通天际。当是,有队友说,这大概就是古代的中央空调吧。瞬间,我是肃然起敬,了不起的古代工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山顶上东西两端呈半圆形碉楼建筑连接起城墙,将山上山下的建筑连为一体,成就了布达拉宫整体的辉煌,像一座完美璀璨的艺术宫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雪白的宫墙吸引着我们,仰视那高耸入云端的“牛奶墙”,就想走近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布达拉宫城墙上,俯瞰拉萨市城区,由近向远,雪城、布达拉宫广场、森林湖泊、街道、住宅,群山环绕,白云飘飘,洁净的蓝天,一切都是那么的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沿着高低不平的石板路,又似盘山路径直向上攀登,进入山上挂门帘这道大门就算是正式入白宫了,墙内路面不宽,大家簇拥着前行,快到一个广场,照片地图上显示是东大殿广场。我看周游《佛教圣地游》叙述,这里以前是专供达赖喇嘛观赏藏戏、跳神和歌舞娱乐的场所。导游大声告知,现在上去这里是唯一还可以打卡拍照的地方,再上去就禁止拍照了!于是,没有人会放弃再拍照的最后机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在一个大殿外走廊,护栏上挂有藏式特色的黑色图案布帘,导游说,这些挂帘可不是棉的,是用牦牛毛编织而成,我触摸了一下,确有毛绒之感,质地非一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排队从德阳厦(德央厦)进去,扶梯而上特陡峭,上去后经过廊道可到达各殿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观布达拉宫之前,我是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穿裙子入宫、不带帽子墨镜入殿、不随意拍照等。由于不能拍照,回忆所有行进路线和见过的场景有些混淆,因为那两天连续出入寺庙,当日上午去了扎基寺,下午就到布达拉宫,次日又去了大昭寺,尤其是大昭寺,肯定不敢与布达拉宫相提并论,但是,里面佛殿的某些布局确有相似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记得在布达拉宫穿过那些殿堂时,一定是经过了历代达赖喇嘛举行坐床、亲政大典的措钦大殿,也晃到了神龛上清顺治皇帝赐给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的金册、金印和御书《振锡绥疆》匾额,也见过陈设华丽气派的东日光殿,只是没有时间去细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跟着导游转迷宫似,或许是要到红宫了,导游回身告诉我们,马上就要让你们见识中国黄金量最多的地方,这里的黄金可是按吨计算哦。这下我们带着一路的好奇心登上了一个大殿堂,金碧辉煌,四周都是壁画、唐卡及大量佛像,众多酥油灯闪烁明亮,座座黄金主打的外圆内方的“坛城”呈现眼前,大家积极围了过去,惊叹不已。据说整个布达拉宫从金顶到宫内包括所有佛像和灵塔,所含黄金量达几十吨,导游还说,这里的黄金量不会减少只会继续增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本身不信佛,又没听清楚坛城是什么意思?回家后在网上查了一下。坛城:藏语称"吉廓",梵文音译叫曼陀罗,源于古代印度的密宗修法活动,那时的人们为了防止"魔众"的入侵,修密法时就在修法场地修筑起一个圆形或者方形的土坛,在土坛上修法,邀请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亲临作证,并在土坛上绘出他们的图像,由此构成了后世坛城的基本框架。坛城作为象征宇宙世界结构的本源,是变化多样的本尊神及眷属众神聚居处的模型缩影。修习者修行时,本神脱离肉身,进入坛城修行。依靠坛城,能获得福慧的精华,获得佛陀一般的觉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坛城殿上去是灵塔殿。在红宫顶上,有最多黄金珠宝堆造的灵塔,灵塔殿供奉有五世、七世、八世……十三世达赖喇嘛法体的灵塔共八座,唯独没有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灵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传说仓央嘉措1683年出生于藏南门隅地区一农奴家庭,被定为转世灵童后,1697年10月迎至布达拉宫坐床,是为六世达赖喇嘛。一个山野少年成为了布达拉宫的活佛,整日青灯古佛相伴,正置青春期的他,想家乡,想他心中的姑娘,每当夜幕降临,便乔装打扮出宫到八廓街的一栋黄房子,私会他心中的姑娘玛吉阿米,次日清晨才匆匆回宫,后被人发现告密,以触犯教规被押送北京,途中失踪,结局众说纷纭。因为没有寻回他的遗体,所以就没有他的灵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说现在八廓街还保留着那栋黄房子,因为仓央嘉措的传说店主生意兴隆,且黄房子成为了情侣们热衷的打卡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世达赖喇嘛才思出众,每当他仰望雪山,相思成灾时,会写下动人心弦的诗歌,字字惊艳的诗句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一天在大巴车上,藏地女导游说她最喜欢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写的一首歌,面对游客她即兴唱起了歌曲——在那东山顶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我们社区声乐班曾经发的教材,其中歌曲“在那东山顶上”的作词者正是仓央嘉措。看来他的诗歌流传之广,千年不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美篇配乐,特地首选了这首歌,由歌手尕让邓真演唱,大家听听,看有没有穿越时空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所有的灵塔殿里,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非常华贵,灵塔殿殿内壁画展示了十三世达赖喇嘛一生的主要事迹,其中有他进京拜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场景。他灵前供奉的珍珠塔由20万颗珍珠串缀而成,属于稀世之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灵塔殿上去是法王洞,佛殿内供奉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的塑像。吐蕃王松赞干布英俊潇洒,两位公主端庄大方、眉清目秀相伴左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宫内佛像太多,由于时间关系,我多是走马观花一晃而过,唯有法王殿停留时间多一点,确实想多看一眼外秀慧中,为我们民族和睦做出突出贡献的文成公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布达拉宫被赋予了太多的美名,“天上宫阙”、“高原明珠”,因为这座宫殿建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宫内布满黄金、珠宝、珍藏大量佛像、壁画、典籍等文物,是西藏历史、文化、艺术的瑰宝,被列入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布达拉宫是吐蕃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兴建的王宫,时称“红宫”。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的文成公主,对红宫进行扩建后改名为布达拉宫。藏汉和亲,文成公主带去大量粮食、牲畜,带去各种手艺的工匠几千人。十七世纪重建布达拉宫,清政府又派一百多名工匠前去相助。所以,千年前藏汉血脉早就相融,情深意厚。布达拉宫凝聚着藏汉人民的智慧和汗水。里面存放的大清皇帝御赐的金册、金印等诉说着西藏的地属关系。里面数不清的价值连城的各种文物宝藏,“是西藏人文发展的浓缩和各民族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布达拉宫外观气势恢宏无以伦比,里面错综复杂、色彩斑斓、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由于时间有限又不能拍照,要说清楚宫殿内情况,对于我来说是不可能的。写这美篇我是苦思幂想,耗时最多,还借助了书籍才理出了点头绪。不对之处,还望读者雅正。</p><p class="ql-block">参考书籍:</p><p class="ql-block">1、拉萨文物古迹之旅.《幸福拉萨文库》编委会编著.西藏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p><p class="ql-block">2、佛教圣地游.周游.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年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摄影/文/心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年11月1日</p> 感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