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指引《幼儿园指导纲要》第二部分社会领域内容和要求中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 </p><p class="ql-block"> 泽库县城关第二幼儿园于2024年11月1日开展了“传承文化 、润泽童心”的主题活动,并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让幼儿在感知、探索、体验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 1.黑帐篷</p> <p class="ql-block"> 大一班给孩子们讲述了黑帐篷的定义,历史背景、制作材料和工艺、使用场景和文化意义等几个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和概括。黑帐篷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空间,也可以成为孩子们互动的窗口。如果帐篷足够大,可以邀请朋友一起在帐篷里玩耍,这样不仅能增进友谊,还能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可以体验到不同的生活场景,增强他们的独立自主能力和生活技能。</p> <p class="ql-block">2.高原珍宝</p> <p class="ql-block"> 大二班给孩子们带来了高原珍宝,详细介绍了牦牛的形态特征和分布情况、生活习性、牦牛的经济价值和文化意义等。尤其是牦牛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肉制品(牦牛肉干、牦牛肉酱)、乳制品(酸奶、酥油、奶茶、奶渣、奶皮)、毛皮制品(毡毯、帐篷、衣衫、牦牛绒制品)、粪便、生态育肥等。通过此次传统文化课,牦牛文化在幼儿园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还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藏族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p> <p class="ql-block">3.打酥油</p> <p class="ql-block"> 中一班介绍了打酥油的基本构成及具体步骤。</p><p class="ql-block">打酥油在幼儿园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还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藏族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p> <p class="ql-block">4.牛毛编织</p> <p class="ql-block"> 中二班给小朋友们介绍了黑帐篷的制作过程。这是我们藏族年续千年的织布方法、至今还在使用,藏民们就地取材,我们用牛毛做成这样一根根牛毛线,然后就编成布,最后把布缝成了黑帐篷,这就是青藏高原上制作黑帐篷的方法。通过此活动,幼儿在教师引领下通过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编织可以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多个方面,让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学习成长。</p> <p class="ql-block">5.石磨青稞糌粑</p> <p class="ql-block"> 小一班给孩子们介绍了石磨,使用石磨青稞制作糌粑的过程。通过此活动,首先孩子们可以了解本民族特色食物糌粑的所需食材及制作过程、其次认识石磨、了解石磨的由来,掌握用石磨研磨食物的方法。最后积极参与制作糌粑的每一个环节,体验食育课程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6.粪篓</p> <p class="ql-block"> 小二班给孩子们介绍了粪篓的构成及使用价值。藏族捡牛粪时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粪篓。在高原牧区,捡牛粪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活动,主要用于烧火做饭和取暖。牧民们通常使用粪篓来收集牛粪,这种工具通常由竹编或塑料制成,便于携带和存放牛粪。</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传统文化课活动,老师们积攒了宝贵的经验,在今后的主题活动开展中也会继续探索,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及一日活动相融合,在传承中创新与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