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是鸡年,应该是爸妈的本命年,阳寿96岁。爸妈的生日是一个年头一个年尾,妈妈出生在大年三十,否则他俩的八字就合不上了。他们也就成不了一家,那就没有了后面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爸爸曾用名马维陛,据爸爸在自传中说因在外求学时感觉"陛"字有封建色彩,于是改名为"墅",选定这个字的时候,他的脑海中呈现的是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野马也,尘埃也”,于是有了这个上为野下为土的墅字,不知道爸爸是希望如骏马般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驰骋奔腾,还是感叹人生的运命如尘埃、如飞沫般渺小而无奈,但是父亲桀傲飞扬不懈奋斗的心底我是可以读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大,十七岁私塾读罢,爷爷让他完婚后经管家业,因为他是长兄,下面的弟弟们年龄尚小,可是父亲是个有宽广理想的人,于是他离开家乡,历经无数艰辛,出外求学,曾就读于河西中学,后辗转进入陕西武功西北农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读书。17岁离家,等到再回到家乡时,他与自己新娶的妻子离别已经十个年头。就是一个民国版的《新婚别》</p> <p class="ql-block">妈妈原名毕凤英, 后来爸爸给她改名毕西平。妹妹喜梅说取这个名字有两解,我想必是来到国土最西端愿一切平顺吧。妈妈的家境那时还算富有,解放后历经多年的阶段斗争最后定下的成份是个破产地主,因为姥姥姥爷们年亊已高,三个舅舅都在外工作,大舅二舅在政府部门,三舅在部队任职,没有任何人头上适合戴这顶地主帽子,于是这顶帽子就被软性处理为“拿在群众手里”。这是妈妈一家在当地好人缘的印证。毕家早年的气势从姥爷给几个姨姨舅舅们起的名字可见一斑,毕家女孩都行凤,男孩行登,名(龙)虎跃(门)庭,这几个舅舅也确实了不起,后来都成了民勤乃至甘肃省内权倾一方的人物。后来从爸爸的自传中得知姥爷是个手工缝制衣服鞋子的匠人,可是姥爷的内心可是个有大格局的人。妈妈在毕家是老大,她虽然是个女娃,但是她聪明灵秀,见识非凡。这与姥爷对她的宠爱分不开,甘肃农村是封闭落后的,妈妈那个年代更不用说了,女人吃饭不能上桌,不可以吃鱼,不能抛头露面,不能出席大聚会,但是妈妈都可以,她见过大席面,吃过见过许多我们至今也没有吃过和见过的东西,我想那都是在她小时候姥爷带着她各处见识的,当人家有婚丧嫁娶一类的事情,体面的人家一定要请裁缝制作各式头面,当主家穿上毕家制作的衣服鞋帽,有里有面地办了大事,自然姥爷就是主家的座上宾,姥爷带着自己宠爱的长女赴席,席间人人都夸这女娃长的心疼人的很,“圆脸儿,重眼皮”这是妈妈说的人们对她的标志性的夸奖的原话。至今我们看看妈妈生了几个孩子后拍的照片,她三十多岁时的样貌和三十年代上海滩的明星们真是有的一拼,许多见过宋庆龄先生的同学都说你妈好像宋庆龄呀!</p> <p class="ql-block">妈妈不仅样貌好,她更是一个聪慧能干识得大体的奇女子。</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二年,妈妈去世,我们都含有眼泪为妈妈扎一朵送别的花,爸爸这时说出了一件埋藏在他俩心底40多年的惊人的事情,43年前,他俩17岁,马家和毕家联姻,新婚之夜,爸爸说他不想按照爷爷的安排在民勤家中经商管家,想出去读书,妈妈当时竞然拿出自己结婚时陪嫁压箱底的七块光洋全数交给了父亲,支持他外出求学,真是“暮婚晨告别”,妈妈独自留在家中照顾夫家老老小小的十几口人,父亲这一走就是十年,杳无消息,妈妈替父亲尽着孝心,除了老老小小的一日三餐,还要缝制一大家人的冬棉夏单,有时实在做不完就送回娘家让姥姥姥爷帮忙,这三千多个夜晚她都是在油灯下在千针万线中走过的。我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大气大度而自信的十七岁女孩,三十多年了,我的脑海中无数次重演回放那一夜,我从未听说过别人的父母有这样的故事,我也没有在任何文学作品和电影电视剧中看到过这样的情节,她太纯美了,因此这样不平凡的故事也只存在于我的父母的生命里,她也只存在于我们家人的记忆中。对一个十七岁的姑娘,无论用什么样的赞美都不为过。对于这非凡的新婚之夜,父亲一直珍藏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只在父亲母亲之间分享。父亲在他的自传中是这样描述的:他婚后是受岳父的资助外出求学的,直到妈妈去世后才出现了这一真实的版本。父亲在说这一幕时的语气和神情我永远也忘不了,几十年里,父亲是把母亲给他的震撼当作最珍贵的记忆珍藏着,他不允许任何人亵渎,因为那是一个不安全要毁掉所有美好的年代,所以父亲也绝不会让母亲牵连到他的政治斗争的漩涡里的,他总是这样小心地保护着母亲,保护着他的儿女们,珍惜着他们生命中的每一点每一滴。</p><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这七块大洋在30年代的甘肃农村所值多少,但是200大洋到40年代在燕京可以买一套占地几十亩的独家院子,可见这七块大洋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也正是这七块光洋改变了父亲的人生,成就了父亲的梦想,也为新疆的水利建设事业成就了一位卓越的水利专家。父母亲在受教育程度上是有差异,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用生命去书写自己的旷世恩情。从这些故事里我感觉父母之间的受正常教育的差异早就让超凡的大度与远见卓识超越了,也正是这些刻骨铭心的记忆,让父母在无数社会波动中始终不离不弃,因为爸爸深信我们的妈妈是个奇女子啊!</p> <p class="ql-block">妈妈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妈妈终生遗憾的事情有两件。一是自己的脚被缠小了。缠足的过程无比痛苦,要把所有的脚趾头拗断!脓血就从被拗断的骨头中流出,疼痛得没有一夜能安睡,她从五六岁起,就把脚放在朝窗户的一面,脚下垫块石板,凉一点就疼的轻一点,每天姥姥把裹脚布拆开再裹紧一点,血脓淋漓,痛不欲生。直到快解放了,可以不缠足了,才慢慢放开了,妈妈的脚就成了所谓的“解放脚”,不算很小,可是伤了血脉,不仅走路不便,还一直浮肿着!妈妈很羡慕小姨姨的大胆,硬是把姥姥给缠住的裹脚布拆了,跑了,让自己拥有一双天足,可以大大方方地走来走去。哎!那个社会对女人的霸凌,真是无以复加!另一点就是妈妈觉得自己认字不多,仅认的那些字还是解放初期在识字班认识的,可是不会书写,写封书信还要让我们代笔。小时候妈妈挺喜欢让我代她给爸爸写信的,只要有人第二天到工地去,那晚妈妈必让我代她写封家书,当时小,不懂事,还不想写,现在想来真是戈壁荒漠上,家书扺万金啊!</p><p class="ql-block">可是妈妈的聪慧却是她独有的,她会裁会缝,来新疆后家里买了缝纫机,妈妈又自学会了踏缝纫机,邻居徐珂家有一台是手摇式的。我们大概一直到上大学之后才买衣服鞋子穿,那些年全家人的衣服都是妈妈在这台缝纫机上踏出来的。后来单位成立了缝纫组,妈妈在缝纫组里做帐蓬,单位旁边的塔农大一批爱美的女老师都到妈妈这里做布拉基。来的最多的就是毛常定老师的爱人,她可是塔里木的最时尚女性,漂亮还有一双大辫子。现在我们只能从小时候拍的一些照片来领略妈妈的裁剪水平,总之小时候家里的缝纫机嗒嗒的踏响声就是我们的催眠曲。</p> <p class="ql-block">稍微大一点,妈妈就让我学做鞋,喜梅早早学会了织毛衣,大姐姐在外上学工作抽空就想尽办法为弟弟妹妹们织毛衣线衣,我们都在尽自己的所能为妈妈分担一点劳累,可是生活的艰辛还是早早毁掉了妈妈的健康!每每想到此,泪就流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2017年的春节就要到了,又到妈妈的生日了,让我们记得问一声妈妈生日快乐,给爸妈送上新年的祝福。</p><p class="ql-block">今年春节我们可以在佛山团聚,梦见的终于成真,欣喜无比。提前祝姐姐和弟弟妹妹们新年快乐,万事顺意,家家平安,人人康健!</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断断续续写了一点家里的事情,这里篇幅有限,就在除夕临近这个让人回忆的日子拾取点滴和家人分享吧。</p><p class="ql-block"> 把最热情的新年祝福送给每一位家人,祝大家新年快乐!</p><p class="ql-block"> 2017年春节前于厦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