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人文摘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辣椒和西红柿红了</b></p><h5><b>文/佟得志 </b>转载于<书香神州></h5> 母亲去世整整十年了,每年的祭日和民间中元节,兄弟姐妹和侄男侄女们都回去上坟祭拜和烧包寄“钱”到阴朝地府,深怕她老人家在阴间缺穿少食,指名到姓地写明各自称呼的老人冥下收用,以示对老人的尊敬和悼念。<br> 立秋入伏,辣椒和西红柿到了采收的时节。<br> 每年中元节回去,在上坟的路途,必经过大嫂栽种的辣椒地,连着的几块地边都栽有西红柿。<br> 小时候,母亲把辣椒和西红柿从地里摘回来,用清水清洗,然后把辣椒切碎,将西红柿剁细,用少许的油炒下辣椒,等辣椒有香味了,便将西红柿放入锅中与辣椒烩成一锅香,用大碗盛上两大碗在桌上。<br> 我们用马蹄花碗盛上包谷饭,拿小木瓢舀两瓢在饭上,筷子拌几下,唏哩呼噜地吃得一干二净,感觉香辣可口。<br> 母亲看着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心欢喜,她老人家十分踏实而乐滋兹的。<br> 想回到过去那种有滋有味的生活。<br> 远在市区省城的兄妹们,心有余力而不足,只好请在老家的大哥大嫂栽种辣椒和西红柿。<br> 前段干旱,大哥打我手机说:“三弟,辣椒和西红柿今年结得好勒,最近半个月没下雨了,不晓得你们月半节回来有吃的没有哟。”<br> “六月六”我回去看望年迈八十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大哥大嫂。<br> 以前母亲种地和现在不一样,那时没有化肥,靠农家肥施追,都是从毛厕挑粪水去淋,锄头放在粪桶上,锄把穿在粪桶耳朵里挂在扁担的扣扣上。<br> 现在是施化肥,把尿素、复合肥丢去根旁下就行了,不去除草,用喷雾器打些除草剂即可。<br> 忆起母亲种地的方法,她老人家太辛苦了。<br>不管哪时种地,要靠天时地理,就得与大自然一搏,真是要与天斗与地斗。好久不下雨,不可能抓石头打天呀!<br> 要征服自然,大哥去大沟沿途把水拦下来,我在近两公里的地方等沟水来,找来几块木板,在沟水来前把沟堵上,顶着烈日坐在那儿等呀等。<br> 天刚黑,水终于来了,我与大哥大嫂你一桶我一盆,将水抬去浇开了口的辣椒地。<br> 功夫不负有心人,辣椒西红柿枯黄的叶转青了,辣椒西红柿起死回生,开着朵朵花儿,好似在向我们点头微笑。<br> 辣椒红了,像一串电光火炮,西红柿红了,像一个个灯笼。<br> 母亲那些年种地时,也遇过干旱,她在当门河里挑水来菜地浇水。<br> 那时是生产队集体,必须是收工后才能做自家事。<br> 收工后要做饭给我们六姊妹吃,晚上才有时间去河里挑水,要忙到深夜十二点。<br> 那时家里困难,母亲挑水没电筒照亮,无论去河里还是地头,我们把从烤烟地里不要的烟杆和玉米地里不要的葵花杆砍来浸泡在水沟里,过半月去沟里清洗晒干收放家里,晚上做事就用它来照亮。<br> 七月十三日,民间的中元节,我们都回到老家给逝去的老人烧包送“钱”。这时节,辣椒红了,西红柿也红了。<br> 上山去母亲坟上回来,途经辣椒地,我们都下地摘的摘辣椒,摘的摘西红柿。<br> 按母亲的做法,把辣椒西红柿烩成一锅香抬上桌,大嫂的苞谷饭已做好,大家都会添上一碗,上桌去舀一两瓢盖在饭上。<br> 一边吃,一边回忆母亲的笑容。<br> 回想用烤烟杆葵花杆给母亲照亮的情景。<br> 大嫂的苞谷饭煮米混合蒸很香,吞起顺口。<br> 辣椒烩西红柿,还保持着母亲所做的味道。<br> 母亲在生时手把手的教,今天才知传承的重要。<br> 一切都在回忆中…… <h5><b>作者简介:</b>佟得志,贵州省开阳县人,黄果树旅游区总工会退休,贵州省散文学会会员,安顺市作家协会会员,偶有文稿散见报刊、杂志、网站和微刊。</h5> 族人小小说园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乞丐的底线</b></p><h5><b>文/佟国清</b> 转载于《文学微刊》</h5> 在闹市街头,有位老人,他蹲坐在那儿,把干枯的手臂伸得很远,手撑着一只破碗,乞讨。<br> 过往的行人走着自己的路,有的看见他,也故意绕着弯走开了。<br> 现在出门的人很少带现金,都用手机里的微信和支付宝,扫二维码钱就到账了。很多乞丐就使用了二维码,地上铺一张干净的纸,上面倾诉着悲惨的故事!得到人们的驻足和怜悯。或是什么也不写,把残缺肢体裸露出来,触目惊心,博得好心人的同情。而那时尚的二维码仍让人心里有冰冷的硬核。<br> 老人的碗很破,破得只剩多半个,硬币还可以盛下,如果有大点面值的纸币说不定会瞬间被风刮走。他没有二维码,也没有在纸上写着什么,只是用一只手,还有那不能再破的碗。<br> 他的皱纹很深,像干掉的黄菊,一条条皱缩着,让人心疼。头顶上的头发已寥寥无几,像秋后的老树,光秃荒凉。暗紫色的脸膛,瘦削羸弱。眼角挂着眼屎,瞳仁微弱的光折射出哀怜和期盼。他时不时的机械地点头,嘴里也时刻地嘟哝着什么,但很少有人理会他。<br> 各种媒体时常曝光很多乞讨的人是骗子,是装扮成的,其实他们过得比我们平常人好的多,有的乞丐家住的是洋房别墅,还开名车,这些都是他们骗取我们的善良和同情心得来的,呼吁市民不要轻易上当受骗。<br> 我不知道这位老人是不是骗子,如果是骗子,我觉得他不会那么瘦,瘦得皮包裹着骨头,但又转念一想,也不对,现在生活质量高的,有钱的人都很瘦的,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应付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也许乞丐是最好的演员,他每天面临着挑剔的观众,让观众信服,他才有饭吃。<br> 老人是这样的吗?他精心表演,利用他的衣衫褴褛;利用他的年迈去在街头进入角色呢?还有他那只破碗,是不是他煞费苦心设计的道具呢?我画了很多的问号,画问号的人也许不止我一个,也许看见他的人都有这样的疑虑,带着这样的猜测而熟视无睹,漠不关心。<br> 有个小女孩在妈妈的牵拉下,回过头,呲牙对着他做着小鬼脸。但老人却笑了,笑得很开心,也很慈祥。<br> 那天天气很热,他没有举起饭碗,也没有抬头。他跪在地上,佝偻着身子,点着头,那是在作揖磕头。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从手里拿出一张面值很大的票子,放进他的碗里,老人抬起头,眼睛一亮后,抬起头支起身体站起来,一把拽住那洋人说:“我从不要洋人的钱,请您收回。”说完把钱塞回洋人的手中,那洋人疑惑地耸耸肩,走了。<br> 当老人缓慢地再躬下身时,他的碗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了很多的钱,而那老人却不动了,好心人把他驾起,送到了医院,医生说是饿的,不碍大事。<br> 老人醒来后被送进了救助站,后来我再也没看到那位乞讨的老人! <h5><b>作者简介:</b>佟国清,沈阳,曾发表《东北一只虎》《生活》《家乡的河》《战士》等作品。《生活》获全国征文二等奖.</h5> 佟氏史话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满族佟姓的原委(二)</b></p><h5 style="text-align:center;">摘录于佟明宽、李德进先生编著的</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满族佟氏史略》</h5> 据史料表明,满族佟氏姓氏的形成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div><b> 一 以地为氏。</b>兆元公所记的“然江以姓”即属这种形式。在《二十五史·清代》中有佟养性、达尔汉侍卫扈尔汉、佟图赖(佟盛年)佟国纲及隆科多等人的传,这些人的传记开头均写着“世居佟佳,以地为氏”。这几个人是同姓、同族、同宗、同派的一家子。而巴笃理传虽是“世居佟佳,以地为氏”,但却不与佟养性等人同宗,也就是两者是同姓、同族但不同宗,当然更谈不上同派了。蓝拜也是“世居佟佳,以地为氏”,但他既不与佟养性同宗,又不与巴笃理同宗,三者是同姓、同族,异宗、异派。然而,对于佟佳氏是否由“然江以姓”而得名,在史学界也有不同看法。如我国著名满学家金启孮先生在所著《八旗子弟》一书中就写道:“有些汉族女子因嫁入女真人家,就成为‘某佳氏’。明末清初归附满洲的汉军旗人,一般都在本姓之上加上‘佳’,或‘尔佳’,成为佟佳氏、王佳氏、张尔佳氏等”。赵展先生则认为,佟性迁来后,婆猪江才“曾一度改为佟家(佳)江”。</div><div><b> 二 更改姓氏。</b>在我国历史上,皇帝有权赐姓给臣。有些达官贵人也可让家丁、奴卑或崇拜自己的某些人姓自己的姓,但不能称为赐姓,赐姓只限于皇帝用。达官贵人允许外姓人姓自己的姓,称“更改姓氏”。“更改姓氏”也是庞大的佟氏宗族形成的一种形式。在满族佟佳氏的《佟氏宗谱》里曾记载着这样的事,有些佟氏奴卑、家丁,为表示对主人的效忠,在得到主人同意后,就改姓佟佳氏了。这些人中有满族人,也有汉族人。正如佟佳氏《佟氏宗谱》中所说,佟氏管辖的人,“有另户壮丁,其家人汉人众多。”佟国器在修谱时就强调,如果不修谱,世系搞不清,不是本宗室的人就会冒名顶替,称为满族佟氏宗人。为防止这类事情发生,确保佟氏家族的姓氏、支系的纯净、准确性,在修谱时要“一气贯注,支分派析毋论,非我族类不得阑入。"这就表明在满族佟佳氏门庭煊赫时,其家丁、奴卑等随主人而姓佟佳氏的不在少数。</div><div><b> 三 以姓为氏</b>。赵展先生所述元代斡朵里万户府万户“童”(佟)氏是旧姓的延续使用,即属这种形式。<br></div><div> 历史上终古和佟寿、佟万等汉族佟姓人的后裔,有些在元、明、清时改为满族佟氏的也不乏其人。最近,我们在辽南就发现了一部满族《佟氏族谱》,明确记载自己是佟万的后裔。(完)<br></div> 族人诗歌堂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父亲的铁钉</b></h3><h5><b>文/佟惠军 </b>转载于《书香沈阳帮》</h5><div><br></div><div>父亲留下的<br>那堆 锈迹不等的铁钉<br>钉住了城市的喧嚣<br><br>不知父亲在哪捡到它们<br>收进和他一样<br>日渐锈蚀的糖果盒<br><br>它们寂静地<br>躺了无数个日子<br>直到有一天<br>要被父亲眼里<br>不会过日子的我<br>扔掉<br><br>我想 在那边<br>父亲已和母亲团聚<br>他们一定有 不少老相框<br>需要钉在墙上<br>一定有 新的叮咛和想法<br>要钉牢我蔓生青苔的心<br><br>唯一留下的 那根绿漆铆钉<br>被父亲摩挲得发亮<br>映出 儿时童车里<br>翘辫女孩儿好奇的目光<br><br>泪水叮咚作响<br>敲打着 默不作声的糖果盒<br>让它将话传给父亲<br>再将他的眼神捎给我<br></div><div><br></div><h5><b>作者简介:</b>佟惠军,笔名佟掌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第十一届小说委员会委员。从2016年开始写作,有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作家文摘》《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刊物转载,有作品被译为英日韩等国文字,小说入选多个年度选本和高中语文试卷,出版小小说集《孔雀眼》。</h5> 族人摄影天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佟忠生摄影作品赏析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半径1000米》(六)(转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半径1000米在这里是个区域概念,特指这些照片都是拍摄于以我家为圆点,以 1000米为半径的这个区域内。当然这不是严格的计算,大致上就是我们主城区的4、5平方公里的区域吧。</p> <h5><b>作者简介:</b>佟忠生,保定,华北电力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保定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摄影十杰;荣获第二届中国摄影教育“优秀教学奖”;获得第一届、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 “优秀指导教师奖”。</h5> 族人字画廊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佟芃芃油画作品欣赏</b></h3><h5>转载于<书画艺术家></h5> <h5><b>作者简介:</b>佟芃芃,内蒙古人。1988年至今专职从事油画的研究与创作。2007年至今受聘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美术师。2005年,作品参加风景写生展。2006年,举办个展“质朴与纯真——芃芃画展”。2008年,作品参加“寻源问道——油画研究展”。2009年,作品参加海峡两岸油画家联展。2013年,作品参加“寻源问道·艺术凤凰——中国油画学术邀请展”,同年作品参加中国油画院院展。</h5> 佟骏教你学满语 <h5><b>栏目主持人简介:</b>佟骏,影视演员,北京,精通满语文化研究。</h5> 万泉带你游古建 亲爱的宗亲们,本栏目将带你游览中国的古老建筑,使你足不出户就可欣赏古老建筑的特色。请跟我一起出发吧!这期我们继续游览《清福陵》。<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八)清福陵月牙城和月牙影壁</b></div><div><br></div></div> <h5><b>栏目主持人简介:</b>佟万泉,沈阳,从事历史建筑文化研究。</h5> 宗亲才艺欣赏 <h3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佟伟功影视作品欣赏</b></h3> <h5><b>作者简介:</b>佟伟功,抚顺,精通影视制作。</h5> <p class="ql-block"><b>编后语:</b></p><p class="ql-block"> 秋高气爽的十一月,空气中弥漫着淡雅的香气,让人心情愉悦,仿佛置身于仙境。佟氏宗族文化园地(第二十八期)与各位宗亲如约而至!,在这期里,我们转载了佟芃芃的油画作品,佟氏宗族文化园地的宗旨就是将全国各地佟氏族人的各种文艺作品、才艺等展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除了在网上寻觅,也希望各位宗亲勇于推荐。我们这个文化园地每期的阅读量都在5000人次左右,阅读量还是可观的。我们也希望佟氏企业族人在这个平台上展示企业的文化,促进佟氏企业的经济发展!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也是佟氏宗族文化园地的目标所向。</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宗亲们,下期再会!</p><p class="ql-block"> 佟氏宗族文化园地编委会</p><p class="ql-block"> 2024年 11月</p><p class="ql-block"> 族亲发表或提供作品的内容包括文章、诗歌、摄影、书画、才艺展示等;作品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作品可发送到:</p><p class="ql-block">349444077@qq.com</p><p class="ql-block">416439452@qq.com等邮箱及佟姓文化艺术园地微信群。</p><p class="ql-block">如欣赏以往各期作品(2024年)可点击下面链接:</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77t51pc" target="_blank">佟氏宗族文化园地(第 27 期)</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6etsoae" target="_blank">佟氏宗族文化园地(第 26 期)</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5nx44nb" target="_blank">佟氏宗族文化园地(第 25 期)</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4ws0lm7" target="_blank">佟氏宗族文化园地(第 24 期)</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44ut5mi" target="_blank">佟氏宗族文化园地(第 23 期)</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3ajou8x" target="_blank">佟氏宗族文化园地(第 22 期)</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2ezv9wz" target="_blank">佟氏宗族文化园地(第 21 期)</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1cnwcm8" target="_blank">佟氏宗族文化园地(第 20 期)</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0klvzx3" target="_blank">佟氏宗族文化园地(第 19期)</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zomyqly" target="_blank">佟氏宗族文化园地(第 18 期)</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