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乡镇学校的教育探索之路上,跨学科教学正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为传统教学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基于跨学科背景下乡镇学校八年级文言文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稳步前行,于 2024年10月30日迎来了第七次公开课活动。此次,语文老师陈张丽精心打造了一堂与地理课巧妙融合的《与朱元思书》公开课,带领同学们穿梭于古代文学与现代地理知识之间,领略富春江独特的魅力,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精彩纷呈的教学盛宴吧。</p> 课前准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让这堂公开课能够完美呈现跨学科教学的魅力,陈张丽老师可谓是下足了功夫,做了周全且细致的准备工作。在语文教学方面,陈老师对《与朱元思书》这篇文言文进行了反复研读,深入剖析每一个字词的含义、语句的精妙以及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精准把握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奇山异水的描写,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心境,教学难点则是如何自然流畅地将地理知识融入到文言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富春江的独特风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与此同时,陈老师积极与地理老师林紫展开多次深入研讨,共同探寻《与朱元思书》与地理学科的契合点。从富春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到其气候特点、植被覆盖以及丰富的生物资源等,老师们将地理要素一一梳理,为课堂上的跨学科结合筑牢根基。为了丰富课堂素材,陈老师还准备了富春江的高清图片、详细地图以及介绍其地理风貌的视频资料,让同学们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富春江。此外,陈老师精心设计了课堂活动的相关表格,对每个活动环节的引导语、提问方式以及时间分配都进行了反复斟酌。</p> 课堂实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课伊始,陈张丽老师带着亲切的笑容走上讲台,用充满吸引力的话语开启了这堂课:“同学们,富阳区旅游局计划举办‘富春江文化旅游节’,现在邀请大家来当富春江的小导游呢,咱们可得好好准备,把富春江的美展现给游客们呀!” 这一情境的设置,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热情,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启这场富春江的推介之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老师随即在多媒体上展示出富春江的地图,结合地图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富春江所处的地理位置,它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钱塘江的中游河段。接着,陈老师又引出了文章的作者吴均,讲述了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文学风格,让同学们对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缘由有了初步了解,为后面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呀,咱们先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音韵之美,就像一位优秀的导游,要用动听的声音把富春江介绍出去哦。”陈老师引导同学们标注出文中的停顿、重音等朗读要点,提醒同学们注意文言文诵读时的平仄变化和韵律感。同学们纷纷开始大声朗读起来,教室里顿时书声琅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 “我是朗读者” 环节,同学们积极举手,争相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每一位同学都尽力通过朗读展现出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陈老师则耐心地倾听,针对同学们朗读中的优点给予表扬,对存在的不足给予细致的纠正和指导,鼓励大家反复朗读,在诵读中感受这篇文言文的美妙音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得真棒!不过,咱们作为小导游,光读得好听可不够呀,还得把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好好介绍给游客们呢。” 陈老师巧妙过渡,引出了 “品景” 环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老师先是引导同学们仔细研读文中描写山水景色的语句,如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等,让同学们品味这些语句是如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富春江山水的奇特之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学们纷纷拿起笔,根据老师提供的地理要素以及表格提示,认真构思起朋友圈文案来。不一会儿,大家就踊跃举手分享自己的成果。 陈老师对同学们富有创意又贴合地理知识的推荐文案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大家继续完善,让推荐更具吸引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后,陈老师让同学们思考不同的人群可能会对富春江有着怎样不同的喜爱之处,化身推荐官进行推荐。有同学说道:“我想把富春江推荐给那些平日里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们,你们看,这里山清水秀,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这儿,就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可以尽情地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像作者一样暂时忘却生活的烦恼,沉浸在这宁静的山水之间,多惬意呀!” 同学们的精彩推荐赢得了阵阵掌声,大家对文章的情感理解也更加深刻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陈老师引导同学们将目光拉回到自己的家乡:“同学们,咱们家乡也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呀,老师播放铜鼓岭视频,现在就请大家化身小导游,借鉴《与朱元思书》的写法,结合咱们家乡的地理特点,来设计一段导游词,为家乡美景代言吧。”同学们兴致勃勃,纷纷开始构思起来。 </p> 课后研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开课结束后,课题组的老师们集体到会议室,展开课后研讨活动。陈张丽老师首先分享了自己这堂课的整体教学思路、预设目标以及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陈老师谈到,通过这次跨学科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了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积极作用,尤其是看到同学们能够积极运用地理知识来解读文言文,并且将所学迁移到为家乡美景代言上,感到十分欣慰。但同时也意识到,在跨学科融合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方面,还可以挖掘得更深一些,留给学生更多思考和讨论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紧接着,老师们纷纷踊跃发言,对这堂课的亮点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大家一致认为,陈老师的这堂课教学设计巧妙,情境设置贴合实际,从始至终贯穿 “小导游” 这一角色,让学生有很强的代入感,四个活动层层递进,既让学生扎实地掌握了《与朱元思书》的文言文知识,又能巧妙地引导学生从语文跨越到地理领域,实现了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培养了学生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课堂效果十分显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时,针对课堂上存在的一些可优化之处,老师们也积极建言献策。有的老师建议在 “我是朗读者” 环节,可以增加小组朗读竞赛的形式,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有的老师提出在 “我是宣传者” 环节,除了老师提供的地理要素,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去查阅更多关于富春江的地理资料,拓宽知识面,使推荐文案更加丰富多样;还有的老师认为在 “我是代言人” 环节,可以提前让同学们收集家乡美景的图片或视频,在课堂上展示分享,让大家对家乡的美有更直观的感受,进而更好地创作出导游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公开课活动虽已圆满结束,但它所开启的跨学科教学探索之旅仍在继续前行,激励着每一位教育者不断创新、不断进取,为乡镇学校的学子们带来更多元、更精彩的学习体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