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吾乡 ------我眼中的当涂历史

今商者说

<h5>  夏暹公之子夏宗文将夏氏与当涂关联起来。民国版《当涂县志.民政志》卷十四《名宦》载:夏宗文,先世居汴,宣和初,以明经中省试。建炎三年,授太平州守。贞白严洁,为政不苛,疏筑城池,召民垦种芜壤,奏减租税,立“三限法”以便输纳,期年境内晏然。及受代,民思其惠,遮道挽留,遂家焉。享年七十六,卒于姑孰。《夏氏族谱》长芦派和华六支派、华七支派、华四支派、岩公支派等族谱对夏宗文均有记述:</h5><h5>宗文,司成公长子,行良一,建炎三年由进士甲科除授太平州首。</h5><h5> 《夏氏宗谱》“暹公传”记述,姑孰派夏氏始祖暹公,在国子监大司成任上退休,来到宗文公姑孰处安享晚年。至此,夏氏暹公后裔便在姑孰大地世代生息。</h5><h5>当涂是吾乡。</h5> <h5>姑孰派夏氏始祖,夏暹公</h5> <h5>青山四夏</h5> <h5>宗亲夏传尧</h5> <h1>  现在当涂地域濒临姑孰河,姑名姑孰。但姑孰仅仅是地名,并不含行政区划的意义。梳理当涂的史料,当涂有久远的历史、有一段侨治换名的历史转折、有千年的积淀与传承的历史,有隐名托举的壮举,如今当涂还保留着水乡泽国的圩田风貌。</h1> <h5>于湖县</h5> <h5>当涂县山川图</h5> <h3><b>一、久远的历史</b><br></h3><h3> 姑孰大地源自商代末年泰伯、仲雍采药衡山(今横山)开创古吴——仲雍(字孰哉),其十九世孙吴王壽梦(字孰姑)。乾隆《当涂县志·建制沿革》载:姑孰,通姑熟,“按仲雍字孰哉,义取饔熟意。”(饔熟,有的吃,富庶之地)横山脚下至今还有“姑孰塘”。</h3> 东周时期,皖浙毗邻地方,建立了会稽郡。黄池镇附近的“鸠兹”(可能是小诸侯国),改为鸠兹邑。吴楚大战,越卧薪尝胆复灭吴,楚得姑孰大地。黄池南面有座楚王城,说明当涂县在历史上是楚国的属境。<br> 史书记载:周灵王(春秋),二年,楚子重伐吴,克鸠兹,至于衡山(今横山)。<br> 史书又载:秦始皇,三十七年出游,十一月行至云梦,浮江下,观籍河,渡梅渚,遍丹阳。<br> 西汉时期,扬州刺史监察六郡国,丹阳郡郡治设宣城,领丹阳(县治在小丹阳镇)等十七县。三国时期吴国设扬州治健康(今南京),下领有丹阳郡,领二十县,其中有丹阳县,为当涂前身。东西晋时代。丹阳郡郡治建康(南京市),下领十一县。在安徽境内,领芜湖、于湖、丹阳三县。于湖、丹阳二县,是当涂的前身。 <h5>秦始皇东巡路线</h5> <h5>秦始皇东巡图</h5> <h3><b>二、一段侨治换名的历史转折</b><br> 姑孰溪畔当涂县,汉时为丹阳县,隶属丹阳郡。(西)晋朝太康二年(281)分丹阳县地设于湖县,并分丹阳郡,侨立淮南郡,又侨置豫州。宁康元年(373)移豫州治于姑孰。《隋书·地理志》载:开皇九年(589),废侨立州郡,并于湖县入当涂。《新唐书·地理志》载:贞观元年(627)并丹阳县入当涂。<br> 当涂县名,来自淮北,今之怀远县,为汉时之“当涂县”。该县境内有涂山。《元和郡县志》云,“以涂山为邑,故名当涂。”东晋实行所谓《郡县侨寄法》,遂将淮北之当涂县侨寄于江南。时间大致是公元316年之后。</h3><h3> 据当涂文史专家施长斌老师考证:当涂县之由来是姑孰大抵原来就有一座涂山。姑孰“涂山”,因地处姑孰城南龙山港口三江交汇之地,涂山江口又被称为“涂口”。东晋丹阳籍大诗人陶渊明往来姑孰大地写有《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及其《饮酒》诗中“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迴且长,风波阻中涂”等诗句,与南齐大诗人谢朓筑宅姑孰青山所写《还涂临渚》、唐代裴敬在当涂青山拜谒李白时所写“四过青山,两发涂口”(《翰林学士李公墓碑》),可谓一脉相承。这里的“涂口”、东海“中涂”“还涂”都是指的江东涂山附近。 宋代,《当涂县令题名记》载:“西晋云扰,流人自北而南,侨立此境,因借涂山之名,而名江北之县焉。” <br> 《宋书·州郡志一》载:于湖县为晋武帝太康二年,分丹阳县立。于湖故城在今当涂县南三十八里。又根据唐《括地志》记载:当涂“县东四十里有圩曰咸和,古丹阳于湖县废址在焉”。而当涂官圩(今称大公圩)旧有大咸和圩、小咸和圩,位置在今护河镇南境。“咸和”之名,源于晋成帝年号,也就是“淮南郡侨置于此”的年份。咸和圩,位于古丹阳湖湖心腹地,完全符合“于湖之中”的字义,南部与宣城隔水相望,刘宋时期将宣城郡迁治于此也合情合理。<br> 《晋书·地理志上》载:成帝“又以旧当涂县流人渡江,侨立为县。”旧当涂县在今蚌埠市西,属旧淮南郡。《宋书·州郡志之一》说:当涂侨县(即今当涂县)为“晋末分于湖为境”侨立,而于湖在今当涂县南,可知当涂侨县立在于湖县北境。<br> 隋平陈后,废淮南侨郡,将襄垣(襄垣县侨置在芜湖,而芜湖本汉丹阳郡旧县,自侨置襄垣,芜湖之名遂隐。)、于湖、繁昌三县并入当涂县,改属丹阳郡,将逡道县并入宣城郡宣城县,将定陵县并入宣城郡南陵县。流入的侨民都变成当涂人、宣城人、南陵人了。《宋书·州郡志一》载:宋“文帝元嘉九年(432),省上党县并(入)襄垣。”</h3> <h5>于湖县</h5> <h5>当涂县城于湖路</h5> <h3><b>三、千年的积淀与传承的历史</b><br></h3><h3> 隋朝,丹阳郡改名蒋州,州治在江宁(今南京),领三县,在安徽只隶属当涂一县。唐朝,在安徽境内,领有二州二十一县,宣城(宣城郡)八县一军,即有当涂县和采石军。五代,在南唐统治下称为升州。在升州管辖的地方,在安徽境内有六县,即有当涂县。<br> 北宋(960-1127年),地方行政区划分等级为:路、州、县。太平州,曾经称谓雄远军,后改平南军,领当涂、芜湖、繁昌三县。至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升平南军为太平州。宋(1127-1276年)南宋在江南设置江南东路,又名江东路,领有两府三州,太平州属之,当涂、芜湖、繁昌三县隶属太平州。<br> 元朝(1277-1368年)地方行政区划,中央政府下设行省,省下设路、军、县四级管辖制。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为太平路,当涂、芜湖、繁昌三县隶属太平路。<br></h3><h3> 龙凤元年(1355),朱元璋率军向江南发展。六月,渡江,先后攻占采石、太平,改太平路为太平府。翌年三月,朱元璋攻下集庆路,改称应天府(今南京市)。元惠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明兵渡江后朱元璋升太平路为太平府。七月,建江南行中书省,太平府属之。洪武元年(1368)八月,罢江南行省,太平府改属中书省。洪武十三年(1381)正月,改属六部。永乐元年(1403),太平府改隶南直隶,仍治当涂县,下辖3个县即当涂、芜湖、繁昌。<br> 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豫王定江南,改南京为江南省,太平府隶属之,领三县如故。康熙二年(1663)分江南布政为二,以太平府隶属安徽布政使司。当涂县城治内,驻安徽学政(安徽提学使)、长江水师提督军门、陆军协政(副将)等高级官员衙门。<br> 太平天国战争时,太平府与皖南各府县,一度暂时隶属浙江巡抚监管。民国成立之初,废府制为省、县二级制,“太平”二字淡出视野。</h3> <h5>当涂县城郭图</h5> <h5>太平府地图</h5> <h5>太平府城门</h5> <h5>太平府城墙</h5> <h3><b>四、隐名托举的壮举</b><br> 1956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第39次全体会议批准同意设立马鞍山市之前,马鞍山矿区辖2个镇1个乡,即马鞍山镇、向山镇和慈湖乡。<br> 1956年11月18日,马鞍山市筹备处正式从当涂县接收以下行政区域:<br>1.原马鞍山矿区全部,包括马鞍山镇、向山镇、慈湖乡。<br>2.采石区采石镇全部;雨山乡大部分,包括兴台、雨山、佳山3片;宝庆乡红星农业社第14生产队。<br>3.霍里区尚钟乡潘马农业社潘村、潘姚、高龙背3个生产队;霍里乡霍里农业社岘下生产队;冯杨乡一部分,包括霍罗农业社的6个生产队,三联农业社全部,高潮农业社部分生产队。<br> 1957年3月7日,马鞍山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马鞍山市人民委员会。9日,马鞍山市人民委员会正式成立。马鞍山建市后,属省辖市。</h3><h3> 1958年6月改为芜湖专区辖市。10月22日,省委决定,将芜湖专区的当涂、和县、含山三县划归马鞍山市领导,并于当年11月1日正式办理交接手续。</h3><h3> 1959年3月23日,当涂、和含(由和县、含山两县合并而成)两县复归芜湖专区领导。1961年4月13日,马鞍山复为省辖市,至今未变。</h3><h3> 1983年6月7日,省政府决定将当涂县(不含大桥公社)划归马鞍山市领导。6月30日,市、县交接工作完毕,从7月1日起,当涂县改属马鞍山市。<br></h3><h3> 2010年9月,将丹阳镇、博望镇、新市镇委托马鞍山市博望新区管理。 2010年9月,设立博望区,将当涂县博望、丹阳、新市3 个镇划归博望区管辖。</h3> <h5>当涂市人民政府布告</h5> <h3><b>五、当涂现状:水乡泽国的圩田风貌</b><br></h3><h3> 当涂县地处长江下游平原,地表概貌大致为“二山、二水、六分田”,地形以平原圩区为主,主要有冲积平原、冲积湖积平原和湖积平原等。位于县境东南的大公圩耕地29万亩,有“皖南首圩”之称。境东北和中间有部分丘陵山地,较大的山脉有横山、青山和围屏山。当涂县地处长江下游水网地区,多河流、湖泊,有姑溪河、青山河、黄池河、运粮河、博望河、外桥河、扁担河、襄城河,还有丹阳新河、塘沟河、小溪河、乙字河、中流河、乌溪大港、白龙沟、高潮河、尧丰港、汪林大港等众多河流,属长江水系。长江纵贯县境西部(长江当涂段),湖泊横卧东缘,中部广大地区的河流,多呈西北流向或西流注入长江。<br> 截至2021年,当涂县下辖10个镇、1个乡(江心乡)、1个开发区(当涂经济开发区)、1个文化旅游区(当涂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1个示范区(当涂现代农业示范区) 。10个镇是姑孰镇、黄池镇、乌溪镇、石桥镇、塘南镇、护河镇、太白镇、年陡镇、湖阳镇、大陇镇。</h3> <h5>大公圩</h5> <h5>大公圩</h5> <h5>横山之巅</h5> <h5>横山溪水</h5> <h5>大青山</h5> <h5>大青山</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