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华夏之云南观看《印象.丽江》演出

花开旺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玉龙雪山上下来,我和女儿直接赶往《印象.丽江》的演出剧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印象·丽江》是云南继《印象·刘三姐》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大型实景演出,总投资达2.5亿元,上篇为“雪山印象”,下篇为“古城印象”,这场原生态大型实景演出,由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导演张艺谋携手王潮歌、樊跃共同执导,历时1年多时间,经上百次修改完成。演出剧场位于海拔3050米世上最高的实景演出场地——玉龙雪山景区甘海子,是一部在白天进行的实景演出。人员由《印象·刘三姐》的原班人马组成。《印象·丽江》以雪山为背景,汲天地之灵气,取自然之大成,以民俗文化为载体,用大手笔的写意,在海拔3100米的世界上最高的演出场地,让生命的真实与震撼,如此贴近每一个人。与此同时《印象丽江》还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了解了这些之后,对这场演出是充满期待的。回想一下,我和女儿去过的好多地方,都免不了去观看当地的演出,这也成了我们旅游的一个必要项目,每场演出都丰富了我们的旅游生活,人生也因此变得更多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进入剧场的通道墙上看见了这些彩色的符号,我猜测是藏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剧场,看见了这个实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就是作为演出场地的甘海子,是玉龙雪山东麓的一个开阔的草甸,是个天然的大牧场,距丽江城约25公里。这里原是一处高山湖泊,后因地质变化,出水口扩大,所以当地百姓俗称“干海子”。其实,“干海子”并不干,这里四周远山层叠,森林茂密,海子中溪水蜿蜒,芳草萋萋,如天鹅绒地毯铺满大地,夏秋季野花点缀其间,牛羊骡马成群,冬春时则一片深黄,与周围的雪山红叶相映成趣。因此,人们逐渐就把“干海子”叫成了“甘海子”。甘海子是仰视玉龙雪山全貌最近的、也是最佳的地方。在这里你可看到玉龙雪山的十三个高峰由北向南依次排开。巍峨壮观,银兴闪烁,尤其是主峰扇子陡,像一把打开的扇子,切入云天,气势磅礴。你还能遥看雪线 以上蜓蜿下行的呈雪绿色的冰川,借助望远镜领略这一"绿色奇峰"的现代冰川奇观。</span></p> <p class="ql-block">  进入剧场后,我和女儿选择了一处居中较高的位置坐下。刚坐下就发现前面的观众因为怕太阳灼晒,纷纷打起阳伞来遮阳,这样就遮挡了我们的视线,正在烦恼时,看见工作人员出来让打伞的观众把伞收起来了,这下可以好好观看演出了。</p><p class="ql-block"> 《印象·丽江》全篇分《古道马帮》、《对酒雪山》、《天上人间》、《打跳组歌》、《鼓舞祭天》和《祈福仪式》共六大部分。它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荡涤灵魂的盛宴。在《印象·丽江》的系列实景演出中,并没有所谓的主题和具体的故事,而是表达三个导演对丽江的个性体验,第一部分“雪山篇”是与山的对话,表现的是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丽江,体验生命与自然的紧密关系;第二部分是通过人们攀登玉龙雪山,游历丽江古城,从而与生活对话;第三部分“古城篇”将是与祖先的对话,在对话中发现古往今来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始终存在一个神圣的王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演出的第一部分是《古道马帮》。</p><p class="ql-block"> 茶马古道给人一种行走在天上的感觉,丽江古城成为滇西茶马古道上的重镇,都是因为马帮的原因。马帮影响着纳西人的生活,他们以能参加马帮,当上马锅头为荣。</p><p class="ql-block"> 演出的场景和玉龙雪山连接的自然和谐,非常壮观。</p> <p class="ql-block">好多演员。</p> <p class="ql-block">  负重前行的纳西族女子。纳西民族的风俗认为,大丈夫不应为家务事所累,女人应当操持家务,田间劳作,生儿育女,以能吃苦为荣,她们甚至羞于让男人插手家务。在纳西女人看来,自己的男人有学识,能交游,有成就,便是妻儿的荣耀。筐舞展现了纳西妇女任劳任怨的伟大母性情怀。</p> <p class="ql-block">  马帮同辽远的雪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云南的马都是矮脚的马,这种马跑不太快,却很善于走山路。只有这种好脚力的马才能驮着沉重的货物,走过漫长艰险的茶马古道,走过连折12层而上,仅一尺多宽的马帮路。因此纳西人十分推崇马,马是他们的崇拜物之一。马帮在红顶上奔跑,仿佛是六百年前茶马古道上“山间铃响马帮来”的震撼再现。</p> <p class="ql-block">马鞍舞展现了大马帮男人的英雄风彩。</p> <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演出是《对酒雪山》</p><p class="ql-block"> 朋友来了,喝酒!朋友走了,喝酒!少数民族天生能喝酒,就如同他们天生都能歌善舞一样。所以他们的酒令同样载歌载舞,丰富多彩。高兴了喝酒,不高兴了还喝酒。在雪山脚下的这群热血的汉子,有着野性的豪情,也有着孩子般的快乐。各民族的酒令和纳西快板展现了雪山下的少数民族对待朋友的热情和对待生命的豁达乐观。</p> <p class="ql-block">  在观看演出的时候,女儿对我说,她发现有一个演员跳得非常投入,为什么会排在不显眼的位置呢?我顺着她的指示看去,果然发现了那个长头发的小伙子,他的一招一式都富有感染性,确实是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被注意到的那种,我也产生了疑问。于是镜头里有了他的身影。随着舞蹈的展开,这个小伙子很快就来到了C位,看来,才华这个东西是埋没不了的,观众能发现的,导演更会发现。</p> <p class="ql-block">这对酒的场面很是火爆。</p> <p class="ql-block">对酒好似打架。</p> <p class="ql-block">喝得酣畅淋漓,一醉方休,何等的潇洒!</p> <p class="ql-block">  妇女们来搀扶自己的丈夫回家了。家有贤妻,很是幸福!</p> <p class="ql-block">被搀扶的正是那个C位小伙子。</p> <p class="ql-block">  《对酒雪山》的演出刚结束,出来了了一队人马,我不知道这是哪个部分的演出,似乎不在介绍的节目里。</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又出来好多壮汉,很是威猛。</p> <p class="ql-block">  壮汉们策马扬鞭奔跑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没想到竟然跑到了我们面前,那感觉好震撼!</p> <p class="ql-block">  我迅速按下快门记录下他们的飒爽英姿。</p> <p class="ql-block">  到最后,这些壮汉站在马背上向观众致意,真是技艺高超。</p> <p class="ql-block">  演出的第三部分是《天上人间》。这里是情侣们的极乐世界,这里是玉龙雪山。丽江被称为殉情之都。在东巴经里曾经记载了感人的玉龙第三国的传说。传说“久命”是第一个为爱情而死去的人,她与“羽排”相亲相爱,但受到“羽排”父母的阻挠,“久命”虽然做了种种努力,但都无济于事,绝望之时,她愤然殉情,被居住在“玉龙第三国”的爱神“游主”接纳,在那里过着幸福自由的生活。后来“羽排”也殉情而来,他们从此便在开满鲜花的爱情国度里生活。我们面前的玉龙雪山,就是纳西人的无限崇敬的十二欢乐山,是多少痴情男女选择在此殉情的山,在这里遍地开满鲜花,没有痛苦忧愁,在这里“白鹿当坐骑,红虎当犁牛,野鸡来报晓,狐狸做猎犬”,在这里有情人可以自由结合,青春的生命永不消逝,情侣们永无沉世的悲伤……</p> <p class="ql-block">  演出的第四部分是《打跳组歌》,这是一个永远快乐生活着的民族。打跳是丽江少数民族的大众娱乐活动,人们围成圆圈,手拉手欢乐共舞。纳西人喜欢跳“阿丽哩”、“打劳丽”;普米人爱跳“含摆舞”,藏族人爱跳“锅庄”……他们用舞蹈和歌唱来愉悦身心,也通过舞蹈令男女之间自由交往。少数民族说话就是唱歌,走路就是跳舞。这原汁原味的载歌载舞是向远方的客人表示欢迎,表现出他们特有的热情奔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布景里有瀑布样的水柱。</p> <p class="ql-block">  还有浓浓的烟雾,很能烘托气氛。</p> <p class="ql-block">  演出的第五部分是《鼓舞祭天》。纳西人是天的儿子,纳西人是自然的兄弟。对天的崇拜和对自然的亲和是纳西人从古至今所一直推崇的。这个人口不到30万的民族,在东巴经书中曾经这样记录:“我是九天先祖的后代,我是七地先宗的后代,越过九十九座山不累者的后代,猛狮壮象的后代,力大无穷的巨人的后代,口含竹纳若罗神山不嫌重者的后代,大江大河吸干后不解渴者的后代,三袋炒面一口吞下不呛人的后代,三根腿骨一口咬断牙不碎者的后代,身经百战而不死者的后代……”在震撼人心的鼓声中,在老东巴振振有词的唱经声中,我们仿佛已经感受到了一个生生不息的纳西民族。</p> <p class="ql-block">  C位小伙子舞动在最前面。</p> <p class="ql-block">  壮汉们又来到后面,让我近距离体验咚咚的鼓声,直击心灵。</p> <p class="ql-block">  演出的结尾就是第六部分《祈福仪式》。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叫天天答应,叫地地答应……请把你的双手交叉,放在额头,让你的目光辽远。向着天的方向,双手合十,展开你的双臂,高举过头,许下你心中的愿望吧。站在这神奇的玉龙雪山前的我们,虔诚地为从四面八方而来的你祈愿,祈求天为你实现心愿,为你喜降福气。我们在这里虔诚地为你祈愿,等你再来。</p><p class="ql-block"> 演员们唱起了主题曲《<span style="font-size:18px;">回家》,</span>歌词大意是:在这里 每一天 每一天/我们都在享受 大自然的洗礼/阳光的洗礼/雪与山的洗礼/水与草的洗礼/被黝黑的皮肤洗礼/被高亢的吼声洗礼/被直灼的目光洗礼/被粗糙的双手洗礼/被无邪的笑容洗礼/直到现在/站在这里的/我们 清澈/通体透明/目光纯净/直到现在/我们发现/活著 是如此真实/美好 我们凭什么/不去感恩生命/在这里的你们/和我们一样/远离了钢筋水泥的喧嚣/洗净了凡庸俗事的困扰/从未有过的/快乐地大口呼吸/难道这不是大自然给予的恩泽么?/印象·丽江/难道这不是大自然给予的厚待么?/请把你的双手交叉/放在额头 让你的目光遂远/向著天的方向/双手合十 展开你的双臂/高举过头 许下你的愿望吧/在这个神奇的地方/它给予我们想要的快乐/许下你最想实现的愿望/跟著我们/穿过这扇憧憬的神奇之门/将你的愿望/留在这盛满五谷的香炉中/留在印象丽江.印象丽江。</p><p class="ql-block"> 这场在白天的演出结束后让人意犹未尽。正如张艺谋导演所说:“<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夜晚的灯光下,可以掩饰、隐藏并突出一些东西,白天演出则完全无法使用这些艺术手段,我在日光下真切感受到了那种扑面而来的粗犷、自然的气息,在雪山的映照下,构成白天演出的一大特色,反而成为一种全新的体验。”</span></p><p class="ql-block"> 印象丽江的全体演员都是非专业的,他们来自10个少数民族,是来自云南16个乡下村庄的普通农民,共500多个有着黝黑皮肤的非专业演员。阵容庞大,全部本色出演,绝对是让人耳目一新的阵容</p><p class="ql-block"> 看完演出,我们都觉得不虚此行,玉龙雪山因有了《印象.丽江》这台演出而变得更具魅力。我们也因此对玉龙雪山和丽江古城有了更全面深刻的印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