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胜利西街小学2023-2024学年数学轮教课

你快乐就好

<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为了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提升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解读,胜利西街小学<span style="font-size:18px;">9月29日至10月29日,数学组</span>开始了以“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为主题的轮教活动。让各位教师在学习、探索、研究、反思、交流、实践中把数学课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p> 三年级《克和千克》 <p class="ql-block">  刘丽君老师执教的《克和千克》,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新课开始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物体有轻有重,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p> <p class="ql-block">  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掂、估、秤这些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每个学生都能较为深刻地认识质量单位,建立明确的质量观念。通过“找实物”“称实物”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熟悉的实物结合在一起,学生初步感知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通过让学生从桌面上称出约1千克的物品,进一步深化对质量单位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小学数学教学,更要注重动手操作。学生自主操作、动手实践,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深化,记忆才会牢固,推理才能严密。 </p> 二年级《认识平均分》 <p class="ql-block">  贾玲老师执教的《认识平均分》,教学时从生活入手,层层推进,理解平均分,学生从生活中分铅笔、分桃子的生活经验入手。在例一中再次唤醒已有知识,进行无序的分;在认识了平均分后,在试一试里加强动手操作,强调平均分。在例二的教学中深化平均分含义,重点教学每几个一份的平均分,层层推进,使学生认识不断深入。另外,在教学环节上,层次性也比较突出: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p> <p class="ql-block">  在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中,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多种形式练习中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实践证明,这样的渗透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在解决气球图问题时,学生汇报时呈现了方法多样化的策略意识:有的学生用圈一圈,有的用小棒摆一摆,有的连线,有的直接想乘法口诀、有的用除法计算,还有的用12根小棒每2个一份平均分成6份。</p> 一年级《连加连减》 <p class="ql-block">  王琰老师执教的是《连加连减》的课堂教学设计清晰,以数学农场的情境贯穿全课,引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顺序,整节课环环相扣。课前准备充分,课件制作精美,王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课堂教学过程流畅,以教师为主导,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理解重难点。</p>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孩子的思维培养是很重要的,具体体现在学生看图说故事时对图意、已知条件、问题等的理解。王老师的课堂中多次出现“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语言,即旨在挖掘学生的思维过程。可以看出,王老师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和理解是很到位的。</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学生在获得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王老师的课堂中,教者充分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在课中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p> <p class="ql-block">  在本次轮教课结束后,所有数学教师开展了评课活动,教师积极进行交流评课,研讨教学方法,交换教学心得。对新课标有了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对新教材有了更完整、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今后的学习方向,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指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