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香山一日游

十八公

<p class="ql-block">  北京香山曾经去过几次,但始终没有在观赏红叶的时节去过。日前和朋友相聚聊天,得知这位朋友也是没在赏红叶的季节去过香山且计划近期去看看。于是,一拍即合。相约10月底一起去趟香山!</p> <p class="ql-block">  10月29日一早,我和老伴儿乘坐地铁6号线第一班车按照约定的时间赶往天津西站。</p> <p class="ql-block">  七点半左右我们登上津京城际高铁前往北京南站。</p> <p class="ql-block">  早上八点以后高铁已经到达了北京南站。然后换乘地铁四号线前往香山方向。</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因为从高铁站上车且又搭乘了一条上下班的热线,所以真真切切的体会了一把北京地铁的“早高峰”!</p> <p class="ql-block">  九点左右我们到达地铁巴沟站,换乘<span style="font-size:18px;">直达香山的</span>有轨电车西郊线。</p><p class="ql-block"> 乘车途中一边观赏沿途的风景,一边观看车上视频播放的宣传片。北京有轨电车西郊线自2017年12月30日至2022年9月1日,累计运送乘客2597.81万人次,折算成5座小客车,相当于减少519万辆汽车出行。行驶里程594.38万车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48圈,累计减少碳排放约89万吨。</p> <p class="ql-block">  九点半左右到达了香山公园。</p><p class="ql-block"> 虽然起了个大早,但天津地铁,津京城际高铁,北京地铁,西郊有轨电车全程无缝衔接。足见目前中国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中“城际间和城市内部的公用交通”确实是相当发达。</p> <p class="ql-block">  公园东门拍个照。</p> <p class="ql-block">  香山公园在清朝被称作“静宜园”。现在公园进口处的大殿上方还悬挂着乾隆书写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  步入园区,游人很多!</p> <p class="ql-block">  深秋季节,天气很好!</p> <p class="ql-block">  皇家园林,景致很美!</p> <p class="ql-block">  古朴的宫殿在秋日多彩的树木映印下宛如画卷!</p> <p class="ql-block">  朋友事先认真做了攻略,设计了“东门进、北门出”的游览路线。站在公园的导览图前再辨别一下位置。</p> <p class="ql-block">  沿东线前行,进入的第一个景点是“静翠湖”。静翠湖是香山公园的著名景点之一,其前身为静宜园时的"带水屏山"。</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带水屏山,是形容此处的风景以山为屏障、以流水为玉带。</span>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958年重新修葺后,取名为‘静翠湖’。</p> <p class="ql-block">  湖畔的“对瀑亭”是1991年建。为单檐歇山式敞厅,“对瀑”二字仿乾隆御笔。</p> <p class="ql-block">  旁边石头上“带水屏山”几个字有说是乾隆御笔。1991年与对瀑亭一起刻立。但感觉并无帝王之气,加之体量偏小,刻工一般,不太敢恭维!是否后人模仿也未可知。</p> <p class="ql-block">静翠湖秋景。</p> <p class="ql-block">静翠湖残荷。</p> <p class="ql-block">  前往上面一个景点去体会一下“青未了”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攀爬过程中偶有一老者拄着拐杖从高处缓缓走来。老先生拿出手机要我替他在红枫树旁拍张照片。我欣然答应并与其攀谈了几句。得知老人家已经八十九岁啦!我和老伴儿很是一番赞叹和感慨!</p> <p class="ql-block">  本想邀请老先生和我一起拍个照片留念。老伴儿说他已经拍好了。感觉效果比摆拍要好很多!身旁有“随行记者”,出片效果就是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  “青未了”之名出自唐代杜甫的著名诗篇《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p><p class="ql-block">‌ “青未了”比喻连绵不绝的青山,象征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赞美壮丽景象,寄托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青未了”还大概还指山上树木多,到处可见青绿色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想起刚才的老者,他应该也是登上来领略“青山连绵,树木多彩”的秀丽景色的吧!人虽老,青未了。人老心不老,老亦不老!</p> <p class="ql-block">  香山寺始建于唐代,曾多次重建和改建。曾为西山诸寺之冠。该寺在1860年和1900年分别遭到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焚烧。</p> <p class="ql-block">  明朝时期,香山寺重建并改称为“永安禅寺”。到了清朝乾隆年间,香山寺在原址上扩建,形成了前街、中寺、后苑的独特格局,并被赐名为“大永安禅寺”,成为静宜园的二十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我们没有进入寺内参观,仅在山门和主要大殿前拍个几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是香山寺内的第一重殿。供奉着弥勒佛和四大天王。</p> <p class="ql-block">  双清别墅。因院内一座石壁下淌出的两眼泉水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进驻北平后,在双清别墅居住和办公。双清别墅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第一站,曾是中共中央的指挥中心。见证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  双清别墅入口。</p> <p class="ql-block">  双清别墅院内景致优美。</p> <p class="ql-block">  双清别墅中的银杏树。</p> <p class="ql-block">  双清别墅中的毛泽东故居。</p> <p class="ql-block">  来青轩始建于明代,清代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后在遗址上改建公寓。1926年3月香山慈幼院部分学生迁居此处。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香山后,来青轩为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办公居住地。</p> <p class="ql-block">  芙蓉坪(静宜学堂)也曾是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处能“远望群峰,宛似出水碧莲”(乾隆诗句)而得名。复建后的芙蓉坪变身为静宜学堂,成为香山公园内的一处科普宣传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  栖月崖始建于清朝,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民国时期,改建私人别墅,并更名“栖月山庄”。栖月崖附近的山石泉水、奇松古树所构成的自然景观美不胜收。春夏之际,林木蓊郁,群芳怒放,泉流潺潺;秋高气爽之时,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尤为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  雨香馆建于清代,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此处,虽晴雨朝暮各具特色,但惟雨景最奇。雨来之时,苔草花木芬芳馥郁,沁人心脾。故得名。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之手。民国时期曾被银行家冯幼伟改建为别墅。冯幼伟与梅兰芳是挚友,故梅先生常应邀在此小住。</p> <p class="ql-block">  唳霜皋是一座六角亭,是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名字是乾隆引用《诗经》中“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的意境命名的。亭子附近曾养有‌一群鹤,立于亭中可闻群鹤嘶鸣,每当霜天月夜,群鹤长鸣,如入月宫仙境。</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爬山有点儿累了,坐在亭子里休息。喝口水 吃点零食!</p> <p class="ql-block">  阆风亭是香山二十八景之一。‌ 名称源于南宋四大家杨万里的诗句,形容其高耸入云、美不胜收。亭子点缀在苍松翠柏之间,视野开阔,可以远眺京城胜景和近观南山红叶林区。</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里拍照,视野确实不错。但遗憾的是远处的树叶并没有多少泛红的。也许来的时间还是早了一些!</p> <p class="ql-block">  离开阆峰亭时已经十二点多了。考虑到时间和体力的情况,我们决定转道向下去北门方向。期间经过了“昭庙”。</p> <p class="ql-block">  昭庙全称宗镜大昭之庙,原为清室皇家之鹿园。此庙之兴建目的与热河须弥福寿之庙相同,皆是为嘉勉班禅远道前来祝寿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  由于在各景点没有看到多少红叶,在继续前往北门的沿途一路搜寻着红色植物拍照。结果还是没有拍到成片的红叶。看来这次的观赏红叶的旅行有些名不符实啦!</p><p class="ql-block"> 香山红叶和额济纳旗的胡杨林以及辽宁盘锦的红海滩一样,都是有季节性的,并非一年到头都有。</p><p class="ql-block"> 由于“登山索道”没有开启,我们没有够登上香炉峰一览香山周边的秋景,没有看到漫山遍野的红叶,但良好的天气,层林尽染的秋色仍令我们欣喜。</p><p class="ql-block"> 至于未能欣赏到久负盛名香山红叶,我的内心倒也没有太多的遗憾。想想在缤纷多彩的现代社会,由于交通、信息和旅游业的发达,人们观赏红叶的时空已经被大大地拓展了。仅在京津冀周边就有许多观赏红叶的好去处。香山树叶没有红可以去其他地方看!更何况现如今人们的观感世界每天都被五彩缤纷的现实社会、各色高科技产品、多彩的动漫影像所充斥,已经有些目不暇接了。所以,对于香山红叶。赶上就看看,没赶上也没啥遗憾的!</p> <p class="ql-block">  北门终于到了!北门的自然景观营造的似乎比东门要漂亮些。</p> <p class="ql-block">  出了北门我们按照前期的攻略,很快找到了网红饭店。餐食和环境果然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  饭后我们又游览了碧云寺。</p><p class="ql-block"> 碧云寺位于香山公园内,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集中了明、清两代的一些文物,对研究明清历史和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拜谒了“中山纪念堂”。</p><p class="ql-block"> 碧云寺古老寺庙加之与中山先生曾经的交织,从而更加蜚声中外。</p><p class="ql-block"> 寺内的“孙中山纪念堂”原为普明妙觉殿。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停灵于此,后辟为孙中山先生纪念堂,内陈列前苏联政府所赠玻璃盖钢棺和孙先生遗墨、遗著等文物。</p> <p class="ql-block">  游记编辑到现在也该展现一下主人公们的庐山真面目了(前面图片中虽也有出现但多是背身和侧身)!</p> <p class="ql-block">  相依相伴。</p> <p class="ql-block">  执手偕老。</p> <p class="ql-block">  使用《美篇》以“游记”的方式记录旅游的见闻与欢乐已经有十来年的时间了!期间记录下了很多美好风景和欢乐的瞬间,也在旅行和编辑游记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每次编辑游记不仅要整理照片,回顾行程,必要时还要查阅下载一些东西。完成一篇游记相当于又系统的旅游了一趟,而且还可以和亲朋好友分享快乐!</p><p class="ql-block"> 当游记收尾的时候,我又想起了在香山偶遇的老者。但愿我和我的家人、朋友都能像哪位老先生一样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多旅游,多活动,多在“美篇”中出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