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老师“鲁迅先生”

月下琴声

<p class="ql-block">步入暮年,我眼前时常会浮现一些已经远去的人,最难忘的是我中学语文老师王仲三,他有着与鲁迅相似的面孔,一样清瘦,一样板刷头,只是少了一道鲁迅独有的浓密胡须。</p> <p class="ql-block">喜欢听王仲三老师的课,印象最深的是听他的语文课《孔乙己》。当讲到孔乙己拒绝再给孩子们吃茴香豆时,王老师摇着他的板刷头,用孔乙己的口吻道来:“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恍惚间,如同看见鲁迅先生站在我面前。</p> <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鲁迅先生很严肃,经常绷着脸没什么表情,但王仲三老师却笑口常开。当时学校盛行“读书无用论”,批判“师道尊严”的大字报布满整座校园 ,传统的“师道尊严”被批得体无完肤。尽管如此,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学生们仍不敢逾越,但王仲三老师是个例外,他脸上总是如沐春风,笑对他认识的所有学生。</p> <p class="ql-block">读书无用论的风暴席卷了当时社会,影响着大中小学校学生的世界观,而我那看似卑微渺小的班长职务却拯救了我。在课堂上,我是带头认真听课的学生,是中学里老师公认的优秀学生。而最喜欢我的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鲁迅先生”。</p> <p class="ql-block">作为语文课代表,下课后我常去他的办公室,他坐在靠窗的办公桌前。每当我去交作文时,他会当场翻开我的作文,先是在第一页的右上角工工整整地写上一个数字“90”(作文最高分),然后,开始逐字逐句读我的作文。我去交大楷薄时,也是如此,他用饱蘸红墨水的毛笔在第一页画上一个的优”,再一个字、一个字地审阅,红圈画满了整张纸。</p><p class="ql-block">‍那是我在那个年代乃至我一生获过的最高奖赏。</p> <p class="ql-block">没有等到我们这一届学生毕业,王仲三老师已到了退休的年龄。他退休后,我与同学去过一次他的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迎接我们这群访客的,仍然是那个满面笑容的“鲁迅先生”。</span>他坐在底楼的客堂间里,他的书籍堆满至屋顶,靠窗摆放着大书桌,桌上摊着纸张和毛笔。顿时,我的眼前又呈现出他课堂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洪亮的嗓音以及</span>遒劲有力的板书。</p><p class="ql-block">‍这是王仲三老师给我的最后印象,至此,他淡出了我的视野。</p> <p class="ql-block">忽闻他去世是在六、七年前,他的葬礼我缺席了。也许是我不愿亲眼目睹老先生的衰老与死亡,就像我不愿让自己——一个正在老去的女人站在他面前。我希望在他心里,我永远是他喜欢的那个成绩优秀的小女生。</p> <p class="ql-block">最后,听来一个故事,在他去世前,有位学生看见王仲三老师在文庙摆地摊出售旧书,怕他尴尬,没敢上前打招呼。同学们闻风而唏嘘不已,难以想象,一位体面的老先生竟去摆地摊售书……</p><p class="ql-block">‍但我知道,老先生绝不是放下架子为钱而去摆摊售书,他是想替他的“宝贝”寻觅一个好的去处,假如被喜欢的人找到了,那是最好不过了!</p><p class="ql-block">‍仅此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