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国古建筑注重内在气质,主张“天人合一”。无论是建筑布局、建筑造型、建筑色调、建筑装饰,无一不讲究顺应自然,和谐统一。这周,我和丽华携程采风摄影群的朋友们去了介休后土庙、祆神楼和城隍庙,希望通过摄影来认识中国古建的构件,如轻巧的斗拱、华美的藻井、灵动的脊兽、精致的雀替、稳重的牛腿、沉稳的台基,近距离感受中国古建蕴涵的匠心之美、独特的神韵之美和造型的艺术之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介休后土庙是一处道教全真派庙堂建筑,历史上有“道家地”之称。庙内十字歇山琉璃顶,结构精巧,非常漂亮,为明清楼阁式建筑中难得一见的精品。庙西区的吕祖、关帝、土神三庙和三连台之建筑形制,更是国内所罕见。走进后土庙,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信仰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斗拱位于建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枋檩间或梁架间,是柱子与屋顶之间过渡部分,也是区别建筑等级的标志。斗拱越繁复,建筑级别越高。复杂的斗拱造就了中国建筑的灵活多变,是美学和力学融合的明证。在后土庙的某个角落,我仔细观察了一组斗拱,那错落有致的结构,仿佛在诉说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雀替位于柱子上端,在梁与柱或枋与柱的交接处,是中国古建常见的一种装饰构件,因其外形轮廓如鸟翼而得名。雀替有龙、凤、仙鹤、花鸟、花篮、金蟾等各种形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瓦当是中国古建的重要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与瓦当对应下端呈下垂的圆尖形状的为滴水,方便引导雨水流下,保护墙壁的洁净,与瓦当功能互相补充。在后土庙的屋顶上,我看到许多精美的瓦当和滴水,它们不仅实用,更是一种艺术的展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脊兽是用于古建筑屋脊上的构件,为神兽造型。脊兽位于屋顶高点,是视觉焦点,而且它兼具构造性和装饰性,建筑等级越高的屋脊上通常也会设有更多脊兽。在后土庙的屋顶上,我看到了几只栩栩如生的脊兽,它们或威严、或灵动,为建筑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色。指屋檐翼角向上翘起,如飞举之势。《诗经》有云“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它是中国古建在檐部上的一种特殊处理和创造,常用在各类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在后土庙的飞檐下,我感受到了那份轻盈与灵动,仿佛建筑本身也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土庙中院三清观左右两侧廊庑内,保存有明武宗正德年间塑制的通顶悬塑以及各种人,是立雕、壁塑结合的道教神祇群像近千尊,线条流畅,各具神态,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祆神楼是一座雄伟高耸、建筑风格独特的木结构楼阁。它集山门、乐楼、过街楼于一体,三重檐十字歇山顶结构,建造风格独特、结构严谨、比例协调,屋顶琉璃精致华美,檐下木雕与众不同,是研究中国祆教文化的“活化石”。祆神楼与万荣县秋风楼、飞云楼相颉颃,有三晋三大名楼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隍庙的屋顶上,黄色琉璃瓦与绿色植物相间排列,显得非常壮观。屋顶上的琉璃阁和狮瓶、吻鸱、龙凤浮雕,以及屋顶坡面上采用黄绿二色琉璃瓦拼接的方心几何图形和悬鱼搏风上的琉璃雕花饰片等均造型优美。在阳光的照射下,整个场景显得庄重而神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隍庙的大门古色古香,两侧各有一扇木制格子窗棂,中间是一块黑色木质大门板。门上的雕刻精美细致,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推开这扇门,仿佛进入了一个不同的世界,那里充满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在城隍庙的庭院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与祥和。那些古朴的建筑、精美的雕刻,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让人沉醉其中,不愿离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采风之旅,让我对中国古建筑有了更深的认识。那些轻巧的斗拱、华美的藻井、灵动的脊兽、精致的雀替、稳重的牛腿、沉稳的台基,无不展示了匠人们的智慧与匠心。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每一座建筑都是一本无言的历史书,等待着我们去细细品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