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家有一位“花痴”,近几年,她的这个“毛病”不知从哪而来,可以用“疯狂”二字形容。我家四十平米的露台,除了晾晒衣服的地方,其他角角落落都是她的花,或娇艳明媚,或灿烂多彩,或生机盎然,或萎靡不振……</p><p class="ql-block"> 时间久了,我逐渐发现她养花的兴趣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p><p class="ql-block"> 一是喜欢随众。网上流行什么,她就买什么,别人在种什么,她就要去尝试什么。散步时,公园里,游步道边看到什么漂亮的花儿,就要驻足轻扶近闻,那陶醉的样儿没法形容。在家里,她手机上观看抖音、小红书最多的内容也是各式各样的花儿,尤其是有时在直播卖花过程中没有抢到她想的花,那低落的情绪很快就弥漫全屋。</p><p class="ql-block"> 二是容易转移。早几年对“多肉”情有独钟,露台靠墙一边放着各种高低错落的架子,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多肉”,现在已是任由它们自生自灭了;没过两年,她又爱上了玫瑰和月季,并且常常向我描绘她那想象中的美丽花墙,结果可想而知只是想象而已;从去年开始,她又钟情于三角梅,整个露台又全被占领,我烧碗面条摘点小葱都得“点头哈腰”、“低三下四”。</p><p class="ql-block"> 三是不怕脏,不觉累。我家在五楼,又没有电梯,每收到快递送来的花苗、肥料,不论有多重,她哼次哼次的都拿的上来,如果是下楼叫她顺带一下垃圾,那她就说那么重拿不动。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如此,如果你对某件事情非常感兴趣,那么你就会充满动力和热情。我家“花痴”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她平时上班比较辛苦,往往一到家就说累瘫了,什么都不想动,可是,当一看见我帮她搬上去的那新到的花儿,她就可以不吃晚饭,立马上楼大干几个小时,甚至“新闻联播”说再见了她还不“再见”。</p><p class="ql-block">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写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家“花痴”却是“或以花喜或以花悲”。养花给她带了许许多多的快乐,平时一上餐桌,听到的大多是她那“爱丽丝” 、“维也纳”、“史莱姆”等等絮絮叨叨的美丽故事。然而,花儿的伤心事往往也伴随着她。比如,玫瑰、月季的叶子被小虫吃的光秃秃了,她就后悔的不得了,责怪自己没有及时用药,并在私下叽里咕噜的诅咒一番。又如,冬天来了,气温骤降,如果没有及时做好怕冻三角梅的保暖工作,那她就要担心好长时间,直到春暖花开平安无事,她才长舒一口气,偶尔也有一二棵没有缓过神来,那她的思念就是久远绵长。</p><p class="ql-block"> 她要出差了,那就是一个重大的“国际事件”。如果是夏季的话,出发前,不仅要反复交代我和儿子要及时给她的花儿浇水,而且,要我们上楼示范给她看是怎么做的。出差期间,打电话问我们最多的话题,也是给她的花有没有及时浇水,或者水有没有浇透,甚至还要拍视频给她验收。如果天气预报有轻微的台风,那不管是三更半夜,还是午休时刻,她的电话就是“110”,我就必须立刻马上去帮她那一盆盆花儿搬到安全地区。</p><p class="ql-block"> 为了阻止她不断的买花、种花,我曾想尽了办法,起初我还是听从她的指挥,帮着挖泥运土搬花搬盆拔草,后来我也以怕蚊子咬等理由不再上楼台帮她除草浇水。平时,不管她的花开的有多漂亮,她讲的再好基本不附和,也不去观看,要看也是她不在家时去偷偷地去欣赏、拍照。当她花败花谢唉声叹气之时,我就吟诵几句《葬花吟》或者放点音乐刺激她一下,以致她骂我为“恶人”。唯有她要出差了,才是我要挟她不许再买花的最佳时机,此时她的态度是最好的,可是回来以后仍然“涛声依旧”,坚决不改。</p><p class="ql-block"> 2024.10.2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