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址浮思

哥俩好

<p class="ql-block">  遵义是红色圣地,革命老区。来到遵义,接受红色教育,面对会址,心情久久难以平静。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湘江战役后,红军人数从8万多锐减至3万,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转战三个多月,攻占遵义,在这里召开了彪炳史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这里演绎了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挥就了《忆秦娥.娄山关》的惊世之作。</p> <p class="ql-block">  会址前禁不住浮想联翩,感概万分。遂仿主席诗词,词赋三首。</p> <p class="ql-block"> 《忆秦娥.遵义会址浮思》</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飞鸿雁,风云历史多疑幻。多疑幻,遵义会址,沉思无限。</p><p class="ql-block"> 湘江鲜血染河畔,娄山关上旌旗艳。旌旗艳,趟河四渡,神机妙算。</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齐呼唤,星空辽阔舒长卷。舒长卷,仰观北斗,军民祈盼。</p><p class="ql-block"> 黔兵弃甲皆逃窜,兵临城下奇兵现。奇兵现,航灯指向,领袖决断。</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光阴迫,长征遥远途难测。途难测,何方有路,谁掌航舵?</p><p class="ql-block"> 左倾冒险铸成错,会开遵义终决策。终决策,选择领袖,三军齐贺。</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主席于1964年11月亲笔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也是唯一为场馆会址所题写的名手稿。</p> <p class="ql-block">  遵义不仅是一座红色革命名城,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然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好山好水好酒好茶意韵天成。</p> <p class="ql-block">  晚上又去了一次遵义会议会址。可惜二层会议室还是未开放,但会址夜景却展示了它特有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