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民公社”,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一个特定时期的农村基层政治、经济、社会形态。随着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来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历史的记忆。据网络上说,还有那么少数的村庄,目前仍在运行着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p><p class="ql-block">一人一车,龙年霜降日出发,行程3500公里,跑马观花的走了湖北、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五省的6个据说是没有分田到户、坚持集体经济的村庄。<b style="font-size:20px;">不为论道,只是好奇</b>。就是想看看,那硕果仅存的带有“人民公社”烙印的村庄们,生长的是个啥样子。</p><p class="ql-block">所到之村,有的村上有导游,介绍了一点情况;有的村找不到能打听情况的对象,只能自己瞎逛逛,看一看村庄的现状。</p><p class="ql-block">准不准?不知道。</p><p class="ql-block">反正是旅行者的好奇心,也就不用去太较真了啊。</p><p class="ql-block">↓黄河龙门大梯子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闹市中的洪林村】</b></p><p class="ql-block">洪林村,一个被湖北洪湖市城区包围的城中村。至今还实行集体经济,村里的土地一直没有承包到户。</p><p class="ql-block">据资料介绍,自1970年以来,村里始终坚持走“壮大集体经济,共同上升、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使洪林村现已发展成拥有农工商企业的文明村、富裕村。村民享有学前及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医疗免费、水电半价、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子女升学奖励等十多项福利。</p><p class="ql-block">↓洪林村的洪林花园小区</p> <p class="ql-block">村委会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在村委会广场的宣传栏上,看到介绍说,村里有纺织、农业养殖、建筑、物流园等几家公司,都是赚钱的。村属企业归村“湖北洪林集团”统管。牌子倒是蛮大的。</p><p class="ql-block">↓村委会和湖北洪林集团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我在洪林村的居民新村--“洪林花园”里,和一个60多岁的村民聊天。他介绍说,几年前,村里建了这个居民新村,全部是联排和双拼别墅,村民们都搬进了新居。房屋村里出资修建,装修由村民出钱。全村1400多人,360多栋别墅。走在新村里,一幢幢别墅,有序排列,错落有致,确实亮眼。他还介绍说,村里60岁以上的村民,都能领取退休金。他每月2000元的退休金。年轻人都是自己在村里企业或出外打工。</p><p class="ql-block">洪林花园小区临街的商业门面,都出租办了餐馆、商店等,还有一个维也纳酒店。我在出租物业开办的餐馆里,用了一个自助午餐。</p><p class="ql-block">↓洪林村的“洪林花园”小区</p> <p class="ql-block">本来想到村里的展览馆多了解一点情况,没想到中午时分,村委会大门洞开,整栋楼空无一人,展览馆铁将军把门。</p> <p class="ql-block">也许,村委会大楼里这两个会场的横幅,能帮我们找到一点启示吧。</p> <p class="ql-block">洪林村的荣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绿色的官桥村八组】</b></p><p class="ql-block">据资料介绍,位于长江边上的湖北嘉鱼县城东面的官桥村八组,是一个有67户、247人、3.8平方公里面积的小丘陵村庄。现已发展成为一个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湖北田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誉为全国、全省“农村改革的一面旗帜”。</p><p class="ql-block">村里的宣传栏上介绍,该村与蓝城集团合作,将曾经的“神州第一组”,打造成了一座集农业、旅游、文创、颐养、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小镇,旅游度假村。</p><p class="ql-block">↓湖北田野集团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走进村子,真的很美!</b></p><p class="ql-block">我无法把整个村子的全景展示出来,就借用一下村里宣传栏上的示意地图吧。</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官桥八组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在村里,我没找到合适的人了解情况,问了守卫田野集团办公楼的保安、正在村公园里做事的几个人和驻村的警察,他们都说不清楚情况。</p><p class="ql-block">据说在嘉鱼县官桥镇官桥村八组,村民中流传着一段顺口溜:“家家住进小楼房,社会福利全保障;子女入学有补助,毕业高薪聘上岗;大病医疗可报销,免费体检保安康;退休养老领工资,安享晚景福寿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红色的南街村】</span></p><p class="ql-block">南街村,位于河南临颍县城南。东临京港澳高速公路,西邻京广铁路和京广高铁,紧邻107国道。全村1030户、3700多人口,总面积1.78平方公里,现可耕地300亩。</p><p class="ql-block">↓村西头的牌坊和东西向的主街</p> <p class="ql-block">把南街村导游介绍的情况,简要进行归纳:</p><p class="ql-block">南街村是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实行集体主义,生产资料全部公有制;走共同富裕道路,实行“工资+供给”的分配制度,工资占30%、供给占70%。我特别问了一下他们的工资水平,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月工资2000-3000、4000-5000不等。</p><p class="ql-block">据南街村展览馆的资料介绍,南街村的村民,免费享受教育、医疗、住房、面粉、购物卡、节假日食品、通讯费用、水、电、气等多项福利待遇,实现了幼有所育、少有所学、壮有所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生活。</p><p class="ql-block">↓村庄中央的东方红广场</p> <p class="ql-block">穿村而过的、东西向的一条1400米长的主街道,别称“共产主义大道”。</p> <p class="ql-block">走进村里的游客服务中心,牌坊柱子上的对联“共产主义是天堂,社会主义是桥梁”,横批“走进南街,读懂共同富裕”,特别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对于<b style="font-size:20px;">共同富裕</b>,南街村人是这么理解和实践的:</p><p class="ql-block">农业集体耕种,工业集体经营。</p><p class="ql-block">生活集体分配,工作集体安排。</p><p class="ql-block">村民集体教育,村庄集体管理。</p><p class="ql-block">学习集体组织,风险集体承担。</p><p class="ql-block">困难集体解决,发展集体决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个贯穿始终的核心词汇,就是“集体”。</span></p> <p class="ql-block">南街村的<b>主色调,是红色</b>。村里几乎所有的标识、标语牌,都是红色的。走进南街村,感觉来到了一片红色的海洋。</p><p class="ql-block">↓人民公社大礼堂的标语</p> <p class="ql-block">自己在村子里走了一圈后,又坐上村里的收费旅游观光车“人民公社号”,把村庄游览了一遍。司机兼导游,领着我们把村子参观了一遍,沿途介绍了一些村里的情况。</p><p class="ql-block">↓南街村的观光列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街村可耕地很少,除了农牧业外,主要发展加工业和商业,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p><p class="ql-block">南街村的集团公司--“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拥有20多家企业,其中,合资企业5家。</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以下是南街村集团所属的部分企业:</b></p><p class="ql-block">--技术中心。</p> <p class="ql-block">--工艺品公司</p> <p class="ql-block">“做好人,做好事,做好产品”。</p><p class="ql-block">--粮油食品公司。</p> <p class="ql-block">--啤酒公司</p> <p class="ql-block">--食品饮料公司</p> <p class="ql-block">--南街酱园</p> <p class="ql-block">--人民公社超市</p> <p class="ql-block">--红色大饭店</p> <p class="ql-block">在红色大饭店的清真餐厅里,吃了一碗黑菜手擀面加一个煮鸡蛋,11元。</p> <p class="ql-block">村子里还设有银行、保险公司,开办了自己的驾校。</p> <p class="ql-block"><b>南街村文化园</b>。园里的博物馆,系统的介绍了南街村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过程。</p> <p class="ql-block">南街村艺术学校</p> <p class="ql-block">科技工作者之家</p> <p class="ql-block">人民公社大舞台,大屏幕上不停的播放着南街村的发展历史。</p><p class="ql-block">南街村的街头广播,每天定时播放《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社会主义好》三首歌曲,我还听到了插播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学习雷锋好榜样》。</p> <p class="ql-block">街头围墙上的这几条标语,有点意思,与君分享:</p><p class="ql-block">喜欢分享,朋友就越来越多;</p><p class="ql-block">喜欢感恩,顺利就越来越多;</p><p class="ql-block">喜欢知足,快乐就越来越多;</p><p class="ql-block">喜欢奉献,回报就越来越多;</p><p class="ql-block">喜欢助人,好人就越来越多;</p><p class="ql-block">喜欢抱怨,烦恼就越来越多;</p><p class="ql-block">喜欢生气,疾病就越来越多。</p> <p class="ql-block">在这条横街标语的背面,写的是“人人为公,天下太平”。</p> <p class="ql-block">为村里人修建的恒温游泳馆。</p> <p class="ql-block">南街村的孩子考不上大学的,由村里出资,送到大中专学校去培训,学了技能后,可以回来村里安排工作。</p><p class="ql-block">↓南街村高中</p> <p class="ql-block">这是村民原来修建的住宅区。现在,正在修建新的别墅式住宅区。</p> <p class="ql-block">1.78平方公里的村子里,建有5个公园。</p> <p class="ql-block">朝阳门广场</p> <p class="ql-block">朝阳门外的<b>临颍谯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一统全乡的周家庄乡】</b></p><p class="ql-block">河北晋州市城东的周家庄乡,有10个生产队、13000多人、21000亩耕地。据他们的宣传栏里介绍,1949年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1951年成立全县第一个合作社,1954年建立初级社,1956年建立由6个自然村组成的高级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3年成立农工商合作社。自1956年至今,周家庄乡合作社实行社、队两级所有,乡统一核算管理体制。</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b>乡统一核算管理</b>,估计目前可能在<b>全国是唯一的</b>。</p><p class="ql-block">↓周家庄乡第九生产队住宅区一隅</p> <p class="ql-block">我到了周家庄乡第九生产队,队委会大门紧闭。门楣上的红五角星和“共同富裕”四个大字,十分醒目。</p> <p class="ql-block">队部的展览馆,也没有一个人。</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因为现在是淡季还是啥原因,我在“周家庄乡农业特色观光园”(第九生产队所在地)走了一圈,只看到四五个貌似来参观的游人,没有看到一个村里(合作社)的工作人员。</p> <p class="ql-block">据宣传栏里介绍,目前周家庄乡合作社的管理形式,主要实行“<b>大集体、小包干</b>”生产责任制。</p><p class="ql-block"><b>大集体实行九统一</b>:统一生产计划,统一购置生产资料,统一耕播收打,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劳动定额,统一生产技术,统一市场信息,统一产品销售,统一年终分配。一些生产环节、具体工序,由社员分段包工。</p><p class="ql-block"><b>社员承包工序实行六定</b>:定工序、定人员、定数量、定质量、定时间、定定额,然后核记工分。</p> <p class="ql-block">农业特色观光园</p> <p class="ql-block">静静的停在轨道上的农业观光园游览小火车。</p> <p class="ql-block">融入到在田间地头的“公社”理念。</p> <p class="ql-block">看了江汉平原、华北平原的几个村子,还想去看看山里的村子是个啥样。于是,从太行八陉之第五陉--<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井陉</b>入山,走太行天路,过京畿藩屏固关长城,横穿太行山,前往太行山西部、山西省东部的大寨村。</p><p class="ql-block">↓太行山里的井陉和固关长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虎头山下的大寨村】</b></p><p class="ql-block">年达半百的人,大概都应该听说过大寨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可是全国农业农村的大典型。如今的大寨咋样呢?</p><p class="ql-block">↓大寨村口</p> <p class="ql-block">大寨村,在昔阳县城南约6公里处,海拔1100多米。全村220户人家、530多口人,面积2.03平方公里,耕地540亩。</p><p class="ql-block">我请了个导游(外地嫁到大寨村的媳妇),围着村里走了一圈。导游介绍了一点情况:</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大寨村,耕地承包权分配到了各家各户,由村里统一组织生产管理和销售,农产品收入绝大部分归各家各户所有。村子里办了10多家企业,有加工业、农业、商业、民宿餐饮服务业等,这是现在村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村民在村里就业的主要渠道。村民的住房,已经由原来的住窑洞房,都搬到了村里统一修建的几栋六七层的宿舍楼里面了(下图右前方的几栋白色房子),村民出几万元,就可以住上一百几十平的单元房(少数年岁大的村民,还是习惯于住原来的窑房)。大寨村的村民,现在每人每年能从村里分到2-3万元(包括工资和福利),一个4口之家,一年能从村里拿到10万元左右。</p><p class="ql-block">↓俯瞰大寨村</p> <p class="ql-block">大寨村老村委会门前的这棵150多岁的大柳树,见证了大寨村的发展变化,<span style="font-size:18px;">见证了当年大寨人端着饭碗,在树下边吃饭、边开会的历史</span>。曾有人写诗曰:“村中一棵大柳树,伴随大寨春和秋。见证风雨沧桑史,苦人树成乐人树”。</p> <p class="ql-block">我看到网上几个博主对大寨村民的访谈说,大寨村对老年人有生活补助,满60岁的每人每月200元,满70岁的300元。村里对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学习免费,考上大中专学校的,每人每年补助1000元(准不准?不晓得)。</p><p class="ql-block">↓幸福是奋斗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下窑洞、上砖房的“火车厢”式窑房,于今村里把它办成了窑洞民宿,旺季生意还挺好的。我进去看了下,还蛮清爽的。</p> <p class="ql-block">窑房改民宿</p> <p class="ql-block">窑洞外新加的平房,房主各家各户都开办成了自己经营土特产的商店和餐馆。我在一个餐馆里吃了一碗西红柿鸡蛋刀削面,15元。</p> <p class="ql-block">大寨人民公社旧址。</p> <p class="ql-block">导游说,已经78岁高龄的大寨村第三任党支书郭凤莲,目前仍住在村里,还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主要还是让年轻人多出力)。</p><p class="ql-block">↓大寨村第二任党支书陈永贵故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寂静无声的阳山庄村】</b></p><p class="ql-block">阳山庄村,属于陕西韩城市龙门镇,在黄河边上,“鲤鱼跳龙门”的<b style="font-size:20px;">龙门</b>下游几公里处,距离韩城市区20公里。</p><p class="ql-block">走进阳山庄村,不知道是周日还是啥原因,村委会铁将军把门,家家户户关门闭户。村子边上就是热闹非凡的大马路,而正午阳光下的村子里,了无一人,寂静无声。我在村子里走来走去,走了大半个村子,没有找见一个人。正在准备扫兴离开的时候,来了个老年村民,我如逢至亲,赶紧迎上去。</p><p class="ql-block">↓阳山庄村村口</p> <p class="ql-block">老哥六十多岁了,一家儿孙三代11口人在村里。递支烟开路,他兴致勃勃的聊起了村里的情况:这个村,是没有耕地的村子,也没有专门的菜地,只有铁矿山。村子里的劳动力,过去都是各自靠挖铁矿为生。后来,村里统一了铁矿开采,还开办了水泥厂和其他一些企业,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因为抓环保,铁矿现在停工了,其他的村企业都在正常运作。</p><p class="ql-block"><b>说起就业</b>,村里的劳动力,绝大部分都在村企业上班,做的都是比较轻松的管理岗位。那些重体力活,都是外来打工的人在做。</p><p class="ql-block"><b>说起收入</b>,本村在村企业上班的,月工资一般只有2000多。一个5口之家,有2个在村企业上班的名额,两人月收入共5000左右,足够一家人当月的生活开支了。家庭收入的大头,是村民每人每年在村里可以分红1.5万元。村民们一般不愿拿分红回家,而是继续投入村企业入户,为了更多的分红。节假日,村里还分一点生活物资。</p><p class="ql-block"><b>说起福利</b>,村里的孩子们读书免费,考上了大中专学校,根据学校的档次,村里给予补助,越好的学校,补助越高。村民的医药费,在合作医疗之后的部分,村里全额报销。</p><p class="ql-block"><b>说起住房</b>,2008年,村里在20公里外的韩城市,修建了一个村民小区“世纪花园”。抓阄分房,中间楼层的自己出一部分钱;底层和顶层的,家里人口多的,自己不需出钱,村里还给予补助。村子里的人,全部住到韩城小区去了,只有上班的人,才会到企业来上班。难怪,村子里看不到一个人。</p><p class="ql-block">他说,这个村里,现在没有困难户。</p><p class="ql-block">↓村两委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村卫生室和养老院</p> <p class="ql-block">村民们在村子里的老房子</p> <p class="ql-block">我查了一下资料,阳山庄村,是二次搞集体经济了。以前,村里是各家各户,各自挖矿。既破坏环境,又贫富悬殊。2000年起,村里到南街村学习后,力排众议,第二次实行集体经济,统一了铁矿开采,又相继开办了其他一些企业,集体经济和村民生活,才有了现在的局面。</p><p class="ql-block">↓阳山庄村在韩城市修建的村民小区“世纪花园”</p> <p class="ql-block">那位村民老哥介绍说,搞二次集体经济之前,村里汽车非常多,每家每户都有1-2辆拉铁矿石的大卡车。一个一千多人的村子,有2000多台大卡车。现在,各家各户没有大卡车了,都换成了小汽车。村里在韩城的世纪花园小区里,停满了各种各样的小汽车。我在小区院子里转了两圈,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停车位。</p><p class="ql-block">↓小区院子里停满了小汽车</p> <p class="ql-block">机制问题,是农村社会的核心问题。</p><p class="ql-block">机制探索,是乡村建设的长久课题。</p><p class="ql-block">粗浅的观察,感觉这几个村庄,似有一些相似之处:</p><p class="ql-block">政经机制一体化</p><p class="ql-block">集体经济产业化</p><p class="ql-block">村民收入多元化</p><p class="ql-block">共同富裕福利化</p><p class="ql-block">村庄建设城镇化</p><p class="ql-block">返程路上,途径黄河边上的<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鹳雀楼</b>。</p><p class="ql-block">登楼远望流淌不息的母亲河,想起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p><p class="ql-block">白日依山尽,</p><p class="ql-block">黄河入海流。</p><p class="ql-block">欲穷千里目,</p><p class="ql-block">更上一层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