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嘉临江、长江两岸盘桓几日,体会重庆的山城景色、巴渝文化、建筑风格,总有一丝雾里看花的感觉,不知是出门分不清东南西北的直觉,还是自己久在樊笼、不知有汉使然。</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随强哥出游这是这三次,云会长在渝参加会议已经提前两日到达。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们三人,我年长云会长一岁、年长强哥二岁,在旅程的设计、食宿的安排、网络平台的使用等方面,他俩都是我的老师,尤其是强哥,事无巨细,周到耐心。强哥说:“大一岁二岁,脑子反应就是不一样。” 这虽然是一句戏言,也是事实。跟着强哥混,万事不操心。感谢强哥和云会长!</p><p class="ql-block"> 在山城,我们游览了解放碑、朝天门码头、李子坝轨道站、洪崖洞、磁器口古镇、三峡博物馆、抗战防空洞等景点。大山大水的重庆,既有时尚的高楼大厦,又有传统古镇、老街点缀其间,现代气息与年代感融为一体,“雾都”风情火辣而纯粹。</p><p class="ql-block"> 下面将部分景点介绍如下。</p> <p class="ql-block">朝天门,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渝中半岛的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是重庆“九开八闭”十七座古城门之一,也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所古城门,为古代重庆交通枢纽和重要埠口。关于朝天门何时得名,传说颇多,其中一种说法是在南宋时期,从临安(今杭州)来的钦差自长江经过该城门传来圣旨,地方官员都要出城门迎候,而地方官进京上朝、文人士子参加科举考试、商人进京经商也都是从此门出发,古时候皇帝为“天子”,故这座城门得名“朝天门”,意为朝向天子的门。上图:来福士风帆大楼(面对江面),下图:来福士风帆大楼(背对江面)。</p> <p class="ql-block">朝天门码头拍摄的两江合流及对岸。</p> <p class="ql-block">解放碑,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民族路177号,碑体为八面柱体盔顶钢筋混凝土结构,通高27.5米,边长2.55米,碑内连地下共八层,设有旋梯直达碑顶,碑顶向街口的四面装有自鸣钟,碑台周围为花圃。解放碑1946年10月31日动工,1947年8月落成,初名“精神堡垒”,抗战胜利后改名为“抗战胜利纪功碑”,1950年由刘伯承改题为“人民解放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重庆美术馆,“筷子楼”,一眼看去有许多纵横交错的筷子而得名,是重庆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李子坝车站,是国内第一座与商住楼共建共存的跨座式单轨高架车站,建成于2004年3月,因其“空中列车穿楼而过”,成为蜚声中外的“网红车站”。</p> <p class="ql-block">洪崖洞,又叫洪岩洞、神仙洞。原来嘉陵江畔的陡峭山壁上一个天然形成的石洞,相传曾有一名叫作“洪崖仙人”的道士在此洞修道,故而取名“洪崖洞”。<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书记载,山上之水沿洪崖洞而下,形成“珠飞高岸落,翠涌大江流,掩映斜阳里,波光点石头”的佳景。</span>洪崖洞吊脚楼建筑群复原了巴渝古都风貌,把古重庆最具特色的吊脚楼、古牌坊、木垂花、悬挑梁、雕刻楼廊、半山街市和青石板路等山地民居集中展现出来,在悬崖峭壁上建成高13层的吊脚楼群,因此被建筑业界称为“中华悬崖城”,被媒体誉为“天空之城”。</p> <p class="ql-block">磁器口原名白岩场,因该地曾有一座白岩寺而得名。相传,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篡位后削发为僧流落至巴渝,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隐匿多年,当地百姓便将宝轮寺更名为龙隐寺,白岩场则改称为龙隐镇。清朝初年,瓷器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因龙隐镇盛产和转运瓷器,当地商人将龙隐镇改名为“瓷器口”,后因为“瓷”字与“磁”相通,“瓷器口”又被改名为“磁器口”。上图为磁器口古镇一角,下图宝轮寺。</p> <p class="ql-block">龙门浩老街。北宋嘉佑元年(1056年)春,苏氏三父子自嘉州乘船去汴京赶考,船至恭州(重庆),惊见长江主流南岸段一条顺江巨大石梁被巧夺天工劈开,可容船只进出(<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梁内自然形成一弯宽阔的湖水,方言称之为“浩”),</span>豁口两侧巨石酷似龙头,于是令船夫驾船进浩。苏氏父子停船游览江边小村,只见群山相依、秀水环绕、清雅明丽、市井繁华、田土丰茂、柴门书声、民风淳朴,苏轼甚是喜欢,遂给小村取名“龙门浩”。原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留诗“东坡取名龙门浩,不愧文豪眼界高。天赐胜迹贯古今,谁不叹服此景妙”。</p> <p class="ql-block">湖广会馆,占地面积18400平方米,由门楼戏台、禹王宫、东岳殿、寺佛殿四个建筑群体组成,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与三峡博物馆相对,建于五十年代初,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结构巧妙结合的杰作,<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3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