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去看看敦煌,是很久以前就很向往的事。</p><p class="ql-block">今年10月,有意错过国庆黄金周、错过沈师兄到访西安的行程,也阴差阳错地没耽误送何老师最后一程。按照早早就订了的机票和返程软卧安排,10月22日,我们按时去机场,飞行2个小时左右,来到敦煌。</p><p class="ql-block">出机场很容易就找到了租车公司的地址。由于提前从网上已经订了合同,只经过简单的车辆外观检查,我们就提车上路了。</p><p class="ql-block">敦煌不大,整洁干净的县级市路面宽广。预订的宾馆近邻鸣沙山,不一会儿,我们就开到了目的地入住休息不提。</p><p class="ql-block">黄昏时节的敦煌已明显有些凉意,查询的当地美食中,“胡杨焖饼”尤其令人期待,定位导航过去,坐等20分钟焖饼时间,一大盘红红火火端了上来,薄片饼软糯入味、胡羊肉肥而不腻,非常可口;另配一盘翡翠绿色,清淡爽口。顿时凉意尽散、口腹皆适。</p> <p class="ql-block">敦煌机场</p> <p class="ql-block">机场内飞天特色书法</p> <p class="ql-block">入住酒店</p> <p class="ql-block">胡羊焖饼</p> <p class="ql-block"><b>莫高窟、敦煌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到敦煌首先去看莫高窟。</p><p class="ql-block">莫高窟坐落在敦煌市郊的东面,离我们入住的酒店也仅仅半小时的车程。</p><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首先排队看了两段20分钟的电视片,一部宽幕《千年莫高》,一部球幕《梦幻佛宫》,总历时40分钟的大片,高度概括了几千年丝绸之路的兴旺衰败和敦煌贸易关卡的风起云涌,描述了从公元366年僧人乐尊凿下第一个洞窟,到随着朝代的更替而历尽艰辛完成了735个石窟的凿刻,用现代摄影手段,记录和再现了敦煌壁画的精美构图、绚丽色彩以及佛教思想、历史故事,让人感觉仿佛与莫高窟壁画和佛像近在咫尺。不仅给我们带来了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更是让我们在进入洞窟前,首先学习了这段曾经被黄沙掩埋千年的中国历史和古老文明。</p><p class="ql-block">坐景区大巴车来到石窟崖壁前,再次排队被20人一组分配导游,佩戴耳麦紧跟导游进入洞窟。每个小组都是连续参观8个洞窟,但为了减少拥堵,除了几个必看窟外,另外5个窟是导游随机决定的。同一朝代和时期,具有相同的绘画风格、颜料配色和刻凿工艺,所以如果导游用心挑选,随机选择的洞窟应该能涵盖所有洞窟壁画风格。</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参观是从九层塔下的96号洞窟开始的,进入窟内,立刻被巍然矗立的35.5米高弥勒佛像所震撼。佛像呈坐姿,两腿自然下垂目光下视,给人以高大威严的感觉。大佛的右手上扬仿佛在拔除众生之痛苦,左手平伸表示要满足众生的愿望。96窟佛像是石胎泥塑,修建于武则天年间。</p><p class="ql-block">148号洞窟内有释迦牟尼涅槃像。身长14.7米的释迦牟尼佛以横卧的姿势圆寂,涅槃像身后弟子簇拥,两边金刚、天王站立,神态各异。著名的涅槃经变位于洞窟西壁,绘制有66个情节。</p><p class="ql-block">16窟为现存的大型洞窟之一,中心设马蹄形佛坛,坛上有宋塑一佛、二弟子、两协侍菩萨、四供养菩萨,四壁壁画是千佛像,窟顶为四龙团凤藻井,绘画风格繁复细密,更显佛法壮严,仰首观望,令人顿生敬畏之心。</p><p class="ql-block">17窟名敦煌石室,位于16窟甬道北壁,即举世闻名的敦煌“藏经洞”,据说是道士王圆箓在1900年清理洞窟积沙时意处发现。其中的6万多件经卷已流失于世界各地,关于王道士,世间已有多种评说,以骂名居多。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开篇便有“道士塔”一文。但平心而论,当年贫穷且没文化的王道士能够在发现经卷后奔波50余里向官府汇报、卖经卷所得未落入自己口袋而对洞窟做了有限修缮,也算是在当时的年代做了他能做的事情。</p><p class="ql-block">藏经洞建于晚唐,坐北朝南,泥床塑像为窟主晚唐高僧洪辩。北墙壁画中绘有菩提树,树上挂的布袋与现在流行的女士背包竟然很相似,有人戏言是唐代的LV,难道在佛教的世界里,名包也有轮回转世?</p><p class="ql-block">除主要的几个洞窟,可惜导游带领参观的另外几个没有记下序号,只记得有隋唐时期的洞窟、有完整绘有青绿山水的壁画,其中描述极乐世界和反弹琵琶壁画的洞窟中,绘制工匠已经有了绘画透视思想,天堂与人间的画面,已经有俯视、平视与仰视之分。</p><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了,我们虽不懂佛学,对佛教故事也了解很少,但石窟中神态各异的雕塑、色彩艳丽的壁画,仍然把我们看了个如醉如痴,并且久久回味。 走出景区的路上我一直在想:需要怎样的信念和智慧、需要什么样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连续1000多年让人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如此执着?才能组织完成如此巨大的系统工程?才能把中国古人的审美、信仰和创造力集中在这1600多米的悬壁之上?中国古人为人类历史灿烂辉煌做出了贡献!莫高窟不愧是沙漠中的卢浮宫!</p><p class="ql-block">走出景区已是下午,开车导航去必胜客解决了午餐,再继续导航几分钟,到了敦煌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敦煌博物馆共设五个展厅,分别是:两汉敦煌的大发展,魏晋南北朝敦煌的继续发展,隋唐时期敦煌的繁盛,吐蕃、五代及宋元明时期,清朝对宋元的开发。看了五个展厅,基本上可以系统了解到敦煌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p><p class="ql-block">在这里,不仅能看到一千多年来敦煌和丝绸之路的兴衰,还能看到类同于中原出土的文物和织品、敦煌的壁画、莫高窟第45窟1:1还原窟和实物彩画砖。博物馆各展厅之间以回旋向上式建筑结构相连,走廊的墙壁内还镶嵌有张骞等征服西域的大将的雕像,让人能够边走边看、边欣赏边赞叹。</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取票处</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游客中心入口</p> <p class="ql-block">九层塔与96号洞窟</p> <p class="ql-block">三层岩壁洞窟</p> <p class="ql-block">16、17号窟 藏经洞</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藏西晋彩画砖</p> <p class="ql-block">夫妻对饮壁画</p> <p class="ql-block">汉代邮驿—快递的先祖</p> <p class="ql-block"><b>玉门关、雅丹国家地质公园</b></p><p class="ql-block">提起玉门关,中国人的脑海里马上会想到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其中“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悲壮而苍凉,总能强烈地激发起人们对这座古老而神奇关塞的向往。</p><p class="ql-block">玉门关在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是古代知名的西疆边关,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隘,因由西域输入和田玉取道于此而得名。自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以来,中原所盛产的丝绸、茶叶等物品便源源不断通过玉门关输向西域诸国,西域各国的宗教文化和美酒瓜果也相继传入中原。</p><p class="ql-block">随着水路运输的兴起,陆路交通日渐衰败,玉门关也逐渐废弃。如今的玉门关址仅存一座方形城堡。如今再访玉门关,更像是去凭吊历史,去感受历代诗人当年所抒发的情怀。</p><p class="ql-block">从敦煌到玉门关,先国道再右转省道,约90公里的车程,路况甚好。一路既可以欣赏戈壁沙滩的一望无际,又可以品味大漠风光的辽阔壮美,美中不足的是一路限速牌上大大的60,让人少了在蓝天白云下驰骋的爽快和豪横。</p><p class="ql-block">来到玉门关景区,再分为三个景点,汉长城遗址、大方盘城遗址和小方盘城遗址 。</p><p class="ql-block">景区正面一公里开外的开阔地上 ,矗立着一座城状建筑,那就是小方盘城遗址即玉门关:黄土质地、四壁完整,西、北两壁各有一门。岀西门登上为游客搭建的观景台,可见一片广阔的盐碱地和芦苇沼泽,远处应有一条著名的疏勒河但看不到,只有几谭大小不一的积水,还能说明这里曾经水源充足。其他地面全被流沙覆盖,放眼望去依然是满目苍凉,唯有各色玉门诗句、各种诗人情怀或深情或悲壮地涌上心来: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魂迷金阙路,望断玉门关;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不识玉门关外路,梦中昨夜到边城;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p><p class="ql-block">回到景区入口坐上景交车,在沙石路上一路颠簸向西,很快来到汉长城遗址区 。仅存的一段古汉长城,没有我想象中的宽厚和高大,其裸露的横截面,展示着其多层芨草及泥土的交错重叠构造。即使如此,它仍像一条横卧的巨龙,与远处仅存的一个破败的烽火台遥相呼应,顽强地守卫着昔日的关卡。</p><p class="ql-block">车子原路返回 ,穿过小方盘城遗址继续前行一刻钟,远远可见高大的残垣断壁高低错落、形态各异并绵延百米,这里便是大方盘城遗址。或直立或横亘的建筑残存顽强坚定地站立着 ,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读碑文介绍得知:大方盘城遗址实乃汉代“昌安仓”遗址,是汉代玉门关储备粮草的仓库,墙体上有巨大的通风孔洞。从头至尾仔细观看这静默无声的残存古建筑群,我依然能感觉到它当年的气势和宏伟,那大大的通风孔洞亦或能兼具射击炮火口、时刻防卫着外敌的侵扰?巨大的粮仓时刻保障着前方将士和马匹的生活供给,大汉的威武从中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走出玉门关继续向西,路两边地貌逐渐变化,植物逐渐增多,远远的黛色山峰逐渐靠近、逐渐高耸,终于,唯一的路开始左转,并且与山体保持平行,经地图查询,这应该是祁连山的最西端部分,待山体结束后,我们已经位于敦煌城西北一百八十公里的大漠深处,此次的目的地也接近了。</p><p class="ql-block">景区仍然是土黄色的一片建筑,买票后先穿过一段图片和音像走廊,再次被普及敦煌的著名景色和雅丹地面的特点和形成。下午3点检票乘车,由导游带领深入雅丹地貌区。</p><p class="ql-block">敦煌雅丹地貌形成于距今七十至三十万年之间,那时这里气候寒冷湿润多雨,有数百公里的浩淼湖泊。后来这里气候转为炎热干燥,湖泊消失,在长期强大干燥的风力作用下,松软的沙砾被卷走,坚硬的土石则被刀刻斧凿般雕成雅丹地貌。据说是在十九世纪末,瑞典探险家赫文斯定到我国新疆探险考察,从罗布泊前往楼兰途中,首先发现了这种大面积的土丘地貌。</p><p class="ql-block">由于雅丹奇特怪诞的地貌、地势低洼崎岖难辨、夜间戈壁狂风会发出恐怖声音,当地人也称其为“魔鬼城”。</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路乘车,由导游指点着欣赏着各式各样的雅丹岩石形状,包括“金狮迎宾”、“狮身人面像”、“孔雀”、“金龟”等,其中以“西海舰队”最为壮观。整个戈壁整齐排满了被风沙化的石丘,令人不禁再叹大自然的神奇!</p><p class="ql-block">两个小时后,我们离开雅丹景区,沿唯一的一条路原路返回,并且边走边回味着雅丹地貌和大自然的魅力。突然,我发现很久没有车子超过去了,回头四顾也丝毫不见车的踪影。刚才一起游览的游客应该也要返程的,难道还有另一条路?难道他们都继续向西了?想查一下网络发现完全没有信号,先生的导航手机只有两格电量了,但车子的充电插口只有Type-C 接口,我们的USB接口充电线完全没办法充电!而我的手机一路随意拍照电量已经报警。经冷静考虑,决定两部手机均设飞行模式;因为道路的唯一性,可以停止手机导航,留下少量的两格电量用于回到市区后导航去酒店;由于来之前做过功课,知道这近乎无人区的一路没加油站、没商店,租来的SUV加满了油,并且带了足够的水和面包,只是因为全区间限速而不能加快行驶赶在天黑前走出无人区。</p><p class="ql-block">继续在省道行驶,路过从玉门关没有望到的疏勒河,景色奇美,忍不住停车拍照,可惜因为了无人烟而没有大漠孤烟直,也因水量小且崎岖更没有长河落日圆。</p><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偶然回头我拍到了残阳如血,满天红霞染红了半个天空。</p><p class="ql-block">待太阳彻底落下去天色也急剧变暗,因为没有任何城市灯光,我看到了真正的夜天光!嗨,那谁,还有那谁和谁,还记得当年苦寻10的负4勒克斯的夜天光试验场所吗?我发现了,敦煌的无人区戈壁上可以达到。</p><p class="ql-block">终于,车子到市郊了,路况开始复杂,道路不再唯一。再次开手机导航,再继续行驶30公里,晚上8:40安全回到酒店。</p> <p class="ql-block">西去阳关</p> <p class="ql-block">玉门关遗址分布</p> <p class="ql-block">玉门关遗址</p> <p class="ql-block">玉门关西门</p> <p class="ql-block">茫茫戈壁</p> <p class="ql-block">汉长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汉长城截面结构</p> <p class="ql-block">古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大方盘城</p> <p class="ql-block">默然站立</p> <p class="ql-block">墙体上的巨大通风孔</p> <p class="ql-block">千年胡杨向天问</p> <p class="ql-block">祁连山最西端</p> <p class="ql-block">金狮迎宾</p> <p class="ql-block">狮身人面</p> <p class="ql-block">孔雀南望</p> <p class="ql-block">西海舰队</p> <p class="ql-block">双狮守门</p> <p class="ql-block">千年不息的疏勒河</p> <p class="ql-block">长河落日不圆</p> <p class="ql-block">残阳如血</p> <p class="ql-block"><b>西晋壁画墓、雷音寺、鸣沙山月牙泉</b></p><p class="ql-block">最后一天的行程不必急于赶路。</p><p class="ql-block">上午,去看西晋壁画墓。一路由导航引领,竟然很快驶入了一片坟地。一片戈壁上,大小新旧坟茔无数。最后开到一座孤零零的房子前林志玲才说目的地到了,这便是售票处兼资料室了。</p><p class="ql-block">房前两侧各有一个较大的坟包,均有向下的阶梯通道,这便是西晋壁画墓和同时期发现的东汉墓。</p><p class="ql-block">购票后,讲解员打开通道铁门,引领我们沿阶梯向下,经讲解员解释:敦煌一直实行土葬,靠近城市的戈壁大多是坟场,由于此地背靠鸣沙山和三危山,被认为背靠青龙和白虎、风水好,因此这里出现了现代人坟墓与古代墓群共存的现象。目前发掘开放的只有西晋壁画墓和其旁边十米开外的东汉古墓。</p><p class="ql-block">东汉墓内是一对富裕的平民,西晋墓内是一位郡王,两墓均为砖雕仿木结构,通过力学原理,靠青砖干垒而成。西晋墓内更宽大一些,墓前照墙更多了一个层次。</p><p class="ql-block">画像砖主要集中在高大的照墙上,一砖一画,内容丰富、生动并各有寓意,有祈福、有愿望,更表达了崇尚佛教、企盼转世升天的思想。</p><p class="ql-block">离开西晋壁画墓,一条风景优美的景观路把我们带到雷音寺。</p><p class="ql-block">敦煌雷音寺是古代中原高僧从陆路西行求法的必经之地,据说这里也是唐高僧玄奘西行取经唯一落脚过的地方。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大战黄眉怪、妖怪变身众菩萨围堵唐僧师徒的故事也是发生在雷音寺。</p><p class="ql-block">雷音寺的原址在莫高窟,后因对莫高窟的保护才迁于现鸣沙山下。这里的建筑风格偏唐朝化,四四方方布局规整,绿植修剪整洁漂亮。寺庙内现有40多位和尚长居理佛。</p><p class="ql-block">敦煌雷音寺属于汉传佛教,目前是敦煌市境内规模最大的佛教活动场所。雷音寺内建筑雄伟庄严,杨柳婆娑,松柏常青, 环境优美。走在雷音寺宽阔且清净的寺院内,顿觉多日的紧张奔波得到了释放和缓解。</p><p class="ql-block">如果说遵从清真习俗的我走入佛教寺庙已经自感有些违和,看到寺庙各处精神文明的宣传展板,我深切地感觉与寺院的环境与气氛是那么的对比明显!我不禁感叹:现在的雷音寺已不仅仅是弘法、修行和佛教交流的场所,更是中国式佛法教育、佛教知识学习的多功能佛教文化场所了。</p><p class="ql-block">出雷音寺回酒店休息,为着晚些时分登鸣沙山看日落。下午4点,再次从酒店出发,几分钟的车程再到鸣沙山,去打卡最后一处景点。</p><p class="ql-block">停车后先买防沙鞋套,鲜艳又夺目。</p><p class="ql-block">进入鸣沙山景区,可见人流、骆驼流、越沙车流不断,我们随人流而走先去欣赏了月牙泉。</p><p class="ql-block">月牙泉是月亮弯形状的小湖泊,位于鸣沙山北麓,被四面沙岭环绕。水从地下渗出,积水成湖,据说汉代时称为沙井,唐代时称为药泉,清代始称月牙泉,实际上是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泉水在逐渐枯竭,水面逐渐萎缩而成了今日月牙。参观博物馆时已经了解到目前政府拨款保护地下水,才保得这一汪“月泉晓澈”,继续享誉着“沙漠第一泉”。</p><p class="ql-block">离开月牙泉从沙山最陡最高的简易木梯爬鸣沙山。窄窄的木梯只容得一人,前后皆有年轻人气喘吁吁坐一侧沙地休息,我们还算轻松,很快到达山顶。</p><p class="ql-block">鸣沙山,山不在高而在于神奇。</p><p class="ql-block">鸣沙山的东边是敦煌莫高窟所在的三危山,西边是广袤的沙漠,西风和北风受到三危山阻拦,风中的沙粒沉降,长年累月就形成了沙山。因风吹沙动有响声,故名鸣沙山。</p><p class="ql-block">站在山顶向山下眺望,近可俯视月牙泉全貌,远可见敦煌城区;从沙山制高点环顾四周,可见受不同风向而吹岀的山脊,如锋、如刃,令人再次慨叹大自然的神奇。定睛聚焦对面山脊,见一勇士正沿山脊向上而行,步履缓慢而坚定。</p><p class="ql-block">我们在鸣沙山上坐等到日落时分,一直等到一抹红云染红沙滩,还未见对面山脊上的勇士转向下山…</p><p class="ql-block">天色渐暗,我们迈步从近50度坡度的鸣沙山走下山,曾经膝盖受损、平日惧怕下楼梯的先生竟然胜似闲庭信步、竟然也走出几分洒脱!我急忙拍下珍贵照片和视频以留念。</p> <p class="ql-block">西晋砖画墓</p> <p class="ql-block">西晋墓出土砖画</p> <p class="ql-block">西晋墓结构图</p> <p class="ql-block">雷音寺</p> <p class="ql-block">朴初先生墨宝</p> <p class="ql-block">大愿殿</p> <p class="ql-block">大智殿</p> <p class="ql-block">寺内鼓楼</p> <p class="ql-block">雷音寺与精神文明建设</p> <p class="ql-block">月牙泉</p> <p class="ql-block">登鸣沙山</p> <p class="ql-block">沙地越野车</p> <p class="ql-block">山脊勇士</p> <p class="ql-block">沙滩落日余晖</p> <p class="ql-block">晚霞亦灿烂</p> <p class="ql-block">落日月牙泉</p> <p class="ql-block">迈步下山</p> <p class="ql-block">胜似闲庭信步</p> <p class="ql-block"><b>第五天 返程</b></p><p class="ql-block">第五天早餐后,按计划退房、还车,并由车主送我们到车站。</p><p class="ql-block">一路软卧环境尚好,提前从超市买好的酸奶、水果、面包、零食、方便面,在下车前几乎消耗一空。一路风景不够优美,刚好有利于我一路写游记,只因史实居多需要稍做查实而拖延至今。</p><p class="ql-block">有意思的巧合是:我们正在回家的路上时,手机上书法群中有书友发了一张敦煌藏经洞唐太宗的温泉铭拓本图片及视频,竟然是法国人从藏经洞中得到、现存于法国博物馆的拓片!只可惜仅有50行。马上下载收藏并贴入本文。</p><p class="ql-block">第六天中午到家,日常规律恢复,但连续几天晚间散步时,我们讨论的话题仍然是敦煌各处的风景与体会。</p><p class="ql-block">粗糙流水般游记今天结束,翻篇儿了!明天的讨论该是:下一站,去哪里?</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9日 郭晖 于西安</p> <p class="ql-block">敦煌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藏经洞唐太宗的温泉铭拓本说明</p> <p class="ql-block">敦煌藏经洞唐太宗的温泉铭拓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