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10.10早课】</p><p class="ql-block">《论语》里的家风智慧(17)</p><p class="ql-block">🌹 课程要点:</p><p class="ql-block">1⃣️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p><p class="ql-block">2⃣️信:人言为信。言由心生,言必由衷谓之信。言来自于我们内心最感恩、最真实的想法,这就是信。信的本意为言语真实,引申来讲就是指诚实不欺有信用。人有信德才能被任用,才能有大用。</p><p class="ql-block">3⃣️“信”首先要信自己,信自己是有用于家、有用于世的大用之人;还要信种善因必得善果;还要相信《论语》的力量,相信孔老夫子穿越时间空间的智慧和力量;相信我们一年多集体共学、共振、共成长的不可限量的福利。</p><p class="ql-block">4⃣️我们日日学习耕耘,储备长养,到了时节因缘,好事儿就会自然生成,这都是信的力量、赤诚躬行的力量。</p><p class="ql-block">5⃣️义:合宜合理谓之义。人怀有如羔羊跪乳的感恩心,尊亲敬人,把自己放的低低矮矮的,谦卑地待人处事,去抬举别人、成全别人,这就是义。</p><p class="ql-block">6⃣️信守的承诺符合道义,这种承诺才可以去履行;如果不符合道义,我们可以不去履行。不要愚信,要学会变通。</p><p class="ql-block">7⃣️复:实践,履行。</p><p class="ql-block">恭:敬的意思。谦逊有礼,在貌为恭,在心为敬。</p><p class="ql-block">近:接近、符合。</p><p class="ql-block">礼:礼序、礼法,最合适、最恰当。</p><p class="ql-block">远:远离、避免。</p><p class="ql-block">亲:有了“信近于义”、“恭近于礼”的修养,用这样的修养去亲爱、服务、成全身边人,是行动力,是实践、是接续。</p><p class="ql-block">🌹 践行提示:</p><p class="ql-block">1⃣️在日常生活中,招待客人时要注意不要热情过度,不要给对方带来负担,不要浪费,不要恭失于礼。</p><p class="ql-block">2⃣️与人交往时应保持一定的礼节,谨守原则和下限,保持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距离。</p><p class="ql-block">3⃣️忙碌之余要常常思考:我们此生来到这个世间要干啥?近百年的日子如何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化、利他化。</p><p class="ql-block">【2024.10.11早课】</p><p class="ql-block">《论语》里的家风智慧(18)</p><p class="ql-block">🌹 课程要点:</p><p class="ql-block">1⃣今天是重阳节。节就是节制,自己做出爱敬父母长辈的好样子,带动儿女,影响社会。重阳节要爱敬双重的父母,提起恭敬之心、爱戴之心,善待我们的老人,把喜悦、爱敬的阳性能量给老人,让老人有培养我们这些儿女的价值感、获得感。</p><p class="ql-block">2⃣文明十二家共振开发《论语》中的家风智慧,紧紧聚焦家庭这个最小单元来共学共建,因为现在许多家庭中的信仰和家道缺失了,家中的生态涵养不足了,问题就涌现出来了。修身齐家开发是整体性的、底盘性的力量,修身齐家充分了,才有治国、平天下的本事。</p><p class="ql-block">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p><p class="ql-block">4⃣今天的主题:“好学”。</p><p class="ql-block">什么是“好学”?“好学”有标准:</p><p class="ql-block">孔老夫子说:对于一个致力于道德修养的人、致力于弘扬道德的人,吃饭不求饱食美餐,居住不求过度舒适;对于许多的事有敏锐的觉照和透彻的见地,但说话谨严,不轻易表露观点和评价他人,话多有失;生活中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谦卑地去请教于人,别人指正后,能够虚心地接受、勇于改过,这样的人就是好学的人。</p><p class="ql-block">5⃣君子很清楚自己的目标:对内无上限地成长自己;对外无条件地利益他人。</p><p class="ql-block">6⃣我们的问题不是没法儿,五千年的智慧文化随时备查备用,如果我们经常学习对照、反省自查、有过则改,问题都能解决。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这不仅是民族的宝藏,也是人人家家的宝库。</p><p class="ql-block">🌹 践行提示:</p><p class="ql-block">1⃣不过多地一味追求吃穿住用,要知足向学,要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平衡发展。</p><p class="ql-block">2⃣坚持早课学习,让自己保持高能量状态,保持警觉性,获得高于物质享受的快乐,让整体性、超越性的喜悦代替欲望、小我、自私和烦恼。</p><p class="ql-block">3⃣由奢入俭难,不给孩子过多的美味诱惑,避免养成追求口腹之欲的习惯。</p><p class="ql-block">【2024.10.14早课】</p><p class="ql-block">《论语》里的家风智慧(19)</p><p class="ql-block">🌹 课程要点:</p><p class="ql-block">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p><p class="ql-block">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p><p class="ql-block">3⃣️“贫”字本身包含脱贫生福之道。贫字上面一个“分”,下面一个“贝”,即分享我们所拥有的福分、财富、智慧、机会给需要的人,即是在对方心田播种下感恩种子,终有一天这些仁慈的给予都会都结出善美的果实。</p><p class="ql-block">4⃣️学习之道:我们学习不是为了知识的增长,而是开启智慧的宝藏。</p><p class="ql-block">5⃣️保富之道:富字,上面一个宝字盖,下面一、口、田,就是要从家里开始,把“一口”分成“四口”。这就是保富之道、仁爱之心,这就是积德培福。</p><p class="ql-block">6⃣️改命之道:惟谦受福。谄:谄媚,卑屈于人。骄:矜肆,傲慢于人。贫者多求故易谄,富而有恃故易骄。</p><p class="ql-block">7⃣️古人有“无中生有”的本事。在物质很匮乏的条件下,依然能够开心、喜悦、自在、成全地化有限为无限,这是真本事,是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充分的喜乐自在。</p><p class="ql-block">8⃣️“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人是觉悟了的人,觉悟的人才能度化他人。</p><p class="ql-block">9⃣️成长之道:一个人要成长,要有两种功夫的淬炼。一是自己对自己肯于切磋,这是内成长。二是能接受对面人的琢磨,这是外修。内外兼修、顺逆等修,才能成为出贵的上等人。</p><p class="ql-block">🌹 践行提示:</p><p class="ql-block">1⃣️我们要常常总结自己的人生为什么不如意?要去除掉骄慢之心,谦卑向学、崇道爱人、少欲知足。“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相信命运一定会改变。</p><p class="ql-block">2⃣️“先生”是老师,是贵称,太太要在先生身上时时处处言语行为上修敬德,改称“老公”为“先生”。</p><p class="ql-block">【2024.10.15早课】</p><p class="ql-block">《论语》里的家风智慧(20)</p><p class="ql-block">🌹 课程要点:</p><p class="ql-block">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p><p class="ql-block">2⃣️为:修为、作为;为政:也是教化,包含了教育和感化;“政者正也”,一切政治的决策安排都要和于正道民心;共:同“拱”,围绕。</p><p class="ql-block">3⃣️德:道德。左边双人旁,表示道路和行走的意思;右边眼睛上面有一条直线,表示眼睛要看正;下面一和心;“德”字告诉我们要行正、目正、心正。唯有大德才能堪配大位。</p><p class="ql-block">4⃣️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要“三看”:一看其日常行为;二看其目光关注;三看其起心动念。内在有德性的彰显,外在才有德行的流露。</p><p class="ql-block">5⃣️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p><p class="ql-block">6⃣️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p><p class="ql-block">7⃣️居其位,谋其政,尽其心。</p><p class="ql-block">8⃣️文明十二家成员要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实践,努力成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先锋和模范。</p><p class="ql-block">🌹 践行提示:</p><p class="ql-block">1⃣️在家庭里做为家长,我们要居于家长的本位,引领一家人道德的长进。家庭成员要积极响应,上下同心。</p><p class="ql-block">2⃣️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要做到克己奉公、清正廉洁,自觉净化自己的朋友圈、微信圈、生活圈、交友圈、娱乐圈,做到慎独、慎微、慎始。</p><p class="ql-block">【2024.10.16早课】</p><p class="ql-block">《论语》里的家风智慧(21)</p><p class="ql-block">🌹 课程要点:</p><p class="ql-block">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p><p class="ql-block">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p><p class="ql-block">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p><p class="ql-block">4⃣️“为政以德”后第二章,为什么是“《诗》三百……思无邪”?因为《诗经》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经》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教化内容和智慧。为政者学习进德,百姓则日益美善。</p><p class="ql-block">5⃣️中国文化是礼乐的文化。礼就是礼节,各种规矩、方法、准则;乐是直接浸润人心、开化人心的。 礼者,正天地之序也;乐者,道天地之和也。</p><p class="ql-block">6⃣️两种领导影响大众的方法:一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这是被动而有限的治理方法,百姓参与度低,为政者犹如小马拉大车;二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大众通过学习调频,言行越来越知礼知耻、行为端正,自觉归于正道、归于正心、归于正行,群策群力,缔造美好。</p><p class="ql-block">7⃣️人人都要以修养德性为一切行事的根本。无论你从事五行百业任何一项工作,“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财是结果,德是种种子。只有种下德性的种子,才能够生发出种种善财果实。</p><p class="ql-block">8⃣️“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什么级别的丈夫就感召来什么级别的妻子;什么级别的妻子就感召什么级别的丈夫;什么级别的父母就感召来什么级别的孩子。父母积的德越厚、能量层级越高,就会感召来相应缘分的孩子。</p><p class="ql-block">9⃣️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p><p class="ql-block">🌹 践行提示:</p><p class="ql-block">1⃣️在家里要建设学习型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家庭关系,因为一家人是命运共同体,唯有学习成长才是改变家人的根本之法。</p><p class="ql-block">2⃣️要常常反思:作为父亲和丈夫,我们忠勇担当了吗?作为母亲和妻子,我们无我成全了吗?</p><p class="ql-block">【2024.10.17早课】</p><p class="ql-block">《论语》里的家风智慧(22)</p><p class="ql-block">🌹 课程要点:</p><p class="ql-block">1⃣️教育的真谛: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p><p class="ql-block">2⃣ 因为孩子小,他所能承载的负能量的打压伤害都有限,如果长年累月的要求、指责、惩罚,父母和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剑拔弩张,亲子都没有在反思中成长,亲子关系就在不易觉察之中日益疏远。这种做法就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在家庭中的翻版和演绎,这种管理方式需要优化改进。</p><p class="ql-block">3⃣ 孩子在幼年时期,正是他对事物有新鲜感、愿意尝试的黄金时期,我们要顺应孩子的尝试需求,去顺之、栽之、培之、育之、成之,传给孩子生活之道,逐步放手,让孩子成为生命的主宰、主角,成为生命的第一责任人,家长只是负责栽培辅助、诱掖奖劝、随缘点化,这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p><p class="ql-block">4⃣ 父母逐步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在培养孩子的统筹的能力、观察的能力、为他人着想的能力、善始善终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各种能力得到了历练和提高,以后就容易脱颖而出,成为超强服务能力的人,成为可托付重任的人。</p><p class="ql-block">5⃣ 忠勇担当是男人自强不息的乾刚精神;无我成全是女人厚德载物的坤德精神。一男一女,一外一内,一刚一柔,便是在演绎天地精神。</p><p class="ql-block">6⃣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阴阳和,天地气顺、五谷丰登;夫妇和,家道子孙必昌”。</p><p class="ql-block">7⃣️君子有三思:年少不勤学,年长一无所能。年老不长善积德,不讲学传道,没有功劳于世,死后无人纪念缅怀。有财不施舍,穷人无救助。要随时随地有施舍心、利他心,断除自私心。</p><p class="ql-block">🌹 践行提示:</p><p class="ql-block">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正确的态度和行为,随缘点化领教,长养孩子善德。</p><p class="ql-block">2⃣️遇到身边人事物有需要帮助的,要给予施舍、帮助,通过这些扩大培养彰显我们的仁爱精神。</p><p class="ql-block">【2024.10.18早课】</p><p class="ql-block">《论语》里的家风智慧(23)</p><p class="ql-block">🌹 课程要点:</p><p class="ql-block">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p><p class="ql-block">2⃣️志:心之所向谓之志。志就是立下志向不换题目,自始至终,温故而知新,打深井不挪窝儿。</p><p class="ql-block">学:学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p><p class="ql-block">不惑:内心通达,不疑惑。遇到不同境界圣贤智慧跃然于心,如在目前,能随缘变化,应对自如,心能转境。</p><p class="ql-block">知天命:君子之命原于天,必亦则天而行,期于同天。故圣德之至,期于同天。圣人之德能合天也。知天命者,知己为天所命,非虚生也。</p><p class="ql-block">耳顺:耳闻其言,心已知其意。</p><p class="ql-block">3⃣ 缘分是由愿力感召而来的。想改变、想成长皆是愿,有愿就有缘来成助。</p><p class="ql-block">4⃣ “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唯有“学而时习之”才能出贵。人人通过学习,都可以达成生命不断的蜕变和升华,直至圆满。</p><p class="ql-block">5⃣ 我们读《论语》、学《论语》的最大宗旨:志孔子之所志,学孔子之所学。</p><p class="ql-block">6⃣ 小我当家、自私做主才会烦恼。学圣贤之道就是学圣人的心地、心量、心行、心志。</p><p class="ql-block">7⃣️圣人专注于开发自己的心性,专注于观照别人的需求,专注于称人心、满人愿。生命无限的美好在探索过程中、在利他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一层一层的打开。</p><p class="ql-block">🌹 践行提示:</p><p class="ql-block">1⃣️从我们现在的家庭境遇中立下志向,建立学习型人生,在改变成长中让家庭和乐起来,成为涵养自己成长、成才乃至成就的能量场、生态圈。</p><p class="ql-block">2⃣️我们做家长的要经常自我“三思”:我今天学习了没有?我今天成长了没有?我今天打好样儿没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