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景山 北海

青松探海

穿过景山前大街,进入景山公园中。景,高大。景山,明代始称“万岁山”,清代改称“景山”。<br><div> 景山得以闻名天下,始于明朝末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自缢于山下古槐。民国时期,在景山东麓建起一座石碑——“明思宗殉国处”,碑色古旧。<br>  景山东坡上,巨石参差,林木成荫,石碑落落,游人徘徊不绝。</div> 景山,始建于辽金时期,继之元明,终成于有清一代。景山之上,攒土为山,积石成峰,林木苍郁,为皇家御用园林,又有“”。<br>  紫禁城,北有皇家园林,翠色辉映;西则有皇家西苑,水光映带,依山傍水,布局讲究,颇具匠心。<br>  景山上,所到之处,皆可见白皮松,枝杈横生,树形虬曲,宛如白龙。 缘阶而上,迎面有座玲珑的山亭——周赏亭,重檐圆形攒尖顶,翡翠琉璃瓦,紫色筒瓦,鎏金宝顶,亭柱朱红而修长,亭形纤巧,色彩绚丽,掩映在白松林中。<br>  景山,自西向东,共建有五座亭阁。五亭之中,各供有一尊铸铜鎏金佛像——“五方佛”,因此五亭称“五方亭”。 缓步绕过周赏亭,又来到观妙亭旁。观妙亭,重檐八角攒尖顶,翡翠琉璃瓦,金色筒瓦,彩绘椽坊。红色的花棱隔扇,掩映在绿丛之中,色彩明亮。<div> 观妙亭端庄大气,周赏亭玲珑秀美,两亭形状不同,风格迥异。</div> 石径宛转,一路不停,攀到景山上。山顶建有一座方亭,三重檐四角攒尖顶,金色琉璃瓦,翡翠琉璃瓦筒,宝顶鎏金,梁坊彩绘,飞甍流金,光彩四溢。<div> 只见檐间悬着蓝底金字——万春亭,与内宫御花园东侧亭阁名称相同。<br>  清末甲子年间,八国联军进占北京。五方亭被八国联军洗劫一空。</div><div> 万春亭内的佛像被砍掉了一只臂膀,其他四亭佛像均被掠走,下落不明。</div> 站在万春亭南面,展望故宫博物院:碧水红墙金瓦,檐脊飞耸,金光耀眼。<div> 从内城前正阳门,到宫城后神武门,形成了一条笔直的中轴线。天安门城楼、端门、宫城午门、外朝太和门、外三殿、内宫乾清门、内三宫、宫城神武门等等,殿堂巍巍,金光闪闪,气势宏大!</div><div>  中轴线两旁,外朝建有偏殿、庑廊、楼阁和影壁;内廷有宫院、亭台和花园。宫城之内,建筑物纷繁错落,富丽堂皇;宫城之外,红墙匝绕,碧水映带。</div> 俯瞰宫城内,后廷“内三宫”两旁,殿宇错落,纵横排列,犹如蜂房一般。<br> 据说,明北京故宫的设计者和工匠,都曾参与南京故宫的设计与建造。<br> 北京故宫,始建于明初永乐帝年间,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宫殿建筑群落,有着“世界第一宫殿”之称。<br> 如今,南京故宫虽然已经毁于兵燹,但其形制和名称却保留在北京故宫之中,仍然为世界宫殿建筑之最。<br>  北京故宫古建筑群,外部装修豪华,内部陈设精美,极尽天下珍宝。 万春亭北面,景山下有一座宫殿——寿皇殿,双重檐庑殿顶,上覆琉璃金瓦,垂脊上蹲九兽。大殿前建有宫门和牌坊,红墙匝绕。寿皇殿,规制仅次于太和殿。<br> 寿皇殿,原为明朝皇家的祭祖之处。崇祯自缢景山,想必既有愧对先祖之意,也有眷念先朝之情。<br> 极目北眺,但见寿皇殿后楼阁错落,四角攒尖。中轴线上,还有一座城楼——鼓楼,楼台巍巍,歇山重檐。鼓楼之后,还有钟楼。鸣钟击鼓,专司昏晨报时。<br>  景山与鼓楼之间,原有皇城北门——地安门,惜可当初拆迁时,焚于火灾。 万春亭西侧,远山横亘,连绵起伏,映衬着那座雪白的圆形尖塔:塔形修长,姿态秀美,平旷中透露着挺拔。<br>  景山西麓,坐落着著名的北海公园,原为皇家西苑,有着“太液池”之称。<br>  北海,南连中海和南海,一水贯通。绿树掩映中,碧水、红墙与金瓦相辉映,雄伟壮观中现出几分秀美清丽。<div> 故宫西侧的群海,原为永定河河道。清康熙年间,将河道迁至外城永定门外,永定河故道便成为皇家“西苑三海”。</div> 离开万春亭,沿着石阶,一路下山,经过山腰辑芳亭。辑芳亭与观妙亭相对,亭形相仿:双檐八角攒尖,琉璃翡翠瓦,金色筒瓦,檐角飞耸,气宇轩昂。 景山西麓,坐落着小亭——富览亭。富览亭,与东麓周赏亭相对,亭形相仿:重檐圆形攒尖,翡翠琉璃瓦,紫色筒瓦,隔扇朱红,玉阶雪白,上悬蓝底金字匾。<div> 景山五亭,万春亭重檐四角攒尖顶,位居山巅;观妙亭与辑芳亭八角攒尖顶,位居山腰;周赏亭与富览亭圆形攒尖顶,位居山麓。亭形方圆变换,刚柔相济。</div> 下午两点左右,迤逦来到景山西麓,踏上一座汉白玉拱桥——陟山桥。景山,语出《诗经·召南·草虫》之中的诗句——陟彼景山。陟山桥,便因此而得名。陟,登临;景,高大。<br>  陟山桥,位于北海公园与景山之间,桥形微拱,玉栏旁护,直通北海琼华岛。琼华岛,又称“琼岛”。 北海公园,有三大景区:北有北海,中为琼华岛,南有团城,古为皇家御苑。湖畔碧水荡漾,柳丝摇曳,游船轻泛。<br>  琼华岛,四面环水,岛上林木葱郁。“琼华”一词,既有“玉宇琼楼”之意,又有“神州仙境”之谓,寓意吉祥。<br>  那座在故宫中和景山上所见的白塔,就坐落在琼华岛北部山巅之上。琼华岛,又称“白塔山”,为北海精华所在。<br>  团城景区,坐落在北海公园的南岸,是一座圆形小城,城墙周匝,形势坚固,扼守着琼华岛的南端。团城与琼岛之间,有一座著名的永安桥,连接内外交通。 沿琼华岛东侧一路漫步。林荫浓密,微风拂面。只见道路旁矗着一座古碑——琼岛春阴,淡蓝色字体,汉白玉栏环绕,为乾隆御题“燕京八景”之一。<div><div>  琼华岛上,四处遍布着殿台与楼阁:金、元、明、清,历代均有营建。其中,明代多道观,清代则多佛寺。</div></div> 离开乾隆御碑,经过一座城门楼——倚晴楼,重檐四角攒尖顶,楼门楼高大,门洞拱券,掩映在绿树丛之中。<br>  穿过倚晴楼,进入一条曲折的游廊。游廊依山傍水,环绕着琼华岛的最北端。漫步游廊,游人可以尽揽北海风光。 北海,清代称“太液池”。太液池,原为秦汉时皇家御苑——上林苑之池沼,池水环绕着一座小岛——“蓬莱仙岛”。这一皇家风格,为后世宫苑所沿袭。<br> 琼华岛之上,山峰耸峙,湖水环绕,池岛相映,颇有秦汉之遗风。<br> 北海,水域宽广,湖面上波纹荡漾,银光闪耀。只见对岸绿丛中,亭榭遥立,楼台掩映。那里坐落着静心斋、五龙亭、九龙壁和快雪堂等古园林建筑。<br>  北海之中,有“燕京八景”之一——太液秋风。春荫秋风,胜景迭现。 离开游廊,沿着山阶,直奔白塔山。道路宛转,山林浓郁,游人成群。<br>  将及山顶之际,遥遥望见那座白塔。那是一座清代古建筑物——藏式喇嘛塔,塔形如同宝瓶状,通体雪白,塔肚浑圆,塔刹尖耸,宝顶鎏金,高耸云空。<br>  有清一代,皇家格外尊崇藏传佛教。白塔建于清初顺治年间。 下了白塔山,折回游廊。信步所之,经过壁照楼,来到西麓“阅古楼”。<br>  阅古楼,创建于清乾隆年间。乾隆,精通汉学,尤其喜爱制诗与书写等文事。乾隆命人将内府所收藏的历代书法名帖,制成石碑,镶嵌在阅古楼中的墙壁之上,号称《三希堂法帖》,以便赏鉴。<div> 希,古通“稀”,即“稀世珍品”。三希,即指东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贴》以及王珣《伯远帖》,帖中行草兼备,被后人奉为“神品”。</div> 阅古楼,共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楼,楼内墙壁上嵌着碑刻,数量多达五百座;下层为回廊,陈着拓片,供人游览。<br>  《三希堂法帖》,存世已历数百年,后人临拓,石面磨损,笔画已明显变粗,已经远非传世真迹,尽失初期拓本原貌。世风流传,今人作书,已少见立腕提笔,而多伏腕按笔,笔墨浓重,少有风骨。 走出阅古楼,来到琼岛南麓永安寺。这里湖域狭长,水面遍布着碧绿的荷叶,绽开着粉红的荷花。近,可赏柳枝拂水;远,可观莲叶卧池,景色赏心悦目。 永安寺南面,建有一座汉白玉桥——永安桥,直通琼华岛外的团城。<br> 永安桥的两端,各建有一座木牌坊,三门四柱,戗木斜撑;翡翠琉璃绿瓦顶,檐角飞天,坊板彩绘,形态壮美。<br>  永安桥南端,木坊上镌着“堆云”;永安桥北端,木坊为“积翠”坊。因此,永安桥又称“堆云积翠桥”。 穿过“堆云积翠”木坊,来到团城。回眺北部琼华岛,山林葱郁,白塔高矗;长桥卧波,水光倒映,风光如画。<div> 琼华岛之上,冬覆白雪,夏拥绿丛,“堆云积翠桥”可谓画龙点睛。<br> 琼华岛,素以“白塔翠林”而著称。蓝天白塔,翠林碧水,交相辉映。<br>  下午两点半,乘坐地铁四号线,奔北京天文馆而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