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籍革命烈士黄涛简传

樵苏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崇州籍革命烈士黄涛简传</b></p><p class="ql-block"> 图文/樵苏 20241006</p> <p class="ql-block">  黄涛,字剑青,1915年冬出生于四川省崇州市王场镇(今属白头镇)觉皇村黄家大院。1950年2月16日牺牲于崇州土匪叛乱。1980年代初被国家民政部授予革命烈士光荣称号。</p><p class="ql-block"> 黄涛从小在家庭生活和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忧国忧民,逐步形成了强烈的民本思想。他的父亲黄平芝虽是当地农民,但为人有血性,深知重民、安民、恤民、爱民的道理。黄涛蒙学后,勤奋刻苦,加上天资聪敏,学业水平异于常人。1929年,他在崇州市道明乡中学(1927年道明乡公立完小奉命建立的平民读书处,大致相当于中学教育)读书时,备受校长宋华霖的器重。毕业在即,宋华霖将自己的爱女宋良伦许配于这位青年才俊。1932年他结婚后受父亲和岳父的鼓励在崇州市县城办学,免费教授贫困学生,以图实现传统知识分子心中为民众“先求知,后救国”的宏愿。</p><p class="ql-block"> 其时,四川连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黄涛深感苦闷,他在思考国家的出路,民众的前途。</p><p class="ql-block">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这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山河破碎。日本鬼子一路疯狂的烧杀抢掠,对我军民犯下一系列大屠杀惨案,还有“三光政策”“细菌战”“毒气战”等滔天罪行。一直关注时局的黄涛怒火中烧,他毅然决定弃教从军,报国杀敌。当时黄埔军校随国民政府西迁从南京迁成都时正在重庆铜梁招收学员,黄涛经过多方打听后,壮别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女儿步行来到铜梁迎考,1937年10月26日他如愿正式进入黄埔军校第十四期第二总队炮科学习。</p><p class="ql-block"> 在黄埔军校就读期间,黄涛接受了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熏陶,痛感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凶残,利用学习之余,他和同学们走出校门,向铜梁当地民众宣传抗日救亡思想。由于抗战前线战事吃紧,急需补充大量减员的中下级军官,黄涛所在的军校第十四期第二总队学员奉命提前毕业进入抗战一线。</p><p class="ql-block"> 得知即将要上前线的消息后,黄涛热血沸腾,带头倡议为抗战筹备物资。尽管他自己家庭并不富裕,但他仍然写信积极动员家庭成员和亲戚朋友竭尽全力捐资捐物。一向思想开明的父亲黄平芝毫不犹豫捐献了自己两个粮仓全部的谷物及部分田地,崇州和成都的家属和亲戚也倾囊响应,有的卖地,有的捐款,加上军校志同道合同学的积极帮助,最后他将筹得的银钱、米粮、什物等换成12根金条,购买了三门山炮随身送往抗日前线。</p> <p class="ql-block">  1939年9月黄涛等军校毕业生从铜梁出发,经宝鸡来到陕甘一带参加参战部队整训。初任见习排长,后任抗日独立大队队长,副队长也是成都人刘绍邦。刘绍邦家住成都市双槐树街19号。当时驻扎此地的部队是西安事变后杨虎城第17路军开往山西作战的余部。整训完毕,黄涛随部开拔黄河边参加潼关保卫战,粉碎日军所谓的“‘黄河左岸地区推进平定’作战计划”。在山炮独立大队,因为黄涛作战英勇,指挥有力,时刻给予强渡和偷渡黄河西侵的日军以沉重杀伤,受到部队官兵的称赞。此事后来被同在当地的胡宗南部队闻知后,他们还特意给黄涛所在的炮兵部队送来了4门山炮以示敬意和嘉奖。</p><p class="ql-block"> 黄涛利用在抗日前线奋勇杀敌闲暇,每每打了大胜仗,即修书回川向家人和岳丈报喜,并鼓励他们多生产支援前线。在崇州,家人们为他捷报频传的胜利感到自豪和骄傲。在崇州道明,岳丈宋华霖常常打开女婿的来信,喜不自禁地向大家宣传前方抗日消息。其父亲黄平芝受到儿子的鼓舞,就利用自己在当地的人望,再次变卖家资在王场组织了一支民间自卫队,保乡安民。黄平芝自豪地对乡民们说:“我们家是‘儿子保国,老子保家’。”其实当时黄家也属极度贫困,全家十口人只有两亩地。因为食物匮乏,黄涛10岁的长女黄素文和7岁的次女黄素嘉时常饥饿难耐,两姐妹就在野外的田坎上挖个小土坑搭上铁碗作为锅灶,见到什么能果腹就煮来充饥,包括田鼠、青蛙等。</p><p class="ql-block"> 抗战后期黄涛所在部队被划编入川军47军李家钰部,军长为李家钰将军的兄弟李家英。黄涛先后参加了中条山战役的外围战豫南作战,以及后期的豫中会战,因为指挥灵活、战功卓著而升任炮团上校团长。抗战胜利后部队整编,47军整编为47师,师长由四川彭县籍李宗昉将军继任,黄涛任整编47师127旅山炮营营长随部从开封换防郑州。身为有独立思想的国民党军官,黄涛之前对国民党的“积极反共,消极抗战”政策极为反感,他不断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并开始接触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进步读物,了解共产党人的主张,思想上逐渐倾向新民主主义革命。</p> <p class="ql-block">  1946年至1947年春节,黄涛所部驻防郑州之北长垣花园口。有一次,接上峰命令要他向正在渡黄河的解放军开炮,黄涛说:“我们好不容易打跑了日本鬼子,共产党的部队是我们民族斗争的友军,我们怎么能打自己人呢?”他拒绝开炮,虚与委蛇应付上峰。由于他拒绝反共,阻止攻打解放军,被该营副营长、国民党特务刘金标告密致撤职。1947初,黄涛借故回乡葬父,从此脱离国民党反动阵营回崇。尔后他重操旧业,在王场镇附近以教书为业。其间,他的小儿子出生。</p><p class="ql-block"> 随着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节节胜利,蒋家王朝幻想将成都平原作为起死回生的最后希望,四川的形势一度战云密布,波诡云谲。黄涛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变化,1947年7月他开始和崇州当地潜伏的进步人士白普华、黄青平等人频繁秘密接触,并通过白、黄二人认识地下党员卓文刚。白普华是他次女黄素嘉的小学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白、黄二人又介绍他参加了中共川康边临时工委在安顺(今燎原)小学举办的“暑期补习班”,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卓文刚经常组织地下党外围成员在黄涛家开会,黄涛夫人宋良伦就在外放哨。后黄涛继续以教书为掩护,随卓文刚参加土改前的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经中共川康边临时工委批准,川康边人民游击纵队崇大新支队成立,黄涛任川康边区崇大新游击大队安顺支队王场反蒋义勇队四个地区的大队长。同年1950年元旦节,黄涛佩戴蓝底白边的川康边人民游击纵队队员徽章,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12军主力部队与川康边人民游击纵队在邛崃桑园机场举行的会师祝捷大会。黄涛作为川康边游击纵队代表之一在会师大会上作简短发言,给时任解放军12军副军长兼军参谋长肖永银将军留下了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21日,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1军31师91团一部进入崇州,宣告崇州和平解放。1950年1月6日,解放军西北军区第60军179师骑兵侦察排进驻崇州县城。9日中共温江地委根据川西区党委决定,“西北南下工作团”第四梯队一大队十一中队中队长张敏作为军事代表带领14名军政人员从温江进入崇州,10日西北军区60军180师538团团部、警卫排、通讯排、侦察排、82炮排和第8连进驻崇州,12日在崇州宣告成立县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 黄涛等原川康边人民游击纵队崇大新支队的游击队员积极参与新生的人民政权建设。那时,百废待兴,川西匪患严重,除了盘踞崇州根深蒂固的元通黄家,还有三江李泽儒等人,加上潜伏在当地的国民党特务等残余势力,不甘心就此失去他们曾经逍遥的天堂,暗流汹涌,伺机破坏解放军和进步人士的征粮工作,杀害干部和解放军官兵,阴谋组织武装叛乱。</p><p class="ql-block"> 黄涛奉命担任搜集匪首行踪、摸清土匪叛乱的情报工作,受到部队首长和领导的充分肯定。当时,已任县公安局局长的卓文刚继续带领工作队员时常在黄涛家秘密开会,布置剿匪工作。黄涛的夫人依然负责在外放哨掩护。</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在王场机场(现王场部队),一众土匪准备搞破坏,危急时刻,黄涛挺身而出站出来厉声呵斥,阻止了他们的罪恶行径。虽然最后机场设施得到了保护,但是他也暴露了自己的地下组织身份,为他后来的牺牲埋下了重大隐患。</p><p class="ql-block"> 1950年2月16日,农历除夕日,正值数千武装叛匪蚁聚县城外准备攻城,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黄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冒着生命危险,组织了堂兄黄绍义等一行5人乔装打扮,从王场出发去县城向解放军递送情报。一路观察,叛匪的兵力布置、叛匪的装备情况,他一一铭记在心。孰料在路经原西江乡韩家碾处,突遭王场匪首赵华久(后被镇压)、何玉平(前王场伪乡长。后被镇压)指使的匪徒康海全(人称康全全,黄涛的邻居)、邓少延、杨茂才、唐焕章(音)等人截击。他们认识黄涛,也知道他是黄埔军人,战斗素养很高。正在交涉过程中,凶悍的土匪突施冷枪,先将黄绍义撂倒,因为黄绍义平时爱上山打猎,匪徒们怀疑他身上有枪。几乎就在同时,土匪罪恶的从黄涛的后脑勺开枪,子弹穿他右眼而出……</p><p class="ql-block"> 黄涛当场壮烈牺性,时年35岁。</p><p class="ql-block"> 听闻噩耗以后,家里即刻雇人用木梯将他和堂兄黄绍义的遗体抬回王场街上设灵祭奠。家里除了黄涛的夫人知道一点情况,其他人此时还对他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情况一无所知。</p><p class="ql-block"> 凄风苦雨之中,黄夫人和他16岁的长女黄素文以及年幼的儿子(儿子此前已过继给堂兄黄绍义)守在黄涛的灵前,悲愤交加。而此刻,他远在河南的次女黄素嘉还不知道父亲已经殉身于保卫人民政权的斗争。此前的1945年,9岁的黄素嘉随母出川寻父,母女在河南长垣花园口黄河口岸与父亲匆匆见上一面。因为战事繁忙,两个月后在河南漯河,女儿离开父母,独自一人被父亲一张火车票送往开封读书,至今杳无音信。</p><p class="ql-block"> 尤其可恶的是,嚣张的土匪康海全和唐焕章为探望口风,还假装路人路过王场街上黄涛的灵前,被他的大女儿当即认出!小姑娘平时不会说脏话骂人,此刻她怒不可遏,隔街对着两个土匪怒吼:“你们——龟儿子!龟儿子……”</p><p class="ql-block"> 家里突然失去了顶梁柱,加之土匪扬言要对黄家斩草除根,黄夫人宋良伦担心土匪再次加害,因为不愿给刚刚成立的人民政府添麻烦,又不敢呆在家里坐以待毙,她安排长女黄素文在道明自己的娘家躲避,独自则带着小儿子在外面各处坟地东躲西藏。多少个夜晚,母子二人躲在一片坟地里没吃没喝,只能趁着夜色去河里取水解渴。他们的小儿子就在这长期的惊恐和挨饿受冻之中死去了,黄夫人痛彻心扉,只能对着九泉之下的丈夫哭述:“黄涛,我等了你十年才有了这个儿子,现在你走了,我们的儿子也走了,我今后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后来解放军将匪患清除,恶人伏法,又实行了土改,黄夫人和儿女才结束终日惶惶不安的日子。黄夫人大黄涛5岁,出身知识家庭,是一位深明大义、敢于迎接命运挑战且吃苦耐劳的女性,她受大家的信任被推选为生产队长,组织生产劳动,许多农活都难不住她。因为她裹过足,所以犁田耙地的活计就只能落到大女儿黄素文身上。</p><p class="ql-block"> 黄夫人得知次女黄素嘉的音讯是在1953年女儿抗美援朝回国时寄回的家书,当时长女黄素文正在读高二。家书抵万金,家中发生了一系列变故,突然收到8年没有任何消息的女儿来信,和长女抱头痛哭的黄夫人泪如雨下,她一遍又一遍地喃喃自语:“我的黄老二还活着!我的黄老二还活着!她还活着!”</p><p class="ql-block"> 天各一方的家人终于遥远地团聚了!</p> <p class="ql-block">  三十多年后黄涛被组织认定为革命烈士,隆重移葬崇州市烈士陵园。他的家人除了悲伤,更为他自豪,因为他献身于自己的珍爱的事业。</p><p class="ql-block"> 让人倍感欣慰的是,多少年后,黄涛烈士的两个女儿终没有辜负父亲的遗愿,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另文介绍),足以告慰烈士。长女黄素文师从中国首任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蓝天鹤先生,成为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药物学家,四川制药厂首位工程师、高工,后任总工程师,在药物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她发明的四环素生产新工艺,在1960年代后期不仅为国家大量创汇,而且每年至少为国家节约粮食1200吨;次女黄素嘉为闻名全国的舞蹈艺术家——全国唯一参加大型革命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灯塔颂》、《长城之歌》等大歌舞编导,前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歌舞团军职国家一级编导,历任全军文艺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文代会第四、五、六、七、八届代表,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四、五、六、七届主席团委员、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多次随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出访东欧多国、朝鲜和前苏联,以及万隆会议十周年纪念会,后获江泽民主席亲自签署的“突出贡献者”立功嘉奖令。</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