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p class="ql-block">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庄子《逍遥游》</p> <p class="ql-block">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必须看这个学科三年的教学;</p><p class="ql-block">老师教学生三年,必须为学生今后考虑三十年;</p><p class="ql-block">老师教学三十年,必须为民族和国家思考三百年!</p> 聚焦新教材,践行新课程,赋能新高考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工作部署,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高中各学科骨干教师研修培训为抓手,实现教学教研转型升级,加快我市教改的步伐,2024年10月26日,乌鲁木齐市启动了为期七天的高中教师“三新”引领研修班培训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培训,由乌鲁木齐市委教育工委、乌鲁木齐市教育局安排部署,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教师培训学院组织开展。培训以“三新”为引领对接新高考,帮助高中教师加深对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认识,指导高中教师准确把握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新课程实施政策,通过培训致力于提升“三新”执行力,促进高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升。</p> 专家引领,拔节提升——10.26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10月26日,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张嘎老师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汲安庆老师分别带来题为《三新背景下高三备考的常势与变通》和《学养积淀、学识磨砺于学术创新——厚植教育情怀视域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讲座。</p> 《三新背景下高三备考的常势与变通》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嘎,南京市江宁区高中语文教研员,南京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省教育考试命题专家,省中小学学科评审专家,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委会学术委员,曾先后被评为市“教坛新星”、市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教师、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并先后荣获2014年省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第六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教育部“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嘎老师就新时代新课改、新理念新课堂、新高考新要求、新变化新应对等四个板块的内容,基于三新背景下高三备考的常势与变通展开论述。通过分享,对为什么进行新课改有了清晰的认识,新课改以“帮助下一代培养在未来社会立足所需的技能和思维习惯”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开放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对核心素养的阐述中,逐层分析,面面俱到,明确从“教书”到“育人”的指向性,让知识有魅力、有意思,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新课标要求的大单元、大概念、大主题都做了案例分析,这其中也包含如何设计学习任务单的详细讲解。张老师对新高考新变化的解读非常精准,也提出“无情境,不成题”的看法。</p> 《学养积淀、学识磨砺于学术创新——厚植教育情怀视域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汲安庆,文学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课程与教学系主任,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点负责人。兼任泰国帕纳空皇家大学语文教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大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宁德师范学院、福建教育学院等五所大学客座教授。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省社科课题评审专家库成员,《中学语文》《福建教育》《海峡教育报》等刊物专栏作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讲座分为4个模块,分别是教师专业发展历史回顾、教师发展的研究现状、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存在的问题、教育情怀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汲老师用独特的视角对每个板块的内容进行解读,谈到教师素养的结构一定要有服务意识、理论、实践、判断等。在讲到发展路径时,例举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写到的终身学习、教学研究、信息素养等。最后,从“五功”训练入手,不断渊深自我学养,追求精神生命的确证。</p> 常学常新 学有所得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韩娜老师谈到,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 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 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郭涛老师谈到,新的时代新的高考,当然应有新的理念和思维,“五功”说法虽新,但内容都是传统语文人的基本功,新形势下提传统更让我有一种温暖。语文教师就应当这样打功底。教师固然不能用过去的标准来衡量今天的学生,更不能思维僵化,固步自封。总说我知道怎么教,那也只是过去的经验总结,“三新”不是背景,而是现实条件,需要语文人具备这样的思维模式。今天上课感触良多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春梅老师谈到,今天有幸听了“三新”培训,在校本课程开发这块,老师说的很好,校本开发可以为教师提供表现与创造的无限空间,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特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升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韩丽老师谈到,昨天的培训学习中,两位老师的讲座为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专业化的教学赋能。张嘎老师深入剖析了核心素养,要求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这促使我在教学设计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和观察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养。 汲安庆老师在学养积淀,学识磨砺与学识创新方面给一线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做了指导,从,“五功”训练入手,不断渊深自我学养等。也让我认识到在新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应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婧蕾老师谈到,大单元强调知识的结构性,实则与建构主义理论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大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能通过老师搭建的支架实现建构学习,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很是关键。其次,完成任务也能让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深度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实现思维主体性,这也是组织课堂活动的关键所在,也因此,老师说的问题价值就至关重要。当然,这也需要老师结合对自己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了解进行问题设计。收获颇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赫丽娜老师谈到,通过昨天两位专家的讲座,作为“三新”这一背景下的老师,我更清晰新课改的核心在于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作为引导者而非单纯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层次水平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创设开放性、探究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p> 专家引领,拔节提升——10.27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10月26日,新疆教科院主任刘新宇老师和全国模范教师冯祥杰老师分别带来题为《强化“三新”引领,赋能教学变革》和《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三新”实施的实践与思考》的讲座。</p> 《强化“三新”引领,赋能教学变革》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新宇,新疆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历史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家。兼任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高中历史学科新疆教研基地常务负责人,国家“课程标准历史教材培训团”专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大中小历史教育研究与实验基地专家;自治区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历史教学指导专委会主任委员,新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新宇老师从“三新”的推进过程入手,梳理各地区由“双新”到“三新”改革进程以及出现的问题,旨在帮助我们一线教师深入理解这些新变革的内涵与要求,以便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做出相应调整,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适应新的教育评价体系做好充分准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新宇老师详细阐述了新课程的理念与特点。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以素养为本,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知识传授。它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将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对于新教材的解读,刘新宇老师讲到,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优化整合,更加贴合新课程的理念。它突出情境化、问题化的设计,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真实情境和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新高考的改革是本次培训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新宇老师分析了新高考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新高考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考试内容上更加注重对学科素养的考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记忆。</p> 《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三新”实施的实践与思考》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冯祥杰,克拉玛依市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高中数学教研员,自治区特级教师,自治区首批中小学系列正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分别获自治区教学能手、自治区四好教师、 首批自治区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主持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先后承担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委员,自治区教育学会中学数学专委会第4届、第5届、第6届理事,新疆数学会第8届理事;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聘任第九届特约教育督导员,2024年聘为自治区首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学研究指导专委会主任委员,克拉玛依市首批教育领军人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冯祥杰老师以推进高考“三新”改革的时代背景和必要性出发,聚焦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时代需求和改革任务和聚焦“三新”重点任务,推进育人方式及课程教学改革两个主题,综合解读了高考“三新”改革的相关理念和政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知识传授;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有很大变化,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同时融入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新高考的考试形式、评价方式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选考制度的实施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但也对教学的分层分类指导提出了更高要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教育改革的引领下,教学评价从传统的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转向构建更加多元化、全面化的教学评价体系。除了学业成绩外,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多个维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新”要求教师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储备、更强的课程开发能力和跨学科教学能力。面对这些挑战,冯老师建议我们要加强自主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研讨活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要开展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我深知自身专业发展的紧迫性,今后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紧跟教育改革步伐,提升自己适应“三新”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承担起指导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责任,学生在选考科目选择、学习进度差异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个性化需求,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好个性化指导工作。</p> 常学常新 学有所得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鸽老师谈到:“三新”改革为学校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强化“三新”引领,我们能够赋能教学变革,实现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积极践行“三新”改革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期待学校在“三新”改革的推动下,不断完善课程规划,优化教学管理,打造更加优质、特色的教育品牌,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信在全体师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在“三新”改革的征程中取得丰硕的成果,为学生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学校教育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让我们携手共进,迎接教育改革的新时代,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奋斗!</p> 线下观摩,学习提升——10.28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乌鲁木齐市高中教师前往一流高中交流学习,感受名校文化,借鉴先进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王斌主任、“三新”引领培训班班主任侯雪玲老师,带队赴乌鲁木齐市第八十中学研讨学习,学习了该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以及学生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教师们通过听课、观摩、交流等形式,与乌鲁木齐市第八十中学的教师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汲取了宝贵的经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们分组开展研讨交流,分享所学所思,发挥 “走出去,带进来” 的作用,推动教学理念更新。在研讨交流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在培训中的收获和感悟。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问题和困惑,共同探讨解决方案。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们不仅加深了对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的理解,还拓宽了教学思路,提高了教学能力。同时,这种研讨交流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外,还有很多教师参加了其他学校的研讨和观摩学习,通过研讨和观摩学习让教师们亲身感受了不同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教学魅力,为他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p> 常学常新 学有所得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牛丽丹老师谈到此次线下观摩的感受:培训就像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教育之路。在学校参观后,我接触到了前沿的教育理念,那一个个新颖的观点如同一把把钥匙,开启了我对教学新的认知大门。我深刻意识到,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线听课更是让我如获至宝。各种丰富多样的方法让我看到了课堂的无限可能。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法,它能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还有情境教学法,能将抽象的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这些方法让我对今后的课堂教学充满了期待和信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参观学习中与同行们的交流也是培训中难忘的部分。大家分享着各自的教学经验,那些成功的案例和克服困难的经历,让我感受到自己不是独自前行。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而努力。</p> 专家引领,拔节提升——10.29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10月29日,乌鲁木齐市八一中学校长鲍永生校长和优秀教研员赵爱华老师分别开展了题为《新高考背景下学校管理》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教学评价一致性的策略与实践》的讲座。</p> 《新高考背景下学校管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鲍永生,硕士。兵团第二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兵团英才,十四五全国中小学国家级培训专家,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鲍永生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曾在5所学校担任书记或者校长,现任乌鲁木齐八一中学校长,教育管理实践经验丰富,在“”中小学校长”等核心书刊发表论文数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鲍校长从教学观的建立引入,阐述了名校与非名校、英才与非英才、教书与育人三个方面的思考。讲座主要围绕“‘三新’背景下教育观的建立和三次教改后教育的重点”这两个话题,鲍校长从自己的工作经历中谈经验,为各位教师讲解其教育观的转变,分享了“教育学生其实也在不断地受学生教育”的宝贵经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次,鲍校长关于“教育究竟是简单的还是不简单的”这个问题和大家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在不断的努力破题中,找到真正破题的有效方法。在教师的成长中,不论城市校还是农村校,都要努力成为自己心中的模样;哪怕是在多民族聚集的学校,也会有教师工作的难与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学校管理的层面,鲍校长提出了“只有校长理想化,老师才能有理想,学生才能有理想”的理念,从学生的觉醒与教育之间的拉扯这个层面,谈到了教育的发展,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也从不断对于教育教学的感悟中得出结论——增强课堂活力的有效破题方式。从发现问题:课程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投入教研的真心和真力不够,育人的科学性和入心性不够,绩效管理的科学合理性不够;最后从六个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课程体系以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课程的理解力来增强教师核心竞争力;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合理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绩效管理来变革评价方式;进行教师培训来培养对于“三新”的新观念的树立;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运用家校社协同来育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的本质不曾改变,但教育是不简单的,因为教育的对象在不断的变化;对教育认识的深度决定了教育的温度,教育的温度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态度,所以对于教育初心的坚守,不仅是教师成长所真正需要的,更是作为教师要去帮助学生去通过学习获得感受幸福能力的责任。</p>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教学评价一致性的策略与实践》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爱华,乌鲁木齐市教育研究中心理论室主任。中学数学教研员。乌鲁木齐数学学会秘书长,新疆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自治区首届基础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数学学科副主任委员。新疆师范大学数科院硕士生导师,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硕士生导师。自治区特级教师,自治区正高级教师,自治区天山英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忙?盲?茫?不同的工作状态,也会有相应不同的工作效果——这个幽默而轻松的讲座开篇,正是赵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关于教学工作的思考。本场讲座,赵老师围绕着“教、学、评价”的解读,进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讲解,给在场的各位老师介绍教学评价一致性的策略与实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老师通过评价的不同结果,提到不同的评价会产生差异性,进而讲解了不同评价产生的原因。科学评价有着其深刻的重要性,精准的测量,才能得出科学的评价,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学评一致化是一种将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它旨在将评价融入教学中,使评价与教学环节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它的重点是将评价作为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与教学相互渗透,它不仅关注学生在最终评估中的表现,也注重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实施。赵老师特别强调教学评一致化可以提供更全面、准确和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促进教学和评价的有机融合,形成一个相互支持、促进教学改进的循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赵老师通过对学校的评价和对教学课堂的评价来讲述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如何合理的实施。对学校的评价应该具有其客观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学课堂的评价要针对于教学目标落实的评价;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学情不同,教是对教师的评价,而学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因此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掌握要落在实处,教学的重点应当落在关注教材。</p> 常学常新 学有所得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秩文老师谈到感受:首先感谢教育局给我们这个机会,在这里一起学习新教材新高考的相关内容,其次感谢学院的老师们,为了我们的学习不断调整内容,调整时间,配合我们大家完成学习,第3个感谢是感谢这几天来给我们做讲座的各方面的专家,特别是今天上午给我们做讲座的鲍校长。我的这几个感谢不是客套的泛泛而谈,是真的有内容要感谢。我想我们每一个在座的老师,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目的,站在讲台上都曾经内心对教育有一点点自己的想法,不能说是教育理想吧,但是有一点教学想法,但是这一点点想法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实践中被每天的分数的上升了多少点,下降了多少点,职称又进了多少,又退了多少,这样的压力使我们都忘记了自己曾经也对教育有一点点自己的想法。鲍校长是一个教育上的勇士,敢于把自己失败的例子分享给我们大家更勇敢的是他从这失败中总结出来符合教育规律的经验,我还从鲍校长的讲座中感受到他对教育和人的悲悯,对自己教育理念的坚定,我想从今天以后我们肯定都会反思我们最初的那点教育上的想法:我们到底要怎样教学生,我们想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内容我们会怎样去教他们,所以感谢鲍校长让我们再次去探究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本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璐老师回顾今天的学习谈到:很感谢两位老师带来了“干货”满满的知识讲座分享,也很荣幸能够再次作为学生的身份来参加学习。今天感受到的课堂氛围是轻松愉悦的,但课堂内容的质量却是沉甸甸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更何况这次同行的并不仅是普通人,而是一群优秀的高中教师。聆听两位老师的讲座,我发现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不一定是每位老师都必须要做到的,但是跨学科融合的知识,却是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去拥有的。相较于高屋建瓴的专业知识,通俗易懂知识讲解和接地气的丰富课例的分享也让我收获颇多。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更认真的对待,备课时更关注教材,对于学生评价也要更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而科学合理的进行评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罗婷婷老师关于“不简单的教育理念”谈到以下感想:当鲍永生校长问我们“你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我大脑一片空白。这个问题需要一个普通老师思考吗?这也许就是教书匠和教育工作者区别。每天重复的工作只能用本能和学生沟通交流。听完了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是“努力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较容易的理解知识;努力学生真诚的微笑的和我说话,想到我时不皱眉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说教育简单,是因为从某些方面来看,教育的目标相对明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方法和模式可以遵循和一些基本的教育理念,并不复杂,容易理解和践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说教育不简单,是因为我们服务对象是人,是独特的人,是有喜怒哀乐的人,是有不同的性格、兴趣、学习能力和背景的成长中人!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潜力,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每个学生背后还会受到社会、家庭、文化、基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极具耐心的、不断创新和改进的过程。也许培训的意义就是时而学习,时而深思,时而总结!</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主编: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教师培训学院</p><p class="ql-block">撰稿:2024年高中教师“三新”引领培训一班第六组编辑</p><p class="ql-block">审核:侯学玲</p><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10月2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