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汾城古建筑群【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西南汾城16公里处,原为太平县城,唐初为尉迟恭的封地——鄂公堡。 古太平县城在唐贞观七年(633),由古城镇迁于此地,经历朝历代建设,在汾城留下大批古建筑,被誉为“山西省十大古建筑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文庙大殿</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泮池</p> <p class="ql-block">文昌祠</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牌楼【城隍庙创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庙内影壁、山门、戏台、献殿、大殿、钟鼓楼、厢房、配殿等保存完好。】【牌坊东题“鉴察坊”,西题“翊镇坊”。】</p> <p class="ql-block">影壁【影壁联语:“人化物,物化人,人物无穷;生了死,死了生,生死不息。”】</p> <p class="ql-block">山门</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大院</p> <p class="ql-block">过路戏台</p> <p class="ql-block">“顺化”西门洞</p> <p class="ql-block">城墙砖刻碑记“……崇祯四年孟夏吉旦…创建”</p> <p class="ql-block">古道</p> <p class="ql-block">西城门外坡底北侧“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建筑</p> <p class="ql-block">鼓楼【四面额题“汾塔眺东”“畿晋通南”“射姑望西”“…北”】</p> <p class="ql-block">学前塔</p> <p class="ql-block">廊桥“洪济桥”【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创建】</p> <p class="ql-block">二、中华宰相村——即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是裴氏家族的发源地。裴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以59位宰相和59位大将军而著称,是一个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被誉为“中华宰相村”。</p> <p class="ql-block">牌楼【裴柏村 村因名相驰名远;姓以世勋誉世长。】</p> <p class="ql-block">“中华宰相村”景区</p> <p class="ql-block">景区简介:……裴氏家族源于周秦,显于汉魏,盛于隋唐,延及宋元明清……景区自上世纪90年代开发以来,先后修建了裴晋公祠、裴柏碑馆、裴氏名人纪念馆、中华裴氏家风家教馆等,是集旅游观光、廉政教育、研学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裴晋公祠:为纪念一代名相裴度所建。清雍正年间与裴氏祖庙合而为一,又称为“裴氏宗祠”。裴氏祖庙始建于唐贞观三年(627),屡毁屡建。现存建筑为仿唐风格,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有祠门、享堂、正堂等。享堂为裴氏祭祖时供奉祖先牌位和摆放供品之处,正堂内供奉有裴氏五祖塑像及历代先祖牌位。【铮铮一柱擎文明大厦;浩浩千年立裴氏高名。】</p> <p class="ql-block">裴氏先祖纪念亭:亭内立有“裴氏始祖碑”,碑上刻有五位裴氏先祖遗像,故又称“五祖碑”。中间为裴氏始祖陵公,其余四人为裴陵第二十六世后裔裴茂之子。东汉顺帝时,裴晔迁居裴柏村,生二子:羲、茂。茂有四子“潜、绾、辑、徽”。自四子始,裴氏分为三眷。裴辑为东眷祖,裴徽为西眷祖,裴绾、裴潜为中眷祖,故世称“裴氏始祖,三眷分祖”。</p> <p class="ql-block">享堂【四题:“强学立身”“推诚应物”“崇德兴家”“清廉莅职”】</p> <p class="ql-block">正堂【祠宇弥高溯渊源共礼;宗风不远仰将相同行。】</p> <p class="ql-block">五祖开源家国两千年在抱;一门立业德功九万里比肩。</p> <p class="ql-block">景区远景【立碑为“唐晋公故里”碑,额题“浩气英风”,楹联:“故里霞辉正气映天地;晋公伟绩遗风照古今。”】</p> <p class="ql-block">裴氏名人纪念馆:是反映裴氏历代名人文化的展览空间,展示包括唐代贤相裴度、地图之父裴秀、考古学家裴文中等在内的四十余位裴氏古今名人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贡献。【1、开门骋目观沧海;展卷扬眉带相风。2、相绵显位两千载;将占汗青一半春。】</p> <p class="ql-block">前言</p> <p class="ql-block">裴氏官爵谱</p> <p class="ql-block">裴氏宰相录</p> <p class="ql-block">名人赠答诗</p> <p class="ql-block">地图之父——裴秀 / 清通乡主——裴楷</p> <p class="ql-block">言谈林薮——裴頠 / “语林”先河——裴启</p> <p class="ql-block">史学三裴 流芳百世(裴松之、裴骃、裴子野) / 独立使君——裴侠</p> <p class="ql-block">法泽后世——裴政 / 访日大使——裴世清</p> <p class="ql-block">沟通西域——裴矩 / 开国元勋——裴寂</p> <p class="ql-block">儒将之雄——裴行俭 / 御书褒美——裴光庭</p> <p class="ql-block">心如晋水——裴宽 / 开元漕运——裴耀卿 / 吏事第一——裴遵庆</p> <p class="ql-block">首辅功臣——裴冕 / 疾风劲草——裴谞 / 隐逸诗人——裴迪</p> <p class="ql-block">中兴贤相——裴度</p> <p class="ql-block">元和名相——裴垍 / 元和才女——裴柔之</p> <p class="ql-block">射虎将军——裴星 / 河东县子——裴休</p> <p class="ql-block">传奇鼻祖——裴铏 / 裴氏状元 争奇斗妍(裴俅、裴思谦、裴延鲁、裴格、裴说)</p> <p class="ql-block">边陲卫士——裴济 / 直气劲节——裴纶</p> <p class="ql-block">沥血谱牒 光耀千秋——裴律度、裴宗锡、裴正文</p> <p class="ql-block">革命功臣——裴丽生 / 考古学家——裴文中 / 抗战烈士——裴崇纲</p> <p class="ql-block">当代将军 扬威神州——裴昌会 、裴周玉、裴九洲、裴怀亮</p> <p class="ql-block">海外骄子——裴益州 / 光彩之星——裴正威 / 最美村官——裴春亮</p> <p class="ql-block">后记</p> <p class="ql-block">裴柏碑馆:为裴晋公祠遗址所在地,现藏有二十余通珍稀碑刻。其中《唐平淮西碑》因事迹、撰文、书法又被称为“三绝碑”。裴柏碑馆是研究裴氏家族历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也是裴氏家族文化的艺术宝库。</p> <p class="ql-block">“三绝碑”《唐平淮西碑》</p> <p class="ql-block">张九龄撰、唐明皇李隆基书之裴光庭碑文</p> <p class="ql-block">裴氏家训</p> <p class="ql-block">裴氏名流辈出的根本原因在于“耕读传家”及自强不息</p> <p class="ql-block">闻喜西湖公园</p> <p class="ql-block">三、天下第一碑楼——乔寺碑楼</p> <p class="ql-block">碑联:1、福海汇群流共入渊深度量;德星明分野同瞻烛耀辉光。2、起家以勤俭承先追踪文正;贻谟惟诗书裕后媲美温公。3、望重品高奕世松楸留美荫;惠深德溥千秋桑梓仰芳徽。</p> <p class="ql-block">四、绛县文庙【棂星门】</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p> <p class="ql-block">明伦堂</p> <p class="ql-block">碑楼【露天收藏】</p> <p class="ql-block">“玉堂富贵”石雕</p> <p class="ql-block">中条剪影</p> <p class="ql-block">五、南樊石牌坊及碑亭【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南樊镇西堡村,是清朝时期的建筑遗存。该建筑群创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由时任山东盐运滨乐分司司运贾宗洛奉圣旨旌表,为其祖母诰封中宪大夫贾凝端继妻李恭人所建的节孝牌坊。牌坊坐北朝南,南北长12米,东西宽约8米,占地面积约96平方米,由石牌坊和石碑楼两部分组成。石牌坊为石条基,全青石砌造,六柱五门,重檐庑殿顶,脊饰、瓦当、椽飞均为仿木构形式雕刻,上置七攒平身科斗栱,夹杆石为圆雕石狮门墩。主门正中石匾上刻“诰封中宪大夫贾凝端之妻李恭人节孝坊”题款。其额枋、斗栱、阑额等部位有多种形式的石雕装饰,基本反映并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的石雕工艺。石牌坊东南侧附建一石碑楼(碑亭),碑亭坐东向西,仿木构,全青石砌造,面宽三间,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顶,屋脊、瓦垄、斗栱、阑额、雀替等部位饰以各种浮雕图案,内有石碑15通,书法、雕工俱佳,保存完整。南樊石牌坊及碑亭集建筑、雕刻、书法艺术为一体,具有较高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碑联:1、苦节升闻九霄紫潆光珂里;徽音远播十斛明珠列锦屏。2、卅载矢贞心冰霜比洁;九重旌大节日月争光。</p> <p class="ql-block">坊联【南向:孝碣龙盘铭至性;清台凤举仰高风。/北向:苦心宜吟潘岳赋;澄心不媿孟郊诗。】 坊额【南向:中“圣旨”“旌表”“彤管扬休”“诰授中宪大夫贾凝瑞之继妻李恭人节孝坊”。左“柏舟遗范”。右“竹扉留芳”。/北向:中“圣旨”“旌表”“季兰志媺”“诰授中宪大夫贾凝瑞之继妻李恭人节孝坊”。左“冰雪齐洁”。右“松筠比贞”。】</p> <p class="ql-block">六、曲沃“四牌搂”、感应寺塔</p> <p class="ql-block">四牌楼又名“望母楼”,文化内涵远及春秋晋国骊姬乱国时太子申生及其母姜齐夫人,据传申生母姜齐夫人墓在此附近。望母楼四面题额:东向“沃国春光”;南向“绛山晚照”;西向“汾隰流云”;北向“乔岳晴岚”。</p> <p class="ql-block">感应寺塔(俗称西寺塔),平面呈八角形,十二级,大气雄浑,蔚为壮观,具有典型的北方古塔风姿。始建于宋乾道元年(1165),元大德七年(1303)因地震坠落四级,余裂成两体,清顺治十年(1653)曾略修葺。</p> <p class="ql-block">七、晋国博物馆【“晋魂”雕像】</p> <p class="ql-block">华夏故国三千载 风云春秋六百年</p> <p class="ql-block">序言【地处太行山、太岳山和吕梁山之间的山西,中部因断层陷落而形成大同、忻定、太原、临汾、运城盆地,汾河、涑水河、沁河、滹沱河、清漳河、浊漳河等流经其中,素有“表里山河”之称。古代河流输沙量和枯水位变化较小,都能通航,而堆积深厚的黄土疏松肥沃,矿物质养分丰富,垂直节理发育,透水性强等极有利于农耕。运城的“潞盐”,中条山铜矿等矿产资源也很丰富。这些是古代人类生存、繁衍和古代文明产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 晋国是春秋时期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晋国从公元前1040年前后周成王封叔虞于唐,燮父称晋,到公元前376年“晋绝不祀”,历时660多年,强盛时将陕西、河南、河北、内蒙的部分地区也纳入其中。其间发生的文侯勤王、曲沃代翼、骊姬之乱、文公称霸、迁都新田、悼平复霸、黄池失霸、水灌晋阳、三家分晋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足以影响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两千多年过去后的今天,这一切能够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是因为我们走进了晋国博物馆。 / 唐、翼、故绛、曲沃、新田等晋都的原原本本,晋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是是非非,直接导致了晋国强大称霸中原和法家形成的法律、军事、土地制度改革的前前后后,特别是锲而不舍,团结图强的精神,与晋国先民们建设、生活过的城市、村落、房子、陶窑、窖穴等遗迹及生产出铜、铁、石、陶、骨等质地的遗物和墓地、墓葬、祭祀地点等,互为因果相辅相承,有条不紊一一道来。让我们顿时感觉先民们就在身边,他们的一举一动仿佛我们刚刚看见,又觉得十分遥远,如同回过头去,漆黑夜晚数不清的亮点。 / 这就是历史。在这里,我们试图读懂我们的祖先!我们不知道,一种传说的影响止于何年;我们只知道,一种风范的继承往古来今;我们还知道,一种精神的指引,直到永远……这,就是历史的力量,每一串祖先成长的足迹,都能化作一页不朽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史载传说 剪桐封赏</p> <p class="ql-block">燮父继唐 晋国肇创</p> <p class="ql-block">骊姬乱国 重耳出亡</p> <p class="ql-block">文公雄起 一旌飞扬</p> <p class="ql-block">鸟尊</p> <p class="ql-block">晋侯邦父簋</p> <p class="ql-block">兔尊</p> <p class="ql-block">晋公盘</p> <p class="ql-block">晋公盘铭及释文【释文:盘内壁刻铭文七处,每处三行,共184字左右。晋公盘为晋文公为自己的长女孟姬所做的媵器,晋文公先介绍了先祖唐叔虞降服百蛮建立晋国,父亲献公开疆拓土的功绩,然后又表明自己效仿先祖,秉承遗志让万邦臣服的心意。最后介绍了女儿远嫁楚国,告诫和祝福女儿整治好家室,作为楚国国君的嫡妃,昭显万年,藩翰晋国,世代不断地永宝此器。】</p> <p class="ql-block">玉器</p> <p class="ql-block">车马坑</p> <p class="ql-block">晋靖侯夫人墓</p> <p class="ql-block">现场展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