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刻(三十三) 烈士祠(冯玉祥纪念馆)篇

seaside

<p class="ql-block">  普照寺东北,凌汉峰和黑虎峪之间有庭院一座,此即"辛亥滦州革命烈士祠",是冯玉祥先生隐居泰山时于1933年捐资修建、供奉参加辛亥滦州起义而牺牲的将士英灵的祠堂。 </p><p class="ql-block"> 冯玉祥纪念馆原设在普照寺内的摩松楼及两侧房屋内,因1996年大雨原展馆损毁严重,后于2005年迁至烈士祠内,2022年更名为冯玉祥泰山主题陈列馆。</p><p class="ql-block"> 烈士祠为三进院落, 中有享堂 、 后殿,两侧有配房。院中古柏森森,蜡梅丛丛,巨大的山石自然地存留在原处,显得古拙肃穆。这些巨石上留存了许多珍贵的题刻。</p> <p class="ql-block">刘熙众题烈士祠挽联</p><p class="ql-block"> 诸公豹已留皮,黄土泰山真并重。</p><p class="ql-block"> 精气虹常贯日,白衣易水至今寒。</p><p class="ql-block"> 泰山革命烈士祠第一周年公祭典礼。</p><p class="ql-block"> 刘熙众鞠躬。</p><p class="ql-block"> 此题刻在泰山烈士祠大门外西侧石壁上,刻于1934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馮玉祥训政碑</p><p class="ql-block"> 此碑立于民国十八年(1929),为冯玉祥将军亲自撰书,并拓发西北各县,一侓摹诸于碑,树之通衢。</p> <p class="ql-block">馮玉祥题词石碣</p><p class="ql-block"> 冯玉祥将军于1933年题写的宣传标语石碣(四块),位于训政碑旁。</p> <p class="ql-block">冯玉祥《我》诗刻</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滦州起义之大都督王锦铭烈士像(左)</p><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滦州起义之总司令施从雲烈士像(右)</p> <p class="ql-block">泰山辛亥滦州起义烈士祠记碑</p><p class="ql-block"> 冯玉祥记,王易门书。</p><p class="ql-block"> 此碑在泰山烈士祠中享堂内,立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是冯玉祥将军第二次退居泰山时,为烈士祠落成而撰写的碑记。</p> <p class="ql-block">泰山烈士祠落成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百折不摧行所安,同仇处处驱腥膻。</p><p class="ql-block"> 黄花岗外添新泪,一死真能重泰山。</p><p class="ql-block"> 家难国殇感若何,英雄今古本无多。</p><p class="ql-block"> 精魂化鹤归来日,好向秦松舞且歌。</p><p class="ql-block"> 长沙李维城并志,剑南郑百忍试鸡顿。</p><p class="ql-block"> 此碑嵌在泰山革命烈士祠祭厅东山墙上,刻于1933年。</p> <p class="ql-block">烈士祠内的碑刻</p> <p class="ql-block">故上将郑公金声被难记碑</p><p class="ql-block"> 此碑在泰山革命烈士祠东配殿内,立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是冯玉祥将军为郑金声烈士撰写的被难记。</p><p class="ql-block"> 此碑对辛亥滦州起义、首都革命、五原誓师和参加北伐等历史事件均有所涉及,尤其对郑金声烈士被难经过记载颇详,具有重要史料价值。</p><p class="ql-block"> 郑金声(1879-1927),原名郑嘉涟,字振堂,济南历城人。1908年与冯玉祥等一批青年军官,组织"武学研究会",秘密进行反清活动。1913年任陆军骑兵第三团团长。1918年任绥远陆军混成旅旅长。1924年参与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同年10月,任国民军暂编第三师师长,并加入国民党。1926年5月,任国民军东路军军长兼前敌总指挥。同年,在冯玉祥部任总参赞。后调任第八方面军副总指挥。1927年率军进攻山东,9月被叛军诱捕,解至济南,11月被张宗昌下令杀害。</p> <p class="ql-block">郑公振堂烈士之碑</p><p class="ql-block"> 此碑在泰山革命烈士祠东配殿内,立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为宋哲元所撰。</p><p class="ql-block">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山东乐陵人。幼年家贫,刻苦读书。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军,北洋陆军随营武备学堂毕业。毕业后服役于冯玉祥部,1922参加直奉战争,升任二十五混成旅旅长,是西北军五虎上将之一。1924年参加北京政变。后冯部改编成国民军,宋哲元任第一军第一师(后改为第四师)师长。"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第三天,宋哲元即率第29军官兵向全国发出"抗日通电",坚决表示:"哲元等分属军人,责在保国。谨率所部枕戈待命,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奋斗牺牲,誓雪国耻。"其后曾指挥第29军在长城要隘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6000余人,此即震动全国的"喜峰口大捷"。 </p> <p class="ql-block">郑公振堂上将军碑赞</p><p class="ql-block"> 此碑在泰山革命烈士祠东配殿内,邓长耀撰并书。</p> <p class="ql-block">故上将军张公讳绍曾被难记碑</p><p class="ql-block"> 此碑在泰山烈士祠西配殿内,立于1933年,是冯玉祥将军為张绍曾烈士撰写的被难记,邓长耀正书。</p><p class="ql-block"> 张绍曾(1879-1928),字敬舆,河北省大城人。早年入北洋武备学堂学习,1899年被选派到日本士官学校学习炮兵科。在日本和同期同学吴禄贞,二期同学蓝天蔚被称为"士官三杰"。1907年与吴禄贞、蓝天蔚一同加入了同盟会,任辽东支部的主要负责人,后任北洋第三镇炮兵标统、北洋督练公所教练处总办、陆军贵胄学堂监督、二十镇统制、长江宣抚使。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任命张绍曾为绥远将军兼垦务督办。授陆军上将、勋三位秩爵和一等文虎章。1914年4月调回北京,任树威将军。袁世凯死后,他一度出任陆军总监,但不久就随黎元洪一起离职。1922年6月黎元洪复职,张绍曾也随之复出,先出任汪大燮内阁的陆军部长。后于1923年组阁,出任了北洋政府第二十三届总理,不久他被迫辞职,从此便一直在天津闲居。1928年3月23日在天津被诸玉璞所派刺客杀害。</p><p class="ql-block"> 张绍曾是辛亥革命中有所作为的民主斗士,辛亥革命时期他率先响应,积极支持武昌起义,为促进北方民主革命的发展、加速清王朝的灭亡做出了贡献。"中华民国"建立后,他赞助共和,反对复辟;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主张和平,反对军阀混战,以致引起军阀嫉恨而遭到暗杀。</p> <p class="ql-block">故上将军郭公松龄被难记碑</p><p class="ql-block"> 此碑在泰山烈士祠西配殿内,立于1933年,为冯玉祥将军第二次退居泰山时,为郭松龄将军撰写的被难记。</p><p class="ql-block"> 郭松龄(1883-1925),字茂宸,辽宁沈阳人。1910年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后,在奉天参加了联合促进会,密谋起义,遭清政府当局逮捕,欲处以斩刑,后经韩淑秀冒死拦截刑车,才获得释放。1917年,孙中山组建护法军政府,郭松龄投奔孙中山,护法运动失败后,郭松龄返回奉天,任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战术教官,其间结识张学良。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张学良与郭松龄担任第三军的正副军长,与姜登选、韩麟春为正副军长的第一军作为奉军的主力,击溃直军并获得胜利。张作霖任命张学良为京榆驻军司令部的司令,郭松龄任副司令。1925年,郭松龄到日本参观军事,听到张作霖正在日本购买武器,要与南方的国民军开战,郭松龄愤慨至极,遂决定联络冯玉祥共同反奉。1925年11月,郭松龄滦州起兵,发表反奉宣言,攻占山海关,夺取绥中、兴城,冲破连山防线,占领锦州。郭军在攻打新民县巨流河时,却遭到日本关东军袭击,日本飞机对郭军阵地进行轰炸。郭军遂败,郭松龄被奉军抓捕,后被枪杀。</p> <p class="ql-block">“浩氣凌雲”题刻碑</p><p class="ql-block"> 此碑在泰山革命烈士祠东享堂内墙壁上,立于1933年。张人杰敬立。</p><p class="ql-block"> 张人杰,字静江,祖籍安徽徽州(今歙县),后移籍浙江吴兴。早年曾随孙宝琦出使法国。1905年与吴稚晖、李石曾共办新世纪出版社,出版《新世纪》杂志。1907年加入"同盟会",曾资助孙中山在华南沿海一带发动武装起义。"一次革命"失败后,支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25年,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为国民党"四大元老"。1926年,被选为中央执委会常务委员会主席,旋辞职让位于蒋介石。后因疾脱离政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捨生取義”题刻碑</p><p class="ql-block"> 此碑在泰山革命烈士祠东配殿内墙壁上,立于1933年。彭国政、 马冠军、 李登州、庞鸿志敬立</p><p class="ql-block"> 彭国政 ,曾与冯玉祥、孙良诚、吉鸿昌等同任民众抗日同盟军军事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杀身成仁”题刻碑</p><p class="ql-block"> 此碑在泰山革命烈士祠东配殿内墙壁上,立于1933年。范明枢、 王承曾、 戴树勋、薛笃弼、李凤鸣 、王玉玺、 余心清、 王致义、陈廉夫敬立。 </p><p class="ql-block"> 薛笃弼,山西运城人,早年参加同盟会。1914年后任陆军第十六混成旅秘书长兼军法处处长,后任北洋政府司法部次长、国务院代秘书长及国民党政府民政部、内政部、卫生部、水利部部长等。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市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委员,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 余心清,安徽合肥人,1927 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行政系。曾任冯玉祥部开封训政学院院长、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务处处长。1944年参加中国民主革命同盟。1947年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949年获释。同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国家民委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政协第一至四届副主席,民革第一、二届中央委员和第三、四届中央常委。是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至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在蒋牢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生”题刻碑</p><p class="ql-block"> 此碑在泰山革命烈士祠东配殿内墙壁上,立于1933年。冯基道题。</p><p class="ql-block"> 冯基道,冯 玉祥的胞兄,也参加了辛亥滦州起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劉治洲题刻碑</p><p class="ql-block"> 郭上将军茂宸千古。</p><p class="ql-block"> 為國锄奸,為民請命。</p><p class="ql-block"> 浩氣磅礴,炳若日星。</p><p class="ql-block"> 關中劉治洲敬题。</p><p class="ql-block"> 此碑在泰山革命烈士祠东配殿内墙壁上,立于1933年。</p> <p class="ql-block">冯玉祥修烈士祠字据碑</p><p class="ql-block"> 此碑在泰山革命烈士祠东享堂西侧墙壁上,立于1933年。</p> <p class="ql-block">宋湍华等题刻碑</p><p class="ql-block"> 泰安烈士祠诸革命先烈千古。</p><p class="ql-block"> 烈士精神不死。</p><p class="ql-block"> 宋湍华、徐默生、粟奇沧、陈定民、赵澄之敬题。</p><p class="ql-block"> 此碑在泰山烈士祠西配殿东侧墙上,刻于1933年。</p> <p class="ql-block">张树声题刻碑</p><p class="ql-block"> 此碑在泰山烈士祠西配殿内东侧墙上,刻于1933年。</p><p class="ql-block"> 张树声,河北沧县人,滦州起义时为骑兵营军官,是辛亥滦州起义的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后一直追随冯玉祥。</p> <p class="ql-block">邓长耀题烈士祠诗碑</p><p class="ql-block"> 此碑在泰山烈士祠西配殿内东侧墙上,立于1933年。</p> <p class="ql-block">“國魂”题刻</p><p class="ql-block"> 吉鸿昌题。此碑在泰山烈士祠西配殿内西侧墙上,立于1933年。</p><p class="ql-block"> 吉鸿昌(1895-1934),抗日爱国名将,原 名恒立,字世五。河南扶沟人,中共党员。1913年入冯玉祥部,骁勇善战,从士兵升至团长。1929年任第10军军长兼宁夏省政府主席。1930年9月接受蒋介石收编,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但他不愿替蒋介石打内战,称病去上海就医,与中 </p><p class="ql-block">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接触,并组织所部起义参加工农红军未成,8月被蒋解职,强令出</p><p class="ql-block">国"考察",遂环游欧美,发表抗日演说。1932年回国寓居天津,秘密与中共华北政治保卫局联系,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按党的指示赴泰山联络冯玉祥出山组织武装抗日,得到响应。随即变卖家产,联络旧部,购买武器,于1933年5月,与冯玉祥、方振武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2军军长,率部向察北日伪军进击,连克康保、宝昌(今并入内蒙古太仆寺旗、正镶白旗、正蓝旗)、沽源、多伦四县,将日军驱出察境。蒋介石反诬同盟军破坏国策,令何应钦指挥16个师攻击同盟军。9月,吉鸿昌与方振武率部退至河北顺义、昌平(今均属北京)一带,战至10月中旬弹尽粮绝失败。后继续潜往天津从事抗日活动,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法租界工部局逮捕,并引渡给北平军分会,遭到残酷的迫害逼供。吉鸿昌大义凛然。11月24日,蒋介石下令将他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p> <p class="ql-block">程希贤等题刻碑</p><p class="ql-block"> 此碑在泰山烈士祠西配殿内西侧墙上,立于1933年。程希贤、韩多峰敬题。</p><p class="ql-block"> 程希贤,1926年任国民军6军旅长。1928 年任第二集团军29师师长。后任山东省政府高等顾问。</p><p class="ql-block"> 韩多峰,山东东平县人,1914年开</p><p class="ql-block">始追随冯玉祥将军,先后参加了滦州起义、反张勋复辟、二次直奉战争和"北京政变"等。1937年后任李宗仁第五战区司令部中将高参,参加台儿庄战役,坚决抗日。新中国成立后任山东省人大代表,山东省政协委员等。</p> <p class="ql-block">李炘等题刻碑</p><p class="ql-block"> 此碑在泰山烈士祠西配殿内西侧墙上,立于1933年。李炘、李兴中、秦德纯、张吉墉、邓哲熙、陶继淹同立。</p><p class="ql-block"> 李炘,国 民党陆军少将。</p><p class="ql-block"> 李兴中,曾参与反袁起义,后任国民军驻陕总司令于右任的参谋长,解放战争期间,李不愿打内战,在上海闲居,并积极策动原西北军将领起义,新中国成立后</p><p class="ql-block">任河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p><p class="ql-block"> 秦德纯,山东沂水人,曾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北平市市长等职,镇压"一二·九"运动,后去台湾。</p><p class="ql-block"> 张吉墉,冯玉祥部下,曾任冯部军法处长。</p><p class="ql-block"> 邓哲熙,河北大城人。曾留学日本学习法律,回国后投奔冯玉祥。1926年任冯玉祥部驻苏代表,回后国,任河南省司法厅厅长、河南省民政厅厅长,代理河南省主席。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冯玉祥部解体,邓到北平隐居。1933年,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邓哲熙闻讯前往,任军法处处长。抗战胜利后,继续担任河北省高级法院院长职务,秉公办案,依法处决了大汉奸陈济棠、齐燮元、殷汝耕、金壁辉(川岛芳子)等。北平解放前夕,邓哲熙以"民革"成员身份,秘密联络民主人士,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走上革命道路,是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1年病逝于北京。</p> <p class="ql-block">冯玉祥烈士祠题联碑</p><p class="ql-block"> 此联分刻于二碑之上,分别嵌在泰山烈士祠中享堂东西侧墙壁上,刻于1933年。</p> <p class="ql-block">王公子针施公燮卿两烈士赞碑</p><p class="ql-block"> 此碑在泰山烈士祠中享堂内西侧,立于1933年。</p> <p class="ql-block">卧虎石</p><p class="ql-block"> 位于泰山烈士祠院内享堂东南方,其上有多处题刻。</p> <p class="ql-block">邱山宁颂泰山诗刻 </p><p class="ql-block"> 泰山何其雄,万象都包容。</p><p class="ql-block"> 泰山何其大,万物都归纳。</p><p class="ql-block"> 泰山何尊严,万有都包含。</p><p class="ql-block"> 一切宇宙事,皆作如是观。</p><p class="ql-block"> 邱山宁题,民国二十二年。</p><p class="ql-block"> 此诗刻在烈士祠院内卧虎石上,刻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p><p class="ql-block"> 邱山宁,济南人。曾任冯玉祥将军的参谋长、军务处长、教导团总教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p> <p class="ql-block">卧虎石上还有两处题刻。</p> <p class="ql-block">于右任题刻</p><p class="ql-block"> 摧帝制之末运,奠共和之新基,大烈万古。蹈死无辞,与黄华之碧血兮,永照來兹。</p><p class="ql-block"> 此题刻在卧虎石上,刻于1933年。</p><p class="ql-block"> 于右任(1879-1964),陕西泾阳人,自幼才华横溢,被称为西北奇才。1924年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率部与北伐军在郑州会师。1927年以后,历任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和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1928年任国民政府审计院院长,1931年任监察院院长。1949年后,长期寄居台湾,常以诗文抒发思念家乡、热爱祖国、渴望统一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楊绍麟卧虎石题记</p><p class="ql-block"> 癸酉冬,余游泰山,适值革命烈士祠落成,得参与焉。烈士为王公金铭、施公从云、郭公茂宸、张公敬舆、郑公振堂及辛亥滦州起义者共十六人。虽被难之情形、死事之先后不同,要皆为国为民重义而赴难者,其磅礴之豪气,光明之荣史,诚不可湮没也,是以冯公焕璋,节衣缩食,不惜巨资,筑祠以祀。祠在岳麓凌汉峰下,购地集材,凿石补凹,营造殿宇,开辟马路,植松柏梅花数千株。山环水抱,雄伟辉煌,大有史阁部梅花岭之风韵。并赖王君作舟、陈君世奎、王君安禄、胡君硕府等,夙夜辛勤,监督修造,自秋祖寒,历五阅月始竣工焉。似此义举,不特使诸烈士享祀东岳,与泰山并垂不朽,且可昭示来兹,使后世之人闻风兴起,呜呼壮哉!今夫拥厚资而建洋楼于租界地者,以彼例此,其贤愚不肖,又将何如?余因有感,挥毫横涂于卧虎石,以志不忘。</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关中杨绍麟题。</p><p class="ql-block"> 此题记在泰山烈士祠院内卧虎石顶部,刻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p> <p class="ql-block">“梅花崗”题刻</p><p class="ql-block"> 梅花崗。</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馮玉祥。</p><p class="ql-block"> 此题刻在泰山烈士祠院内西南侧巨石上,刻于1933年。</p> <p class="ql-block">泰山不颓,精神不死。</p><p class="ql-block"> 邱山宁敬题。</p> <p class="ql-block">两题刻</p><p class="ql-block"> 此两题刻在泰山烈士祠东墙外巨石上。</p> <p class="ql-block">“天地正氣”题刻</p><p class="ql-block"> 革命烈士祠落成纪念。</p><p class="ql-block"> 天地正氣。</p><p class="ql-block"> 楊慕特敬题。</p><p class="ql-block"> 此题刻刻于1933年。</p> <p class="ql-block">“民族英雄”题刻</p><p class="ql-block"> 口筑泰山烈士祠告成奠礼。</p><p class="ql-block"> 民族英雄。</p><p class="ql-block"> 尚德胜、王岩霖鞠躬。</p><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题。</p> <p class="ql-block">为革命烈士祠落成题诗石刻</p><p class="ql-block"> 義旗一举满人惊,辛亥滦州撼北京。</p><p class="ql-block"> 崇拜祠中诸烈士,千秋万世享英名。</p><p class="ql-block"> 革命诸烈士英鉴。</p><p class="ql-block"> 革命烈士祠落成纪念,杨慕特敬题。</p><p class="ql-block"> 此题刻在泰山烈士祠东墙外石壁上,刻于1933年。</p> <p class="ql-block">李宗仁题烈士祠挽联</p><p class="ql-block"> 百世名猶存,衆所瞻依 ,祠巍泰岱;</p><p class="ql-block"> 三代道未泯,聞玆義烈,氣肃冰霜。</p><p class="ql-block"> 革命诸烈士千古 ,李宗仁敬撰。</p><p class="ql-block"> 此题刻在泰山烈士祠院东墙外石壁上,刻于1933年。</p><p class="ql-block"> 李宗仁(1890-1969),广西桂林人,原为国民党桂系首脑,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第三路军总指挥、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抗战时期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主席。1948年任国民党政府副总统,1949年1月任代总统,12月去美国。1965年声明投向人民,回到北京。</p> <p class="ql-block">豹隐烈士祠题刻</p><p class="ql-block"> 朝讲学于斯,暮游息于斯,朝朝暮暮念兹在兹。吾身遂与世长辞耶,吾念将终无已时耶。世若无知者,吾宁永寄迹于凌汉峰下梅花岗上之烈士祠。</p><p class="ql-block"> 蜀江豹隐题石。一九三四·七·十二。</p><p class="ql-block"> 此题刻在泰山烈士祠院东墙外石壁上,刻于1934年。</p><p class="ql-block"> 豹隐:即当时为冯玉祥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陈启修、陈豹隐(1886-1960),四川中江人。他21岁时自费到日本留学,不仅精通了日文,还掌握了英、德、法等语种。其间结识了李大钊,在其指引下,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1919年,陈启修被聘为北大法学院教授,兼政治系主任。在此期间,他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概论》课程,担任了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资本论》导师,与李大钊一起形成了讲授马克思主义课程的早期学术派别。1925年他在德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遭国民党南京政府通缉,流亡日本,与中共失去联系,此时易名豹隐,潜心研究马列主义经济学。他一生著作甚多,如《经济现象的体系》《新政治学》《科学的社会观》等等,当时经济学界有了"南陈北马(马寅初)"之说。而他最重要的贡献则是首译了《资本论》,把它介绍给中国人。同时又翻译了日本河上肇所著的《经济学大纲》,许多革命者正是从此开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p> <p class="ql-block">岳飞《满江红》诗刻</p><p class="ql-block"> 满江红 岳武穆</p><p class="ql-block">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p><p class="ql-block">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p><p class="ql-block"> 河北静海邓长耀书。</p><p class="ql-block"> 此诗刻在泰山烈士祠东墙外巨石上,刻于1933年。</p> <p class="ql-block">冯玉祥将军雕像及周恩来贺冯玉祥先生六十寿辰碑</p><p class="ql-block"> 在泰山烈士祠西院北部,立于1985年,由中央统战部拨款建立。</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贺冯玉祥先生六十寿辰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寿冯焕璋先生六十大庆</p><p class="ql-block"> 焕璋先生六十岁,中华民国三十年。单就这三十年说,先生的丰功伟业已举世闻名。自滦州起义起,中经反对帝制,讨伐张勋,推翻贿选,首都革命,五原誓师,参加北伐,直至张垣抗战,坚持御侮,在在表现出先生的革命精神。其中,尤以杀李彦清、赶走溥义、骂汪精卫、反对投降、呼吁团结、致力联苏,更为人所不敢为、说人所不敢说。这正是先生的伟大处,也正是先生的成功处。</p><p class="ql-block"> 先生善练兵,至今谈兵的人多推崇先生。五原誓师后,又加以政治训练,西北军遂成为当时之雄。先生好读书,不仅泰山隐居时如此,即在治军作战之时,亦多手不释卷,在现在,更是好学不倦,永值得我们效法。丘八诗体为先生所倡,兴会所至,嬉笑怒骂,都成文章。先生长于演说,凡集会,有先生到,必满座,有先生讲话,没有不终场而去的。对朋友,对同事,尤其对领袖,先生肯作诤言,这是人所难能的。先生生活,一向习于勤俭,有人以为过,我以为果能人人如此,官场中何至于今日之奢靡不振?!先生最喜接近大兵和老百姓,故能深知士兵生活、民间疾苦,也最懂得军民合作之利,这是今日抗战所必须。先生在不得志时,从未灰过心、丧过志,在困难时,也从未失去过前途,所以先生能始终献身于民族团结事业,奋斗不懈,屹然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p><p class="ql-block"> 先生的德功,决不仅此,我只就现时所感到的写出。先生今届六十,犹自称小伙子,而先生的体魄,亦实称得起老少年。国家今日,尚需要先生宏济艰难,为民请命,为国效劳,以先生的革命精神,定能成此伟大事业,不负天下之望。趁此良辰,谨祝先生坚持抗战成功,前途进步无量!</p><p class="ql-block"> 周恩来 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一月十日,重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冯玉祥、赵望云诗画碑</p><p class="ql-block"> 烈士祠院西南,竖立着48块冯玉祥题诗、当时著名画家赵望云作画的"诗画碑",诗画碑作于1936至1937年。碑中反映的全是百姓疾苦、宣传抗战以及宣传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内容,所表现的内容几乎涉及泰安城乡生活的各个方面,是20世纪30年代泰安一带中国农村生活的缩影。同时冯玉祥的一腔热血与激情淋漓地跃然于石上。诗画碑最初嵌于"民国"时期泰安科学馆墙上,但20世纪50年代初在此建疗养院,石碑被毁为石料。1984年,按原拓本复制,立于普照寺内,2003年移到烈士祠陈列。</p><p class="ql-block"> 赵望云,河北束鹿人(今辛集市),著名国画家,冯玉祥的朋友。五四运动后走向社会,用国画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冯玉祥十分欣赏赵望云的画,邀他为美术教师,并为其画配诗。两人合作有《泰山社会写生集》《农村写生集》。</p><p class="ql-block"> 冯玉祥谦称自己的诗是"丘八诗","丘八",兵也,但是他的诗却是旧社会最为真实的写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