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暗算》,感觉在看一部长篇故事会,书中故事情节诡异迷离,幽暗,深不可测,到处潜伏着玄机,书中人物禀赋异于常人,性格怪癖,结局凄凉,于无声处听惊雷,神秘战线上迷雾重重,杀机四伏,看后令人唏嘘不已。<br> 全书分为《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三部分,《听风者》主人公阿炳出生在上海郊区叫陆家堰的古老村庄,生下来就是个傻子,三岁不会走路五岁不会喊妈,一场大病眼睛又瞎了,但长大后却有超人无比的听觉,村子里发生的任何事他都能听到,如小偷进村发生虫灾他都能听到。他被特招进侦听局,在侦听过程中阿炳神奇无比,在中外关系最紧张的时刻仅用极短的时间迅捷地“听”出敌军的一百零七部秘密电台,为国家监控敌台获取情报做出了杰出贡献。为此,组织上为了褒奖他不仅给他记了功升了级,还给他娶了老婆,希望能了却他传宗接代的意愿。阿炳具有超群的听力,却无性的能力,更不谙男女之事,以为只要跟女人睡在一起就会生出孩子。当他凭着出奇的耳朵听出儿子不是他亲生的时候,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于是触电自杀,死得让人惋惜不已。<br>《看风者》主人公破译局欧洲处女处长黄依依是个反传统的女性奇才,她特立独行,我行我素,放荡不羁而又风情万种,在上世纪50 -60年代绝对属于另类,被人称为“有问题的天使”。她在一年的时间里破译了苏联保密期限在十年以上的高级密码,却死于医院厕所的一扇弹簧门。她天才地一举破了“光密”,但却死于“他杀”,她的存在和离去都像是一个传奇。破译处后来成就最大的陈二胡处长,在退休后患上了职业病,把日常的生活当做密码一样去探求真假虚实,陷入破译的迷阵中不能自拔,最终因为成功破译一部被弃用的密码兴奋过度而猝死。《捕风者》中的两则故事,一个叫胡海洋的我军参谋,利用越南士兵韦夫的尸体向美军传递假情报,我军利用假情报在援越战争中对美军第七防区发动了闪电战,并一举夺得胜利。另一个则是潜伏在国民党保密局中的共产党人女情报员“鸽子”, 成功打入敌人心脏,正当秘密工作左右逢源、节节胜利之时,她却死于“生产”,即生产分娩情不自禁地喊出已经牺牲的丈夫的名字而暴露被捕,从而招来杀身之祸。<br> 古今中外,人类经过了无数次战争,既有面对面的拼杀也有尔虞我诈的暗斗,“暗算”胜过明斗,一条情报决定了战斗的胜败,一名出色间谍胜过三个作战师团,没有准确的情报指挥官只能是瞎子聋子不可能有英明的指挥。作者麦家曾经是一名军人,1981年进入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学习,这是一所培养军事情报人员的秘密院校,毕业后麦家被分到某情报机构工作,在那里他结识了一群特殊的军人,罕见的才华和胆识本来可以让他们成为名利场上的宠儿,但由于从事了特殊的职业,他们一直生活在世俗的阳光无法照射到的角落成为“无名英雄”,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命运是永远的秘密。麦家后来离开了情报机构,然而,他曾经的战友们却没有走出他的心间。时代在变的喧嚣,越是喧嚣,他们在麦家心间的形象越是变的鲜明、亮丽。有些美德变成了迂腐,有些崇高变成了可笑,有些秘密变成了家喻户晓,但他相信,他的战友们没有变,他们不会变,他们不能变,他们依然是从前,麦家为他们感动,也为他们心酸。就怀着这样的情绪麦家以魔术的方式通过小说《暗算》致敬那些战斗在隐秘战线上的英雄们。<br> 麦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浙江作协主席,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文学创作系,是国内少有谍战题材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风语》、《刀尖》,其中《暗算》《风语》改编为电视剧,《风声》改编为电影。<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