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河球缘

老得离谱的山哥

<p class="ql-block">  过去几年,每到金秋时节,我总会在网上羡慕地看着母校组织的校友足球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看着来自全国各地、曾经一起征战在团河足球场的校友们以球会友,共叙往事,而我却“心虽往之,身不能往”。今年,当母校迎来76周年校庆,校友足球联赛主办地也回到北京回到团河之际,在95师弟杨钢的精心组织、盛情邀请之下,在教练(于团河足坛,众所周知的是这个称呼一定只能特指我们敬爱的克平教练)的深情呼唤、严肃批评之下,我终于有幸加入团河联队、穿上“警大”校队的复古战衣,全程参与关注了本届比赛。</p><p class="ql-block">  本届比赛盛况空前,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6支校友足球队参与,三天时间内欢聚在木樨地和团河两个校区,比赛精彩纷呈,亮点不断,笑声不绝、高潮迭起,最终团河联队成功杀入四强,我总结参加本届比赛的团河联队有四大关键词。</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关键词:血统。正如教练所指出的,我们这支团河联队最大的特点就是血统正宗,全队报名的15名球员全部来自93至99年在团河读全日制大学的校友,而且基本集中在三系。这种血统正宗在欧洲足坛有一种更洋气的叫法:DNA,一如马尔蒂尼在AC米兰,一如哈维在巴萨,整个足球生涯他们只属于一支俱乐部,而且大部分时间佩戴着队长袖标。我们团河联队中也有一个曾经的警大校队队长思仁杰,他的足球视野与中场调度堪比莫德里奇,正是他在第一场比赛的宝贵进球让团河联队取得了重要的三分。只可惜思队由于对师妹思念过度而导致在第一场比赛勇战受伤,随后几场都高挂免战牌,队长袖标随后就佩戴在了95安工杨钢师弟的臂膀上。杨钢是团河联队的始作俑者及赞助商,他从黑龙江踢到了北京,又从北京踢到了深圳,现在除了在深圳追逐着最初的藏蓝与足球梦想外,还不远万里地把白桦汁勾兑智利红酒、佐以西班牙火腿通过西柏丽的平台带给了大湾区的兄弟姐妹们。团河联队的后防主力还是那个来自深圳“最靓的仔”:刘江哲;他长相帅气,胸肌发达,司职中后卫卡位准、转身快,头球佳;本届比赛由于场地相对较小,他后场长传直接找高中锋袁丰简单高效打法屡建奇功。袁丰身材高大,为人憨厚低调,记忆中他原来是我们系打篮球的,大四才开始踢足球,殊不知一踢而不可收拾,迅速成长为团河联队的主力中锋,本届比赛头顶脚踢,进球如麻,是队中的头号射手。当然,团河联队中还有技术细腻如临华清池出浴的郑瑞涛,以及现如今长相和发型都酷似“火云邪神”来自足球之乡梅州的邓志雄、驰骋边路如日耳曼战车“博比奇”般飞快的孙志武、血战断指的门神胡海浩等人,他们一起构筑起了团河联队的血脉长城,一路闯进了四强。</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关键词:教练。团河联队与其他校友足球队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我们的教练是“教练”。我不知道杨钢是怎么样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成功游说克平教练来执教这支球队的,但我还是真切看到教练以其独有的人格魅力及专业素质,奔走于团河及木樨地绿茵场边,如老帅弗格森般运筹帷幄、知人善用,又如狂人穆里尼奥般咆哮狂呼、激情指挥。教练本次比赛最成功之处有两点,一是成功激活老队长思仁杰:通过绩效考核杠杠配以师妹场边激励,让思队拖着痛风的双脚,打进了关键的一球;二是高中锋战术布置得当,面对小组赛前面两只都拥有不少二十出头在校生的劲敌,扬长避短,豪取六分。每到赛后总结之时,我们最熟悉的那个教练就又回来了,腾格尔般的腔调和音律,汉蒙语双语广播,悠扬而激荡的草原民歌让我们每一个队员都如痴如醉,我们的青春与梦想也在这一刻随着旋律轻轻飞扬。</p><p class="ql-block">  第三个关键词:乌龙。套用著名足球评论员詹俊的一句话:“你能想象吗?这就是足球!”团河联队在本次比赛的头5个进球,居然有3个是对方所进的乌龙球。这得益于教练根据木樨地球场相对狭小的特点所精心设计的界外球手榴弹及角球战术,再搭配上高中锋袁丰强悍有力的大腿与头槌、后场定海神针刘江哲精准长传及腰腹力量,冲得对方后防线风声鹤唳、忙中出错,最终接连笑纳乌龙大礼,堪称世界足坛又一经典。而本次比赛我无意中又听到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广西的少峰哥在深夜的北京小巷里眯着双眼向我们诉说着30多年前球队看错赛程表的乌龙往事,唏嘘不已;而此时的教练目光如炬,端起酒杯示意少峰哥:“太阳出来红似火,感情上来不由我。没事少喝乌龙茶,把酒干了就完了!”</p> <p class="ql-block">  第四个关键词:团河。当本次比赛的赛程确定以后,我们才发现,团河联队小组赛三场比赛都将在木樨地比赛,如果我们要回到魂牵梦绕的团河踢比赛,就只有在诸强林立的小组取得第一名杀入四强这华山一条路。为了实现这一梦想,这十来个“45+”的团河老男孩在教练的带领下,同心协力,奋力拼搏,甚至血染沙场。而到了我们圆梦闯进四强的那个下午,在金秋团河碧空如洗的蓝天下,看着身披“警大”校队复古战衣,头发斑白稀疏、小腹略显发福的足球老伙伴们依然在奋力地拼抢与奔跑,传球与射门;我们仿佛回到了30年前的那个午后,秋日的阳光透过金黄色的银杏叶洒在我们挥汗如雨的肩膀上,教练和老卜正站在场边冲我们大喊:“团河警大的,别怂,上啊!”</p><p class="ql-block"> 是的,正因为有教练、老卜的凝心聚力,有杨钢师弟的精心组织,有曾经的团河警乐队队长的刘晨师弟以及普罗米修斯律所的鼎力赞助,才有了我们在金秋10月北京的这次难忘相聚:团河球缘,永续长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