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日子 <h3> 十一月一日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日子、 可是在我的回国日程中却留下了令人感动深刻而又难以忘记的奇妙的一天. 和几位老同学又相聚于南京的夫子庙.</h3> <h3> 自从王海波同学牵头创立了中学同学微信群以来、让失散了近五十年的中学同学又建立起了联系、尽管经历了岁月沧桑、经过初步交流、同学中绝大部分我都能记得名字、 只是容貌已从青葱岁月、 而步入到了古希之年 . 大部分同学的基本的容貌还能辨识出来、况且我自认为我的记忆力还是非常强的、尽管五十年多年过去了、 我甚至还能记得有些同学的习惯性口头禅.</h3> <h3> 这次聚会中有二位同学在中学时接触不多、 其中有一位同学在加入同学群时却引起了我好奇、 为什么她的名字和容貌我絲毫一丁点也想不起来呢?直到有一天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她说她因家庭出生不好、 在学校时“不吱声”、也仅和个别同学交往.看似 她无意中轻描淡写的一句话 . 却在心中产生了极大的震撼!我恍然大悟. 哦、原来是这个原因.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天真无邪、花样年华的同学、 本应天真浪漫地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可她 小小的年纪却呈现出这样一种生活状态. 我思索着她一定是有某种环境压力使她一直生活在压抑、羞辱与不安之中........ </h3> <h3> 后来看见她的微信朋友圈的相片中、我又得知她出生在一幢很漂亮的楼房里、看的出应该是一户条件不错的家庭. 现在该建筑已成为了城市公园. 文化革命中全家又被迫下放到农村......可想而知当时的生活是多么无奈、艰辛与曲折......在后来与同学的交流中、她透露过、 她家里还拥有一些上一辈人留下来的字画. 我逐渐对她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从毫无印象变成了惊呀、 叹息、同情与尊敬的五味杂陈. 我相信:如果她不是出生在那样的年代、 我的这位同学完全应该像林徽因、 谢冰心那样、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利国利民的杰出人才.</h3> <h3> 可惜、很可惜、 历史从来不会出现如果. 在那个年代、 有谁能够把握自己个人的命运呢? 人一生的命运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时仅仅象一粒沙子一样、 随波逐流、 难以改变.....</h3> <h3>在长满刺的环境中淡定的微笑</h3> <h3><br> 秦志华是因她父亲而使我印象中比较深刻的一位同学、他的父亲是我们人民中学的一位老师. 当我们刚进学校的时候、学校正在搞文化大革命运动 :清理阶级队伍. 要对一些老师进行批判、我有幸被安排参加了这样的批判会. (现在看来、有多么荒唐. 一个十五岁的未成年孩子、去参加批判老师的会议.)当时秦老师的发言我觉得和其他人不一样. 其他人发言火药味很浓、针对性也很强、 充满了革命气息. 而秦老师穿着蓝色的服装.是站起来发言、而 其他人都是坐着发言. 秦老师发言样子做的很充份、但是发言的内容却很平淡、很无味 . 涉世未深的我当时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是这样的发言呢 ? 平淡而无味成了秦老师留给我的印象........ 后来听王建同学介绍. 秦老师非常正直、善良、多次帮助因为运动受迫害而蒙难的老师 . 秦老师不顾个人安危在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情况下、 把 自杀的老师 送进医院进行抢救、使得 生命得以挽回. 这在当时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内心的良知. 而正是这位秦老师、帮助了很多这样遭遇残酷迫害的老师. 我当时刚入学校、年轻气盛、 阅历浅薄. 根本不懂得秦老师这样做是为什么? 后来等我长大了我才明白秦老师是多么有大智慧. 是一位多么仁慈而又品德高尚的老师. </h3> <h3> 秦志华同学为了这次聚会还专门事先跑到夫子庙去踩点一遍. 而且正因为有了她 刨根问底地追问了王海波同学、 才有了这次聚会. 冥冥之中我在想、为什么是秦志华同学刨根问底?为什么这次聚会选在夫子庙? 难道只是一个简单的巧合?会不会是秦老师的做人品格遗传到她的身上? 我真的不知道 答案. 但是我想起 中国 有句老话:有其父必有其子 ! 人生的道路漫长而又渺茫、在茫茫人海之中人类如何遗传这种生物信息? 或许只有创造世界万物的上帝才能知晓 !</h3> <h3>富有特色的各种南京小吃、 可以看出为久别 家乡的我.而做出的细致用心.</h3> <h3>和我的 “妹妹” 林伟宁</h3> <h3><br> 十里长蓬、 没有不散的宴席. 回到了加拿大、 仍旧思念一年前的今天 . 同学来车站接我、见我有些咳嗽、 给我买矿泉水、 有的用自己用的杯子倒水给我喝、 点点滴滴、 犹如甘露、 润我心田.....滴水之恩、 当以湧泉相报. 来日方长、 我们一定后会有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