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节气简介</b></p> <p class="ql-block">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中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冬至-由来</p> <p class="ql-block">冬至源于汉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在周朝和秦朝,人们以冬至为岁首,也就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农历的正月才与现在的公历一致,而冬至被当作一个节日来庆祝。古时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因此冬至是一个吉祥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由于中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中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p> <p class="ql-block">冬至﹒三候</p><p class="ql-block">[冬至第一候:蚯蚓结]:此时众多蚯蚓交缠在一起,结成块状,缩在土里过冬。</p><p class="ql-block">[冬至第二候:麋角解]: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p><p class="ql-block">[冬至第三候:水泉动]:深埋于地底之水泉,由于阳气引发,开始流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节气风俗</b></p> <p class="ql-block">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p> <p class="ql-block">1、吃饺子与汤圆:北方地区,冬至吃饺子,饺子形状似元宝,寓意财源广进、家庭和睦。南方地区,人们喜欢吃汤圆,象征着团圆和幸福</p><p class="ql-block">2、祭祖:冬至是祭祖的重要日子。</p><p class="ql-block">3、数九:从冬至日开始,人们会进入“数九”的习俗。人们通过数九来期盼春天的到来。</p><p class="ql-block">4、赠鞋:在一些地区,冬至还有赠鞋的习俗。送鞋给亲人或朋友寓意送去温暖和关怀。</p><p class="ql-block">5、消寒会:在古代文人雅士中,还会举行消寒会。</p><p class="ql-block">6、喝羊肉汤:在四川、山东等地,冬至有喝羊肉汤的习俗。</p><p class="ql-block">7、吃红豆糯米饭:在江南水乡,人们有在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红豆糯米饭的习俗。</p><p class="ql-block">8、酿酒:在浙江绍兴等地,冬至日还有酿酒的习俗。</p><p class="ql-block">9、晒姜干:在福建闽南地区及台湾地区的潮汕族群中,冬至有晒姜干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冬至不仅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即将来临,更预示着春天的脚步渐近。正如古人所言,“冬至至后日初长”,虽然天气依旧寒冷,但白昼逐渐变长,万物复苏的迹象已悄然萌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八年一班 宗俊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