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题抓手,促教师成长

林志华

<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10月28日</p><p class="ql-block">地点:上海市江宁学校</p><p class="ql-block">参与人员:林志华 苏艳杰 王甘</p><p class="ql-block">学习内容:上午在梓绵校区与大队辅导员齐文琴访谈,下午在常德校区听课题开题报告。</p><p class="ql-block"> 我们常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做课题,是能够很好地把“教”与“研”结合起来的事情,是能够让老师快速成长,让学校永葆活力的事情。上周听江宁学校的督导回访时,区里的专家是这样评价的:“江宁学校虽然是老的学校(1933年创建),但我们看到了每年都有创新。一年里做了19个课题,做得实,传承并发展着。”</p><p class="ql-block"> 很荣幸,今天我们也有机会参与了学校的课题开题,开题的学科是化学学科,由顾凤老师跟我们做《“双新”背景下初中化学跨学科活动的项目式实践研究》开题报告。顾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跟我们分享了她们的想法和做法:一、选题依据。二、研究内容。三、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四、研究创新之处。五、预期成果。</p> <p class="ql-block">  接着,由两个外请的课题专家点评。普陀区化学教研员孙老师从以下两个方面点评:一、跨学科教学,要组合一下差异的东西,并且是要循环上升的过程。二、课题案例集要出来,还要有模仿参照的教学路径和方法。路径和方法是最有参考意义的。提了两个建议:一是跨学科实践是在学科知识内的,要体现化学学科的知识。毕竟它是要中考的,中考指标不变的情况下,要注意知识的渗透。二、综合实践要以学生为主体,不要以老师为主体,老师只能是引导。</p><p class="ql-block"> 教科院的评委首先谈了自己的几个感受:一、感受到基于现实文体的现实思考,在跨学科上,课题组已开展了一年多的时间,早早就有了思考。二、感受到基于课题研究的团队思考,带出了队伍,让一批老师有了成长。三、感受到整个课题思路的清晰,从顶层设计,从目标,从活动,从课例,都有落地。</p> <p class="ql-block">  接着,她强调,课题已有良好的基础,计划10个课例,目前已有了5个。基于结果的产出,有以下几个思考:一、要呈现初中阶段跨学科的内容,聚焦初中跨学科的问题和困惑。二、要有指向目标,回应目标是什么,有知识层面的,有素养层面的,要有例子去验证,去分解。三、要有相应的活动和任务,相应主题和情境,要突出科学性。四、要提供怎样的资源和支架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实践探究。五、跨学科教学,怎样去评价。把课题中的10个案例,抽离出来,去回应跨学科教学。六、课题成果,可以是案例集,但可以把它做高级些,做成书,如何从各个方面去细化、集结,并提出了一些建议。</p> <p class="ql-block">  两位评委都强调,做课题是能够推动老师们成长的,但希望不仅仅限于江宁的老师,希望课题组能够让区里面的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带动更多的老师去成长。</p><p class="ql-block"> 顾老师最后也表态,通过此次开题,收获颇丰,对课题的研究有了更深的认识,一定会以此为起点,不断深化课题研究,为自己的成长,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实现学科素养导向下的“跨学科教学”,做出自己的努力。</p>

课题

跨学科

老师

开题

学校

江宁

教学

成长

研究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