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三峡(2024.10.10—21)

水韵波涛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教师职业生涯里,在反复诵读讲解的课本里,在翻动的书页里,在一篇篇一首首精美的诗文里,在一行行流动的文字里,同时也埋下了串串的“情结”,她们就像一颗颗种在沃土里的种子,期待着……</p><p class="ql-block"> 退休了,趁“初老”体力还行,开始哺育那一颗颗待发芽的“种子”。这次长江,去体验滚滚“东逝水”,去听李白笔下的长江两岸的“猿啼”,去看郦道元《三峡》秋日里属于长江的寒林肃涧,去感受王湾眼里“江平两岸阔”的恢宏气势,去聆听留存在历史长河里的人杰及与他们相关的故事,去触摸一下文字里真实……避开属于年轻人和孩子们的旺季(节假日),避开熙熙攘攘的热闹,10月10出行,选择乘坐游轮的方式从重庆到宜昌,走走长江,看看“三峡”。</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先去成都。据说这座城市最具人间烟火气,据说生活在这座城市里人最悠闲,据说这座城市很漂亮……既然大家这么讲,那是该去亲身感受一下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北京大兴机场起飞到成都双流机场。</p> <p class="ql-block">  听儿子的建议酒店订在“锦里”附近。这个矗立在街头上的大门楼应该是“三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吧。</p> <p class="ql-block">  夕阳,灯光,人头攒动的锦里,多是中老年人。</p> <p class="ql-block">  “熊猫”“变脸”的文创是这条街的主旋律,还有各种特色美食。</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去“都江堰”。两千二百多年前一位叫李冰的大工匠修筑了“都江堰”,这是怎样的一项宏大工程呢?</p> <p class="ql-block">  景区门前的这座门楼看去好漂亮!</p> <p class="ql-block">  建观记之,足见其功之大!</p> <p class="ql-block">  绿水依青山缓缓流淌。</p> <p class="ql-block"> 李冰凿离堆建成的“宝瓶口”。</p><p class="ql-block"> 相传李冰还在河床埋有石马,测淘滩深度,后演变成了“卧铁”。</p> <p class="ql-block">  “飞沙堰”唐代所为。</p> <p class="ql-block">  “鱼嘴”该是整个都江堰的核心所在。</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座横跨岷江的索桥建造于战国末期。跨过这座索桥,江水的对面有纪念李冰父子的祀庙——“二王庙”。</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里儒雅的“诸葛亮”。</p> <p class="ql-block">  “杜甫草堂”虽是下午的时间来的,但游人依旧不少……</p> <p class="ql-block">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和“诗史”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  据说此处是杜甫曾经居住过的草屋。</p><p class="ql-block"> 一入眼帘,立刻想起了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幕幕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白日“风怒号”,无情卷走“屋上”茅;</p><p class="ql-block"> 夜里“雨如麻”,“屋漏”“无干”无奈何;</p><p class="ql-block"> 慢慢“长夜”“何由彻”,一夜无睡眠;</p><p class="ql-block"> 自我虽“老无力”,自我所居之处风雨飘摇,却还期盼“天下寒士”能有“广厦千万间”,“俱欢颜”。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p><p class="ql-block">伟大的杜甫!</p> <p class="ql-block">  四川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恰好赶上一个中外现代艺术展。</p> <p class="ql-block">  现代的许多艺术作品都是看不懂的。</p> <p class="ql-block">  在那遥远的年代里,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他们是怎样的生活模式呢?</p> <p class="ql-block"> 栩栩如生的眯眯笑脸。</p> <p class="ql-block">  那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要整整齐齐地穿着这样的绿衣服,戴着这样的帽子吗?</p> <p class="ql-block">  成都悠久的茶文化。</p> <p class="ql-block">  成都的另一特色。</p> <p class="ql-block">  成都博物馆。周末,人多,没拍照。</p> <p class="ql-block">  这里不只有刘备和诸葛亮,还装着许多三国时的故事。当然最集中的话题还是刘备的善于用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三顾茅庐”一则流传千古的佳话……</p> <p class="ql-block">  离开成都的最后一站,13日上午参观“金沙遗址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距今约3200年—2600年)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国的都邑。</p><p class="ql-block"> 穿过时间的长廊,每一个光下的“珍品”都有一段尘封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各种材料制作的精美饰品。</p> <p class="ql-block">  保存较完好,但看不到文字的龟片,上面排列着那么多的小洞洞,不知是什么意思?</p> <p class="ql-block">  好大的一枚象牙。</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当时这块土地上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大象,象牙是古蜀人奉献给天地神灵的重要祭品。那时的人们就知道象牙的珍贵?</p> <p class="ql-block">  这些精美的纯手工珍品即使在当今也算是上品。</p> <p class="ql-block"> 精美绝伦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  13日乘高铁从成都到重庆,当日下午从朝天门码头登船。这就是我们要乘坐的游轮——长江黄金6号。</p> <p class="ql-block">  走过那长长的栈桥,方可登上游轮。</p> <p class="ql-block">  游轮的内部设施。</p> <p class="ql-block">  14日早饭后离船游览丰都鬼城,据说这里有2000多年的历史。依山势而建,进了景区大门,一路台阶,穿过一个个与鬼神有关的祠堂和大殿,什么哼哈祠、财神殿、奈何桥、寥阳殿、鬼门关等等,走过众多的鬼神塑像,总之一路所见都是围绕鬼文化而言。这些印象都不深,最难忘的是登那700多个台阶,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走到半路真是“欲上艰难,欲下不甘”。不过欣慰的是,最终登上了最高点。登高眺望长江:天水悠悠……</p> <p class="ql-block">  参观邮轮的驾驶舱,这个万吨级庞然大物的行驶及安全全靠这三位“领导者”掌舵。中间那位是舵手,舵手是一直站着工作,四个钟头一轮换。</p> <p class="ql-block">  “潮平两岸阔,……”</p><p class="ql-block"> “唯见长江天际流,……”</p> <p class="ql-block">  从游轮上远眺岸边那水天一色的秀美景色。</p> <p class="ql-block">  夜光下的飞虹跨江。</p><p class="ql-block"> 傍晚船靠忠县,查阅资料所得,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城内有许多文物古迹可观。白居易曾在此处为官。杜甫曾在此处暂留,离开时留名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p> <p class="ql-block"> 一路行来,与我们一直保持距离的不离不弃,每到一个码头时总是相依相伴的另一艘游轮。</p> <p class="ql-block"> 圆月空悬,璧涌江流,金霞洒江,“浮光跃金”,“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p> <p class="ql-block">  奉节县港口。</p><p class="ql-block"> 白帝城地处瞿塘峡口长江北岸,白帝山上,东望夔门,……西汉公孙述居此,见一井中常冒白气,宛如白龙,由此自称白帝,此地为白帝城。</p> <p class="ql-block">  山上的风景不错,拾级而上确实劳累,有腿脚不给力的可以坐轿,但擦肩而过的时候,能清楚地听到轿夫们大口的喘息声,能清晰地看到他们身上滚动的汗珠瞬间成了汗水,太辛苦了!不忍观之!</p> <p class="ql-block">  漫长的历史中,我觉得最亮的点是刘备的“白帝托孤”。</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有诗人们杰作:</p><p class="ql-block">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p><p class="ql-block">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夔州所做)</p><p class="ql-block"> 刘禹锡做夔州刺史时写下《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p><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是人民币十元纸币背面的取景处,中华山河美!</p> <p class="ql-block">  很喜欢这句话 “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p> <p class="ql-block">  远眺座落在长江岸边的巫山县:傍青山依绿水,风光无限!</p> <p class="ql-block">  郦道元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绿潭”、“绝巘”、“清荣峻茂”,可惜少了“素湍”和“悬泉瀑布”。但多了些烟火人家。</p> <p class="ql-block">  依稀可见岸边悠闲的猴子,不知它们是不是唐人笔下的猿,听不到它们的啼叫,看不清它们的面容,也许只有那遥远唐代这里才是它们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p> <p class="ql-block">  走向升船机的船厢。</p> <p class="ql-block">  进入了。</p> <p class="ql-block">  船厢缓缓地下降。</p> <p class="ql-block">  舱体里的安全门。</p><p class="ql-block"> 大国重器了不起!</p> <p class="ql-block">  三峡大坝景区的第一个景点:坛子岭鸟瞰台。</p> <p class="ql-block">  远眺近观宏伟的三峡大坝。</p> <p class="ql-block">  16日中午结束了游轮的行程,夜宿宜昌。</p><p class="ql-block"> 夕阳下宜昌码头的景色,蓝绿色江面上浮动着一位泳者。</p> <p class="ql-block">  17日中午乘高铁从宜昌到武汉。</p><p class="ql-block"> 当日下午“户部巷”里走走,不宽的街面上弥漫着浓浓的商业气息。</p> <p class="ql-block">  18日的首站“古德寺”。这个百年多的古寺,其建筑风格是综合性的:汉传佛教、印缅佛寺、古希腊神庙、哥特式、伊斯兰等几种建筑风格在此处均有迹可寻。</p> <p class="ql-block">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老房子里承载的风云变幻。</p> <p class="ql-block">  这里不仅有许多漂亮的老房子,还有绿树遮阴的老马路,感觉很有老味道。</p> <p class="ql-block">  “巴公邸”,这个建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的主人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亲戚。一座老建筑折射出一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  宋庆龄汉口旧居纪念馆,里面开放的房间不多,主要是介绍宋庆龄的生平及在汉口短短几个月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  街上随手拍,莫名的喜欢。</p> <p class="ql-block"> “咸安坊”是当年汉口棉花巨贾黄少山兴建。民国早期里坊式住宅建筑群,1910年以后建成,是当时汉口有代表性的高级里份住宅区,规模较大,全坊有两层砖木结构石库门式住宅20余栋。</p><p class="ql-block"> 如此整齐的建筑群在百年前的中国应该是少有的吧,这是不是中国最早的商品房呢?</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晴川阁”与“黄鹤楼”隔江而望,它所居之地是汉阳,它旁边是“鹦鹉大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千多年来,这还是崔颢的“历历晴川”吗?这苍翠的“汉阳树”还是崔颢那时所栽种的吗?今天的“鹦鹉大道”是崔颢那时“鹦鹉洲”吗?这“江上”的“烟波”和那“悠悠”的“白云”该还是依旧没有变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span></p> <p class="ql-block">  站在高高的“晴川阁”远眺。</p> <p class="ql-block">  走出“晴川阁”,去寻“古琴台”。距离虽不远可也是走了些弯路费了点儿周折,明知这里可能会是今人的“做旧”,但还是奔了过来。</p><p class="ql-block"> 睹景遥想,“听听”伯牙鼓琴,想想钟子期的理解“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高山与流水,一个“所念”,一个“必得之”“穷其趣”。如此的“知音”,“万古高山,千古流水”。</p><p class="ql-block"> 对于此处是否是伯牙与钟子期的相会之处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段佳话,一首琴曲,成就了《高山流水》千古绝唱!</p> <p class="ql-block">  武汉长江大桥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的美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也是武汉市重要的历史标志性建筑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55年9月1日动工兴建于1957年7月1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1957年10月15日通车运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可赞的是,时至今日这座大桥依旧飞奔着隆隆的火车,行驶着川流的汽车,还有多是中老年的参观者。一代的深刻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站在长江大桥上远眺美丽的江岸。</p> <p class="ql-block">  走下大桥,走近“黄鹤楼”。因唐代诗人崔颢题下《黄鹤楼》一诗而闻名于世。黄鹤楼与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p><p class="ql-block"> 据说是东吴孙权始建黄鹤楼,初为军事瞭望所用,历史上的黄鹤楼屡毁屡建。</p><p class="ql-block"> 今日所见为1985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站在“黄鹤楼”的最高层环顾远眺四周的风光。</p><p class="ql-block">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人满黄鹤楼。</p> <p class="ql-block">  “黄鹤楼”后面的“白云阁”。千载悠悠世事多变!</p> <p class="ql-block">  “黄鹤楼”附近的建于清代的“宝铜顶”。</p> <p class="ql-block">  品尝“武昌鱼”。</p> <p class="ql-block">  外观“武汉国民政府旧址”,一座坚固的大楼。</p> <p class="ql-block">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旁的老建筑,在夜灯的烘托下诉说着那无人知晓的老故事。</p> <p class="ql-block">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p> <p class="ql-block">  这里展示着一百多年前发生在武汉的那场风云变幻:武昌起义的始末。</p> <p class="ql-block">  荆楚大地宝藏的聚集之处。</p> <p class="ql-block">  这些精美绝伦之物都是曾侯乙的所用吗?左下方那个俯看像“回”字的器物,据说是那时的“冰箱”。</p> <p class="ql-block">  久传盛名的“编钟”与“编磬”以及“铜建鼓座”(八对大龙与无数条小龙相互缠绕攀爬着),均属于曾乙候。</p> <p class="ql-block">  这些精美的青铜礼器是用来盛饭盛酒的。</p> <p class="ql-block">  精巧的“鹿角立鹤”也是属于曾乙候的。鹿和鹤传统文化里是长寿、吉庆祥瑞的象征,看来这样的寓意是有历史渊源的。</p><p class="ql-block"> 那“十六节龙凤玉挂饰”至今还发着熠熠的金辉。</p> <p class="ql-block">  属于曾乙候的漆木器,精美细腻。</p><p class="ql-block"> 下图“蜻蜓眼玻璃珠”据说可能是来自国外。</p> <p class="ql-block"> 排队等候蜂拥而至终于一睹风采。它发着耀眼的金光,静候在那里,深藏着它过往的故事,成了永恒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  根据网上的信息,找到了这座深藏在一个深巷里旧红楼,斑驳中依稀可见它往日的荣华与富贵。</p> <p class="ql-block">  紧邻“黎元洪公馆”有“武昌陈布雷旧居”,透过虚掩的小院门,眼前是一个很景致的西式小院子,从院中的陈设所见,新主人一定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p> <p class="ql-block">  傍晚在“昙华林”小街上走走,这里昔日发生的一些故事依旧有迹可循,当然也有今天正在进行着的……隔着马路,教堂与小学校斜对着……</p> <p class="ql-block">  21日上午离开武汉乘高铁至北京。</p> <p class="ql-block">  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 同行者,老伴。</p> <p class="ql-block">  历行12天的走马观花画上了句号,感受了成都的悠闲,观赏了长江三峡段的绮丽风光,体会到了武汉三镇的宽大。更深刻的体会是长江:</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来,长江以磅礴的气势滚滚东去,描绘了两岸如画的旖旎风光,养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装载了无数“风流人物”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它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在它的流域养育了中华民族多少灿烂的文明与文化,……曾侯乙的“编钟”依旧能鸣奏出这块土地上那遥远的乐章。憨厚的镇水神兽“石犀”是曾经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劳动人民治水智慧的见证。“太阳神鸟金饰”体现了先人对太阳的崇拜,对大自然的敬拜。那至今泛着寒光的“天下第一剑”依旧是珍宝,“都江堰”至今是世界上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无坝引水水利工程……</p><p class="ql-block"> 今日的长江依旧充满着青春的活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28日于大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