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者:李远钧 2024.10.28.</p><p class="ql-block"> 我的《重庆人万不可踏屑巴县人》一文发表后,有些读者问,川东道丶重庆府丶巴县是啷个回事,连带问四川由何而来。这里就梳理一下这些地名,请行家和读者指正。</p><p class="ql-block">(一)四川,古称巴蜀,北宋咸平四年将四川盆地的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设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川宣抚使等官职,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清代实行省、道、府(直隶州、厅)、县(散州、厅)四级政权机构。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王朝在四川设置四川省,省界较明代略有一些变化。清代四川的行省制度经不断调整,规模较明代更完备,体制也更健全。</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 解放初期的1950年,四川省被划分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四个行署区,隶属于西南军政委员会。两年后,中央政府决定撤销这四个行政公署,恢复四川省名。</span></p> <p class="ql-block">(二)川东道是清代四川省五分巡道之一。康熙八年(1669年)置,治所在重庆府(今重庆市渝中区)。辖重庆府、夔州府(今奉节)、绥定府(今达州)三府,忠、酉阳两直隶州,石砫、太平直隶厅;即今重庆全市(城口县除外)及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除外)等地,共辖36县。</p> <p class="ql-block"> 万盛人刘子如在民国初绘制的《增广重庆地與全图》中,把现在东水门大桥北桥头(当时叫大什字)起,经道门口丶解放东路的太平门止,这条几百米长的街上,挨着建立的川东道丶重庆府丶巴县署这三级衙门,画得非常清楚。</p> <p class="ql-block">(三)重庆府。辖11县:巴县(治所在今重庆市区)、江津、长寿、永川、荣昌、綦江、南川、铜梁、大足、璧山、定远;二州:合州丶涪州;一厅:江北厅。</p> <p class="ql-block">这张图较简洁的表示了重庆府的所辖。</p> <p class="ql-block">重庆府的四邻区域。</p> <p class="ql-block"> (四)巴县</p><p class="ql-block"> 巴县是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所置,这名称至今1463年,比“重庆”早得太多!当时巴县幅员辽阔,包括重庆直辖前含巿中区的所有区县,以及璧山、长寿、涪陵、南川、武隆各县。难怪历来称巴县为一等大县、重庆首县。</p><p class="ql-block">巴县治地在渝中半岛,当时称今天的渝中区叫做“巴县城”,就明确了这块地盘是巴县的。</p> <p class="ql-block">巴县从建制到重庆直辖,地域越变越小。</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巴县衙门是相当气派的。</p> <p class="ql-block"> 抗战时国府迁重庆,设特别市。剩下那个巴县署呆不下去了。巴县政府先后迁到人和场(今九龙坡华岩地区)、马王坪、南泉、鱼洞等地,颇为狼狈。</p><p class="ql-block">1994年撤县设区,“巴县”彻底消失。 重庆城还留下巴县衙门街、老鼓楼旧址,正忙着发掘、复建,保留点昔日荣光。</p> <p class="ql-block"> 至于现在的“重庆市”,它的历史很短。</p><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后,川东道、重庆府都撤消了。 独霸重庆的军阀杨森,此时忙着城市规划。1921年重庆设埠督办处,杨森为督办,筹办市政。其时重庆城区范围未定,权以巴县城关即今渝中半岛部分及原江北县城附近一带居民区为辖区。次年,将商埠督办处改为市政公所。1926年又改为商埠督办公署,1927年,再改为市政厅,划定重庆两江上下游南北两岸30华里为市区。</p><p class="ql-block"> 1929年2月15日改重庆市政厅为重庆市政府。至此,重庆正式建市,市政府设在朝天观。重庆市这个名字,距今才95年罢了。</p><p class="ql-block"> 以上说清了四川到巴县地名历史,也讲了川东道丶重庆府丶所辖州厅县这三级管理体系。恰巧的是,解放初期重庆市也有三级政府:川东行署丶市委市政府丶各区县。也留点史料供大家了解。</p><p class="ql-block"> 川东行署:</p> <p class="ql-block">中共重庆市委:</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人民政府:</p> <p class="ql-block">重庆直辖前九区十二县一一</p><p class="ql-block">九区: 市中区(现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大渡口区;北碚区;南桐矿区(现万盛经开区);双桥区。</p><p class="ql-block">十二县: 巴县(现巴南区);江北县(现渝北区);綦江县(现綦江区);长寿县(现长寿区);江津县(现江津区);合川县(现合川区);潼南县(现潼南区),铜梁县(现铜梁区);永川县(现永川区);大足县(现大足区);荣昌县(现荣昌区);璧山县(现璧山区)。</p> <p class="ql-block">参考文献:</p><p class="ql-block">周勇《重庆通史》</p><p class="ql-block">胡昌健《巴蜀史地与文物研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刘子如《增广重庆地舆全图》</span></p><p class="ql-block">《重庆古城渝中》 《街巷渝中》</p><p class="ql-block">图文侵权即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