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41年圣诞,殖民香港的几千名英国士兵在与日军鏖战十七天后被迫投降,成为战俘。1942年九月底,日军将这群英国战俘中的1834人送上货船“里斯本丸”,意图将他们运往日本成为劳工。因为船体武装有大炮,且没有任何战俘标识,船在行驶到浙江东极海域附近时被美军潜艇“鲈鱼号”误判为战船,被后者发射的鱼雷击中。</p><p class="ql-block">在船从被击中到沉没的25个小时里,日军将所有英军战俘封锁在船舱底,并用木条和帆布钉死舱门。英军战俘奋勇自救,破舱逃生。危难之际,浙江舟山渔民冒着生命危险,划着舢板在水中捞起了384个奄奄一息的英国战俘,并给他们提供食物、衣物和庇护所。尽管如此,仍有828位战俘或被淹死、或被日军射杀、或被困在船中未能逃生。</p> <p class="ql-block">依据这一历史事件,中国导演、地球物理学家方励,本着复原历史的良知,七年磨一剑,对沉船进行声纳定位搜索、登报寻找及访谈事件亲历者及家属、查找中日英美四方历史档案记录及私人文献资料,他拍摄的纪实片全部采用战争的亲历者(英日美中)及家属出镜,在他多元、客观平实、不加评论、不加渲染的纪实拍摄之下,里斯本丸号沉没的史实,在沉没八十二年后,重见天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全片没有宏大的战争叙事,却于无声处听惊雷。现将几点个人观感记录如下:</p><p class="ql-block">1.战争的多米诺骨牌一旦被推倒,绞肉机就开始不分敌我的将一切军队及平民卷入。</p><p class="ql-block">据考证,二战期间各国总体伤亡人数为5640万人。绞肉机之下,人人为齑粉。里斯本丸号牺牲人数828人,这只是二战中非常小的一场牺牲。然而,对里斯本丸号的每一个牺牲者及家庭,带来的却是覆顶之灾,这不是一场只有828人牺牲的事件,是一个悲剧被重演了828次!</p><p class="ql-block">事件里面的英国人、日本人、美国人、中国人,要是能自己选择,有几个人会选择加入战争?</p> <p class="ql-block">2.战争里的英雄,不是克敌多少的人,是那些闪耀神性光辉的普通人,是那个自己身陷囹圄危在旦夕,依然宣告每个士兵,即使要死也要象英国人一样体面的赴死的上校,是那个已经逃出生天却又返回组织大家有序撤离、给濒死的士兵送去临终关怀的上尉,是那群面临日军枪炮威胁依然选择拼命救人的中国渔民。</p> <p class="ql-block">3.战争,将毫无个人恩怨的各国平民,动员为敌我,进而发展成为战争机器中的零件,只有服从和冷血。</p><p class="ql-block">正如影片中一位幸存者家属所说:“当他们从战场归来,却从没有一天真正活着。”当他们远离战场,面临的是无休止的噩梦、难以改变的战争后遗症、无法与人分享甚至永生不愿回顾的黑暗记忆。那些施害者呢,里斯本丸船长、鲈鱼号的发射员,不管他是有心或无意杀人,只能在悔恨和自我怀疑中过完余生。</p> <p class="ql-block">4.战争给亲历者,罹难者家属带去的创伤是巨大的,是绵延不绝的痛与追问,是永无回声的爱与思念,为什么世界上要有战争?我的亲人什么时候能再见你一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反战应该是战争片唯一的正义底色。</p><p class="ql-block">”封侯非我意,惟愿海波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