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流逝的岁月之‍怀念八十年代

日星月雨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一个觉醒的年代,一个朝气蓬勃的年代,一个五彩斑斓的年代,一个珍贵的年代;那是一个烟火与诗情迸发的年代,是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情怀的年代,一个思想自由奔放百花争艳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的中学生</p><p class="ql-block"> 作为我们这些八十年代的中学生来说,就用三个词来形容,刚出校门,年轻,真诚,单纯,充满了激情、浪漫、理想主义,成为知识分子及普众心中的乌托邦。毕业那晚,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都睡不着,明天大家都将分别,各舒情怀,谈未来,而我什么都没有谈,因为我不知道路在何方,只和黄增武下了一晚上的纸象棋(没有象棋,用纸画一张棋盘,用方块纸写上士象马车炮兵),算是我的第一次创作吧,或许前所未有,第二天早上在周家街上吃了碗面条就背包回家,预考成绩好的同学还要昼夜伏读迎接高考,而我终被高考抛弃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放到农村去……。</p> <p class="ql-block"> 怀念的年代无悔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仲夏稻花香,秋黄金满田,丰收在望,在改革开放的包产到户的年代,农村生活逐渐向好,考上大学的同学开学了,而我也只有在大队小学任代课教师,再一次踏入了我小时候3年级班的教室,初为人师,比学生们只略高一个头的我,诚惶诚恐地站上讲台,因为我敬教师的职业,不负众望,师责如父而不误人子弟,所以尽力做好讲解和言词,让学生们更理解和记忆。</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个春天,代课结束按村里要求到茶场任会计,春茶发新枝,上半年茶场工作虽忙,但少男少女们同为时代弄潮儿,山青水秀,采茶山歌声频为采茶而乐,忘却了烦恼与忧愁;秋茶收后冬作稼,改革的承包公茶变私茶,只留下了年轻的心,未能留下年轻的身。</p> <p class="ql-block"> 大江大河中我和你</p><p class="ql-block">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一定能改变落后贫穷的家,在这改革开放的年代,跟师学易道——金木水火土甲子乙丑海中金会算,再学医——视触叩听与望闻问切风寒暑湿燥火会用仲半归;入夜翻山越岭去看电视剧《年轮》,《霍元甲》,《上海滩》。每月逢一四七赶在高滩场,公社电影院挤着买票排着队看电影,最热门《少林寺》的年代,街上三洋收录机里播放着《甜蜜蜜》,想着《少年壮志不言愁》,唱着《水手》的心情;每逢赶场天是最热闹的街道,耍把戏卖打药的,卖猪儿药,卖耗儿药的,做猪贩子的,说媒的看人户的,人挤人还有摸包的,更增添了农村街道乡土味道,大家忙碌着,开心着,虽穷但没有压力。</p><p class="ql-block"> 改选我也当了几天队长,也想着为队上再把以前的砖瓦厂和石灰窑修复重开,由于我家是本队最穷的家庭,手长衣袖短,在旧观念思想严重的人面前,人微言轻,无能带动队里人致富,在家乡难脱贫的环境下,只有离开龙滩走四方,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青春少年懵懂的尘缘,改变贫穷,向往南方随流去深圳;四化建设中在龙腾表业的流水线上挥撒着青春,机器轰鸣中挥撒着热情,华兴工作室里筹谋划策的管理算计挥撒着智慧,把我最美好的青壮献给了深圳,改变了我和他。</p> <p class="ql-block">  而今看《大江大河》剧中人,宋运辉为上大学熟背招生文件,叩开了大学之门,走上了成材之路为四化建设在化工领域中作出了贡献。只有初中文化的杨巡,为了摆脱贫困到北方卖馒头,随开放的浪潮,凭借胆识敢为人低头,有泪默默独自流,也不负于人,在商场一次又一次的搏激中出人头地,把东海大半个商业圈装在自己的行囊中。当兵复员的雷东宝,敢闯敢干,包产到户,办砖厂,养猪场,工程队,电缆厂,带着小雷家村人吃螃蟹,共同致富,得于政策优扶,有志者事竟成,但有志而无远虑,虽为共产党员做上了小雷皇帝,因胜利冲昏了头脑,最终中风偏瘫有心也无力回天,可歌但也可泣。</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这年代的同龄人,有的在崎岖的道路上攀登,有的因山穷水尽而消沉,有的达到了风光无限的顶峰,而我逝去的是岁月,收获的只是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