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对大汉江山唾涎三尺,不是掠夺就是灭汉建立其政权。穷山恶水出刁民,他们生活在贫脊、荒芜、寒冷的大漠戈壁、蒙古草原,民风彪悍,作战异常枭勇,是汉人的大患。西周被犬戎所灭;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困于白登山七天七夜;南北朝对立时期,鲜卑、凶奴、羯族、氐胡、羌族五胡乱华,北方汉人遭灭顶之灾;隋末突厥屡屡进犯中原;五代十国时期,契丹破开封灭后晋;南宋被蒙古所灭,华夏历史进入元朝;明末满族入关建立大清。数千年来,内忧与外患并存,汉人政权势弱时只好割地、进贡、和亲、甚至称臣缓和,蓄势待发。唯有汉武帝的出现才扭转局面,他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在对抗北方凶奴,幸得国有良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窦宪等一代战神,长驱直入,把凶奴赶到漠北,赢得封狼居胥、勒石燕然。这是历史上农耕民族对抗游牧民族取得最辉煌的战绩,可歌可泣。汉武这一时期,打通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汉武帝、霍去病、卫青将军犹如漫长的黑夜划过长空的一道流星,灿烂而短暂,他们永远定格在两千年前的大汉。</p><p class="ql-block"> 华夏五千年,是一部战争史和血泪史。万里长城屹立在农耕与游牧地域的分界线上,游牧民族一直威胁农耕民族,朝代更迭,长此以往地消耗历代君王的精力和国力。</p><p class="ql-block"> 八百年后的盛唐,李白夜闻捣衣声,一首《子夜吴歌秋哥》,<span style="font-size:18px;">道尽了朝野的心声。</span>“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p><p class="ql-block"> 九月秋风萧瑟,寒露霜降,严冬渐近。我在寒风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弹《捣衣》最应景。大唐</span>长安城的老百姓正在为把守玉门关的将士赶制冬衣,清幽的月光下,捣衣声声入耳,伴随着万家灯火,通宵达旦,军民鱼水情深。我用音乐来描写月下捣衣的情景,同时心里展开了一幅苍凉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号角吹寒、沙场点兵、铁马金戈、十里连营、狼烟四起,峰火连天………一股炽热的、强烈的家国情怀涌上心头,通过指端融于曲里。一曲完毕,我缓缓抬头,才发现自己身在千里之外,五岭之南的百越吴川,时为共和国75年,并非千年前的长安月夜。</p><p class="ql-block"> 沉醉于音乐中,可以忘却忧思,甚比杜康;可以穿越时空,今昔共鸣。 </p><p class="ql-block"> 李</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26日</p><p class="ql-block">。 农历九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