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游藏地小记

茶余饭后

<p class="ql-block"> 藏 地 游</p> <p class="ql-block">  我还很年轻的时候就想去远游,通过多年的努力,我终于不再年轻了。心里盘算了九九八十一回的藏地游,在我一咬牙一跺脚的狠劲面前算是成为了现实,现实的车轮将载着我的梦想历经祖国的317大北线、216羌塘无人区、315南疆线、219新藏线、318国道、丙察察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b><b style="font-size:18px;">公元二O二四年九月二十一日 曲靖 阴</b><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p><p class="ql-block"> 远山如黛,鹅黄的晨曦时现时隐,太阳在黑纱里一拱一拱的,我知道它是想忙来送我出行。今天的行程计划是曲靖至泸定,全程860KM。千挑万选组成的两车一队一出发就表现出我们的特立独行,始发1小时以后我们两车都自以为是的各奔东西,还好,我们在当天就在沪定把这次分离变成了偶遇(才出门两车就走上了各自以为正确的道路,还好在当天的目的地相逢了)。</p> <p class="ql-block">  泸定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理位置北纬29°54′—30°10′,东经101°46′—102°25′。东与天全县、荥经县、汉源三县为邻,南与石棉县接壤,西与康定市、九龙县毗邻,国道318线及省道211线贯穿全境,东出236.2千米达省会成都(以雅康高速测算),北行49千米抵州府康定,素有“康巴东大门”之称。1935年中国共产党工农红军曾在此“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从而使该地得以出名。</p><p class="ql-block"> 是夜,看着月光下翻着白粼的波滔,顿感“大渡金沙铁索寒”的悲壮!不知那些满腔热血的灵魂看着今夜霓虹下的颓废,如何衔接昔日血铸的记忆。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公元二O二四年九月二十二日 沪定 晴</b></p><p class="ql-block"> 清晨,随着泸定桥边的一碗酸辣粉下肚,我们开启了今天的征程,今天的行程计划是泸定至甘孜县,全程约410km,途经丹巴、八美、道孚、炉霍。</p> <p class="ql-block">  丹巴,从泸定出发过了四川民族学院不远便一头扎进无止尽的隧道群中,一个接一个的长达70KM的隧道群是迄今为止我走过的最长的隧道,虽然隧道一直溯大渡河而建,但偶有两个隧道口之间的河岸风景总是一闪即逝。走完绵长的隧道随即到达美人谷--梭坡乡,梭坡乡古碉藏寨位于丹巴县,这里有着“千碉之国”的美誉,古碉建筑是嘉绒地区藏民族先民们的建筑杰作,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我对她的好奇和向往始于祝勇的《美人谷》一书,书中祝勇对美人谷的人文地理都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我一直想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祝勇笔下那些碉楼的轶事风情,遗憾的是两次到访都是隔江遥望而过,我想我终究是要来到她的腹地安静一阵子的。</p> <p class="ql-block">  八美,八美镇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的东南部,距离县城78公里,海拔约3500米。这里是川藏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通往西藏的门户。翻过雅拉雪山垭口,下山不过10分钟,映入眼帘的是便是一片连绵起伏的山脉与广袤无垠的草原,空气清新宜人,令人心旷神怡,唯一的遗憾是今天的万里无云,少了“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诗画景象。</p> <p class="ql-block">  道孚,道孚县城坐落在海拔3245米的高地上,被群山环绕,宛如一颗闪烁的明珠,散发着它独特的光芒。这里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一路上拍不完的保存完好的藏式民居,无论是远处村落中,还是穿寨而过的路两旁都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建筑,色彩斑斓,极具视觉冲击力。每座房屋都是一个小型的艺术品,门楣窗棂上的雕刻图案栩栩如生,透露出浓厚的文化气息,不愧为“藏式民居之都”。</p> <p class="ql-block">  炉霍,炉霍地处川西高原与山原接触之地,素有“康北中心”之美誉,海拔3860米,幅员辽阔,景色宜人,物产丰饶,人文荟萃。出炉霍县城前往甘孜县一路感受高原风光似有些枯燥,我们车上的两位女士收起好奇的眼神,开始昏昏欲睡。G227和G317在这里并线而行,上山途中一转弯,一颗蓝色明珠立即跃入眼帘,它就是卡萨湖,令人惊喜万分。卡萨湖总面积1.92平方公里,是四川鸳鸯最多的地方,它被誉为“川北最大的水鸟栖息地”,可谓实至名归,看鸳鸯嬉戏来此定是明智之选。</p> <p class="ql-block">  甘孜,甘孜县城海拔3390米,距州府所在地康定385公里,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雅砻江上游。说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懵了,我也是第一次弄清楚甘孜州政府所在地并非甘孜县!我们到达甘孜县天色已近黄昏,只见群山中忽有一片开阔地带,在藏区这属少有的较为开阔的坝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公元二0二四年九月二十三日 甘孜 阴</b></p><p class="ql-block"> 早晨7点从甘孜出发时,整个县城静谧到我们象逃跑(昨晚的店主告诉我们他们要10点以后才会起床准备开门)!才到城郊就是美得让我不能自己的牧场,秋收后平整的一地金黄,偶有几株伞状独树,半坡布满星星点点的牦牛……可惜阴郁的天气让我打消了让老婆出镜的念头(换装感冒的风险比较大),否则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美片。</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行程计划是甘孜至昌都,全程约520KM,途经德格和江达两个县。</p> <p class="ql-block">  德格,出川入藏最后一个县城。德格县地处甘孜西北,与西藏江达县隔江相望,自古以来是四川与西藏相连的重要枢纽之一。独特区位,造就了当地厚重的康巴文化,也孕育了德格印经院、麦宿手工艺小镇等一众优质文化资源,据说这是当前活字印刷术保留最完好的地方,印经院里整个二楼整齐布满收纳字模的柜子,它们书写和见证着藏传佛教的经典理论传承。初到德格我以为刚好是当地有佛法胜会或是其他活动,其实不然,据说每日如此,只见大街小巷里众多藏传佛教信徒穿梭往来,口中念念有词。幼者在母之背,长者在子之怀,每个人都是盛装打扮,特别是女人身上、头上和手上琳琅满目地戴满了各种宝石,想必是要把自己最美的状态展现在圣洁的地方吧!我在惊诧她们对美的执着之余端着镜头四处偷拍,其实也只是想捕捉一些质朴的表情。</p> <p class="ql-block">  江达,江达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出川入藏的第一个县城,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昌都市东北部,江达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现倾斜,为金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平均海拔约3800米。江达境内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玉龙乡,未到玉龙的沿途上大货车车流如织,到了玉龙乡更是满眼都是停满货车的场地,俨然一副欣欣向荣的港口繁华景象,正在我们惊鄂不已的时候,一幢雄伟的建筑吸引了我的眼球,建筑上几个大字--玉龙铜业!瞬间让我释然,原来这里有丰富的铜矿资源。</p> <p class="ql-block">  从江达到昌都,因雀儿山隧道的通车而不再有翻越雀儿山那样的险峻,曾经的雀儿山垭口海拔5050米,是317国道上的最高点,被称为“川藏第一险”。其间我们翻过了海拔4250米的雪集拉山垭口和海拔4500米的宗拉夷山垭口,一路上是覆盖绿色草皮的山连山,视野更开阔,灰云浮在白云上,青天在后,云影迭在山上,明暗对比突出。</p> <p class="ql-block">  昌都位于西藏的东部边缘,常被称作西藏的东大门,东面与四川省相望,北面接壤青海省,东南与云南省相连,318国道、317国道和214国道穿城而过,是通往川藏和滇藏公路的关键地点,同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的重要城镇。晚上和泡哥、黑哥小酎两杯后,大家相约逛一逛昌都的夜市,正在大家兴致盎然之时突然下起了雨,为确保大家在往后的行程中都能健康参与,只好匆匆收场回下榻处休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公元二0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 昌都 阴</b></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以为高压锅里在煮肉,那恭喜你,其实是在煮米线和面条。早晨吃上一碗高压锅煮的面条、米线,我们开启了今天的行程:昌都—类乌齐—丁青—孜珠寺(约410km)。</p> <p class="ql-block">  出了昌都一路向西,一段爬升后雪山突然就跳进我们的眼帘,穿过珠角拉山隧道一路溯江的是高山草甸牧场,竟有北欧风光的样子。中午到达类乌比时间充余,大家找了块地铺开装备开始做饭,泡哥终于如愿施展了闲置已久的野外厨艺,而且得到了食客的一致好评,果然是个有手艺有体力的老男人😁。</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压轴景点是大名鼎鼎的孜珠寺,孜珠寺位于西藏东部昌都市丁青县著名的神山--孜珠山上,海拔4800米左右,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也是雍仲苯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庙之一。孜珠意为六座山峰,这里异峰突起,挺拔险峻,怪石嶙峋,禅祠叠叠。这座寺庙已经成为研究藏族古老雍仲苯教的重要场所。经典记载孜珠寺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孜珠”意为“六座山峰”,六座山峰象征观音菩萨用慈悲和智慧度化所有六道众生,帮助他们从烦恼中走向解脱之路,代表六度万行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以及对众生的贪婪、愚痴、嗔怒、傲慢、嫉妒、邪见的对治之道。我们虽并非信徒,却也遵守雍仲苯教的规矩--逆时针绕寺而行,一路见识了最壮观的经幡、最陡峭的修行屋,甚至还有海拔最高的茅厕!</p> <p class="ql-block">  正当我们站在最高点遗憾没带无人机上来时,竟邂逅了一个浙江的帅哥在我们身边拨弄无人机,我厚脸一提,帅哥竟爽快的答应为我们航拍,惊喜之余是对这份友善的感恩。</p> <p class="ql-block">  下山前我鼓足勇气偷偷遛进天葬台,虽满足了好奇心,却也是心有余悸,天葬台里一应器具触目惊心而又让人唏嘘,人生的归途竟也可如此风清云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公元二0二四年九月二十五日 丁青 阴</b></p><p class="ql-block"> 小县城的早晨总是格外静谧,凌晨七点还罕有人迹,早餐只能几个包子打发了。今天的行程是昨晚临时决定的,丁青—边坝(约230KM),一路沿怒江逆流而行,因路窄弯多,而且多是非铺装路面,使得很短的路途却耗费了很长的时间。才出县城没多久就进入了无网络信号的区域,手机失灵了,连对讲机也失灵了,前后车要保持联系互相照应,只好用更慢的速度前行。</p> <p class="ql-block">  午饭是煮杂酱面,大家围在一小块草地上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简餐,谈着各车的轶事,全然忘确了一路颠簸的辛苦。</p><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车子分行至一峡谷稍宽地带,沿江而建的一座小城映入眼帘,终于到了边坝。边坝县地处西藏东北部,昌都地区西部、念青唐古拉山南麓(东经95度,北纬31度);平均海拔高度为3,500米,最高海拔达5,500米以上。</p> <p class="ql-block">  路遇日晕,虽有高反风险也阻挡不了我们自嗨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  头戴光环,瞬间就有迷失自我的伟岸😂</p> <p class="ql-block">  到达边坝后我们直奔三色湖而去,路遇两位骑行勇士,匆忙拍下他们的背影以示敬佩。</p> <p class="ql-block">  本来目标明确的冲三色湖而来,不想又多了一个惊喜,沿三色湖景区道路一直走到尽头,矗立在我们面前的一座雪山上竟延绵而下一条巨龙一样的冰川,冰舌直接伸进山下的湖里,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近冰川,我们竟误打误闯来到祥格拉冰川的尾部!激动之情自是不易言表。可惜天公不做美,众美女在湖边摆着各种姿势拍美照正嗨时,突然逛风大作,雨点随风而降,大家只得匆匆收场,快速回到车里奔着三色湖而去。</p> <p class="ql-block">  峰回路转,三色湖终于显身眼前(其实我们只看到黄湖和黑湖)。三色湖地处怒江峡谷断层下陷带,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湖区雪山环绕,山峦险峻,逶迤不绝,山坡植被垂直分布,山颠积雪终年不化。“三色湖“分别为黑湖、白湖、黄湖,在阳光下颜色各异,故称“三色湖”。三色湖成不规则“品”字行排列,湖与湖之间由低山平台隔开,均系山谷低洼地带多年冰雪积水而成。</p><p class="ql-block"> 此行虽未能一睹白湖真容,由于天气不好,大家也决定不再继续探寻。一想,有时候遗憾也是一种美好😜</p> <p class="ql-block">  到达边坝县城还早,可惜找住宿就在城里绕了几圈,更糟糕的是全城停电!感觉已经有三十年没感受过全城停电了,晚饭后回到住宿也只能躺在床上忍受发电机的轰鸣,还好可能是累了加上高海拔,没多久也就进入了梦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公元二0二四年九月二十六日 边坝 阴</b></p><p class="ql-block"> 清晨出发离开时才发现边坝县全城无交通信号灯,好像也没有交通混乱的现像,无意中证明了无为而治的可行。离开边坝我们直奔萨普神山而去,当然,路途中还是一如既往地如梦如幻的山野上停车支起锅灶,开启我们的自助食堂。</p> <p class="ql-block">  到达萨普,雪山脚下的民宿店主把我们接到家里,还没适应对生活条件认知的反差,泡哥就带领我们全面占领民宿厨房,把我们带来的食材一字铺开,开始制作我们的萨普大餐。</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萨普神山,也称萨普棍拉嘎布、色浦岗日、萨普雪山,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羊秀乡普宗沟境内,是藏传佛教中的苯教神山之一,被称为网红景点。萨普神山的主峰被尊为当地的神山之王,最高峰为6956米,周围有12座山峰。</span></p> <p class="ql-block">  才到景区,一块“当心熊出没”的提示牌赫然立于眼前,对这种提示大家都习以为常,只当是个惯常的安全告知。</p> <p class="ql-block">  正在此时,天气突然放晴,先前隐于浓雾中的萨普之妻和他们的儿子都清晰的显现在光影中,大家丢下手中的厨具一应向神山方向而去。一顿操作后各自都留下了一些美片才心满意足地回到厨房继续制作我们的神山夜晏。</p> <p class="ql-block">  好吧!举杯庆祝饭前神山显现,想来他也不想错失和我们见面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公元二0二四年九月二十七日 萨普 阴</b></p><p class="ql-block"> 万万没想到我竟然在4750m的地方高反了,一夜无眠,眼珠象要崩出身体!伴随着午夜棕熊的造访(有惊无险),更是睡意尽失。早晨起来一看,天色阴沉,目睹日照金山的景像是不可能了,我们转而上山参观一下神山脚下的萨普垃康寺。才到院门口就听吱哑一声,院门大开,一高大帅气的年轻人出现在门口主动和我们打招呼,并把我们引入寺院一一介绍。寺院住持桑旦祖培原来是一名人民教师,三十年前来到萨普神山闭门清修,一个人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一修就是三十年!</p> <p class="ql-block">  中午出发前往那曲,车子才启动惊喜就到来。只见两只庞大的棕熊就在我们前方的路上悠闲散步,我和二毛飞快下车近距离拍几秒视频立马跳上车关上门,车子飞驰几公里后还心有余悸,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在野外零距离接触大型野生攻击性动物。</p> <p class="ql-block">  翻过了5072米的夏拉山垭口我们来到了大名鼎鼎的达蒙骷髅天葬院。达蒙骷髅天葬院位于西藏那曲地区比如县中部的茶曲乡,西接达塘乡,东临良曲乡,国道558横穿而过,距离比如县城约65公里,距离那曲市约185公里。这个景区以其独特的骷髅装饰而闻名,骷髅头骨被放置在木头格子里,形成了一道特殊的景观。其中,达姆寺多多卡天葬台的骷髅墙规模较大且名气较广,整个天葬台是一个四面围墙的小院落,最多时骷髅有3000多颗,现在可以看到约有1200多颗,是迄今为止唯一保留骷髅头的天葬仪式的地方,满院墙的森森白骨警示着人生的归途。</p> <p class="ql-block">  旁边的达姆寺住持高僧视乎和我们特别投缘,见我们到来他特意起身为我们热情介绍寺院里供奉的众神,让我们更深切的了解藏传佛教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好运总是来得那么突然,大师竟还用诵经仪式为我们随身佩戴的物件开光!开光不仅仅是给物品赋予灵气,使其成为护佑人们的圣品,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清净内心,开启内在的智慧。结束后我们本想捐一点功德聊表心意,竟遭到拒绝!这和我以往的寺庙经历是多么的不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公元二0二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那曲 阴</b></p><p class="ql-block"> 早晨出门一路小雨,出城我们就驶上了109国道(青藏线),这是西藏的生命线,95%的进藏物资都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进入西藏,为西藏的人民带来外界的文明。不远处和109国道并行的就是众人皆知的天路(青藏铁路),可惜我们没有遇到火车通行,拍出的片片缺少参照物,难以展示它的壮丽。</p><p class="ql-block"> 才转上317国道,一个无名小措就惊艳到让我不知所措,远山白雪皑皑,山下一颗蓝宝石恰如其分的镶嵌在驼黄的地毯上。可是接下来的一措再措我又该如何面对它们惊世骇俗的容颜呢?</p> <p class="ql-block">  就在这时,我猝不及防的迎来了大措特措的色林措,色林措是西藏第一大湖泊及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其面积达到2391平方公里,相当于373个杭州西湖。传说很久以前,在拉萨以西的堆龙德庆(驱魔谷)居住着一个叫色林的恶魔,他的身子高大如山,肚子很大,每天吞食许多生灵,被害的不计其数,真是残忍极了。后来,大慈大悲的莲花生降到人间,他得知此事以后,非常怜悯那些生灵。于是他决定降服此魔,为民除害。莲花生来到堆龙德庆,找到色林,施展法术大战恶魔,经过几十回合的恶战,色林渐渐无力招架,顺着山谷向北且战且退,莲花生紧追不舍。色林拼命逃跑,逃到岗尼羌塘以南时,看见前面有一个大湖,水深且浊。色林知道这里可以藏身,就一头钻进湖底,瞬时无影无踪莲花生赶到岸边,就把本来居住湖中的七个精灵叫来,让他们在岸边守着,永远不要让恶魔出来。并命名为“色林堆错”。在色林堆错南边的平滩上,笔挺伫立着七个石山,远远望去就象七个勇士在坚守岗位,那就是监视色林的七个精灵的化身。</p><p class="ql-block"> 我们纷纷下车想走近一睹它的风采,怎耐四处逛风肆虐,让人根本无法接近湖岸。又想反正它那么大,公路沿湖还有几十公里的,总有接近它的机会。一路试了好几次,虽确有接近它的机会,但我使出混身解术也没能把我看到的色林措的样子准确记录,这可能就是它的神秘之处吧。</p> <p class="ql-block">  317上专属我们的打卡点当然不能遗漏。</p> <p class="ql-block">  久仰大名的藏羚羊在我们的车窗外闲游浪逛。</p> <p class="ql-block">  来到“大地之树”时,我满怀信心的拿出我的小飞机,想着可以自己亲自拍一组有我们在其中的大地之树了,“这么大的风怕飞不起来吧?”泡哥不无疑虑的问我,我还是想试试,小飞机在起飞2秒后坠机了,还把桨叶也摔坏了,此次飞行任务以失败告终,此行它只能是个摆设了。</p><p class="ql-block"> 从那曲出发,经当雄—班戈—尼玛,里程:560km。一路上连绵起伏的高山草甸、时隐时现的雄伟雪峰、碧蓝清澈的一措再措……别说相机手机了,就连脑容量都感觉储存空间不够,虽是山野路漫漫,一路走一路拍,还意犹未尽就到了今天的终点站--尼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公元二0二四年九月二十九日 尼玛 晴</b></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难得的一个大晴天,一大早尼玛的东方就朝霞尽染,车子一路向西没多久就遇上了成群的野驴和藏羚羊在无边的草地上悠闲地啃食着早餐。今天的行程是尼玛—改则,里程335KM,属于比较轻松的一天(因今天要早点到改则办理明天进216国道的许可证等)。</p><p class="ql-block"> 一路是雪山、草甸和我们的嘻笑。别急,好戏在改则的晚餐。我们到到改则时已是该地停电第七日!找到一家云南餐管本想乘亮果腹,不想突有一美女搭讪:“你们是云南呢嘎?”一聊得知该美女是云南输出的援藏人才,肃然起敬!当今社会,一位年轻女士能放下身段在如比贫脊的地方为自己的理想沉心备斗,让我倍感不如,心生敬畏!席间赶紧互加好友、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旷野里的一间土屋显得格外突兀,让我想起了龙门客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公元二0二四年九月三十日 改则 晴</b></p><p class="ql-block"> 凌晨六点出发赶路,没办法,今天的行程是216国道(改则—先遣—月牙达板—西藏新疆分界线—苦牙克大峡谷—民丰,里程:820km)。羌塘无人区216线,即新G216国道,是一条连接新疆与西藏的重要通道,起点位于新疆阿勒泰红山嘴口岸(中国与蒙古边境),终点在西藏吉隆口岸(中国与尼泊尔边境),海拔从5000米到1500米不等,其中700公里位于海拔超过5000米的高原腹地。这条线路不仅是目前唯一能合法穿越羌塘无人区的路线,还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翻越了天山、昆仑和喜马拉雅山脉,是名副其实的景观大道。因海拔较高,全程无人烟,除了沿途的风光外我们也无其它停留,但一路经历了高原湖泊、草原龙卷、极寒旷野、沙尘漫天。因一路除拍照外无其他逗留,故以一拙词表达如下: </p><p class="ql-block"> 西江月·穿越羌塘</p><p class="ql-block"> 星瀚当空别梦,风寒土冻鸦鸣。</p><p class="ql-block"> 改则顶月越羌塘,沿途苍黄雪碧。</p><p class="ql-block"> 两撵首尾呼应,八人互问冷暖。</p><p class="ql-block"> 闻民丰屹立昆仑,拨开沙尘忽现。</p><p class="ql-block"> 到达民丰的第一件事就是送高反严重的温老师就诊,虽然大家都比较关心温老师的状况,最后还是决定先由洁冰陪同温老师就诊,其他人先回酒店等待医院的确诊信息,结果喜忧参半,没有想象中严重,但也不可掉以轻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公元二0二四年十月一日 民丰 晴</b></p><p class="ql-block"> 虽是天气晴朗,确遇空气重度污染,从民丰至喀什全程高速公路,780KM未见一点蓝天,全线都笼罩在沙尘里,途经和田和叶城,沿途无风光可言,旅友们可放心睡觉,绝对不会错过任何美景,除非有异常自然现象出现(比如龙卷风或其它)。</p><p class="ql-block"> 才到喀什就被它的辽阔和繁荣震撼到,宽阔的马路,如梭的车流,和其它地方比较,根本就看不出经济困难的景象。喀什地区三面环山,一面敞开,北有天山南脉横卧,西有帕米尔高原耸立,南部是绵亘东西的喀喇昆仑山,东部为一望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缘,喀什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最西部的边陲城市,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喀什成为中国第六个经济特区。</p><p class="ql-block"> 喀什古称疏勒,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历史上是著名的“安西四镇”之一,公元前60年,汉朝在新疆设置西域都护府,喀什作为西域的一部分,正式列入祖国版图。它不仅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重要地点,享有“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的美誉,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多元的民族文化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  喀什的夜市可谓热闹非凡,古城内外人头攒动,各种美食、器物琳琅满目,都在争相展示自己的异域风情。我们雄心壮志地盘算着要吃的美食,一付不吃遍喀什不罢休的模样,才吃到第二顿(宵夜)的时候一个个已经显出对美食的无能为力,只能以两瓶啤酒草草收场,实在是和想像中的大快朵颐相距甚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公元二0二四年十月二日 喀什 晴</b></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活动主题只有一个--逛吃喀什。一大早(其实已经十点多,因为这里九点以后才开始天亮)我们就进入古城,美女们想拍一组异域风情的照片,风格各异的旅拍小店充斥着古城里大街小巷,每一家店里的西域服饰在色彩和装饰上都十分丰富,鲜艳的色彩和精巧的装饰品,如锦袋、香囊等直让人眼花缭乱,在确定了一家的服装风格后便匆匆交了订金,满怀期待地去逛吃,只等约定时间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下午7点我们如约而至,却被店家告知:“化妆师不够,接不了你们的单”,尽管很气愤店家的背信弃义,但为了实现小姐姐们的旅拍愿望,也只能强压怒火而去。我们得趁天黑之前抓紧时间重新找一家合适的店,好在没费多少周折就锁定了一家。</p><p class="ql-block"> 一番捯饬后阳光、丁香和我妻均身着各色艳丽衣裙,夜色里,一个个西域美女细腰以云带束缚,长及曳地,各种头饰、项链尽显珠光宝气,紧跟摄影师的步伐,穿梭于喀什古城的街头巷尾,轮番占领着古疏勒城廓那些时光久远的土墙和古旧的门窗、花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公元二0二四年十月三日 喀什 晴</b></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行程是喀什一叶城一三十里营地,全程525公里。早晨从喀什出发,一路数不尽的公安临检和边防检查,出了叶城就只剩走不完的荒芜,景色多象火星。虽是路窄弯多,除了翻过4969米的塞力克亚达板后有一段因挖隧道而压坏的路面外,全程铺装路面,偶有路基下沉。</p><p class="ql-block"> 三十里营地是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赛图拉镇的政府驻地(距皮山县城434公里),也是219国道(新藏公路)上标志性的地方,是新疆通往西藏的(219国道)主要交通要点,也是是通往边界地带的重要咽喉要塞,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检查站每天凌晨零点关闭,次日8点开放,只能住这里,还好漂亮能干的雨中丁香提前联系好了住宿,房间虽是活动板房确也卫生。</p> <p class="ql-block">  房间简陋也改变不了我们大展厨艺的传统美德,不过20分钟,一锅热辣的火锅就展现在眼前,大家泔酣畅淋漓地吃罢晚餐本打算扑克游戏,怎耐夜晚天寒地冻,只能各自回房休息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公元二0二四年十月四日 三十里营地 晴</b></p><p class="ql-block"> 凌晨八点,一片漆黑,三十里营房等着过检查站的车子已经排起了长龙。今天的行程计划是三十里营地—多玛—日土—狮泉河(阿里),里程:700km。三十里营地的日出是我见过最耀眼的日出,它是在你猝不及防的时候一下子跳出来直视着你,好像要穿透你的心灵,此时的你眼前一片黑暗,雄浑壮硕的高山也只剩下脊梁的轮廓,而回首却是金光闪耀,走过的路和翻过的山都变得清晰可见。仿佛在预示着未来的迷惘和过往的虚妄。</p><p class="ql-block"> 途经康西瓦烈士陵园,我们一行8人进入陵园向这些先烈们致敬,感恩他们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所做的一切,喀喇昆仑种不了玫瑰,确埋葬了父母最好的花朵。康西瓦烈士陵园位于昆仑山上,海拔4280米,是中国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园。为纪念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牺牲的烈士,1965年5月,新疆军地拨出专款,在康西瓦修建了烈士纪念碑,并为83名烈士立起墓碑,正式命名为“康西瓦烈士陵园”。此后,在该地区牺牲的边防军人相继安葬于康西瓦。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至2021年,共有112名烈士长眠在这里,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化作了共和国西部边关的巍巍山脉。2021年,康西瓦烈士陵园被命名为第四批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沿途翻越奇台达坂(5170米)、界山达板米(5347米)、松西达坂(5248米)和红土达坂(5380米)四个5千米以上的垭口后到达名声大噪的班公湖。班公湖又称错木昂拉红波,藏语意为“长脖子天鹅”,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鸟岛,位于阿里地区日土县城西北约12公里处,是中国日土县与克什米尔交界的原属于中国的内陆湖泊(根据1959年中印实际控制线,此湖还是属于中国控制的,我国不承认现在的实际控制线)。中印战争之后,印度控制了中国藏南地区,班公湖随之变成了“国际湖泊”,呈东西走向,长约15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最窄处仅5米。湖面海拔4240米,水深57米,流域面积为28714平方公里。班公湖为内陆湖,湖水东淡西咸,位于日土县境内为淡水,西部与克什米尔交界处为咸水。我们停车赏景的地方只见湖水碧蓝、清澈见底,成群的鱼在棕头鸥的脚下戏耍,远处山势陡峭,怪石嶙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公元二0二四年十月五日 狮泉河 晴</b></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此次藏地行的重头戏,狮泉河—塔尔钦,里程250KM。车程非常轻松,一路停车拍美景。</p> <p class="ql-block">  中午到了塔尔钦后我们决定转冈仁波齐的一行3人就在雨中丁香的陪同下匆匆赶到景区门口(因各种原因,决定转冈仁波齐的有我和阳光、洁冰),告别了丁香,我们踏上了藏民的朝圣之路--冈仁波齐转山之路。冈仁波齐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是冈底斯山的主峰,冈仁波齐海拔6656米,雪峰四壁对称,形如金字塔。冈仁波齐被西藏原始宗教苯教、藏传佛教、耆那教、印度教一致认定为世界中心,是众神聚会的香巴拉,素有“阿里之巅”的誉称,也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冈仁波齐的转山分为内转和外转两条转山线路,它是徒步者心中的经典线路。外转13圈才有资格去转内圈,所以,我们当然转的是外圈。</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都是磕着长头转山的朝圣者,朝圣者们以虔诚之姿,丈量着信仰的深度。在每一次的俯仰之间,感受着生命的厚重与神圣。我只是默默地看,偶尔心怀忐忑地拿出手机偷拍一张照片,唯恐亵渎他们圣洁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开始时我们还一路走一路拍一路聊,俨然一副转山老手的模样。在经幡广场过后偶遇一群土拨鼠主动来到我们身边讨食物,洁冰拿出随身带的面点分给它们,随之和它们互动了一阵才告别赶路,无以言表的开心久久回荡在山谷中,对前路惊喜的企盼不觉间成了我们前行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没参与转山的5位伙伴们也没闲着,她们盛妆出游了附近的玛旁庸措和拉昂措,在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翠波涟漪旁留下了自己的倩影。</p> <p class="ql-block">  尽管一路被一个又一个雄浑的巨峰所震撼,我们还是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了疲惫,终于在7个小时以后我们到达了预定目的地--芝热寺。这时,冈仁波齐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跳进了我们的视线,它离我们如此的近,仿佛扑面而至、触手可及。冈仁波齐的转山之路至此要从5200米的天葬台开始爬升翻越5640米的卓玛拉垭口,因天我们仨人都是第一次来,对之后自己体力的评估也不确定,最终我们选择从这里后撤,不再继续转第二天的路程。</p><p class="ql-block"> 在联系返程车子时意外出现了,由于车少人多,要排队,大概要4个小时以后才能轮到我们!这下可怎么办是好?眼见夜幕降临,气温骤然下降,可有得苦头吃了。冥冥之中似有神助,突然接到景区通知有一辆出去的车有3个空位,刚好可以把我们载出去,真是喜从天降。</p> <p class="ql-block">  回到住宿酒店,泡哥他们已经做出了一桌丰盛的晚餐等我们果腹,感激之余突觉今天需要感恩的人和事都挺多,那就借神山之灵感恩众生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公元二0二四年十月六日 塔尔钦 晴</b></p><p class="ql-block"> 一大早起来又是借酒店的厨房我们自己动手做早餐,告别了冈仁波齐我们直奔珠峰而去,今天的行程是塔尔钦—帕羊—仲巴—萨嘎—定日,里程:780km。</p><p class="ql-block"> 全程一如继往的翻越高山草甸,沿途是荒凉的原野与湿地、河流交织共存。这时,路边的一片沙漠就显得特别神奇,仲巴五彩沙漠位于日喀则市仲巴县,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北面,南面与尼泊尔王国接壤。这里气候干燥,年降雨量极少,而年蒸发量极大,导致沙漠的形成。在如此荒芜的旷野遇上这样神奇的景观,我当仁不让地摆弄起武林绝学,小姐姐们也放下了矜持,在沙丘上大秀拳脚,展示各种美姿。</p> <p class="ql-block">  萨嘎至定日的路上,突然远处一串延绵百里的雪山群映入眼帘,只可惜我的镜头不能装下如此长的雪山画卷。翻过4920米的突击拉山垭口,佩枯措和希夏邦玛峰突然就映入眼帘,安静的碧波衬着不远处冷峻神秘的雪山,宛如世外。</p> <p class="ql-block">  夕阳开始为远处高低交错的雪山染色,快看,珠峰!珠峰!虽然我们的器材没能准确捕捉到此时珠峰的神态,但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感受珠峰的存在,足以让我兴奋一阵子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公元二0二四年十月七日 定日 晴</b></p><p class="ql-block"> 早餐过后两车前往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打卡,经泡哥一众老驴友介绍后,我们一致决定不进公园(因为每人160元的门票也只能到珠峰大本营打个卡,意义不大),在公园门口打个卡即开始了今天的行程:定日—拉孜—日喀则—拉萨,全程501km。泡哥的车子水温老预警,一路走走停停就为补充发动机冷却液,本打算在日喀则修车的,因无配件,只能继续赶往拉萨,一路无别致的景色,只有充充往回赶的学生和上班族。</p> <p class="ql-block">  夜晚的布达拉宫呈现的是另一种惊艳,宛如舞台剧里的布景,又如一道壁画。人群通过安检沿广场方向行走,路旁都是绿植,不经意间,一个巨大的“夜景壁画”猛不丁地闪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有一种误入舞台中心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夜的黑与寂静阻挡不了嗑长头的朝圣者,围绕寺庙外的一道青石板路经无数磕长头的祈祷者们的身体摩擦,坚硬粗糙的岩石表面已经磨得如玉石般光亮平滑,它们见证着一代代男女信众用这种漫长又艰难的方式表达着自己最虔诚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公元二0二四年十月八日 拉萨 晴</b></p><p class="ql-block"> 今天无远行,一天的计划都在拉萨市内,一大早我们就来到布达拉宫排队参观。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由吐蕃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赞干布主持兴建于公元631年。其建造缘由存在两种主要说法:一种是为了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另一种则是作为迁都拉萨后的王宫。松赞干布和达赖喇嘛都被视为观音菩萨的化身,布达拉宫成为他们居住的地方,象征着神圣和权力。布达拉宫经历了多次重建和扩建,公元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重建了白宫,使得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罗布林卡是夏宫),成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布达拉宫不仅见证了藏族历史的变迁,也承载了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p><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藏族特色,其建筑群包括白宫和红宫两大系统。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施政和生活起居之所,红宫则是宗教活动场所和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供奉之地。布达拉宫占地总面积约3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有1267间房舍,是一个集宫殿、灵塔殿、佛殿、行政办公机构、僧官学校、僧舍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帅哥导游来至古都长安,学识可敬,思维慎密,在为我们讲解布达拉宫的历史演绎的同时不忘穿插长安史话。在导游的介绍下我了解到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更为神奇的是宫顶外围女儿墙竟然是木制的,全是烤串竹签大小的白玛草(一种灌木)经过浸泡染成紫红色后捆成数量相近的一捆一捆垒砌而成,富有强烈的装饰效果的同时千年不朽,而且具有避震作用!</p> <p class="ql-block">  虔诚的信徒面壁喃喃,不知这一瓦一木承载着她多少寄托?</p> <p class="ql-block">  中午大昭寺外的八廓街不仅属于虔诚的信徒,也属熙熙攘攘的旅人,在这种独特文化景象中的旅拍当然是小姐姐们必不可少的节目。我们住宿的酒店步行二十分钟就能到达大昭寺和八廓街,八廓街的中心是大昭寺,寺前两座巨大的白塔里燃着柏树枝,滚滚白烟冉冉升起,八廓街上人群川流不息,当地居民、衣着明显不同的外地和外国的旅人,阳光帅气的年轻喇嘛和目不斜视的年长喇嘛,所有这一切杂糅汇聚,形成一幅喧嚣却奇异的俗世漫卷。藏传佛教与平凡人生,宁静与喧哗,虚无与真实,都能在这里奇妙地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后,我们相约赶往拉萨市次角林观看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全剧分为五幕,时长约90分钟,采用三维仿真布景,讲述了1300年前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的历史故事,故事生动、人物鲜活、场景逼真。整剧综合运用大唐歌舞和西藏地区流传久远的藏舞、藏戏等艺术形式,以拉萨自然山水为背景,以人工舞台结合自然山川,以高科技手段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戏剧、音乐、舞蹈和现代舞美手段融为一炉,构成华美乐章。全剧以壮丽的场面、恢宏的气势、跌宕的情节震撼人心,以美妙的音乐、动人的故事、婉曲的情感扣人心弦,盛大恢宏的藏式群舞、原生态传统歌曲。锅庄舞、打阿嘎、藏戏,以及各种独具藏族特色的欢庆舞蹈,精彩纷呈,堪称一部藏文化的“活字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公元二0二四年十月九日 拉萨 晴</b></p><p class="ql-block"> 意犹未尽的泡哥早餐都顾不上吃就赶去拍摄布达拉宫的日出,可惜还是扫兴而归,带着些许遗憾上车出发。今天的里程计划是拉萨一林芝一鲁朗,里程490KM。</p><p class="ql-block"> 林芝至鲁朗1个小时经历了四季,到了山顶垭口竟是雨夹雪天气,过了色季拉山口,鲁朗林海便呈现在了眼前,只见远处山间云雾缭绕,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和松树组成。鲁朗海拔3700米,素有“林芝东大门”之称。鲁朗森林覆盖面积达80%以上,林下资源丰富,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到的时候青稞已经收割完了,但是留在地上的秸秆一片金黄,远处是片片云杉,再是一带远山,然后是蓝天中飘落着的几朵白云。木篱笆、木板屋和农牧民的村落星罗棋布,溪流蜿蜒,泉水潺潺,山间的云雾时聚时散,雪山、林海、田园勾画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在老黑的带领下,我们住进了村里的一家民宿,大家放下行旅后结伴出门,在村子里漫无目的地闲逛拍照,静静地享受着这仿佛定格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公元二0二四年十月十日 鲁朗 阴</b></p><p class="ql-block"> 早晨出门找早餐才发现整个山谷里除了我们外一切都在睡眠中,安静得你都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今天的行程计划是鲁朗小镇—波密—然乌—八宿—邦达,全程465公里。</p><p class="ql-block"> 离开鲁朗小镇,我们一路沿帕隆藏布逆流而行,途经米堆冰川、然乌湖。</p> <p class="ql-block">  车子过了怒江大桥就开始行走在充满传奇的72道拐路段,怒江72拐是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的八宿县境内,是川藏南线上的一段著名险路。</p><p class="ql-block"> 这段公路位于邦达镇至八宿县城之间,全长约12公里,起点海拔约为3100米,终点海拔为4618米,这条公路环境恶劣,气候无常,地质结构复杂,自然灾害频发。因此,它被专家称为“公路病害百科全书”,也是全国有名的“魔鬼路段”。</p> <p class="ql-block">  一路是转不完的弯、爬不完的坡和超不完的车,到达垭口打卡点俯视来路时天色已暗,手机打卡画质大打折扣,但是顾不了那么多了,总得留下点什么吧!</p> <p class="ql-block">  在海拔降至4100米左右时我们到达邦达镇,这是个一眼就看完的小镇,少许建筑环邦达广场沿国道三叉路口而建,各个方向的建筑不到百米即到镇集尽头。还好因为地处交通要塞,没费多少精力就确定了住宿,可惜晚餐只能各自弄点小吃了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公元二0二四年十月十一日 邦达 晴</b></p><p class="ql-block"> 出门没多久就开始行驶缓慢,今天的行程计划是邦达—左贡—芒康—德钦(飞来寺),全程460km。</p><p class="ql-block"> 左贡至芒康几乎全程修路,车子在颠簸中停停走走,两侧的滩涂上时有成片的耀眼的金黄向我们炫耀着极致的深秋,途中翻越了5130米的东达山垭口,这应该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个5千米级的垭口了。</p> <p class="ql-block">  芒康澜沧江大峡谷黄褐色的山石被大山挤出皱褶,一道道皱褶的脉络从山顶伸向山脚,山脚是滔滔江水,我正在为这种落差造成的气势惊叹之时,丁香指着远处山脊上的一道蜿蜒告诉我:“那条路就是我们徒步他念他翁的上山车路,车路的尽头既是徒步的起点,当年驾车走此路时开出了一身冷汗”。从她的语气中我完全能感受到山路之险要,尽管我现在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只见一根灰白的细线缠绕在远山之巅。</p> <p class="ql-block">  差不多用了12个小时终于抵达滇藏交界,至此,我们离开了那个天高地远的所在--西藏,我用二十天好奇探寻了一路,好像对它有些熟悉了,又好像更加陌生而神秘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