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广东最美国道G323---赏壮美景观,探寻西京古道

小样

<p class="ql-block">在广东有一条最美天路--G323国道,号称小川藏线,位于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至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区之间的阳山秤架至乳源段,全长80公里。途经高山峡谷,有广东峡天下、广东第一峰、龙潭角瀑布和乳源南水湖湿地公园等景点,被誉为广东的318。</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1日~22日秋分时节,我们自驾这条广东最美国道G323,探寻“上通三楚,下达百粤”,始建于东汉时期的“西京古道”。</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高规划的自驾路线:</p><p class="ql-block">花都广场-背岭镇-峡天下-秤架卧佛-善美康桥-龙潭角瀑布-西京古道腊岭段-南水水库-西京古道梯云岭段-通天萝-西京古道猴子岭段-观澜书院-返程。</p><p class="ql-block">背岭镇至南水水库是精华段。</p> <p class="ql-block">9月21日早上出发,行程1小时40分钟左右到达阳山背岭镇,镇上稍作休息,还在镇集市买了点山货。</p> <p class="ql-block">阳山的岭背镇至秤架段,有25公里左右,这段国道G323沿青莲水至秤架一路绝美的山水风光。自驾的好处是路上的好风景可以随时停下来观赏。</p> <p class="ql-block">山倒影在青莲水上的美景,猜下像什么?</p> <p class="ql-block">“峡天下”景区位于清远市阳山县岭背镇坑口村,由于赶时间没进去玩。如果有时间可以玩一下,景区还是不错的,去年曾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峡天下”玻璃吊桥,名叫天云渡,连接光明顶和缥缈峰两座山峰,天云渡玻璃吊桥单跨588米,悬空高差488米,是亚洲第一高空玻璃吊桥。</p> <p class="ql-block">“峡天下”景区前行不远,又出现了一处好美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经岭背镇到达秤架镇。秤架崇山峻岭,流水潺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拥有广东第一峰景区(天门、龙潭角等)、英明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天南第一村---瑶寨太平洞(千年红豆杉),善美康桥,秤架卧佛,古树公园、鼓韵水曲坝等丰富的旅游资源。</p> <p class="ql-block">沿着G323国道继续前行,寻找传说中的“卧佛奇观”。山路弯弯曲曲,不断盘旋向上,路上可以观赏到壮观的秤架—岭背大峡谷和云海!</p> <p class="ql-block">秤架卧佛奇观</p><p class="ql-block">是由秤架东岭山脉组成的一道景观,从远处观看就像一座睡着的佛,其山脉长10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观赏“卧佛奇观”的最佳地方就是观景台了,观景台位于秤架乡北侧的山腰上。今天天气不是很好,卧佛不是很清晰。</p><p class="ql-block">如果想观赏星空、云海、日出等景观,建议在观景台露营留宿一夜,运气好遇到好的天气可以看到云海涌动的“佛卧轻纱奇观”和日出时的“卧佛吐珠奇观”。</p><p class="ql-block">国庆期间来看到“卧佛吐珠”奇观的机会比较大。</p> <p class="ql-block">看完秤架卧佛,赶往“善美康桥”,在康桥的下游景色不错,海峰还在河中寻到两块好看的石头。</p><p class="ql-block">赖总说捡石要讲石缘的,好的石头在你面前,别人看得到你不一定看得到。</p><p class="ql-block">人与人相遇是缘分,人与石相遇也是缘分,人在寻找石头的同时,石头也在寻找人,只有有缘人才有可能相遇,无缘也只能错过。</p> <p class="ql-block">秤架瑶族乡</p><p class="ql-block">是清远市阳山县下辖乡,位于广东省西北部,阳山县东北部,距离阳山县城以北49千米。东面毗邻韶关市乳源县洛阳镇,西与连州市朝天镇接壤,南接阳山县黄坌镇、岭背镇、江英镇,北邻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莽山乡。</p> <p class="ql-block">善美康桥</p><p class="ql-block">又名‌风雨桥,位于清远市‌阳山县‌秤架瑶族乡英明村,横跨秤架河,依山傍水,独特的亭楼结构,全长88.8米,宽8米。</p> <p class="ql-block">“善美康桥”周边环境优美,是阳山著名的网红打卡点,吸引了大量游客。桥旁配套设施完善,还建了个民族公园,游客可以在此体验到瑶族和汉族的文化交流和地方特色物产。</p> <p class="ql-block">离开“善美康桥”时,不由想起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p><p class="ql-block">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p><p class="ql-block">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p><p class="ql-block">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p><p class="ql-block">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p><p class="ql-block">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p><p class="ql-block">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p> <p class="ql-block">在“秤架瑶族乡”附近的“陶江酒楼”吃过午饭后继续赶往下一站“龙潭角瀑布”。</p> <p class="ql-block">龙潭角瀑布</p><p class="ql-block">沿G323前行,路边可看到“龙潭角瀑布”,虽然规模不大,但水潭清澈见底,是玩水打卡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龙潭角瀑布”是G323的必经之处,也有不少自驾者停下来打卡。</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金黄稻田也是打卡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西京古道</p><p class="ql-block">始建于26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由桂阳太守卫飒倡导修筑,是古代岭南地区通往西京长安的必经之道。该路南起英德浛洸,经江湾、白竹、东坪、龙溪、梯云岭、大桥,白牛坪、开封桥、梅花、武阳司至湖南宜章,全程500余里,沿山就势铺设青石板为路面,并在途中修亭馆,建邮驿,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京路”,后人称为“西京古道”。</p> <p class="ql-block">乳源西京古道出县城南门,经大富桥上腊岭,到小梅关后折而走北,翻越县境西北部的崇山峻岭,到湖南的宜章,北上西京长安。</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变迁,现代公路取代了古代的石板路,遥遥2000多公里的古道,大部分路面已在建设中淹没、损毁。</p><p class="ql-block">乳源境内现存古道长度约70多公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存路段主要位于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东临必背镇,南毗邻五指山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北接乐昌市沙坪镇。</span>保存完好的石板路面约有12.5千米,是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现存年代最早、保存较为完整的古驿道,也是南粤古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乳源西京古道保存较好的有猴子岭段、五里桥段、梯云岭段、腊岭段、乌鹑岭段、石门坳段、大布坟头坳段。古建筑则有大觉禅寺、观音堂、文昌塔、文塔。古道沿途有许多历史遗迹,如观澜书院、古桥梁、古凉亭、古围楼、古碑刻、古民居等。</p> <p class="ql-block">西京古道“腊岭段”</p><p class="ql-block">在乳源腊岭顶风门亭遗址北面山坡,从金达坪至南水水库大坝公路边下至水库边,现存约1公里,保存有明清时期重修、青石板铺筑的路面和小梅关亭建筑。</p><p class="ql-block">由于中间部分被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南水水库淹没,把腊岭段截为两段,我们只能绕着水库边走到南水码头。</p> <p class="ql-block">据记载,水库古道是指被南水水库淹没湖的西京古道段落。水库蓄水之前,西京古道贯穿今库区南北:北接梯云岭,北边统称“龙溪”“梯下”。南至腊岭,南边称“南水”,长二十多公里。古道北行过小梅关,至燕口、马头连,有鹞婆形古亭、铁屎坪渡口、洋湴古亭,经郭家岭、枫树坪、石山下、龙溪公馆、上下塘背、八驳桥、龙颈、金盆神、太和林,过梯下桥上梯云岭。古道上,乡村、古亭、文昌阁、渡口和桥梁,驿馆以及坝子圩,长江圩、松树角圩,汤盆温泉、榔木桥温泉、海岱温泉等建筑和自然山水星罗棋布。</p> <p class="ql-block">夕照洲头大富桥,</p><p class="ql-block">腊岭夏寒路迢迢。</p><p class="ql-block">梯云通济猴岭险,</p><p class="ql-block">仙迹梅花舞今朝。</p><p class="ql-block">西京古道途经乳源县城后,沿大富桥上,攀越腊岭、梯云岭,过通济桥后再攀猴子岭通梅花出宜章。</p> <p class="ql-block">由于今天天气闷热,路面湿滑,不是很好走,走到湖边时还下了一场大雨,还好湖边有一座亭子,正好休息了一会等雨停了再走。</p> <p class="ql-block">古道悠悠两千年,</p><p class="ql-block">岭南一脉接中原。</p><p class="ql-block">先人开僻古今路,</p><p class="ql-block">东风骏马奋扬鞭。</p><p class="ql-block">强哥诗兴大发,用粤语读出了这首诗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小梅关亭</p><p class="ql-block">昔日的西京古道上有“五里一亭,十里一驿”之说。凉亭是让长途跋涉的行者纳凉避寒或歇脚避雨的地方,凉亭还具备“驿站”的功能,以前多数凉茶旁边都有“茶亭”或小的客栈之类。</p><p class="ql-block">“小梅关亭”作为古驿道上的一处重要建筑,为过往的行人提供了休息和避雨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古道美,最美的还是古道上那一座座由大块青石砌成的古道风雨亭。</p> <p class="ql-block">水库对面这山像不像“睡美人”?</p> <p class="ql-block">南水水库的水很清绿,风景也不错!</p> <p class="ql-block">走了大约一个小时走到南水码头,这码头离古道入口的地方还有几公里,还好帅妈开车来码头入口处接我们,否则走回来还要花不少时间。</p> <p class="ql-block">我们回到入口的地方再走国道的另一侧,沿着山上走不远到达“风门亭”就折返。</p> <p class="ql-block">风门亭遗址</p><p class="ql-block">风门亭,又名“风门关”“风门穿”“风门川”,位于腊岭之巅今乳源县城至南水大坝公路至高点北面40多米的山坳坳口。清代重修,西京古道从亭中通过。</p><p class="ql-block">风门亭建筑形式为拱圆形,用石砖垒筑,20世纪70年代被毁。清康熙二年(1663年)《乳源县志》载:“风门山,县西十五,两山夹峙,一径中通,古西京路。”风门关是乳源古八景之一的“腊岭夏寒”之处所,风门亭于2019年西京古道修护中重建。</p> <p class="ql-block">有建亭碑记载:西京古道是古代乳源的交通要道,无论昼夜寒暑,一年四季,来往客商不绝于路,且路途之中又无歇息之所,来往者常叹“过春雨之淋漓,遭夏日之熏蒸,逢秋露之凄凉,受冬霜之觱烈”之苦。</p> <p class="ql-block">路过南水湖湿地公园,广东第三大人工湖,打卡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运气不好,看不到日落。</p> <p class="ql-block">晚上在大桥镇入口的“岭南酒店”吃饭、住宿,店里的本地鸡煲还不错。</p><p class="ql-block">酒店老板说这附近有温泉泡,介绍我们去可以优惠,由于喝了酒泡温泉不好,只好作罢。</p> <p class="ql-block">9月22日,早上吃过店老板准备的早餐,继续探讨西京古道梯云岭段和猴子岭段。</p> <p class="ql-block">西京古道“梯云岭段”</p><p class="ql-block">在乳源大桥镇石角塘村南、东坪镇梯下村附近,蜿蜒于大山深处,<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存约3干米</span>。沿途保存有东汉时期“凿山通道”从原山体开凿的路面遗迹、云梯石级以及明确铺筑的青石板路面;有公馆遗址(水井)、邮亭遗址、茶亭遗址,有芦竹石桥、无祀石碑,半山有拱式石亭和云梯祠。凉亭内和云梯祠分别有建亭、修路、建祠碑刻,云梯石级路边石崖上,有三处摩崖石刻残碑遗迹,梯云岭南约1千米是朱德元帅祖居地朱家陇村遗址。</p><p class="ql-block">据传,朱氏始祖朱聪、朱万父子,于明成化年间自闽迁粤。在乳源县龙溪枫树坪、梯下朱家陇定居200多年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朱仕耀携带家眷沿着西京古道北上,经湖南、湖北移居四川的。今四川仪陇县的客家人也多半是来自粤北韶关地区。</p> <p class="ql-block">走在千年古道上,可以深刻感受“古道西风瘦马”,“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古道风韵。</p> <p class="ql-block">梯云岭亭</p><p class="ql-block">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为拱券结构、亭顶覆土的桥式亭,面宽5米,进深7.5米,内部高4米,两端开拱券门,门宽2米、高3米,亭内用青石板镶铺,四边摆放条石,供路人休息小坐和遮风避雨。</p> <p class="ql-block">通天箩‌</p><p class="ql-block">位于‌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大坪乡新谷村,是一个极为罕见的完全封闭的下降洞穴,深度近100米,洞口直径73米,底部最大直径140多米,号称“‌中华第一洞”。‌</p><p class="ql-block">通天箩的名称来源于其形状,整个洞穴四壁呈倒立梯形,形似一个肚大口小的巨大农家所用谷箩。</p> <p class="ql-block">通天萝这个景点可玩性不高,也就一个山坑,虽然高空航拍的照片挺好看的,算是到此一游吧。</p><p class="ql-block">这是网上的航拍天坑照片。</p> <p class="ql-block">离开“通天萝”赶往西京古道猴子岭段,路过“三阳仙”山顶观景台,这里风大雾也大,犹如一个大风口,上去感觉挺冷,赖总还来了一段“八段锦”。由于这里海拔高,也是冬天看雪和冰挂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听酒店老板介绍大桥镇附近有一个“三阳仙洞”,洞内还有一个庙,历史悠久,赶时间没有去。</p> <p class="ql-block">西京古道“猴子岭段”</p><p class="ql-block">位于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溪子背,全长2.5公里,隐于山岭之中,为乳源路段最为崎岖险峻且保存完好的一段。因其山形如猴子额头,附近红云镇人称其为猴子岭。</p><p class="ql-block">由于岁月久远,青石板路面的残损情况不一,部分石板风化、断裂或移位。沿路所存文物不多,包括心韩亭、两处石碑和两座石桥。</p> <p class="ql-block">西京古道在历史上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原与岭南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它也曾是进贡岭南佳果的必经之路,唐玄宗为博得杨贵妃欢心,穿越西京古道,不惜人力物力、千里迢迢地从岭南运来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人韩愈因进谏而被贬潮州,途径西京古道乳源段时风雪弥天。如今,西京古道上还保留了纪念韩愈的“心韩亭”、“仰止亭”、“蓝关亭”,以及韩文公衣冠石冢、韩文公祠等。</p> <p class="ql-block">天顶红云古蓝关,三月寒流雪拥关。</p><p class="ql-block">心韩仰止文公路,名贤芳迹勒青山。</p><p class="ql-block">大桥镇红云(白牛坪)的天顶壳古有蓝关亭,相传韩愈被贬潮州,路经此地时已是农历三月,但依然冰天雪地,故有“雪拥蓝关”之说。</p> <p class="ql-block">猴子岭段是我们走的三段古道最难走的了,虽然路面大部分保留完整,但因缺乏保护和管理,大部分古道都被荒草掩没,行走十分困难。</p><p class="ql-block">为了寻找“心韩亭”,我们沿着山路,在草丛中艰难前行。因为古道没有路牌,走了很长时间也没发现“心韩亭”,真是越走越心寒啊,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快要绝望时,终于看到了心韩亭,总算没白走。</p> <p class="ql-block">心韩亭</p><p class="ql-block">坐落在猴子岭巅,“心韩”之名即“崇韩”之意,源于旧传唐大诗人韩愈三下广东,曾经走过西京古道,自古天顶壳有蓝关亭,白牛坪有文公墓、文公路、文公山,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建有韩文公祠。心韩亭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罗正璠捐资修建,正东南、西北向,面宽4.1米,进深7.2米,通高4.3米,墙用条石干砌,山墙是叠落三级的马头墙,顶置葫芦饰,两边门额阴刻“心韩亭”三字。凉亭建成之后亭边建有茶亭,亭内今存建亭、施茶等石碑。</p> <p class="ql-block">观澜书院</p><p class="ql-block">坐落在大桥河畔,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由大桥许氏十四世列贡生许景发出资兴建,是乳源迄今保存较完好的一间古书院。因书院坐北朝南,“一山两向”门偏西南,一览波澜起伏的大桥河水,故名“观澜”。</p><p class="ql-block">书院占地 1000平方米,砖木结构的悬山顶两层楼房。一进拱秀门,寓意“拱卫家乡秀丽河山,孕育德才兼备优秀人才”。拱秀门楼内为紫微门,借喻紫微星“斗数之王”,象征“求知,厚德,自爱”。二进观澜门,三进明德堂,四进资深堂。书院建成后,罗集全村子弟入洋读书,历代人才辈出。至民国初,秀才、举人、国学生、大学生共150余人。</p> <p class="ql-block">见到观澜书院的斜开的门,想起镇远古镇傅家大院的“歪门斜道”。这种设计可能是出于风水布局的考虑,以期望给书院带来好运和智慧。又因为观澜书院坐北向南,但其门偏西南,这种设计也可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与前方的大桥河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观澜书院”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中餐还是在大桥镇住宿的地方吃鸡煲,中餐后返程,结束了本次粤北之旅。</p><p class="ql-block">粤北地区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度探讨旅游的好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