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记忆】人生中难忘的一段插曲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1966年夏,我在本公社的潘田中学读完了初中,并被三十公里外的丰良高中录取。当时因文革搞停课闹革命,我去丰良中学只住了一周,接着参加完徒步串连后就留在家乡务农了。</b></p> <p class="ql-block"><b>  留家乡务农,其实也是我当时最强烈的愿望。缘由是,一、家境穷困,继续就学父母负担大;二、受董加耕放弃读大,立志务农先进典型的深刻影响,决心要做一个新式农民;三、伟大领袖毛主席说了:“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 思想很单纯的我当时决心一下,就怀揣着美好的愿景,投入到了生产队的集体生产活动中,并立志要以董加耕为榜样,日后与乡亲们一起用智慧和勤劳改变山村贫穷落后的面貌。</b></p> <p class="ql-block"><b>  我进入务农角色后,在接下来的繁忙的生产劳动中,我放下学生的儒弱架子主动找苦吃,挑重活脏活干,并于劳动实践中认真向生产队的老农学习请教。虚心使人进步。我在短时间内很快掌握了整地、打秧、施肥、收割、凉晒等耕作技能。我的积极表现和劳动进步被人们看在眼里,受到了大家的赞许,得到了生产队干部的肯定。生产队长和钳叔认为我学历高有文化,暗里有意要把我培养成社员骨干和日后的接班人,事事给予我关心和支持。</b></p> <p class="ql-block"><b>  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加强锻炼自己充实自己,我除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外,主动担任生产队文化室的辅导员。在公社举办的毛泽东思想宣传员培训班上我认真学习,掌握要领。于冬季脑膜炎爆发期间,我勇敢请缨担任队里的卫生管理员,负责生产队公共场所的日常打扫,负责早晚向社员们的喉咙里喷射防疫雾剂。对于队长和社员们给予的信任,我不断把它化作进步的动力,努力去鞭策和塑造自己。</b></p> <p class="ql-block"><b>  光阴匆匆,转眼就过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时间的集体生产队活动中,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既增强了体质,又磨砺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并加深了与父老乡亲们的真挚感情。而这一段虽短暂却珍贵的人生插曲为我日后加入军旅,绽放青春年华,完成艰苦的军事训练和繁重的执勤战备任务打下了基础,积聚了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1967年冬,新的一次征兵工作开始,大队把我报上了名,最终我通过了体检和政审。在参军踏上征途的那一刻,面对一众乡亲,面对生产队老队长,面对屋前绿油油充满希望的田野,还有那墙边熟悉的农具,我的双眼含满了感激和难舍的泪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