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如今已经成为二年级小学生的王悠悠同学,妈妈每周都能被班主任老师谈话,就连外出学习不在家也没能打破这种局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问题的表现:</span></p><p class="ql-block">1.上课时常不能做到认真听讲,小动作多。</p><p class="ql-block">2.纪律观念散漫,上课进班不及时,上课对于老师指令回应不及时,不照做。</p><p class="ql-block">3.最近这段时间对于老师的管教充耳不闻,不服气。</p> <p class="ql-block"> 最近读了一本《野性养育》,是来自两位心理治疗师[美]斯蒂芬·詹姆斯(Stephen James)和[美]戴维·托马斯(David Thomas)的著作。这是一本有关男孩养育的宝典。</p> <p class="ql-block"> 书中提及男孩成长的五个阶段,分别是一、好奇宝宝:探索者阶段(2~4岁)</p><p class="ql-block">二、 爱心爆棚:爱人者阶段(5~8岁)</p><p class="ql-block">三、从男孩到少年:独立者阶段(9~12岁)</p><p class="ql-block">四、穿越成长迷茫:徘徊者阶段(13~17岁)</p><p class="ql-block">五、长大成人:战斗者阶段(18~22岁) 当然结合实际,我重点关注的是第二阶段。</p> <p class="ql-block"> 我家大儿长得五大三粗的,却总是怕黑,怕狗,跟他的外形极其不符,甚至有时我会臆断为他是装的,可是这本书却告诉我,这个阶段的男孩对黑暗、声音、动物、陌生的狗、陌生的人的恐惧会与日俱增<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是因为这个阶段的男孩的情绪</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敏感度的提升造成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找到了权威的解释便不再困惑于此。</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学校的规则对于男孩的发展并不十分友好,它不符合男孩发展的节律。四十分钟一堂课,在不同的科目间快速地切换,需要男孩在三四十分钟内保持高度专注,休息十分钟,切换到另一个项目学习,又保持高度专注,这对男孩来说很难做到。</span></p> <p class="ql-block"> 所以在一年级的时候,我告诉他,你可以慢一点,没关系,爸爸妈妈知道你上课不是那么专心,想讲话,很好动,这是你的天性,没关系,你慢一点,慢慢跟上,只要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就可以了。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其实此刻的慢就是快。</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讲规矩,守规范”我们家长和老师经常说的,“无规矩不能成方圆”,确实如此,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父母的语言。<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者说:指正错误不是贬低或者人身攻击,</span>千万别说“我无法再相信你了,你很自私”;<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指正错误不是上纲上线</span>,别说“我到底要跟你说几次你才明白”或“每次我跟你说话你都不听”又或“我真不相信你竟然敢么做”<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指出错误也不是唠叨,</span>别说“天哪,真是服了你了,你能不能……”。</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对于男孩来说是一种摧残,男孩是不接受的,甚至是左耳进右耳出。</span></p><p class="ql-block"> 作者建议采纳迈克尔·古里安的“两遍法则”,非常简单。他说,一个男孩,当你把一个要求说两遍的时候,他大概率会照做,如果再多,可能对于一个男孩来说就没用了。<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两遍法则</span>,一个要求说两遍,不要啰嗦。</p> <p class="ql-block"> 当我感到焦虑,迷茫和无助的时候正是读书的好时候,因为可以让我平静下来,带给我一些思考,启发我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