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之——安徽霍山:大别山腹地的国营淮河机械厂

我的微信

<p class="ql-block">原创 历史搬运工</p> <p data-track="1">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周边局势异常严峻,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苏军最多的时候在中苏、中蒙边境地区派驻54个师,近百万大军,我国北部边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1962年中印发生战争,虽然我们取得了胜利,但双方的军事对峙和边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1964年美国对越南北部发起大规模轰炸,战火燃到我们的南大门,美国还曾计划对我们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以阻止中国成为拥核国家。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1964年毛主席提出了“三线建设”的伟大决策。</h3></br><h3> <h3>三线是根据我国的地理环境划分的,一线是边疆和沿海地区,三线是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鄂西、湘西、晋西、豫西等十三个省市和地区,二线是一线和三线中间的区域。当时我国的的主要工业集中在东北工业基地、东部沿海的一线、二线地区,这些地区的工业过于集中,一旦发生战争,工业将面临瘫痪的危险,为此要改变工业布局,将一线、二线的重点企业搬迁到西部三线,同时在西部加大建设力度,力争将西部三线打造成为我国的战略大后方,这就是大三线建设。另外毛主席在1964年6月8日提出:“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备战”,每个省都要有一线、二线、三线,加强省属小三线建设,为可能爆发的战争做积极的备战,战时,每个省都可以独立作战。<br></br></h3></br><h3> <h3>安徽境内主要以小三线建设为主,当时一大批上海、江苏的骨干企业整体搬迁或部分搬迁到皖西大别山区。霍山地处大别山腹地,其境内千米以上的山峰达到47座,山脉巍峨盘陀,横亘绵长,大部分山脉都是呈现树枝状分布,独特的地理环境非常符合“靠山、隐蔽、分散”的三线建设要求,因此霍山成为安徽重点三线建设区域,国营淮河机械厂就诞生于那个火热的、特殊的年代。<br></br></h3></br><h3> <h3>安徽小三线分布图</h3></br><p data-track="4">国营淮河机械厂位于安徽省六安专区霍山县真龙地公社(今六安市与儿街区真龙地乡),1967年11月15日破土动工,军工代号9346,主要任务是生产56-1式7.62轻机枪,设计规模为每年生产2500挺机枪。淮河机械厂是由苏州农业机械厂援建的,其主要的干部和骨干职工均来自苏州农业机械厂。</h3></br><h3> <h3>淮河机械厂旧址</h3></br><p data-track="5">1969年3月,中苏在珍宝岛爆发冲突,两国一度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我国的三线建设也进一步升级,当时淮河机械厂尚未建成,但职工们本着“先生产、后生活”、“边建设、边生产”的原则,1969年6月,援建职工、机械设备在厂房还没有建成的情况下就火速进山,成功试制出第一挺56-1式7.62毫米轻机枪。</h3></br><h3> <h3>56-1式7.62毫米轻机枪</h3></br><p data-track="6">1970年8月,国营淮河机械厂的基础建设竣工,同年生产出的500挺56-1式7.62毫米轻机枪经过检验合格后开始进行批量生产。56-1式7.62毫米轻机枪是56式7.62毫米轻机枪的改进型,性能可靠、稳定,很多三线军工企业都曾大量生产,1974年开始,淮河机械厂连续多年都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年生产在3000多挺。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国营淮河机械厂成为定点生产企业,当年的产能达到峰值4220挺,有效支援了南疆战场。</h3></br><h3> <h3>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56-1轻机枪</h3></br><p data-track="7">整个七十年代,对于国营淮河机械厂是辉煌的,10年间,淮河厂共生产了35343挺56-1式7.62毫米轻机枪,对外军援、南疆战场、民兵手中都曾出现过淮河厂产的56轻的身影。当时淮河机械厂厂区建设也是很完善的,建设职工宿舍、招待所、职工俱乐部、子弟学校、灯光球场、职工食堂等,食堂的大厨有两位来自江苏,可以满足苏州支援职工的口味需求,子弟学校的老师大多来自各大院校的支教,因此淮河厂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出了名的好。</h3></br><h3> <h3>职工大礼堂</h3></br><h3> <h3>职工宿舍</h3></br><p data-track="11">1980年,国际形势好转,我国在这一年结束三线建设,国家对三线军工企业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民养军、军品优先”的十六字方针,国营淮河机械厂凭借军工的经验和优势,转向纺织机械的研发和生产,先后研发出21K-201型超净工作台、Z113B型提花圆机、灯芯弹力罗纹机等产品,1985年时,全厂拥有职工1277人,各种设备800余台,转型虽然艰难,但还是很成功的。</h3></br><h3> <h3>90年代初,国营淮河机械厂为了更好的发展,离开了大山,搬迁到蚌埠市,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淮河机械厂搬走后,厂房移交给地方,如今的老厂房大部分都在,这些具有时代感的建筑依然矗立于大山之中,多少军工人曾在这里挥洒青春的汗水,他们把芳华留在了深山,有了他们的付出,换来了山河无恙,岁月静好。<br></br></h3></br><h3> <h3>职工宿舍</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JQq-KP2ZaVrbjXW0TzvnB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