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巅的风

涂壁和尚(玉林)

<p class="ql-block">  10月25日,在石鼓阁广场参加过“让世界看见秦岭”文化启动活动后,作为“寻脉·秦岭”书画摄影创作采风团的一员,登上了见证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最高分水岭——秦岭太白山。这个采风团由陕西官方和网媒组织,成员有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行舟、陕西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杰、原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石瑞芳、陕西省各界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谭卫平、陕西省金融美术家协会主席舒宏昌、西北大学书画院院长赵居阳、宝鸡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郑玉林、西安国际港务区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兀西军、西安金领书画院院长陈百忍及中国网《生态中国》记者等十余人。</p> <p class="ql-block">  对我来说,曾登过太白山N次,这次的特别在于她那诱人的活动主题。太白山顶峰海拔3771米,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也是中国大陆东部的第一高峰,并以其高寒、奇险、富饶、秀丽而闻名于世。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珍稀植物也是品种繁多,太白山因此成为国内外多种学科考察研究和教学实习的主要基地。“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上山的途中风和日丽,随行的景区工作人员不间断的讲着与太白山有关的古诗词和名人趣事,自豪卖力的把太白山做了详尽介绍。</p> <p class="ql-block">  “一天经四季。”作为宝鸡人,太白山的神秘莫测我早有耳闻。这次活动的执行组织策划人兰总提前约了成员们的身份证,买了保险,以防不测,并一再提醒着大家要注意保暖和安全。</p> <p class="ql-block">  但情况确实出乎意料,盘山弯道一直处于螺旋上升的状态,一环紧套一环,开车的师傅虽说具有相当的行驶盘山道经验,而丰田中巴车对这高海拔的山路马力显然不太适应,自然让人们绷紧了心。当我们乘缆车一路攀升,大家先是俯仰观览奇险的峰峦山涧,乐此不疲的拍摄独特的地貌变化,行至索道中部,耳边顿时朔风劲吹,林涛呼啸,缆车随之在空中剧烈的左右摇晃起来,人们神情紧张,有些人开始明显感觉到了眩晕和不适。从海拔2000多米的缆车站起身,到达3500多米“天圆地方”处落脚,气候迥然不同,将近20多分钟的行程,明显感觉到越上气温越低。好不容易下得缆车,缆车站已经风吼雾霭,又闻捷足者不时惊呼,原来山顶上更是大雾弥漫,狂风呼啸,能见度不足十米,我畏首缩项,扶栏而行,脑子里荡起了王维“青霭入看无”那句诗。</p> <p class="ql-block">  拾阶而上时,大家身体随风摇摆,眼见有几位先生的帽子瞬间被风刮得不见影讯,我不小心人被一股飓风打了个趔趄。此刻,只见所有人都似乎在抓紧栏杆,攀援而上,其中几位先生手牵着手,感觉整个人有被大风掀起来的样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前行若无山”</span>这就是太白山瞬间多变的气象,出乎意料的极端天气,导致了此次登山采风活动无法继续,景区管理人员也催促我们当即撤离,以避风险。</p> <p class="ql-block">  晚餐时,大家颇有感触的说,今天在太白山顶上,虽没有看到蓝蓝的天,淡悠悠的云海奇观,也没有来得及感受第四纪冰川活动所雕琢的地貌形态和冰蚀断层呈现出壮观的冲沟和峡谷,但是留给人的印象深刻,经历也够震撼人心的。有人开玩笑的说,这才是真正的采风,采到了秦岭山巅最紧、最狂、最冷的风……</p> 掠影几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