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书屋中的小评论

刘恩元

<p class="ql-block">听、看"雪的遐思"</p><p class="ql-block">经过配乐朗诵和插图点缀的知月的"雪的遐思",如锦上添花。更具散文之魅力。听读多遍方始有浅显的理解,现略述如下:</p><p class="ql-block">两个关键的词,“冲动"和“抑郁”总领全文。“冲动”共出现两次,即想下楼看雪的“冲动”和雪中漫步想写雪的“冲动”,这是全文的行文线索。</p><p class="ql-block">"抑郁"也有两次即"抑郁的我忽然有了看雪的冲动"(只在朗诵文里)和回家后"抑郁的心情已悄然散去"这是作者的感情线索。</p><p class="ql-block">一,全文处处写雪,且层次分明,步步扩大深入。即,看雪__忆雪__评文人写雪。看雪;对尚东庭的雪写的自然、朴实、细腻,如在眼前。最后用"所有景致都似雪雕般的凝固了"加以总结。此句极为形象生动,且能概括全景的总体特点。</p><p class="ql-block">忆雪(也是写雪);1,写黑龙江的雪,实际是写雪中青春岁月的艰苦生活。2,写北京的多地方的雪(都是作者亲临之地)及其特点。其中"故宫_紫禁城"和"北京_北平"其含义又是否在赞扬古都雪中之美呢?(把不准)。评文人写雪;1,批评常规一般的写法和用词,赞美大先生对写雪的独特笔法和不足。2,评文人用写雪鸣个人和社会之不平及其悲伤的结果,指出这是古今文人都有的"书生气",3,结尾和开头写雪呼应"说到底雪就是雪…"以此收拢结束全文。</p><p class="ql-block">二,感情线索隐于文中,以两个"抑郁"为呼应时隐时现的表达自己的感情。</p><p class="ql-block">开头的第一个"抑郁"促使我有看雪的冲动,说明长时期以来作者的心情一直是不好的,不写原因,这是伏笔。结尾前说回到家中"抑郁"的心情悄然散去,原因也没有直说,这只能从前后行文里找。我想黑龙江雪中的遭遇是作者终生难忘的,其根本原因并不在雪,只是借雪一吐为快是其一。写北京的雪突出其美和神圣,但美中也有"不忍目睹"的一面。这是在写雪,也是在写人:"都深藏着北漂人30年的风雨故事",这点睛之笔可使读者想到成功的北漂人光鲜背后的不为人知的艰难困苦,我忽然想到知月和连堃不也是成功北漂人群中的一家吗…。</p><p class="ql-block">"雪是填充一切不平的",从把这句话作为名句写到19岁的日记里,到古稀之年对这句话的重新认识,这里蕴含着作者几十年的心理变化历程。从"或许是自己那时家境艰难,内心期望社会公平",到现在不公平的现实反倒更加严重,这些靠大雪是填不平的。古今爱国文人的遭遇更加令人同情,正如陆游的"忧国孤臣泪,平胡壮士心",所有这些只不过是一种幼稚的憧憬罢了。我们班这个群是忧国忧民的,知月便是其中的一员。但我们作为"力不从于胆"的小人物,只能"逢人空泪垂",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而已,不必要去钻死胡同。想到此,"抑郁的心情已悄然散去 ",所以最后醒悟的说"雪就是雪,冬日里雪装饰了严冬……",作为全文的结尾也就水到渠成。</p><p class="ql-block">2020年1月2日</p> <p class="ql-block">知我者恩元也,谢谢你的评说,写雪时激情犹在一气呵成,是个纪念,所以自珍。现在是提笔忘字,不能成篇了。</p> <p class="ql-block">恩元的日记显示了极强的记叙能力,原来作评中显现的雄辩力。说明恩元写作功底很深厚。十分刻苦要强。好样的!</p> <p class="ql-block">恩元将他半个多世纪的一篇日记抄录给大家看,非常难得,也是非常宝贵的一段人生经历的再现,特别是五一节参加民兵w越野赛,意义非凡,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竟然带病参赛,并知难而进取得了不错的名次,堪称真英雄!也可以说,他是从小到大都一而贯之地葆有坚韧不拔的性格更加令人钦佩、令人赞叹,这种精神值得我等学习、致敬![玫瑰][玫瑰][玫瑰][强][强][强]</p> <p class="ql-block">田学长的散文散章联想丰富,激情飞扬,含义深刻,一般难以真正理解其高深含义。我把陈师兄的美评转发到此,和田师兄的美篇并列。因为田陈二位师兄的心灵相通,思绪相连,相辅相成,一尘师兄的评解更加精炼,且富有启发性。二者并读可以加深我们对散文散章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p> <p class="ql-block">乜也的《变》所涉之事,我们这一代人都经历过。过去常说一句话……糊弄…。《变》像一独幕剧,把许多纠葛和相声中的“包袱"都集中起来,环环相扣一一抖开。主旨言说的是“糊弄"。好!</p> <p class="ql-block">读乜也的《误会》之五</p><p class="ql-block">本章以对同一官员两种不同的看法为对比,为下文埋下多处优美和悬念,为精彩的下文做好铺垫。其内容相当真实,因而有很好的现实社会意义。</p><p class="ql-block">23.1.8.</p> <p class="ql-block">附议知月的建议。</p><p class="ql-block">我想,乜也的这篇小小说《乞丐》确系形小神不小,短短数百字的字里行间却隐含着众多的伏笔和故事的影子,倘若将它们个个展开的话,定会故事出彩,引人入胜!实在是令人期待啊![玫瑰][烟花][强]</p> <p class="ql-block">读乜也的小小说《乞丐》到结尾,我的眼睛湿润了。因为文中抗美援朝老战士晚年的生活太凄凉太悲惨,而现实的医院太腐败太残忍。</p><p class="ql-block">小说运用巧合、对比、反衬等手法塑造了抗美援朝的两位老战士,没有正面出场的父亲和正面出场捡剩饭的老战士。通过两个完全相同的茶缸串联起来,即简忆了他们共同经历的上甘岭战役的惨烈,又简写了他们回国后的不同遭遇。父亲还算正常,而那位老战士却因当过战俘而被开除党籍军籍……晚年为省钱给老伴治病竟到饭店里收剩饭剩菜,而“我”这个医生为创收做了不该做的许多“治疗”。这些都是现实社会发生的真实事情。两位老人都同样珍惜那个写着“最可爱的人”的搪瓷缸。这是他们共同的纪念和永不褪色的感情的标志,而这个茶缸当时就端在老人的手里,这是多大的讽刺啊!对此读者会有何感想。所以小说结尾我竟歇斯底里的呐喊起来:“乞丐!到底谁是乞丐,是他们还是我们?!我们除了钱,还剩下什么了?!”这样的结尾振聋发聩,让我们泪奔的同时陷入无限的沉思。</p><p class="ql-block">此文文小意深是匕首,是小小说,又似杂文,确是好作品!</p> <p class="ql-block">连续读革成小说《夜光曲》1到3,忽然觉得这是一篇有浓厚散文味道的小说,或叫散文体的小说吧,当然这只是读前三回的片面感觉。因为在人物情节具备的同时,有很大篇幅景物描写。特别是写深夜月光下各种奇怪的绿色和五颜六色的花朵,远处城堡一样的森林和鸟的啼鸣构成一幅立体画,画中突然传来小提琴优美的月光曲。而这些景色都和主人公心理变化交织在一起相互映衬读起来就是一种艺术享受,且行文清晰语言简练有诗化的倾向,可读性强。</p> <p class="ql-block">革成丶化霄丶乜也,都是写小说的成手,你们的生活积累很丰饶,有打动人心的故事,有属于自己“这一个”的细节,叙述语言丶描摹语言丶对话语言都掌控得很地道。你们的作品让人读起来很顺畅,很吸引人。你们每个人的风格笔调不同。应该说各有千秋。革成老道,化霄细腻,乜也写真官,更需胆识,有识人之术。</p> <p class="ql-block">化霄兄和革成的小说都是现实主义,真实可信,感人至深。</p> <p class="ql-block">恩元的农场八记是老五届坎坷人生艰难跋涉的缩影,也许恩元在学校名不见经传,但后来的种种境遇证明了他的优秀,,恩元文中所表现的韧性与担当,也是我欣赏的品质。我们都有过下乡的经历,我自己就写过当年的西格木山村,总觉得受了很大委屈,其恨难消。其实我在那里不过是两年而已。而元元,在云山农场,经历打水泥晒场,放炮采石,跑火烧麦,当农工做苦力的岁月,有生之艰难 有与死神的擦肩;即使后来当上了老师,还要砍柴,种菜,养猪。身在茅舍,北大荒的风雪吞噬了他人生最美好的十七载春秋,但在他回忆这一段生活的字里行间,没有过畏缩,也没有过抱怨。对待自己的遭遇,他选择承受,无论担当哪一个角色,他都会做到最好。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的品质,我们这些四零后的大学生中,被生活击倒一蹶不振的也不乏其人,相比之下,恩元身体病残,但精神世界却是健全而富有内涵的。 恩元这样的人,有的是激情,有的是执著一念的忠诚,你让他种地,他就好好种地;你让他做工,他就努力做工;他养的猪会比别人好,他的菜地会比别人繁盛,他编织的篱笆墙,会比别人的美观耐用。他没有文人怀才不遇的颓唐,没有逆境的自暴自弃,并不是他没有思想,相反,几乎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有痛定思痛的反思,都有对教育对民族前途的焦虑,不过他不张扬不偏激,在无奈的困境中,能保持一份文弱书生的冷静,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我看他对城建、对土地、对森林环保的建言,可谓是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他的这种执着如怨鬼的精神不正是几万 40 后 大学生的守望吗。&nbsp;</p> <p class="ql-block">老姚的“读〈黄(永玉)札记〉”作为一篇对黄老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的全面大评,不仅按小说的要素对书中主人公张序子(也可说是作者自己)作了全面详细的深入评论,使主人公的形象鲜明的立在了我的眼前,同时也使对黄老几乎一无所知的我对黄老有了较为全面概括的了解很难得。如果说黄老先生是我们民族的艺术瑰宝,文学艺术几乎集一身的奇才人物,那么我们酷爱黄老先生的老姚可以说是老先生忠实的弟子和朋友,除了和老先生有心灵上的许多灵犀相通外,在文学艺术上在各项工作中也可以说是一个全面手,也是我们书屋的拔尖人才所以我要为老姚的大评,为他的大半生的成绩点个大赞!</p><p class="ql-block">2023.12.16</p> <p class="ql-block">一尘师兄仅用95个字,就对洋洋30万言的“文选”内容做了高度的概括和赞美,同时也对“书屋”中老翁老妪大半风雨坎坷人生路上的酸甜苦辣也作了高度的概括和赞美。其用字之精准,表情达意之优美,所用词语之古朴易懂,概括力之强,古诗词功底之深厚……,都令我惊叹,这些当然都是书屋学友之共识。但我对古诗词实属外行,不能做内行之评论,只能用这些凡语俗话表达一下我读后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大家好,今天是周一,继续期待革成的月光曲,开始发毕化霄师兄的长篇连载《生离死别》,这应该是纪实小说,是他亲身遭遇,是泪水写成的文字,是老五届的爱情往事。</p><p class="ql-block">老毕是个传奇人物,大学时远离是非翩翩公子少爷范儿,毕业分配似乎分到克山或克东,但他没有就范,可能是那届唯一据理力争造反有理最后取胜的学子,他的《家庭生活指南》编辑生涯常常让我想起葛优主演的《编辑部的故事》,他诚然是重情的,他为女儿写的成长日记让人不能不热泪潸潸,更多的人生感情经历他写在书里了,有些内心的淤积,写出来是一种释放,老毕现在家庭很幸福,过去的事,写出来就放下吧。今天展示第一章。他尚在病中,不是很熟悉长篇连载,这辈子欠他好多同学情义,帮助他我和连堃心甘情愿。</p> <p class="ql-block">读化萧长篇《刻骨铭心》第一章</p><p class="ql-block">火车站如生离死别般的送别场面,夸张点说如火山爆发。滚烫的热泪如炽热的岩浆烘烤着在场的观众和现在的读者,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为之心动不为之感叹!</p><p class="ql-block">这是对短暂婚后一家三口幸福生活的告别和留恋,这种感情经过五十多年年年月月层层积累,才在这写分离时的描写中爆发。双方都有倾吐不尽的言语和情感,所以才有长达万余言的奔腾不息的感情长河的宣泄,说明华为是一位有情有义爱情专一善良而又有爱情激情的真男人!时隔半个世纪仍有如此之爱,可亲可敬的华为在当今社会尤为可敬!</p><p class="ql-block">对三个人肖像描写生动逼真是成功的。</p> <p class="ql-block">读第二章〈人去屋空〉</p><p class="ql-block">这一章重点写美子带孩子回日本的原因和经过。根据当时国内的政治背景社会环境,华为夫妇这个决定是正确的,这对年轻的美子和幼小孩子的未来都是必须的,今天国内的情况更加说明这一决定的正确性。当然分别的痛苦中伴有夫妻生活的恩爱也是现实可以理解的。</p><p class="ql-block">化萧是诗人,所以他的小说有许多诗的语言和满满的激情洋溢,这也是他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刻骨铭心》第三章 魂牵梦萦</p><p class="ql-block">这一篇写了两件事,中心仍是一个“情”字</p><p class="ql-block">一,正写送别后当晚对美子的无限思念。</p><p class="ql-block">二,倒叙童年的幸福生活,,二者都紧扣“魂牵梦萦”。全文可概括为,美、悦、细、畅四个字。</p><p class="ql-block">美:童年的故乡,亲人美,小华为超凡的美,思念中美子的美。</p><p class="ql-block">悦:即童年生活中难忘的愉悦和幸福。</p><p class="ql-block">细:描写的细腻,细致到几乎到极致。对故乡的自然风光农民的劳动从整体到点点滴滴,使人如亲临其境,真实再现了建国后农村五、六年最稳定美好生活,最成功的一段。</p><p class="ql-block">从嗅觉和梦幻来描写美子的美,也是脱俗的,</p><p class="ql-block">畅:行文仍如流水,上万字的一章描写可一气读完欲罢不能。</p><p class="ql-block">仅供作者参考</p><p class="ql-block">2013.12.22冬至</p> <p class="ql-block">读《刻骨铭心》第四章求知若渴</p><p class="ql-block">这一章叙述了解放初华阳一家到哈尔滨市后,父母工作的变化,住房的改变等,说明他家当时已成为社会的中上层。因而华阳有美满幸福的童年生活。接着又叙述了他上小学、初中接受启蒙和学校文化教育的详细情况。这一章我的感受是:</p><p class="ql-block">1.启蒙教育(5、6~13、14岁)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有重大意义。好的启蒙首先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有知识善于引导教育孩子的好家长,还有小学校的循循善诱的启蒙和文化教育,以及个人自觉努力。这三点华阳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他人生的启蒙教育是成功的。因而他初中的学习才是优秀的。</p><p class="ql-block">2.详细叙描了初中,出类拨萃的四位好教师(校长决定学校的良好环境)对他学习成功启发、引导和教育,极大地调动了他学习的积极性,为其今后的顺利成长打下基础。</p><p class="ql-block">3.华阳对自己的严格约束和勤奋学习。这三点记叙详细生动、对现在的读者、学生的父母、及孩子本身应该有身感心悟的启发教育。</p><p class="ql-block">在写作上虽然以记叙为主,但对四位教师的忆写仍有十分细致动情感人的描写。</p><p class="ql-block">本章稍加修改就可成为一篇很好的写人散文。</p><p class="ql-block">2023.12.24</p> <p class="ql-block">读《刻骨铭心》第五章异国女友</p><p class="ql-block">在这一章里作者讲述了华阳在中学和一个俄国女生结为朋友的故事。具体写了这个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束的全过程。故事简短明了,但也能悟出几个道理。</p><p class="ql-block">首先,华阳能有这样的机缘,是因为他在学校各方面表现优秀,且有朋友般的张老师的帮助,当时有这样机会的学生不多的。</p><p class="ql-block">(二)友谊的国际背景,中苏友好的盛期到结束。即在中苏友好的蜜月期,友谊开始和发展,中苏进入交恶期,这异国友情就自然结束。说明国际关系对国家、对人民甚至对学生和孩子都有重大影响,从前如此,现在也如此。说明国家对人民进行国际教育须慎重而不能朝令夕改。</p><p class="ql-block">(三)故事中提到一个她暗恋的女生,这是一个伏笔,很可能就是他以后分别的妻子美子。</p><p class="ql-block">(四)从写作上看故事较简捷且行文流畅,但很具体详细好理解,仍不失细致细腻之特点。</p><p class="ql-block">(五)对那达莎的肖像描写细致生动加评论,可见作者对这样的俄国女孩见识较多。这个肖像我认为成功,对同桌女生杨美的肖像和其嫉妒的言行也写得比较成功真实。</p><p class="ql-block">从伏笔看这个故事可能只是一个插曲,以后就会写和美子结合的全过程了。</p><p class="ql-block">2023.12.27</p> <p class="ql-block">读《刻骨铭心》第六章</p><p class="ql-block">这一章主要情节是写为了解决孩子们的早恋问题,华阳母亲使用了一条“粗茶淡饭”的小妙计,一箭三雕,即摸透了几个孩子性格品质的忧劣,又为儿子解除了杨美的纠缠,也让华阳受到了教育,擦亮了眼睛,这个情节很精彩,叙描也清晰简练。</p><p class="ql-block">对故事背景的交代仍很细腻,不过这对现在的年轻人和学生,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情况,从而受到补课教育也是必要的。</p><p class="ql-block">2023.12.29</p> <p class="ql-block">读《刻骨铭心》第八、九章</p><p class="ql-block">华阳上初中后逐渐有了明辨是非和善恶的能力,而且面对丑恶敢于挺身而出,为了维护正义敢于斗争。他从一个好孩子变成一个品质良好有一定觉悟的好学生,人物性格走上了成长成熟之路。“真相大白”间接说明中日两国人民都是善良和友好的,罪恶是日本天皇反动政府造成的!</p> <p class="ql-block">化霄,第九章写得更好。文内各人物丶各元素,都十分得体。文内的小情节与历史大情节吻合得很恰切。报好!</p> <p class="ql-block">化霄,第十章在九章基础上更升华了。更“人性化”了,在是日本血统的小姑娘金瑛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育成果。间接地表现了金瑛养父母的美德。都出于至美的“人性”。所以感人,所以让人读了怦然心动。好!</p> <p class="ql-block">读《刻骨铭心》弟十一章</p><p class="ql-block">华阳性格中有他对喜欢的人和事十分专一的一面,在本章得到了充分的展示。</p><p class="ql-block">上小学后他喜欢专心学习,所以成绩一直优秀。上初中他对朦胧早恋中喜欢的女生十分专一,没有负面影响。本章中他从小就喜欢弄枪舞棒,对此也十分专注,他想得到一支仿真手枪,急到上火生病,在他这专一的执拗下他如愿以偿,有了枪,成立了“武装”队伍,当上了龙头老大。这是他专一努力的结果,但小孩子如此张狂有可能走向反面,这是为下文的铺垫。</p><p class="ql-block">本章描写仍很细腻,小华阳的言行栩栩如生,如再展开完全可以独立成章!</p> <p class="ql-block">感谢恩元对拙作第十二章的评论,从中可见恩元对小说的阅读和思考、理解和感悟都非常细致入微,读后又费心提纲挈领地把本章内容,特别是故事概要做了全面、准确的评论。正如知月所说:“恩元的评论一篇比一篇精彩。”此言得之,可以说,他已具足了行家里手的水准。衷心谢谢你的关注、评论、中肯和鼓励,我定当继续努力,以回报各位的关心、关注及关爱![玫瑰][强][抱拳][握手][合十]</p> <p class="ql-block">一尘附议高原学长的点评。</p><p class="ql-block">第13章的情景叙述和心理描写把中学生青春萌动期的状态表现得活灵活现,真实可爱。</p> <p class="ql-block">读潘师姐散文“我的小学老师”</p><p class="ql-block">刘恩元</p><p class="ql-block">潘师姐写自己的老师,通篇的中心只有两个字“母爱”,即老师对自己就像母亲一样的爱护。</p><p class="ql-block">全篇四段,写了精选的四件点型事例,即“转学”“一件棉袄”和“最后一刻”“偶遇”。</p><p class="ql-block">前两件从正面写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充分说明师爱就是母爱。“不,她就是我的母亲!”可以为证。</p><p class="ql-block">后两段从反面(也可说是侧面)写老师的悲惨遭遇,也仍是用正面描写的手发。即为了不让孩子们为离别难过而讲的故事,为了不让我受牵连而忍内心万分悲痛,装作不认识而推开我,挥手让我离开。这在悲苦孤独中仍不忘关心自己的学生,这种爱比上两段写到的更深刻锥心透骨,是让读者泪奔的更伟大的母爱。</p><p class="ql-block">其实老师的悲惨遭遇与死亡作者不会不知详情,且可写出千言万语的控诉,但没有,作者只是借用父亲的一句话轻轻一笔带过。这振聋发聩的一句话胜过千言万语,读者也会心知肚明。这也许是散文以小见大的手法吧。</p><p class="ql-block">总之,作者从正反(也可以说侧面)两面写母爱。但反面的内容依然用正面的形式(很有特色的一笔),这也许就是散文正反对比的手法吧。除了对师爱如母的至深至爱,娴熟的散文手法,朴实的语言,恐怕也是本文成为散文之佳作的原因之一吧。</p><p class="ql-block">2013年6月5日上午急就</p> <p class="ql-block">潘学姐,读您的回复如同读您的散文都感到亲切深刻有情有意!您和陈学长都是德馨才高事业有成之人,但对人都是那么诚恳谦虚。陈学长团结同学结交广泛,关心每一个他所认识的同学,所以他受到大家的尊敬是自然的。</p><p class="ql-block">您的散文受到同学们的好评这是文有所值,大家说的都是真心话您不必过谦。从您的文章可以看出您和学长一样都是德高望重的饱学之士,可谓红花绿叶相辅相成。</p><p class="ql-block">知月把您这个“潜水员”请出来是一件大好事。愿今后您成为水上教练和学长一样指导帮助我们这些学弟学妹让我们学有长进,让书屋更加温馨繁荣!</p><p class="ql-block">刘恩元</p> <p class="ql-block">读邓立印“为你而歌——明蓝知月”</p><p class="ql-block">知知月者莫过于“三家村”的闺蜜,三家村的邓立印!那随风飘向远方的蒲公英的种子,在各种艰难险峻的恶劣环境中都能生根发芽。那不是知月从齐市飘向北京,沿途开花结果吗(一直把关高三,且没有人能媲美)。永不熄灭的梦想,永不放弃的追求,白发飘飘依然拒绝超脱和闲散,这不正是一年中沙曼书屋中昼夜不关机不停笔的知月吗!</p><p class="ql-block">所以知月就是至清海水中的明蓝鱼……为追求至清至洁的美好理想而永不言败,永不停歇的在实践中追求圣洁之“明蓝”!</p> <p class="ql-block">一尘附议高原学长的点评。</p><p class="ql-block">第13章的情景叙述和心理描写把中学生青春萌动期的状态表现得活灵活现,真实可爱。</p> <p class="ql-block">德伟兄的“神圣启示录”连载,分专题、多方位,深刻而鲜明地揭示了现实社会的百态、众相,发人深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意义。喜笑怒骂,笔力强劲,耐人寻味!赞👍!赞👍!赞👍</p> <p class="ql-block">友英:四段已读完,完全不同意你自谦的说法。从这两段看这应是一篇很不错的小说,说几点粗浅想法。</p><p class="ql-block">(一)小说的思想性很高。反腐是国策,权色交易是腐中之重点。你在这方面敢写真官和他们的“事实”,这也是在反腐如何不高。(当然当局是何态度我不知!)</p><p class="ql-block">(二)重点人物形象立得住。两段共写了五个人,重点三人,主角为女局长康。对她着墨最多,重点写了她的出身和如何通过权色爬到付局长位置。还有她的人品,工作能力很低,但整人的能力很高,以及她的长相打扮等。读者对她能有一完整认识,立得住。第二个政协主席两次出场都在饭桌,只写了两件事,对他的贪色——虚实恰当。用计杀人足以说明这是个典型的黑官,也立得住。如孟科长等人的陪衬,典型情节塑造出典型的人物,这就能较深地说明主题。</p><p class="ql-block">(三)结构布局比较严谨。人物主次分明,事件重点突出,人物的对话简短明了,这些都紧紧围绕主题没有多余的枝蔓和过多的对话和议论等。</p><p class="ql-block">(四)全文的语言简练朴实通俗且流畅,人物的语言也如此。所以读起来顺畅。对康的肖像描写也很生动。</p><p class="ql-block">(五)几个细节很好如:康的正式讲话“……哈!”写她身上的香水味,老莫在饭店主动和康打招呼……很能说明人物性格。康报复打击人一段的概括“像一只隐翅虫……六合彩还高兴”,这些细节都是小说艺术性的体现,都能使人物动起来。</p><p class="ql-block">总之,我认为这是一篇较好的小说,可读性较强,作为初学者这已是难得的了。</p><p class="ql-block">当然艺术无止境,小说更是如此,也应你要求提点不足。</p><p class="ql-block">(1)总起来两段读起来还比较平顺,(第一段好一些)缺少起伏。可适当增加一些必要的铺垫,适当的渲染及伏笔、悬念、巧合等手法。</p><p class="ql-block">(2)主要人物形象不太丰满,可再增加一些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节。能体现出机关人物的特点。对主要人物还有潜力,语言应简练,但必要的描写和铺垫还是必要的。</p><p class="ql-block">我并没写过小说,没有切身体验,基本上是纸上谈兵,只能供参考。另两段的篇幅如和这两段差不多我看还不太够中篇。</p><p class="ql-block">上两篇我看可算是散文或小品文,真实,生动也挺有意思。看保姆那段也是现实社会人们思想变化的反应,这样的小文也很好。</p><p class="ql-block">恩元2024.1.10</p> <p class="ql-block">化霄,我读第十六章,为一双初中生的早熟而思,在文中我找到了华金早熟的“必然逻辑”。这一章的摹写,自然来自生活范例。饱含作者掏心的祝福。</p><p class="ql-block">忽地想起我在文史楼曾写过这样一首诗:</p><p class="ql-block">《夏日一景》</p><p class="ql-block">还记得吧,那年夏</p><p class="ql-block">我们聚首在一家冷饮厅</p><p class="ql-block">桌的一边是你和我</p><p class="ql-block">另一边是一对中学生</p><p class="ql-block">男孩把冰激凌推向女孩</p><p class="ql-block">“吃吧,这是甜美的冰!”</p><p class="ql-block">女孩睇顾浅浅一笑</p><p class="ql-block">“你也吃啊,发什么楞?”</p><p class="ql-block">男孩看着女孩享用</p><p class="ql-block">一双大眼睛忽闪着深情</p><p class="ql-block">我俩交换着眼神</p><p class="ql-block">无声地欣赏这早熟的风景</p><p class="ql-block">多想在他们的身上,发现</p><p class="ql-block">我俩的影子,也那么年轻</p><p class="ql-block">惜韶华匆匆不及把握心丶</p><p class="ql-block">重重心事在这儿冷凝</p><p class="ql-block">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今日在化霄笔下回味,心头不觉一凛。</p> <p class="ql-block">化霄《刻骨铭心》25章。足见化霄生活积累非常厚实。每一章每一节都见真章。写华阳学画,金瑛阅读,互爱互慕,互为爱慕添加权重,真实动人。孩子们的爱,不,此时走向青年的爱,蕴含更为深沉更为明朗。</p><p class="ql-block">我是不敢写小说的,因为没有生活存货。非常羡慕写小说的人,比如化霄,比如我们群里的革成,乜也等等各位。</p> <p class="ql-block">化霄《刻骨铭心》第27章,继续表现华阳的音乐禀赋,接受教育训练,表明华阳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全面人才才;同时描写了华阳与艳子一家的情谊(包括华阳母亲也参与进来)。格调是顺畅明快的,只是没有回眸金瑛。说明小说的格局很大,作者自有考虑和安排。</p> <p class="ql-block">读《刻骨铭心》第二十八章</p><p class="ql-block"> 本章两个重点即考大学的前前后后和大学老师介绍的读书经验。</p><p class="ql-block"> 因为前边的章节已从多方面介绍了华阳和金瑛都是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尤其对文学有特别的爱好,所以本章二人顺利考上理想的大学是顺理成章之事,因此叙事较为简略。</p><p class="ql-block"> 较详细地介绍了大学中文老师所传授的成功的读书学习的经验和方法。因这方面作者也有成功的积累,所以内容丰富适用性强。在思想教育方面引用了老师院广为流传的关于“两盘菜”的典型,生动地再现了“驯服工具论”当年对学生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结尾简要交代了亦师亦友的汪大壮、严正和景天三位老师做为伏笔,为后边章节的展开打下基础。</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15日</p> <p class="ql-block">读《刻骨铭心》弟29章</p><p class="ql-block"> 本章正面记叙华家良好家风时,重点展示了华鹏对家人的深厚感情,尤其是对父母的孝心令人感动。记叙中自然运用了对比手法,对金瑛和吕英进行了鲜明的对比,通过事实充分说明吕英品行不端和行为上的放荡不羁更反衬出金瑛的品行端庄,言行高雅具有大家闺秀的传统美德。在对比中彰显了华、金二位主人公爱憎分明,弃恶杨善的美好品德。</p><p class="ql-block"> 本章典型事例的运用,使得正面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对反面人物吕英的刻划也生动逼真,都是很成功的!</p><p class="ql-block">2024,4,16</p> <p class="ql-block">读革成的小说《崔友生》</p><p class="ql-block"> 我个人初步觉得革成的《崔友生》,无论从表达手法,作品内容还是各种表现形式都是上乘的,小说是上乘中的佳作。我有这个想法是经过一段盲区的,至今才刚刚有点入门,因为水平等的原因,阅读和思考都粗浅不够系统,只一点想法,算是对作者辛勤的回应。</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小说最主要且是整体的表达方法就是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没读完全文但有可能),虽说如此,但第三、第二人称所表达的内容,这第一人称照样出现且很生动。这种手法我第一次看到,确实也是一种创新。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我认为,首先是适应塑造女主人公水清的需要。在写此作品时她已去逝,因此对她的所有回忆都只能是用倒叙,这自然运用第一人称是最适合表达方式——这应该是作者有意安排吧。通过自叙即可叙述、对话、议论等,且更合适抒情,如在16章中,前一部分是友生和水生关于花的幽默生动的对话,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场面描写,虽说都是出自友生一人之口。后一部分是友生的反省,基本也是如此。至于抒情(或是叫心理描写)就更多了。看来水清是友生的梦中情人,从相识相知到深情有许多故事伴着感情,尤其是在失去她又回忆她时更有许许多多的情感需要抒发,如15章几乎都是对她去逝的惋惜,和探求死因的痛苦,这大段的抒情只有通过“我”的自叙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至,此外,当然还有多处的长段自抒,是否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可说是一部抒情小说呢?</p><p class="ql-block"> 除人称外,作者的语言功底——简捷明快,用词富有变化和古诗词的功底都非常深厚,令人佩服!这应该有专题的研究最好。</p><p class="ql-block"> 冒失的班门弄斧,不知对错,愿做靶子!</p><p class="ql-block">2024,4,15</p> <p class="ql-block">沙曼书屋庆元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刘恩元</p><p class="ql-block">鞭炮烟花庆元宵,</p><p class="ql-block">天空飘来五彩霞,</p><p class="ql-block">彩云躬身显盛殿,</p><p class="ql-block">沙曼书屋“一周年”。</p><p class="ql-block">“八零”圣殿激情扬,</p><p class="ql-block">忆写母求挥华章。元宵书屋庆双节,</p><p class="ql-block">老迈学子喜洋洋。</p><p class="ql-block">砰然一声殿门开,</p><p class="ql-block">老翁老妪分两排。</p><p class="ql-block">老翁挥手文似云,</p><p class="ql-block">老妪杨臂诗如星,</p><p class="ql-block">文云诗星布满天。</p><p class="ql-block">万民元宵看新花,</p><p class="ql-block">砰然更响门又开,</p><p class="ql-block">一部大书云中来。</p><p class="ql-block">“沙曼文集”气贯虹,</p><p class="ql-block">墨香大气飘四方。</p><p class="ql-block">尊师爱校战荒诞,</p><p class="ql-block">青春献国踏冰霜。</p><p class="ql-block">“文集”到处乌云退,</p><p class="ql-block">五届名杨大中华。</p><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23日</p> <p class="ql-block">恩元</p><p class="ql-block">兰沁学兄的诗文使我知道了母校又一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曹汉奇老前辈,在此向老师以真诚的祭拜并致以崇高的敬意!</p><p class="ql-block">革成学弟子承父业,承接优秀的基因加刻苦的治学在史学界也已成为一名优秀学者,书屋的荣光!</p> <p class="ql-block">恩元</p><p class="ql-block">春风,读你的回文我也深受感动,几乎有些泪奔,经过同样灾难的人都有同样的经历和感受我也是常年离不开安定(地西泮~主要是稳定神经)还有止痛的扶他林。我的“痉挛”和你头痛类似,从早到晚都有,只有轻重之分,重时腿能跳起来,这样看、写都不能安心,再加上坐不住,一坐臀部就痛,要看点写点东西就得强忍,我晚上能睡着但一个小时左右就要翻一次身,因为下半身不能动,翻一次很困难翻一次就要半个小时……,</p><p class="ql-block">看来你这关是过去了,很幸运。</p><p class="ql-block">你的语言很生动我一直佩服你的文才。</p><p class="ql-block">你对金凤的赞美虽然用词有点夸张,但却是出于真心实意,而且很到位很让我俩感动,感谢你真诚细致的理解,我们都是幸运的,以后要多加保重,争取更长寿。</p> <p class="ql-block">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一行行短小精炼的解说,再现了哈尔滨的师生情,同学谊;浓缩了哈尔滨的精华与浪漫!这是美好的回忆,永远的纪念!娟堃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谢谢师兄的两次表扬!十年了,不敢说深刻,但也有很多了解,主要是我尊重你的人品,佩服你的才学,也喜欢你的这首词,又想到十年前你为我那三本书题的词是一个风格,所以总想说几句,想说的很多,但又力不从心,没有说好,却得到师兄的表扬,惭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