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太行

王晓鹄

<p class="ql-block">云海下的小村庄就是当今的网红打卡地“太行川寨”,石头盖的房子,石头铺的村道,石桌石凳,到处都是叫你举起相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著名的挂壁公路,仅能容纳三轮车通过,当年最多过个驴车也不限行</p> <p class="ql-block">通往村子的路是山腰上开凿出来的,相隔数丈开一个洞借用一下阳光,远远望去一溜崖壁上的窗户</p> <p class="ql-block">秋收的玉米在房顶上晒干,留守的老汉儿吸着烟各自预测着自己今后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只有老人在支撑着,切点儿老倭瓜白水煮一下就是一顿饭</p> <p class="ql-block">奶奶顶上奶奶庙,十里八乡的人初一十五都来这里许愿上香,求子保平安可灵验呢</p> <p class="ql-block">山顶上的奶奶庙新建的山门每天最早迎接初升的太阳,旁边矗立着捐款修庙人的功德碑</p> <p class="ql-block">从奶奶顶俯瞰山下小村庄就是当年刘邓大军驻扎战斗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早晨的阳光照射在半山亭上,上山朝拜和旅游的人们走累了就在亭子里休息</p> <p class="ql-block">奶奶顶也叫红枫山,非常有特色的太行山脉入秋后漫山满谷的枫叶红了</p> <p class="ql-block">横卧东方的一座山很像当朝皇帝的大印,当地百姓由此起名“官印山”</p> <p class="ql-block">秋天来了,白色的山石、绿色的植被映衬着火红的枫叶,这美景不由得让你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这阳光、这小景,真的很漂亮,频频拿起相机拍了一张又一张</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这个时候红叶一天比一天更红,人们也是流连忘返,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看到山间漂浮的白云</p> <p class="ql-block">云海升腾,站在云层之上叫你飘飘欲仙,手中的相机咔咔按个不停</p> <p class="ql-block">拾级而上奶奶庙红墙黄瓦尽收眼底,袅袅升腾的柱香和轻悠悠的磬声使你置身佛国怀疑自己是不是这里的住持</p> <p class="ql-block">山门旁矗立的石碑上錾刻着为修缮庙宇的善男信女和捐款人的名字,据说有个人后期捐款总不到位,一天风雨交加一个闪电劈雷就把这个捐款人的功德碑劈开个大缝,不日后期款项到位</p> <p class="ql-block">从山顶奶奶庙环绕四周,眼底皆是美景</p> <p class="ql-block">走进小村精美的建筑已经好几百年了,人们总是坐在家门口抽烟喝茶聊天,时不时的和来旅游的人们聊聊抗战打鬼子的事</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驴已经早变成电驴了,春播秋收、去镇上买个油盐酱醋都少不了它</p> <p class="ql-block">年轻人的代步工具摩托车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了,摩托车上的灰尘告诉我这家的男主人出门打工去了</p> <p class="ql-block">这条胡同的房子就是传说中的“东南缺”,传说大门开在东或南面,迎接每天的太阳,有招财进宝的寓意,所以一句老话流传下来“有钱难买东南缺”</p> <p class="ql-block">一看这门楼就有几百年了,有明代的建筑风格,这位90多岁的老人应该是这家主人的嫡孙女清早在阳光底下剥着晒干了的红小豆</p> <p class="ql-block">村里的房屋修建的很漂亮,有尖顶的还有圆顶的,这就是典型的“官帽顶”,谁不想升官发财呢</p> <p class="ql-block">红色的石头墙黑色的门楼相映生辉,老乡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扛着锄头和粪箕子好像是下地刨红薯</p> <p class="ql-block">家家的房顶都是平的,山区缺地没有场院,所以自家的房顶就成了晒秋的好地方,玉米、柿子、红薯、花生和萝卜干就成了这里的常客</p> <p class="ql-block">村子里一天也看不见个年轻人,都是些老人家在自家门口吃饭、聊天,弄点自家产的山货等待着游客们稍走</p> <p class="ql-block">村里能看到有人家悬挂匾额,这里的百姓在抗日战争中很多都立了功,这是“售粮模范”还有“人民勋臣”,落款处写着刘伯承邓小平</p> <p class="ql-block">每家都有房有车,以前家家的驴也不知都哪去了,这是主人的闺女在房顶晾晒柿饼</p> <p class="ql-block">整个村子都建在山坡上,村里的路不是上坡就是下坡,虽然不如平道好走但是最大的好处就是下多大雨也没啥事</p> <p class="ql-block">这家门口有块地种有葡萄、苹果,院子里种的枸杞,墙上有爬墙虎入秋后叶子也红了</p> <p class="ql-block">收获的玉米风干后有人来收购,现在生活好了大米白面膜想吃就有,玉米当主食的年代已经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村里还保留着一所抗日小学校遗址,从这里走出了不少抗日英雄和杀敌模范,走进这里耳边不由的响起朗朗读书声</p> <p class="ql-block">房梁上还悬挂着当年上下课敲的钟,村里有什么活动也敲,估计是敲钟的鼓点儿有区别,不能乱</p> <p class="ql-block">这所宅子当年是抗日县政府所在地,刘邓指挥部也在此指挥过战斗</p> <p class="ql-block">没有劳动力的老人用玉米叶编成细草绳做小篮子、坐垫卖给游客</p> <p class="ql-block">每天就这样晒晒太阳,编点小东西也赚不了几个钱,打发着日子</p> <p class="ql-block">村里有的房子几进的院子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曾经的抗日交通站,朱德刘伯承邓小平李德生杨秀峰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此居住过</p> <p class="ql-block">不足一人高的院墙伸向远处,院墙后面有个流水沟,立院墙也为了行走安全,当年没有电没有路灯</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小二楼村里常见,楼上主要放粮食农具,楼梯在屋子里,屋顶相连为的是晾晒方便,看上去很像个笑脸迎接着八方来客</p> <p class="ql-block">这位90多岁的老人家灶台坏了,说要去找些水泥修一下,看那蹒跚的脚步慢慢的走出院子回身把锁挂上</p> <p class="ql-block">自家门口自产山货,也不叫卖,一坐可能就是一天,日子就是这样慢慢的走过</p> <p class="ql-block">村子边上有一所破败的院落,据说是明代祖上人盖的,不知为何没人住了,年久失修变成了现在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村子建在山上没有饮水,村里有个老龙王庙也没给百姓带来雨露,多次请人打井几百米深不见水,有人叫村长去拜拜龙王,村长跪地还没起来就有村民跑来说出水啦!村长为了报答龙王,重新修了龙王庙</p> <p class="ql-block">龙王庙前的小水塘原来是村民洗衣服的地方,现在自来水入户了也不来这里洗涮了,水塘里的小鱼也不用总喝肥皂水了</p> <p class="ql-block">村里小百货开门迎客,门口摆些土产,屋里有各式百货,清扫路面一天心情都是好好的</p> <p class="ql-block">飞鸡中的战斗鸡,农村的小土柴鸡自小土里刨食,每天估计也得走万来步,说飞就飞体力老好了</p> <p class="ql-block">赶上雨后来到这里能看到漫山的红叶、云海,叫你怀疑自己的人品怎么就大爆发了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