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十街:恩施老城街巷介绍

夷水古风(贺孝贵)

<br>  城市街道纵横交错,交错部位必定形成十字形街口,恩施老城就有两个十字街口,一是南正街(今解放路)与东正街(今中山路)和西后街(今和平街)交汇的大十字街口,一是东正街(今中山路)与珠市街(今四维街)交汇的小十字街口。老百姓为了叫起来简便,省去“字”字,约定俗成称大十街与小十街。<br><br> 2015年的大十街。左面为老万年金号处,其对面为福和海商号处,都已改为私人建商住楼;右角为仁寿宫遗址处,解放后至今一直为县、市工商银行营业业部 <div> 十字街因特殊的道路结构,往往是商贸最繁华的区域,因此演绎出许多的历史与故事,恩施老城的大十街与小十街也是如此,此文便 以大十街往事为话题,说说它的前世今生。<br>  大十街的形成时间,最迟可推溯到明朝初期。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施州卫指挥使朱永拓展原宋、元施州城址,即将原在象牙山与瑞狮岩之间的城址(今六角亭山体顶部),拓展至北与东面的清江边,因此形成后来称为南正街、东正街、珠市街、西后街四条街道,正是这四条街道的交错,形成两个十字街口。<br>  大十街有几件往事值得一提:<br>  仁寿宫庙宇。位于大十街西街口北侧,为清代云南到恩施的移民所建,兼作云南同乡会馆。原宫貌巍峨,门对大十街口,门后依次为戏楼、前院与廊楼、大殿、后院与侧殿、山房。后院直抵回龙山与回通寺相邻。大殿内供奉保生大帝“吴真君”,素为医师、药商、术士崇祀。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飞机投弹炸毁。今原址为恩施市工商银行。<br><br></div> 20世纪50年代的大十街。左面是老万年金号处,其时已改为城关镇针绣合作社,对面为福和海商号,其时已改为县百货公司门市部 <div>  福和海商号。两层木结构楼房,位于大十街西街口南侧。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龙凤坝人王文赞与胞弟王文质合股创建“福和海”商号时建。王文赞曾捐资建施南府中学堂(今恩施市一中前身),民国时在汉口创建殖边银行,曾任施鹤公益会会长。解放后“福和海”商号楼房为县、市百贷公司所有,商业体制改革后改建为现代建筑楼房。<br>  老万年金号。三层砖木结构楼房,位于大十街东街口南侧,清代周氏所建经营金银首饰的店铺。解放后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服装厂,即城关镇针绣生产合作社。商业改制后建成现代建筑楼房。<br>  紫萝兰理发厅。位于大十街东街口北侧,市民郑朝国开,它是恩施城解放前第一流的大理发店,贴金的汉字草书体“紫罗兰理发厅”招牌耀眼夺目,12把理发座椅全是转动的,配12面与座椅相对的腰圆镜,座椅以6的数分别排成两行,中间有6米宽的过道,炎热的夏天,配有两排帆布风扇,每排均为6把,通过滑轮,用专人不停的拉着,让人凉爽。自恩施城有火力发电站起,这个店就享受着用电的特权,晚上店里亮堂堂的,是夜晚的恩施城一道灿烂的风景。店里的理发师傅都是恩施城手艺最好的,当时的恩施县政府官员、职员定期到店理发,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省政府迁恩施,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亦设恩施,省政府与六战区司令部官员包括司令兼主席陈诚也到这里理发。20世纪50年代初公私合营时该店改组后停业。该旧址现已是高大的恩施商场楼房。<br><br></div> 图中前排左一、左二分别是进化文具图书社与紫罗兰理发厅老板之子(摄于20世纪60年代) <div>  进化文具图书社。位于大十街南街口西侧,福和海商号上隔壁,中间隔一姜氏开的国际理发店。抗日战争时期省政府迁恩施时随来难民章子荣开。当时武汉中学都迁恩施,教师学生多,该社经营的书本、资料、文化用具销路好,一时生意做得很大,章子荣成了商家大佬 ,曾任县商会会长。他解放后拥护公私合营政策,图书社收为国有,章子荣成了开明绅士,被选为恩施县第一届政协委员。图书社旧址后来改建为恩施县副食品公司仓库,商业改制后建成现代建筑楼房。<br>  大十街一带还有程春记商号等,不一 一记述了。(写于2024年10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