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的天机:做到这六条,你就接近天道了!

白夕自渡

<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十章原文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p><p class="ql-block">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p><p class="ql-block">涤除玄览,能无疵乎?</p><p class="ql-block">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p><p class="ql-block">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p><p class="ql-block">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p><p class="ql-block">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p> <p class="ql-block">河上公的注释为: </p><p class="ql-block">营魄,魂魄也。人载魂魄之上得以生,当爱养之。喜怒亡魂,卒惊伤魄。魂在肝,魄在肺。美酒甘肴,腐人肝肺。故魂静志道不乱,魄安得寿延年也。言人能抱一,使不离于身,则身长存。一者,道始所生,太和之精气也。故曰一。一布名于天下,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正平,入为心,出为行,布施为德,总名为一。一之为言志一无二也。 </p><p class="ql-block">专守精气使不乱,则形体能应之而柔顺。能如婴儿内无思虑,外无政事,则精神不去也。 </p><p class="ql-block">当洗其心,使洁净也。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事,故谓之玄览也。不淫邪也,净能无疵病乎。 </p><p class="ql-block">治身者,爱气则身全;治国者,爱民则国安。治身者呼吸精气,无令耳闻﹔治国者,布施惠德,无令下知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天门谓北极紫微宫。开阖谓终始五际也。治身,天门谓鼻孔,开谓喘息,阖谓呼吸也。治身当如雌牝,安静柔弱,治国应变,和而不唱也。 </p><p class="ql-block">言道明白,如日月四达,满于天下八极之外。故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彰布之于十方,焕焕煌煌也。无有能知道满于天下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道生万物而畜养之。道生万物,无所取有。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报也。道长养万物,不宰割以为器用。言道德玄冥,不可得见,欲使人如道也。</p> <p class="ql-block">这一章深入探讨了道家的修养功夫,强调了身心合一、无为而治、守静雌</p><p class="ql-block">柔等,前几句讲的是修炼方法,最后老子点出了修炼要达到什么样的境</p><p class="ql-block">界。什么境界呢?就是跟天之道非常接近的境界。</p><p class="ql-block">一、“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强调了身心合一的重要性,即承载着灵魂和形体合二为一,不分离。要身心合一,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和谐。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将身体与灵魂紧密结合。</p><p class="ql-block">身心合一,是我们顺应天道的第一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身体与灵魂的分离,导致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通过修炼身心合一,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找到内在的平静与和谐。</p> <p class="ql-block">佛家也叫“正念”。就是你吃饭就好好品饭的味道,和人讲话就专心讲话,做事就专心做事。而不是看着这个想着那个,身体和灵魂分开,这样就不是好的方法。</p><p class="ql-block">罗大伦老师解释说:</p><p class="ql-block">比如,很多企业家说,今年做二十亿,明年要做两百亿,后年要做到本行业第一。</p><p class="ql-block">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这个“平台”越来越小,而欲望却越来越大,身心开始分离了,形神不一致了,也就是“营魄”不能“抱一”了。形神——营魄一旦分离,这人还好得了吗?</p><p class="ql-block">人往往会用过度的欲望去驱使自己的身体,结果就会导致身体的崩溃。身体能做的事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在欲望的驱动下,为了获得更多的名利、更高的地位,等等,往往会做出超出我们身体负荷的事情来。</p><p class="ql-block">我个人觉得,通过欲望驱动的事情,必定是不长久的。人想活的平静幸福,一定是身心合一的状态,安宁的状态。</p><p class="ql-block">二、“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表明通过聚集精气、追求柔和温顺的形态,能够达到像婴儿一样的状态。</p><p class="ql-block">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敬畏。像婴儿一样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保持纯真与善良。</p><p class="ql-block">保持柔和的形态,是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应有的态度。在逆境中,我们应学会像水一样顺势而为,以柔克刚。这样的心态有助于我们化解矛盾,化解困境。</p><p class="ql-block">有一位企业家在创业初期遭受了竞争对手的打压。他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通过调整策略、优化产品来应对挑战。</p><p class="ql-block">最终,他成功地击败了竞争对手,并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这位企业家的成功得益于他顺应天道,以柔克刚的心态和行动。</p> <p class="ql-block">三、“涤除玄鉴,能无疵乎?”提醒我们要清除内心的杂念,以直觉对心智进行深入的观照,以达到无瑕疵的境界。时常审视自己的内心,清除负面情绪和杂念。通过反思和内省,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p><p class="ql-block">通过内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完善自己。</p><p class="ql-block">有一位名叫张琳的年轻人曾因为事业和感情的不顺而陷入低谷。他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思考自己的问题所在。</p><p class="ql-block">通过一段时间的内省和调整,他逐渐摆脱了负面情绪和杂念的困扰,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动力。最终,他成功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并收获了美好的爱情。张琳的成功得益于他遵循涤除玄览的原则,不断审视自己并作出调整。</p><p class="ql-block">四、“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强调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即治理国家和爱护人民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强制干预。</p><p class="ql-block">在处理人际关系和问题时,应顺其自然,避免过度控制和干预。给予他人足够的空间和自由,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p><p class="ql-block">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相处,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p><p class="ql-block">有一位领导者在管理团队时总是喜欢亲力亲为,过度干预下属的工作。</p><p class="ql-block">这导致团队成员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低下。后来,这位领导者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开始改变管理方式。</p><p class="ql-block">他给予下属更多的自主权和发挥空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样一来,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位领导者的转变得益于他遵循爱民治国的原则,顺应自然规律管理团队。</p> <p class="ql-block">五、“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指出感官和外界接触时要守静,如同雌性一样柔顺。</p><p class="ql-block">在面对外界的诱惑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柔顺的态度。不要过于冲动或强行出击,而是以平和的心态应对。</p><p class="ql-block">通过顺应外界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抓住机遇。</p><p class="ql-block">老子告诉我们,当各种机遇到来时,您要保持一种安静、不主动索取的状态,冷静地观察面前的各种机遇,客观地分析哪个是好的,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p><p class="ql-block">有的人比较躁动,听说最近这个项目好,获利高,预计两年就能翻倍……就把钱都投到这个项目里去了。</p><p class="ql-block">结果碰到非法集资,老板跑了,一生的积蓄都搭进去了。这就是因为:第一,私心、贪欲太重;第二,他总是躁动,没有冷静观察面前的各种机遇。</p><p class="ql-block">六、“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探讨了智巧和心机的问题,认为通晓四方、知识广博的人应该不用心机,避免聪明反被聪明误。</p><p class="ql-block">虽然知识广博,但不要用所学知识去算计或控制他人。真诚地与他人交往,不耍心机,这样才能建立真正的信任和友谊。</p><p class="ql-block">通过真诚待人,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p><p class="ql-block">有一位名叫李婷的女孩在社交场合中总是很受欢迎。</p><p class="ql-block">她并不是因为拥有丰富的知识或才华而受到别人的喜爱,而是因为她真诚待人、不耍心机。</p><p class="ql-block">她总是乐于倾听别人的想法和故事,并提供支持和帮助。这种真诚的态度让她赢得了许多朋友的信任和支持。李婷的成功得益于她遵循明白四达的原则,真诚待人并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p> <p class="ql-block">“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句话描绘了道所展现的深邃品德,即生长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不恃功高、不主宰万物。</p> <p class="ql-block">罗大伦老师的解释是:</p><p class="ql-block">老子说“生之”,就是像天之道一样生养万物;“畜之”,就是保护它,让它长大;“生而弗有”,意思是天之道生养万物、生发万物,让万物如此繁茂,但是它不拥有,也压根儿没什么企图心。这种状态就是天之道的状态。</p><p class="ql-block">“长而弗宰也”的意思是,不觉得自己是万物主宰。“宰”是主宰的意思。说的是天之道虽然生养万物,但是它不说这是自己的功劳,不觉得自己是天下的主人,它隐藏在后面,把位置放得很低,让万物自己去生长。</p><p class="ql-block">老子说这种品德“是谓玄德”。刘备的字“玄德”,就是从这儿来的,“玄德”是深远的德行,是非常大的德行。</p><p class="ql-block">老子在《道德经》里一直讲天之道,不断地把天之道讲给大家听,然后告诉大家如何去接近这个天之道。</p><p class="ql-block">这一章讲的是您应该如何修炼,如何去除内心的欲望,如何让自己保持比较纯净的状态,为大家做事,最终进入天之道的境界。</p><p class="ql-block">有了这种境界,做人、做事的境界就非常高了。</p><p class="ql-block">顺应天道并非易事,但通过做到以上六件事,我们可以逐渐接近“玄德”的境界。</p><p class="ql-block">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提升个人修养,还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p><p class="ql-block">让我们牢记老子这些忠告,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