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国和六位教皇及 精美的银币

明镜

<p class="ql-block">  教皇国亦称教皇领地,为公元756年至1870年间罗马教皇在意大利中部建立的以教皇为首的神权政治国家,首都罗马。教皇国最鼎盛时期出现在12~13世纪‌。这一时期,教皇国的势力范围达到了顶峰,其疆域包括拉齐奥、翁布里亚、马尔凯、拉凡那等地,国土贯通了亚平宁半岛‌。拥有主权领士达44030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1791年教皇在法国的领地被法国吞并。1798年法军长驱直入教皇国腹地,攻占了罗马城,并成立了罗马共和国。教皇庇护六世被擒,流放到法国。1808年法军再度进攻教皇国,并将其彻底灭亡。罗马城和教皇国的西半部被并入法国,东半部则并入以拿破仑为国王的意大利王国。</p> <p class="ql-block">  1815年教皇国重建。此后的历任教皇在教皇国内推行了一系列保守的反动政策。直至1870年意大利王国军队占领罗马,收复了教皇占领的所有领土,意大利统一,教皇国消亡,未代教皇庇护九世退居罗马城北梵蒂冈城。</p><p class="ql-block"> 这里还得一提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教皇国成为了欧洲艺术的中心,众多艺术家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在教皇国找到了赞助和支持,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艺术品留存于世。</p> <p class="ql-block">  教皇头像钱币的发行历史悠久,16世纪以来教皇头像即伴随着教皇国的钱币发行。这类钱币宗教色彩浓厚,定制复杂,形制不一,尤其是教皇国重建以后,发行的硬币种类较多,有紫铜币、银币和金币。紫铜币,正面铸有教皇国国徽,无教皇头像;背面大部份铸有环形稻穗、面值、发行年号,少部份全部为字母。金、银币,正面大部份铸有在位教皇头像,少部份无头像,但铸有教皇国国徽;背面大部份铸有环形稻穗、面值、发行年号,少部份铸有宗教图案。这些币,正背面均无国名。纵观教皇国发行的金、银币中,有几枚正面铸有教皇头像,背面铸有宗教图案的硬币,格外出“众”。</p> <p class="ql-block">  教皇国,从十七世纪七十年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教皇国的教皇数量众多,今着重介绍其中六个教皇及精美银币。</p> <p class="ql-block">  1、教皇英诺森十一世</p> <p class="ql-block">  英诺森十一世,1676年至1689年在位,是意大利籍教皇。他出生于1611年5月16日,逝世于1689年8月12日‌。英诺森十一世在位期间,教廷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他通过改革赋税制度、厉行节约并争取各天主教国家的经济支援,成功避免了教廷的崩溃‌。此外,他还资助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与奥斯曼帝国作战,结束了1683年维也纳的被围困状态‌。</p><p class="ql-block"> 英诺森十一世在位时,1676年发行的皮阿斯特(PIASTRA)银币,币正面为教皇因诺森十一世侧肖像,配拉丁铭文“INNOCEN XI PONT MAX AN I”(译为因诺森教皇在位第一年);背面描绘的是使徒圣马太(SANCTVS MATTHÆVS APOST)在天使的启示下撰写福音(圣经新约中的一卷)。这一场景的灵感来源于巴洛克绘画大师卡拉瓦乔于1602年创作的作品《圣马太的灵感》。(见图1)</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随着英诺森十一世的即位,传统雕塑家垄断教皇国铸币的时代结束,币章大师“哈梅拉尼”家族开始正式进入历史舞台。</p> <p class="ql-block">  1676年英诺森十一世</p><p class="ql-block"> 银币</p> 2、教皇英诺森十二世 <p class="ql-block">  教皇英诺森十二世,1691~1700年在位,是意大利籍教皇,他在76岁时继亚历山大八世登上宗座。英诺森十二世致力于改善教廷和法兰西关系的工作。他首先承认法兰西国王有权管理本国教会,任命空缺主教,但尽力劝说国王撤销高卢主义条款。1693年法兰西太阳王路易十四接受他的劝告,宣布废除1682年为了反对前代教皇英诺森十一世而颁发的高卢主义条款,从而解决路易与教廷之间的僵局。1699年根据路易的要求谴责法兰西神秘主义者费纳隆所著《圣徒格言》(寂静派的重要著作),费纳隆立即承认错误。 1700年9月27日,英诺森十二世85岁寿终。 克雷芒十一世继承宗座。</p><p class="ql-block"> 教皇英诺森十二世在位时,于1693年发行的皮阿斯特(PIASTRA)银币。币正面为教皇因诺森十二世侧肖像配铭文“INNOCEN XII PONT M A II”(译为因诺森十二世教皇在位第二年),背面描绘的是和平之神大天使米迦勒降魔撒旦(既拉丁铭文所刻“DEVS PACIS CONTERETSATANAM”)。这一图案设计参考了两位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圭多·雷尼关于圣米迦勒降魔撒旦的巨作。(见图2)</p> <p class="ql-block">1693年英诺森十二世银币</p> <p class="ql-block">  3、教皇克雷芒十一世</p> <p class="ql-block">  教皇克雷芒十一世,1700年11月23日—1721年3月19日在位。意大利籍教士,他在位21年,恰逢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他胆怯懦弱,优柔寡断,把事情办得一团糟。他还因东方传教问题和中国发生礼仪之争。</p><p class="ql-block"> 教皇国克雷芒十一世在位时,1774年发行的这枚教皇币整体设计风格中庸大气,正面为教皇克雷芒十一世侧胸像,眼部刻画生动,脸部肌理栩栩如生;背面教宗牧徽端庄大气。(见图3)</p> <p class="ql-block">1771年教皇克雷芒十一世</p><p class="ql-block"> 银币</p> 4、教皇本尼狄克十四世 <p class="ql-block">  本尼狄克十四世,1740~1758年在位,意大利籍教皇。本尼狄克十四世,精力充沛,睿智豁达,学识渊博,颇得人心的教皇,并受新教徒的崇敬,许多人认为,他对时髦的新思想退让过多。他对宗教、政治态度比较宽容灵活。他在执掌教权时,赞助科学研究,并曾指示在编订禁书目录时放宽尺度。使某些科学著作不至于被禁止。在教皇领地范围内减轻赋税,鼓励农业,提倡自由贸易。对政治当局采取和解态度,在神职授予、主教叙任以及国家干预教会人事等问题上,向西班牙、葡萄牙、撒丁、那不勒斯等国国王作出重大让步。本来耶稣会传教士允许中国和印度的天主教徒保留若干民族礼仪,例如对于祖先的崇拜等等仪式,他先后于1742年和1744年发出通谕予以禁止。此举使亚洲传教事业受到挫折。在本尼狄克十四世去世后,克雷芒十三世接替了他的位置,继续领导天主教教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本尼狄克十四世在位时,于1753年发行的面值为1斯库多(SCUDO)银币,币正面铸有头戴瓜皮帽、身穿教皇袍、脸朝右的教皇本尼狄克十四世胸像,边缘铸有“本尼狄克十四世”字母,背面为圣母坐像及用罗马字母书写的发行年份。(见附图4)</span></p> <p class="ql-block">  1753年本尼狄克十四世</p><p class="ql-block"> 银币</p> 5、教皇庇护八世 <p class="ql-block">  庇护八世,1829~1830年在位,意大利籍教皇。1800年由教皇庇护七世任命为蒙塔尔托主教。在法军占领意大利期间,他拒绝宣誓向拿破仑效忠,1808年被捕入狱。1816年升为枢机主教。1829年作为法国方面的候选人当选,继利奥十二世之位成为教皇。一般认为庇护比较开朗,他承认1830年的法国七月革命,在这次革命中查理十世被废,路易·菲利普登位。庇护鼓励法国天主教教士支持新政权,以期新政权与教廷保持友好。但庇护八世继位不足两年,于1830年12月1日去世‌,由蒙塔尔托‌继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庇护八世在位时,于1830年发行的面值为1斯库多(SCUDO)银币,币正面铸有头戴瓜皮帽、身穿教皇袍、脸朝右的教皇庇护八世胸像,边缘铸有“庇护八世”、“1830”(铸造年份)等字样,背面铸有一个手持宝剑、一个手拿二钥匙的二圣全身像,边缘上弧铸有文字。(见附图5)</span></p> <p class="ql-block">  1830年庇护八世银币</p> <p class="ql-block">  6、格利高利十六世</p> <p class="ql-block">‌ 教皇格里高利十六世‌,1765年9月18日出生于意大利,1846年6月1日去世。他在1831年至1846年间担任教皇‌。在庇护六世掌权时担任司铎。当时法国大革命正在进行,拿破仑于1796年率军占领罗马。他在1799年发表《教廷反击革新派获胜》一文,鼓吹绝对的教皇极权主义‌。格里高利十六世在位期间,主要精力用于改善教廷的经济状况,反对意大利民族主义运动。他靠奥地利帝国援助平息教皇领地内的叛乱,并在梵蒂冈开展大规模的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相继建立贴现银行、罗马银行、圣灵银行及储蓄所等金融机构‌。</p><p class="ql-block"> 在格列高利十六世在位时,于1834年发行的面值为1斯库多(SCUDO)银币,币正面铸有头戴瓜皮帽、身穿教皇袍、脸朝左的教皇格列高利十六世胸像,边缘铸有“格列高利十六世”、“1834”(铸造年份)等字样,背面铸有耶稣降生图,下书“ROMA”(罗马,铸地),边缘上弧铸有文字。 (见附图6)</p> <p class="ql-block">  1834年格利高利十六世</p><p class="ql-block"> 银币</p> <p class="ql-block">  上述五枚教皇国银币,制作精良,线条流畅,层次分明,立体感强,人物的表情、姿态、花纹和服饰等丝丝入扣,栩栩如生,是难得的精美的罗马艺术珍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