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十三、八十年代老羊圈</p><p class="ql-block"> 在岁月的长河中,生产队时期犹如一幅古老而生动的画卷,承载着一代人的辛勤与梦想欢笑。经过三代人解放前后努力奋斗,到1981年老羊圈村有110户,427口人。</p> <p class="ql-block"> 1980年责任田承包到组,生产队分为几个村民小组。 </p><p class="ql-block"> 1980年村里打拼伙吃一只羊,每人花1元4角。猪肉到了八十年代初,价格上涨至每斤9角以上。城市供应大米的价格为每斤0.178元,白面则是每斤0.185元。</p> <p class="ql-block"> 1980年面条一碗1角5分,葱每斤1角5分,葱头每斤1角5分,韭菜每斤1角,青角每斤1角5分,青菜每斤8分,黄瓜每斤1角3分,蒜每斤4角。高腰水鞋一双15元,一吨碳15元。</p><p class="ql-block"> 1980年大海大队卖出口山药,集体卖26500斤,社员卖13000斤,出口山药每斤七分。81年山药新品种684号。</p> <p class="ql-block"> 1981年老羊圈村交农业税3065元,其中知青交农业税60元。</p><p class="ql-block"> 学校学生提倡五讲四美,争当三好学生。87年小学半年的学杂费6元,中学半年学杂费12元。</p><p class="ql-block"> 1982年大海大队人口1326人。老羊圈村有111户446口人,1922亩土地,自留地135亩,村里有大畜有67头,小畜87个。国家救济玉米12户共1200斤。</p> <p class="ql-block"> 1982年,国家出台了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农村第一胎如果是女孩,可以生育二胎,双女户有优惠政策。这个政策上升至基本国策。两孩已婚育龄妇女必须做结扎手术。养儿防老栽根立后观念根深蒂固,农村重男轻女思想严重,认为女儿没有继承权,女儿也没有赡养父母义务。大家千方百计悄悄生儿子,出现超生户和无户口黑人户孩子。</p> <p class="ql-block"> 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通知要求在1984年底之前完成政社分开,标志着人民公社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1983年卓资县农业社彻底解体,结束了挣工分岁月。生产小队改为自然村,撤公社建乡镇。当年新生儿上户领布票2尺9寸,棉花票1斤,线票1两。</p> <p class="ql-block"> 农业社它始于1958年,终于1980年,先后存在23年时间。生产队时期的乡村生活是一个物质匮乏但又是精神充实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1983年分田到户时,耕田牛马不够用,正好赶上锡盟下大雪,县政府调回一批马,信用社给村民贷款,每户买到一个马。那时候从信用社贷款没有及时还的人,后来国家全部给免了。</p> <p class="ql-block"> 1983年大海沟村民悄悄的在淘金,当时一克沙金地下交易价14元。村民用潜水泵洗金,10人一组,最多10人一天可以洗出10克到18克。一天一个人能分10元左右,要知道农业社一天一个工分最多一角九分。河槽里有很多卖面包和月饼及香烟,金贩子悄悄收金子,很是热闹。淘金持续四年,到1987年一克沙金涨到42元。淘金让老羊圈村民快速致富,有了钱村里盖起许多新房,也娶回好多媳妇。</p><p class="ql-block"> 大集体时生产队,那时候乡村人情味和清贫情景至今让人留恋忘怀。生产队让我们知道共产党领导下劳动的价值,明白社会主义集体团结的力量,让我们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 责任田承包到户,村里每人分四亩二分耕地,每户或两户分一个牛或马,人口少分一个毛驴,每户置办一个排子车。家家大力养殖猪羊鸡,增加收入。联产承包到户村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村民共用牲畜、农具及场面,秋收互相帮助。 </p><p class="ql-block"> 农业生产责任制,使农民的生活水平飞跃提升。人们有了余粮和存款,白面、素油和肉也不缺了,过年吃穿不愁了,人们用剩余粮食可以做醋做酱。责任田承包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农业社三套大胶车不用了,搬运是排排车,后来用上了手扶拖拉机和小四轮及农用三轮车。 牲畜或小四轮拉碌碡碾场,也用小型脱粒机。个别勤劳人去东墚开荒地。 </p><p class="ql-block"> 1985年卓资县开展小城镇改革试点。</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衣服布料有纯棉印花细布、亚麻布、凡尔丁、纯夫呢、巴拿马布、一米九元的涤确良(聚酯纤维)、绸缎布、涤纶、锦纶、涤卡、混纺等化纤布。 </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服装五花八门,女人流行的确良花上衣、纱巾、高弹脚蹬健美裤、羽绒服。中年女人戴白色的确良护士帽。男人戴羊剪绒帽子、长围巾、军大衣、的确良白衬衣、两条杠红秋裤、秋衣、中山服、尖官帽、厚涤卡上衣、小孩戴大盖帽等。冬装仍是纯棉布、条绒和涤纶为主。城市流行喇叭裤、蛤蟆镜、花衬衣、烫发头、马裤䘦、巴拿马布衣服、三节头皮鞋、马靴等。人们用山丹毛线挑毛衣、毛裤或手套等。</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家具有双喜牌洗脸盆、挂钟、五斗厨、高低柜、瓷面的茶盘和脸盆。塑料和电镀暖水壶取代铁皮暖水壶。人们喜欢用印有上海、北京、天津的字样的帆布塑料提包。网兜、铝饭盒、陶瓷缸、钥匙链、手电筒、小折叠剪刀小商品进入普通家庭。</p><p class="ql-block"> 急溜村民成群结队爬上拉货火车(村民叫加车,省火车票),用鸡蛋去呼市、包头换大米和旧衣服(又叫故衣),跑火车换鸡蛋持续二年。</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后期的晶体管收音机也进入平常百姓家,可以听歌曲和评书新闻。大队院里经常放映露天电影。戏班子也在村里打土滩唱戏。</p> <p class="ql-block"> 晚上大队院里挤满了男女老少看电视人们,等待着《上海滩》、《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等电视剧的开播。王二娃,王换买回了日本三洋14英寸黑白电视机,晚上看电视剧成了村民的主要娱乐活动,顺扇大炕坐得满满的。电视机冒雪花不出人影,众人爬上房顶左右前后转动天线方向,直至电视画面清楚并且音质清楚。后来电视机慢慢普及,一台天鹅和长城电视机14寸黑白电视机大概需要340元。</p><p class="ql-block"> 熬年让春晚取代了。那段时光收音机和黑白电视陪伴我们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基本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市场上的许多商品仍然奇缺,需要凭票供应。迎春洗衣机也进入日常人家。1986年自行车也可以自由买上了。</p> <p class="ql-block"> 供销社和小卖部卖有黑脖沙城老窑(1元5角)、赤峰老窖(3元5角)、呼市白酒、企鹅啤酒、大青山啤酒、五星啤酒、钟楼啤酒和曼斯特啤酒。人们喝上集宁、丰镇、商都、化德产的白酒。白糖一斤8毛多,1981年的麦乳精一桶2元8毛5 分(85年是5元),牙膏一袋1元左右,奶粉一袋3元1毛2分,肥皂一条9毛(82年是3毛6分),香皂一块1元左右。82年猪肉每斤1元以上,猪油每斤1元2角,花椒每斤2元5角,粉面每斤5角,素油每斤1元以上,密酥一个1角1元。 </p><p class="ql-block"> 供销社八十年代香烟已经涨价,常卖的有官厅烟一匣2角5分、千里山一匣3角1分、芒果烟一匣3毛2分、三门峡一匣3角3分、简青城一盒从3角9分涨到85年5毛1分。城市有上海一匣4角9分、钢花一匣6毛1分、牡丹和凤凰一匣4角9分到5角1分、大前门一匣5角1分、大重九一匣5角3分、山丹一匣6角、中华一盒7角2分、过滤嘴大青山一匣1元7角。还有白沙、香山、礼花、海河等香烟。三角钱以上的烟是带锡纸的香烟,一元以上是过滤嘴。</p><p class="ql-block"> 吃烟顺口溜“骑着骆驼,迎着太阳,翻过千里山,来到青城。”。村里人买毕克旗烟叶抽,烟叶劲大过瘾。</p><p class="ql-block"> 供销社1958年成立是国营制,1962年恢复集体所有制,1970年又成了国营制,1975年又变成集体所有制。1984年供销体制改革,由集体制变成私人经营承包制,1985年取消统购统销。1995年合作社全部转成私营店。</p><p class="ql-block"> 供销社最后售货员是赵栓平、王永胜和张金宝。村里李和义和闫四秀小卖部取代大队供销社。</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村民生活得到改善,方便面、挂面、罐头和蛋糕吃上了,馒头、包子、糖三角、花卷、枣山、羊肉蘑菇馏汤汤、凉粉山药蒸莜面。捣蒜醋饺子吃上了。月饼坛子放上几个宾果,那香喷喷的味道至今难以忘怀。妈妈生的豆芽菜拌上炝油葱花咋麻麻,油气乎乎有嚼劲。芹菜炒羊肉,青椒炒羊肉,红绿相间,不膻不腻,青脆可口。那味道再也不曾有过。</p> <p class="ql-block"> 红白事宴一桌六人,菜增加到六到八盘,增加了扣肉(酥背子)、肉丸子、鱼、鸡和炒菜等。</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我们村里娶媳妇要的很多,比如大立柜、五斗厨、电视机、收录机、洗衣机、衣服钱、彩礼钱、金戒指和金耳环等,冬供冬衣,夏供夏衣,两间大正房。</p><p class="ql-block"> 农业税和其他税费很重,是农民很重的负担,收农业税和计划生育是乡镇府的主要工作。年轻人耕种一年收入,除了家庭支出和交农业税所剩无几,计划生育罚款搬东西,个别家庭弄的家徒四壁。大家成群结队纷纷离开家乡到呼市、包头、集宁、大同打工,年老的在城市烧锅炉,看大门,打扫卫生,捡垃圾。</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有了万元户,曹和平买了东风140大汽车。八十年代人们最喜欢赶热闹的交流会。80年代村里还办了三年秧歌。</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的农村生活,过年互相请客,谁家有事大家一起帮忙,那是一个勤劳致富和无拘无束的时代。</p><p class="ql-block"> 邓小平为核心的那一代共产党人的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坚定信心使得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贫困面貌。</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队长有杨丑、闫四、王占和、王五元、赵三拉、曹虎狼、韩贵生、王二娃等。</p><p class="ql-block"> 会计有王换、王润旺、张润贵、闫四等。</p><p class="ql-block"> 大队干部王美、杨海生、陈峰、杨林梅、李满仓和王换(1976-2001年)等。</p> <p class="ql-block"> 14、九十年代以后老羊圈</p> <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以后小孩子三五成群你追我赶的场景再也看不到了。往日的一切都已经消失,曾经热闹成为了那一代人心中永远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由于农业税和三提五统及割头税负担加重,计划生育超生罚款,农村已经无法满足对人们生活的需求,逼迫一大批年轻人痛定思痛做出了决择,留下父母亲盖下娶媳妇大正房,离开家乡和父母走出山村出外打拼,呼市和包头是主要的去处。村里留下了不愿出去拼搏个别年轻人和年老体弱人。</p> <p class="ql-block"> 1992年取消粮票、布、棉花、线票,同时粮食统购统销终止,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计划经济彻底转变为市场经济。</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娶媳妇要彩电、洗衣机、冰箱、收录音机、摩托车。</p><p class="ql-block"> 1995年安装了固定电话,村民可以和打工孩子通话。皮鞋、牛仔裤、夹克衫、西装领带普及。补丁的衣服没有了。家庭用上了床单、枕巾、绣花门帘、绣花电视机套、绣花苫盖窝单。洗衣粉用上了洗衣粉、洗衣膏、肥皂。</p><p class="ql-block"> 由于衣服勤洗,跟随人们几千年虱子叽子没有了。虱子有头虱、体虱、阴虱三个种类。如今虱子叽子没有了,但是真菌引起各种癣病,多了起来,由于真菌根治困难,癣病顽固难缠。</p> <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香烟有,官厅一匣2角3分、雁牌一匣3角(黑卜浪)、大天鹅一匣3毛5分、简青城批发一盒7角5分、精青城批发一盒9角、迎宾一盒6角5分。过滤嘴的钢花批发一盒1元1角、北戴河一盒1元2角、山海关一盒1元7角。大青山香烟从2元涨到2元5角。美登一盒3元、桂花一盒3元、红河和石林及红山一盒茶4元、茶花一盒5元、昭君一盒6元、红塔山一盒7元、红双喜一盒7元(96年)、红云一盒7元。外国烟有良友一盒4元、骆驼、美国1号和希尔顿一盒5元、万宝路和摩尔一盒6元、555香烟一盒6元、健牌一盒7元等。2002年大青山(农村叫套马杆)香烟停止生产,被苁蓉取代。穷官厅富迎宾,不穷不富抽青城。村里吃便宜雁牌和官厅烟,后来抽过滤嘴雁牌和过滤嘴官厅烟、钢花、大青山。老人们也不种圪楞蒿(旱烟品种),多数买烤烟抽。花椒一斤8元5毛,手电筒3元9毛。华龙方便面批发—块零八分,赛汉白酒和小呼白批发一元,榨菜批发三角。</p> <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家家打了压水井,泉水和井水逐渐不用了,吃水不用担杖挑了。清澈的泉水中,曾经能看到我们飘忽的影子,喝一口淸凉的泉水,这样田园生活感觉再也找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 留守老人过年把好吃好喝的准备得齐齐备备,把房子打扫干干净净,早早守在村口翘首企盼儿女归来,想着儿女携带一家人回老家与父母团圆过年。可是孩子们在城市楼房住惯了,已经不能适应乡村生活,住上几天匆匆走了。</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春晚村民看的少了,春晚不合口胃,显得多么没情调,不如玩手机打游戏。</p><p class="ql-block"> 冬天和正月农村人们的娱乐活动是打麻将、爬三、三扣一、打大A,老人们杀象棋、编棍、碰胡。正月一起喝酒喝多为上,喜欢赶乏兔,出口令划拳,简单用老虎、棒子、虫子、鸡子筷子划拳。喝酒化解忧愁,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思想的刺激。茶养性,酒乱性,喝酒人吹塌天。</p> <p class="ql-block"> 1997年大海大队1508口人。老羊圈398口人。</p><p class="ql-block"> 1999年到2001年卓资县经历三次合乡并镇。</p><p class="ql-block"> 2001年以后有了种地补贴,如生态补,林草补,轮作补。</p><p class="ql-block"> 2001年村民逐渐有了手机,可以和打工儿女直接交谈了。</p><p class="ql-block"> 2006 年取消了农业税,农民愁肠挂肚交农业税日子没有了。</p><p class="ql-block"> 2004年到2023 年,中央连续二十多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农村的。</p><p class="ql-block"> 大海小学由于没有学生,运行31年后,于2003年秋天关闭。</p><p class="ql-block"> 2011年微信和智能手机普及。可以和打工儿女视频了。</p><p class="ql-block"> 2013年人们能网购。</p><p class="ql-block"> 2016又放开二胎,可惜迟了。</p> <p class="ql-block"> 现在政策好了,如合作医疗、低保、社保和扶贫政策。住院方便又省钱,八十岁以上村里老人都健在。农村人无论大病小病,都到县医院住院治疗。不是病人多了,而是人民有条件看病了。</p><p class="ql-block"> 这时娶媳妇要手机、电脑、汽车和楼房,农村父母亲为孩子买楼房拼命积攒钱。 </p><p class="ql-block"> 二千年后农村三轮车和四轮车普及,种地、耕地、上场简单多了。梿枷等老祖宗留传下来的农耕技艺,已经成为了历史。乡亲们都选用优质种子。小四轮车带的多行的播种机取代耧播种地历史。上场人们就用三、四轮车碾小麦、莜麦、胡麻等。清粮机、榨油机也用上了。种地轻松多了。旋耕机几乎取代几千年牛拉犁耕地历史。收割机已经取代碌轴和脱谷机。三、四轮车取代排排车和畜力胶车。</p><p class="ql-block"> 耕地机、播种机、收割机使用,使种地成本增加,粮价不长,货币贬值,打击了农民种地积极性。现在流行土地流转承包,村里岁数大老人不能种地了,村里地被种地大户耕种了。</p><p class="ql-block"> 禁牧和进口牛羊猪肉使得农民养殖业受到很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 科技和时代进步,必须改变农民种植养殖模式,农民要学会适应时代变化,否则无法跟上社会的变迁。</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在城市和乡村出现个别腐败现象。从古到今国家难以根除腐败,在于难以消除人们欲望,人的欲望又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这就是腐败根源。</p> <p class="ql-block"> 老羊圈村几百人村庄,2023年老羊圈村常住不足20户,人口不足30人。如今难以找到四个有力气人帮忙杀猪,连棺材都没人抬。</p><p class="ql-block"> 过大年吃猪头肉熬年的习俗消失了,年味也变得越来越淡了,孩子们过年回来也是来去匆匆。</p><p class="ql-block"> 如今农村尽管通了水泥路,村里的路上还装上了太阳能照明灯,但这些依然无法留住年轻村民的心。</p> <p class="ql-block"> 农民憨厚性格,勤劳节俭,世世代代和土坷垃打交道;农民日出劳作,日落而归;农民一双手磨出了多少裂痕;农民一双脚磨出了多少老茧;农民一生任劳任怨,只有奉献,没有索取。这就是我们父辈农村人一生对祖国的最好献礼。可有谁认同和崇拜这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呢?难道他们真的故土难离吗!</p> <p class="ql-block"> 现在老人们心中的空虚和痛苦难以言表,只能享受那份宁静与孤独。老村冷清寡淡,留下了无尽的悲伤和寂寞。</p><p class="ql-block"> 异地搬迁,脱贫致富,日子好过了,老一辈需要享清福了,人们向往更好集中式养老生活。</p> <p class="ql-block"> 曾经夏秋之际出现山洪飞奔,河里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现在雨季的雨也少了,水位下降,圪抖抖、金鸡子、疥蛤蟆、小鱼虾很难见到。曾经河岸两旁树林果园耕地被三次规模化洗金毁坏。现在河里的水流断了,鸟儿鱼儿不见了,高低不平干枯的河槽,到处是堆起的鹅卵石和生活垃圾。西墚东墚耕地无人耕种变成荒坡。破旧不堪的老房子和院墙倒塌了,村落正在消亡。</p> <p class="ql-block"> 村里农活少了,留守老人风烛残年、有气无力、步履蹒跚、聚在一起晒阳暖暖,闲谝。满脸皱纹头发花白老人跌跌撞撞继续耕种着几亩田地,迎接风雨飘摇的暮年。</p><p class="ql-block"> 现在部分村民住在城里孩子家,住在门对门不认识,自扫门前雪,住在高楼大厦,要适应孤独,要与寂寞相伴。</p><p class="ql-block"> 农业社时的农村,空气新鲜、没有污染、没有噪音,见面问长问短,互相不拿心。市场经济使村民没有从前那种心底无私、真心实意、无私奉献品质。</p><p class="ql-block"> 农业社的人们吃苦耐劳、互相帮助、善良友爱,具有集体主义思想。让我们记住那个时代,将那份纯真和勤劳善良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 十五、感想</p><p class="ql-block"> 老家是一个充满回忆的地方,老村老屋见证了我们长大成人的每一个阶段。尽管岁月的风雨让房子破烂倒塌,依然保持着那份亲切和熟悉感。虽然金钱能保证幸福生活,但是那个时代清贫不是罪过,名利苦海无边,但求无愧我心。</p> <p class="ql-block"> 我回村站在脑包山前,环顾村子隆起的坟圪堆, 岁月的痕迹,世上快没有他们生活过的任何痕迹,如果不是有个坟头,没有人知道他们曾经来过这个世界!往事离我们渐渐远去,变成一缕淡淡的回忆。人生如一场梦,死后烟消云散。思坟人不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p> <p class="ql-block"> 前世今生,历古千年,过眼云烟,人生简单。人生在世干好自己该干的事,至于死后是什么情况,谁又能知道呢?功劳与过失随着死去一切都成过眼云烟,只有活着就必须面对人世界一切酸甜苦辣。 </p><p class="ql-block"> 记住平淡养心,真诚养友,善良养德,知足长寿。</p> <p class="ql-block"> 十六、后记 </p><p class="ql-block"> 盛世修志,自古亦然,村志是叙写先辈百姓艰苦奋斗业绩与兴衰荣辱的画卷,唯一能保留旧时那些回忆,具有存史教化有益后世之作用。把老一辈的生存不容易经历记录下来,让从老家走出的下一辈对自己老家历史略知一二,教育后人。</p> <p class="ql-block"> 村史得到德高望重韩高晟、韩兰弟、史三毛、李二和、史三三、段二毛、闫润喜、史润喜、王二娃、杨茂盛、王换、黄日胜、闫八仙、赵三拉、曹和平、范梅贵、王根柱、刘润喜、王根元、郭根元、张润贵、王银锁等许多村民的大力支持及诚恳建议。</p><p class="ql-block"> 我走访采访村里许多老人和他们后人,他们对有些人和事记忆不太确切,也难以言尽村民百年的往昔生活史。村史也难尽每个人之意,也有可能会得罪他们的后人,唯望老乡对初稿的不足之处提出宝贵意见,人名地名历史事件不对之处予以指正,需要大家不断修改修订。</p><p class="ql-block"> 记住外面的天空没有家乡的蓝,外面的云彩也没有家乡的白。人生到了老年,回望人生的历程,心中忘不掉是乡愁。</p><p class="ql-block"> 是啊!不忘父母的生养之恩,不忘旧日的几多往事,不忘旧日玩伴,才能明白了人生。回老村转一转看一看,这片熟悉的土地,闻闻清新自然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是啊!美不过的故乡,家乡曾经养育过我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老羊圈村。</p><p class="ql-block"> 作者:草原苍狼金不换</p><p class="ql-block"> 2024年秋天写于卓资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