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担子,弘法命如悬丝。

湖北黄梅独山招云寺

<p class="ql-block">  人生实难,唯有自己,才是彼岸,人一旦有了依赖,就变成了幼儿园里等人来接的小朋友。”如果把希望寄托到别人身上,自己就会失去成长的空间。依赖别人,是这世上最不靠谱的事。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最大的贵人,也是自己。</p> <p class="ql-block">  师父慈爱眼神庄严的面容,两鬓斑白,穿越时空,多生累劫明师难逢,万般珍惜在娑婆,师徒们重逢,唤醒自信从容,师父啊,受苦受难的师父啊,任劳任怨的师父呀!师父遍寻千里,找到业力所缠弟子们,苦苦呼唤,明灯引路,深深感谢您,困难时您说别担心,有师父在,泪流满怀的幸福 。阿弥陀佛!🙏🙏🙏</p><p class="ql-block"> 师父来招云寺,就是为了给弟子们,一个清修道场,没有污染的,师父为了这个心愿,放弃了佛学院的深造,顶着上面的压力,默默的付出,耕耘,苦口婆心,耐心耐烦的教导弟子们,在学佛的道路上,是的,很困难,但是有师父难吗?看看师父,我们所经历的难处,就不算什么了,这份恩情我们无以回报,只有努力精进,报答佛恩,报答师恩,下度众生,阿弥陀佛,顶礼圣清师父🙏🙏🙏</p> <p class="ql-block">  每一块木头都可以成为一尊佛,那为什么我们这些师兄们?被贪嗔痴,业障所缠,布满了灰尘,为什么你们不去把身上的灰尘都扫干净,成为一尊佛呢???</p><p class="ql-block"> 如来的家业,宝藏如何传承呢?如来的宝藏,金银,琉璃,车儲,玛瑙,珊瑚,琥珀,珍珠等宝,想毫无保留的传给弟子们,可是弟子们呢?在火灾里玩的不亦乐乎,不想出来呀。</p><p class="ql-block"> 有一句俗话叫做,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他会让你觉得醒着是错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佛法之真谛</p><p class="ql-block"> 佛法非迷信,非宗教信仰,乃是宇宙万法之真理真相!它是讲真,讲实,讲宇宙万物的起源以及所有事物之间的互相关系,万法本如来藏妙真如性!!!</p> <p class="ql-block">  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渐澄清滤除那些不重要的杂质,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走过半生,历经事事,洗净铅华,慢慢才明白:低配生活,高配人格,才能将繁冗的人生,活出最好的状态。庄子说:物物而不物于物。人应该做物的主人,而非奴隶。让自己的欲望肆意生长,只能不断滑向深渊,难以自拔。收敛欲望,懂得简朴,才能完满人生。低配圈子。朋友是可以对话的知己,而不是利用的筹码。人到中年,放弃无谓的圈子,无谓的社交。有几个知己的朋友,每月聚几次,说几句知心话,比人脉要重要得多。内心真正富足的人,从不炫耀拥有的一切,他不告诉别人读过什么书,开过什么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为他没有自卑感。”精神世界丰盈的人,不需要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也不需要外界的认可来满足虚荣心。</p><p class="ql-block"> 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我是一滴清水,我不想再岸上干枯,我想融入大海。</p><p class="ql-block"> 层次高的人,看穿了虚荣,不在意虚名浮象,不向外界显摆炫耀。而是低调活好自己,追求内心憧憬的生活,独享一份平和与安静,淡泊豁达,快意人生。一个人的内心,可繁盛,亦可荒芜。内心丰盈的人,能活出无数种精彩,无数种姿态。懂得去滋养灵魂,才能在这千篇一律的日子里,不被庸俗所同化,不被磨难所打倒。听过一句话,每块木头都可以成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物质低配,知足常乐;人格高配,独立丰盈。人到中年,删繁就简,不汲汲于物质,把精力放在有价值的事情之上,活出自己所想要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佛教大小乘分与权实之别</p><p class="ql-block"> 圆实佛教与权小佛教地位辩证,唯一佛乘即圆实佛乘才是佛教,这是根据佛陀“法华经”“楞严经”诸部经典而总结,讲了那么多话,其实就是为了讲清一句话,只有法华,楞严唯一佛乘。才叫圆实佛乘,既圆且实,圆者包罗万象,不漏一人,不漏一事,不漏一法,不漏一时一处,一点一滴,圆,实者真实不虚,真实无疑,无论是谁,天上天下,古今中外,上至诸佛菩萨,中至天人鬼畜,一切有情,下至山河大地,泥巴瓦块一切无情,他没有办法还口,其中只要有一个人反口,说这个话不契合我们的实际,这个就不圆,就不实。</p> <p class="ql-block">  法华,楞严号称天书,佛陀金口只有佛才懂,谁也不要想来以身试法,佛陀当年五千人退席,佛陀一句话不讲,你退就退了。法华道场天上天下遍地皆是,遍地皆是,还在乎这五千人退出?受持法华经的人都是菩萨,这是根据佛陀金口印证。很简单的道理,怎么就想不透呢?哪有菩萨在佛土去享福的,哪有不是真正的菩萨不到凡土来度众生的啊,那要我们学佛干什么了?法华经,楞严经,反反复复就是讲这个道理,圆到不漏一法,圆到真到,实到,没有一个人可以反口,已经实践了二十多年,实践无量劫也是这样,唯一唯一,这多大的口气啊?不容置疑,不容反口,佛没有讲华严经也是佛乘,我没有讲金刚经,也是佛乘,只有法华经才是佛乘。</p> <p class="ql-block">  共同承担如来家业,师父说:“只要有饭吃,有地方睡觉,有人听我讲课,就要弘法,有人听我讲课三个条件我就满足了。这就是法华人的精神,出家人,在家人要好好的反省这个问题,特别是在家人对出家人要尊敬。阿弥陀佛!!!顶礼圣清师父!!!🙏🙏🙏</p> <p class="ql-block">  人生最究竟的意义到底是啥呢?</p><p class="ql-block"> 如果不能放下情缘,了脱情执,自由自在的去做自己,所有为了谁的自以为然,终将让自己碰得灰头土脸……</p><p class="ql-block"> 所有现 前的对境,都是最好的打磨,不被磨个死去活来,就会粘缘滞境,不足以出欲海……</p> <p class="ql-block">  如果思绪没了,喜怒哀乐忧思恐等七情,瞬间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自得清净平和,无拘无束,纵横自在……</p><p class="ql-block"> 能够凝神当下,坚持不懈的去做好一件事情,就是最好的打磨,磨到点滴成流,流水潺潺,直入江河湖海,风平浪静之时,真性自然呼出……</p> <p class="ql-block">修禅终极目标是经由经书教诲,完成对佛法的修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达到超脱生死的“苦”获得涅槃寂静的“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能达到修行至高的境界人却寥寥无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修行如何知道自己有没有长进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你出现两种感悟时说明你的修行初现成果</p><p class="ql-block">淡化自我,自我的利益纠葛越来越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所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追求“无我”是佛家文化的一个至高境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家中的“我”其意在经典中有详阐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含经》中的将世人眼中的“我”做三方面阐述:第一,主宰,“我”能够主宰一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不被其它主宰;第二,常,“我”是恒常不坏,长久存在的;第三,独一无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世间唯一的存在,不由其它法所生。然而,佛家智慧却揭示了这一切不过是虚妄。真正的“无我”,并非否认个体的存在,而是认识到“我”并非如世俗所理解的那样,拥有绝对的主宰权、永恒不变或独一无二。在修行的道路上,逐渐淡化自我,意味着放下对“我”的执着与偏见,认识到万物相依相存,无我即是大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我们不再将个人得失视为生命的全部,转而关注更广阔的世界与他人的福祉时,内心的纠葛与纷争自然减少。这种转变,如同春日细雨般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心田,让心灵逐渐趋向平和与宁静。我们开始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那是超越了“小我”的呼唤,引导我们走向更加宽广的生命体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无我”的境界中,我们学会了放下,学会了给予,更学会了感恩。每一次的付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都是对生命深度的挖掘,每一次的收获,都是对“无我”智慧的领悟。最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会发现,真正的幸福与满足,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心灵的富足与自由。如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活便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虽无浓墨重彩,却蕴含着无尽的意境与深远的美。</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把“我”当作是真实存在,并不断地纠结于此,那就是就是“我执”。相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能去除自我,在“我”的脑海中,就不可能真正的去除“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正如阳光下面,身后的影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执著于丢掉“我”,那么想要丢掉自我的“我”,依然存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此,这种修行是不究竟的,因为还没有破掉“我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修为有一定成果时,懂得以缘起观,以般若空性来观空自我,就会逐步出现自我意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变得越来越淡。这种淡薄并非彻底的消失,而是如同晨雾在朝阳下渐渐散去,露出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在这般若智慧的光芒照耀下,曾经紧握的“我”仿佛一块被时间侵蚀的石头,棱角逐渐被磨平,最终融入了大我的海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修行者开始明白,真正的自由不在于彻底抛弃自我,而是在于超越小我的局限,拥抱宇宙的浩瀚。在每一次呼吸间,都能感受到与万物相连的脉动,每一颗尘埃都映照着无量的存在。这时,“我”不再是束缚,而是通向无限可能的桥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空性的体悟中,慈悲与智慧双运而生。修行者学会了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世间万物,不再局限于个人的得失喜怒,而是心生大爱,对众生之苦感同身受。每一次的帮助与给予,都是对自我存在的一次深刻确认,但这确认不再基于狭隘的“我”,而是融入了大悲周遍的觉性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此,修行不再是逃离自我,而是透过自我,触及那超越一切概念的究竟真实。在这段旅程的尽头,或许会发现,那所谓的“丢掉自我”,实则是找到了一个更加辽阔、更加真实的“我”——那是与宇宙同频共振,与万物一体同悲的“我”。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执念的放下,都是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接纳,直至最终,成就一片无垠的心海,波澜壮阔,却又宁静致远。</p> <p class="ql-block">没有了我是不是这个人会变得太过糊涂了?其实,只要愿力在,就不会失去初心。淡化自我意识,跟随愿力牵引,这是学佛有成果的第一个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刻意修苦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陀成道前,曾有过六年的时间的修苦行,他在雪山之中修行,每天只吃极少量的食物,结果最后饿得皮包骨头,仍然不能悟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经中说佛陀“知非即舍”,刻意修苦行并非佛法的正道。刻意地寻苦受难,并不能体现你的精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谓的吃苦是在消业,就如打坐时刻意忍受双腿的痛感一样。这是没必要的刻意自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修行高的人,深明因果不空的道理,即使消除业障,也不会刻意地去寻找“苦”来消业,苦是随缘而来,也会随缘而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懂得不以求“苦”来修行的意义,这时,你已经提高了一个境界。于是,佛陀放弃了这种极端的苦行方式,转而坐在了菩提树下,发誓若不成道,便不离此座。这一坐,便是四十九日,期间他拒绝了所有的供养与诱惑,只以清水维持生命。在这漫长的静坐中,佛陀的心灵逐渐超越了世俗的束缚,他开始反思过往的修行之路,意识到真正的智慧并非源自外在的折磨,而是内心的觉醒与明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终于,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佛陀的心中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芒,他彻悟了宇宙与生命的真谛,达到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他明白,修行是顺乎自然,是在日常行住坐卧间培养慈悲与智慧,而非刻意追求苦难。真正的解脱,是在于认识到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无有自性,从而超越生死轮回,达到内心的自在与宁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陀成道后,开始传授他所悟的佛法,教导众生如何以正念观察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八正道,以达到心灵的净化与解脱。他的教诲如同一股清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滋润了无数迷茫的心灵,使得佛法之光得以普照世间,引领着人们走向一条光明与希望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灵魂是生命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泛灵论角度来讲,宇宙中的任何生命都具有灵魂。而宇宙中所有的生命,它们的灵魂都是来自于我们的宇宙,因为灵魂是宇宙的精神体。灵魂是宇宙的精神体相对于物质生命的一种别称。灵魂是宇宙精神体的分裂单位个体的统称,而与之精神体则是灵魂的本质于归处。</p><p class="ql-block"> 灵魂本身是来自于宇宙,而原本属于宇宙的灵魂,以某种方式,带着祂特殊的使命,化作一份一份的单位个体,降临到了每个生命体当中,而成为了生命的灵魂,并于生命体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宇宙的精神体会化作灵魂而降临到生命体当中呢?关于这个问题,本文认为;灵魂之所以会降临到每个生命体当中,其原因是,因为宇宙需要借助生命来完成某种进化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宇宙需要我们人类或者生命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宇宙需要我们,才使得我们原本没有意义的人生,被赋予了意义于使命。</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灵魂会在不同的生命当中轮回转生呢?从科学角度上讲,灵魂之所以会在不同的生命当中轮回转生,其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灵魂需要借助不同的物种来增加某些重要的信息。第二点是:灵魂在寄宿宿主过程中,未能完成宇宙的期望而不断的转生。当然如果其灵魂单位体完成了与之赋予祂的任务,那么就会去往更高的维度,如果,转生是一种永恒的宿命,那么,能够完成宇宙的期望的灵魂,只会在更高维度的世界中进行转生。</p><p class="ql-block"> 从某种角度上讲,每个人在未出生之前,我们的命运就已经被规划好了,也就是说,每个人命运剧的本都藏在了我们的灵魂当中,人只是演员,我们能否演好自己的角色,主要看我们能否解读到更多储存在灵魂当中的剧本内容。如果能够解读更多的命运剧本,那么,就能够演好自己人生的剧本,如果没有解读到更多的命运剧本,就无法演好自己的人生大戏。如果我们演好了人生剧本,那么就有可能会转生到高维度的世界去,假如没有演好自己的命运大戏,那么,大概率会在我们的世界中平行转生,或者降维到更低维度的世界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你的能量始终在低维度上运行,你的身体与精神经受着各种痛苦,你的事业陷入困境,你的信念遭受考验,你没有可以依靠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不能省略,不是你的磨难多,而是你的使命大,因为你是天命人,你承担着大使命大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所谓的磨难与体验都是生命剧本的一部分,都是你必修的能量功课,都是你生命觉醒、丰富与圆满的意识资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上天不会无缘无故地为难一个人,人生中的低谷阶段,其实是上天在救你的命,是上天替你在做断舍离,清理你,纯粹你,使你能够承载更大的使命与责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要心怀感恩,感恩上天对自己的厚爱,感恩生命中一切的发生,感恩万事万物对自己的开启与成全。你要身心归位,精神内守,合一中正,平和喜悦地活在当下,在困境中提升意境,积蓄能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机一到,因缘具足,旧的能量循环就会停止,附着在你身上的一切不好的东西自动脱落,消耗你的人事物自动消失,你会突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清爽与光明。</p> <p class="ql-block">没有纠缠,没有消耗,你会就地起飞,你会扶摇直上,你会飞龙在天,在天地万物的助力下,你进入到一个新的能量平台,打开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精神空间,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意识之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新的能量循环层级上,你完全脱胎换骨,你犹如涅槃重生,你的身体是松弛舒展的,你的情绪是平和喜悦的,你的精神是灵明通透的,你的灵魂是光芒万丈的,你周围的一切都自动放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你,推动着你的身心事业运转在积极和谐的频道中,天、地、人、意同频共振,自动自发,自觉自在,一切行动势不可挡,势如破竹,如有神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的心性越来越纯粹,你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你能够毫不费力地把自己的全部精气神都聚焦在自己的使命与热爱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扰动你。无论外在如何风云变幻,你都能定中达外,如如不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良知良能的光明导引下,在意识科学的能量加持下,你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一心一意的在你的精神王国里进行着创造,以光明的意念、至善的动机,生产出天道品质的人生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回归中道,惟精惟一,你只是在忘我,只是在创造,只是在热爱,只是在服务与奉献,只是在如太阳般无私地发光发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命人,属于你的时代真的来了!</p> <p class="ql-block">虚是一种境界,而不是我们意识上的理解。虚是对一种心境的描述。所以单纯从字面去理解,是根本无法直达本质的。</p><p class="ql-block">佛家常常说一切皆是虚幻不实的。这种说法的确没错。</p><p class="ql-block">但很多人容易对此形成误解,从而走向偏执,也就是断灭论。</p><p class="ql-block">在佛家的这种理论指导之下,人就会在意识上形成一种见解,即这个世界虚幻不真实,那也就没什么意思了。</p><p class="ql-block">有了这种见解,就会让人的内心没有着落处,也就容易形成一种悲观,厌世的情绪。</p><p class="ql-block">而道家在表达上面则更胜一筹,那就是讲虚要靠修才能领悟。也就是所谓的,修虚。</p><p class="ql-block">道家不是从外象上出发,而是从本质上出发。世界的象从本质上来看,也就是从虚的境界来看,确实是虚幻不实的。</p><p class="ql-block">这里的虚幻并不是说世间象就是不存在的,而是说世间的一切象都是变化的、不稳定的。</p><p class="ql-block">而虚的境界则是稳定不变的。一切实有的象都是从虚中生出。虚主导着实。</p> <p class="ql-block">虚并非无</p><p class="ql-block">所谓无中有虚,虚是超越有和无的存在。宇宙当中的一切实相都是由虚演变而来的。</p><p class="ql-block">所以虚,并不是没有。只是它与无类似,看不见,摸不着,听不见。所以经常说虚空虚空。</p><p class="ql-block">形容虚是一种空的状态。但虚并不是真的空,什么都没有。</p><p class="ql-block">虚是一切实相物质的本源,也是一切实有物质的原始状态。</p><p class="ql-block">这种物质经过各种组合演变,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整个宇宙现象。现象不见了,我们称之为无,也就是没有了。</p><p class="ql-block">所以,有和无只是应对现象变化产生的对立形容词。</p><p class="ql-block">白天太阳出来了,这个时候叫有。晚上太阳不见了,这个时候叫无。所以,有和无就是虚在组合演变过程中而产生的。</p><p class="ql-block">因此,虚是有和无的统领。虚就是宇宙形成之前的一种原始状态。</p><p class="ql-block">一切皆从此中产生,从而造就了天地万象。天地万象变化,就产生了有无。</p> <p class="ql-block">虚也并非有</p><p class="ql-block">虚是凌驾于有和无之上的。我们说了,虚的演变,形成了有和无。虚非有,但它能产生有。</p><p class="ql-block">产生整个宇宙实有现象。虚非无,但它主导实有现象,而形成无。所以,道家经典道德经说:致虚极守静笃。</p><p class="ql-block">这里的虚,就是说的这个意思。一切皆虚中来,那么一切也都具有虚的属性。人心就是最明显的体现。</p><p class="ql-block">你生出一个念头,这叫有。念头没有了,这叫无。那么这个念头的有无就是背后的虚在主导着。</p><p class="ql-block">人的念头都是由外界现象主导的,而现象又是不稳定,多变化的。</p><p class="ql-block">如果意识跟随念头,念头就会影响意识,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人一会儿开心,一会儿痛苦,一会憧憬,一会失望的根源。所以老子叫我们致虚极。</p><p class="ql-block">守住生起念头那个最原始的虚的状态。不跟随杂念,不因外界现象生起杂念。</p><p class="ql-block">那么你就超越了念头,超越了变化。</p><p class="ql-block">超越了外界的生生灭灭,有无善恶,那自然内心就归于平静,安稳,这就是练虚的入手方法含义和要领。</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人的一切变化皆从虚中来</p><p class="ql-block">人这个实体,也是宇宙中的一员。人也是从虚中演化组合而来。我们这个身体,叫有。</p><p class="ql-block">身体消失了,叫无。这背后的主导力量,就是虚。所有人都逃不过它的掌控。</p><p class="ql-block">一切宇宙现象都逃不过。只不过不同物质存在的时间长短不一样而已。若干亿年后,银河系也会消失。</p><p class="ql-block">而所有物质最后的归宿就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殊途同归。</p><p class="ql-block">都要返还归虚。虚又重新变化,生出有无。这就是宇宙变化的的本质。</p><p class="ql-block">所以,道家的修虚,是真正超越之法,也是获得内心解脱唯一的法门。</p><p class="ql-block">佛家也一样,说的都是一个东西。虽然经书浩瀚,法门有所差别,但道理一样。</p><p class="ql-block">一切都在变化,变化就会不稳定。唯一可求的,就是返还归虚,回归本源。炼心守虚,就算地动山摇,你也是安稳的。</p> <p class="ql-block">人生活着,就像是不断地撑破一张网,才能逃离束缚,游向自由的天地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从自己最熟悉的环境当中,跳脱出来,才能做到破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只要跳出杯子,猛烈的风暴也会变成微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此,一个人才能够真正通过反思自己,做到审视自我,这样才知道自己究竟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活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才能更加清醒,更加通透地看透人性,顿悟人生,也能让自己更加理性且靠谱地过好这一生。</p> <p class="ql-block">接着破局,提升认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的成长,就应该像是一棵树一样,只有做到不断地向上生长,开枝散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此,才能够在岁月的风波当中,不断磨练自己,打造自己,让自己具备扛住人生风雨的底气和耐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过这样一句话:“当有一天跌入了谷底,你的眼界决定了你反弹的高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以这么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只有让自己不断地抬高认知,提高认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样,一个人才会拿出自己的包容和理解,拿出自己的奋斗和清醒,塑造自己的思维,打开自己的眼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实现破局的最佳方法,是提高一个人的思维认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当一个人的思维认知变得越来越辽阔,变得越来越的时候,能够带领自己,看见不一样的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不一样的世界,让自己更惊叹,更感慨,更触动,也更幸福。</p><p class="ql-block">继续破局,脱胎换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一个人的认知和眼界,不断扩大,做人做事的风格,不断成熟和强大之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自己继续选择破局,继续加大难度,挑战生活和人生的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终,我们才能够摆脱自身经验的束缚,避免温水煮青蛙,最后也一定能够实现自我成长,蜕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有人说:“我们都是自身经验的囚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敌人永远是自己,而自己偏偏很难觉察到这么一回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样的话,一个人就很难跳出现有的局限,也无法站在更广阔的视角上,发现更好的人生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选择破局,努力去打磨自己,提升自己,不断让自己得到磨练,得到锻炼,得到训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样,一个人才能够靠自己的打磨,通过自己的努力,攀爬更多的阶梯,最终才能够站在更高的位置上,俯瞰下面,看见更辽阔的人生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这样的自己,其实是已经做到了脱胎换骨,甚至是涅槃重生,让自己真正活出了人生价值,人生意义。</p> <p class="ql-block">  千古圣人,教化为根,我辈青年,恰逢此乱象现前之当世,人皆逐物欲而迷心,循末节而忘真,苟活于当下,忘却肩上之重任,背离于真理,违逆人本之慧根,醉心与享乐,不知当世之变化,沉迷于自我,不知危机之自四伏,普看当今,世界格物风云激荡,人类文明之前途扑朔渺茫,天下苍生之幸福岌岌可危,虽有科技带来的物质之充足,仍难满人欲之巨壑,各派皆为私利而竞相奔走,人人皆被牵入滚滚洪流,此星球之一草一木万物,生灵涂炭之期不远矣,虽有智者勇者愿做中流之砥柱,却犹如闹市之人语,瀑下之鱼鸣,请问周边,还有几人执著于真理?还有几人去探本求源,一句开心就好,便甘愿随波逐流,孰不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天地立心何以立?为生民立命何以立?为往圣继绝学何以继?为万世开太平何以开?若我辈之人此心已无,人类危矣,故吾辈任重而道远,若能立此大心聚爱成行,则此荧荧之光必点通天之亮,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翻天覆地扭转乾,开全球一代之盛世,也未为不可,故当世青年之责任,在承前启后,即古圣百家之所长,开放胸怀融东西文明之精粹,与时俱进,应当世时局之变幻,解放思想创一代精神之文明,破教派之桎楉,汇科学之精华,正本清源布真理于天下!愿与志同道合,追求真理者携手共进,发此弘愿,世世不掇,贡献身心,护持理,此心天地可鉴,愿诸天先祖,三世神佛护佑,人生于天地之间,形而下者曰血肉之躯,形而上者曰真心实性,血内者物质之所成,心性者先天地之所生,故而有唯物唯心之论说,人活于世间,血肉乃器具,心性为主使,血肉现生灭之相,心性存不变之质,一切有灵生命皆与此理不悖,盖古今所有文明之相,皆发于心性而成于物质,文学,艺术,器物,乃至个人所作所为,均为愿,欲,情等驱使所生,故个人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生活,团体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事业,国家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文明,众生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业力果报,故心为形成气势之原力,佛曰: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耶稣明之,故说忏悔,懂耻而不恶,孔子明之故说修心,知止而不苔,释迦明之,故说三乘,明心而不语愚,老子明之,故说无为,清静而不私,心为万力之本,由内向外则可生善,可生恶,可创造,可破坏,由外向内则可无染污,可牵引,可顺受,可违逆,修之以正则可造化众生,修之以邪则能涂炭生灵,心之伟力如斯,不可不察。</p> <p class="ql-block">  大乘佛教的悲智二门,就是指救度众生之慈悲与求证菩提之智慧。此二者之中,智慧属于自利,慈悲属于利他。若配以人之两手,则悲为左手,智为右手,悲智具足,两手齐全,缺一不可。</p><p class="ql-block">“觉悟人生”,自觉觉他;“奉献人生”,自度度他。学佛而能以般若智慧求觉悟(菩提),即是从生活禅进入禅生活的过程 ;学佛而能以慈悲精神度众生,即是从禅生活回到生活禅的过程。觉悟人生即是观照在当下,破除烦恼 ;奉献人生即是发心在当下,成就众生。</p><p class="ql-block"> 报国土恩,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壮丽的山河大地,纯朴勤劳的人民,都能激起我们的爱国之心。没有国哪有家?祖国养育了我们,我们就应常怀感恩之情,积极投身到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中去,把国家的利益看作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报答国家的恩德,才是一个爱国爱教的佛教徒。</p><p class="ql-block"> 因果不昧什么意思?</p><p class="ql-block">昧是什么意思?蒙昧、昧者、不昧,就是对因果不明白,不昧就是明白了,大彻大悟的人,他对因果了如指掌,清清楚楚,他不会在因果面前错做一件事,所以他不昧因果。</p><p class="ql-block"> 不昧者,狭义的来理解就是他不会错因果,不落因果者狭义的来讲就是漠视因果,不顾因果不讲因果,因果是世出世间法,总的规律总的定律,任何人都不能够违背,特别是在佛法上,答错一句话,往往就影响一批人,这批人他在言行举止是不正确的,就和因果二字的不落不昧有关系。</p><p class="ql-block"> ——净慧长老</p> <p class="ql-block">  人生的意义就是带着灵魂进入更高度,达到智慧慈悲和神通的圆满境界,通过不断的修行和体会,佛经中的寓意逐渐达到清净污染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要像观世音菩萨那样普度众生,舍己智慧,实现人生的真正意义,帮助他人摆脱痛苦和困境,一善行慈的方式影响他人,照亮自我,温暖他人,学佛通向人生境界的一个门,开阔眼界,思路,看见世界的真相,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奉献一生,报佛恩,报国恩,报师恩 ,要发大愿,生生世世学习法华经,楞严经以致成佛,究竟自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禅宗遍地开花,发扬光大。</p>